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71868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3年第七届输血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09年第三届输血学术年会、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委员会2008学术研讨会等;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相关文献由51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智慧、刘丽、迟晓云等。

溶血性输血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1868 占比:99.88%

总计:172079篇

溶血性输血反应—发文趋势图

溶血性输血反应

-研究学者

  • 冯智慧
  • 刘丽
  • 迟晓云
  • 韩斌
  • 马文慧
  • 孔庆芳
  • 朱于莉
  • 王海燕
  • 李沙
  • 李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锐; 代凤; 王英剑
    • 摘要: 不规则抗体是指除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多经妊娠或输血免疫产生。它是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和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而引起临床疑难交叉配血最常见的抗体是Rh血型系统的相关不规则抗体,该系统不规则抗体可单独存在,也可以联合抗体的形式存在,而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1]。目前,临床工作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已经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以避免输血反应和输血无效等情况的发生。本院输血科在术前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发现1例抗-M合并抗-Mur抗体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 王晓宁; 程野; 钟靖; 李凌波
    • 摘要: 血型抗原是位于红细胞膜上的多态性抗原,在妊娠期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FN)]或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HTRs)],个体极有可能诱发免疫反应。个体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概率取决于人群中抗原的发生率(已知不同人群和种族群体之间存在差异)[1],也取决于其免疫原性和患者的免疫状态[2]。输血前检测,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是ABO和RhD。输入具有除D抗原外未知Rh表型的ABO同型血可能会导致同种免疫,特别是对于多次输血的病人[3]。因此,了解临床待输血患者中红细胞Rh抗原表型分布有助于我们评估这些表型的频率,从而建立一个红细胞抗原的供体数据库。此外,立即为免疫病人提供抗原阴性血液,以及预防多次输血病人出现同种免疫也是有益的。本研究分析了431839例临床样本Rh(D,C,E,c,e)血型分型检测结果,并探讨输血前进行Rh(D,C,E,c,e)血型分型的重要性及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在Rh血型抗原检测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夏日东; 崔慧娟; 张辉; 李翠香; 肖娜娜; 王岚
    • 摘要: 输注红细胞(RBC)悬液是输血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否有输血适应症,输血前检测都需要匹配供体和受者的红细胞,以提供免疫匹配的血液.虽然这种方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偶尔病人会接受到不相容的红细胞,从而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HTR).尽管这些临床情况较为少见,当输入不相容的红细胞可以导致HTR,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探讨积极预防不相容红细胞输血后急性HTRs相关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主要关注补体的作用,它不仅是HTRs中的关键角色,而且是预防HTRs的潜在靶点.
    • 方雪晶
    • 摘要: 目的:探讨132例疑难交叉配血原因及常见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2例疑难交叉配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32例疑难交叉配血的原因及常见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结果:(1)疑难配血原因中,同种抗体占比最高为50.76%,其次为自身温抗体(27.27%)、未知特异性不规则抗体(9.85%),血浆蛋白干扰的因素最低,占0.76%.(2)不规则抗体具体分布情况显示,抗-M不规则抗体占34.43%,其次为抗-E不规则抗体,占24.59%,抗-cE不规则抗体占20.49%.另有13例患者血清与谱细胞有反应,但无法确认抗体特异性.抗-M不规则抗体患者中97.62%(41/42)有既往免疫史,抗-E不规则抗体患者中76.67%(23/30)有既往免疫史.结论:引起临床疑难交叉配血的原因主要是同种抗体和自身温抗体,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为患者制定合适的输血方案前首要迸行抗体筛查.
    • 严洁婷; 丁梦圆; 许学明; 张辉; 汤龙海; 王明元
    • 摘要: 目的:探讨抗—M抗体检测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地区抗筛阳性并试管法初筛抗—M阳性标本,通过试管法鉴定MN分型,采用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2-巯基乙醇(2-ME)应用液破坏IgM抗-M后使用微柱凝胶法在不同反应温度下检测IgG型抗—M.结果:在微柱凝胶法检测中,4°C反应条件下93.33%标本检出IgG抗—M,46.67%标本在4°C及37°C反应条件下均可检出IgG抗—M,但4°C下反应强度大于37°C.发现1例抗—M相关新生儿溶血,经M抗原阴性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后病情显著好转.结论:利用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M抗体,4°C较37°C检测灵敏性更高.苏州地区IgG型抗—M阳性率高,应重视抗—M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胎儿新生儿溶血,积极开展早期有效的输血治疗.
    • 戚曦; 高灵宝
    • 摘要: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HTR)中的预防效果,以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的18000例患者,将其命名为试验组;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输血前未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的18000例患者,将其命名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试验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统计试验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HTR发生概率。结果在试验组中,450例患者存在不规则抗体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中女性、2年内输血次数≥3次、合并血液疾病、存在肿瘤疾病、存在骨折疾病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不规则抗体阴性;试验组患者的HTR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450例患者存在不规则抗体阳性,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包括抗-M、抗-E,其占比分别为40.00%、35.56%;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包括抗-D、抗-C、抗-c,其占比分别为13.33%、6.67%、4.44%。结论对于临床输血患者,对有输血史的患者应更加重视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降低患者HTR发生率。
    • 戚曦; 高灵宝
    • 摘要: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HTR)中的预防效果,以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的18000例患者,将其命名为试验组;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输血前未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的18000例患者,将其命名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试验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统计试验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HTR发生概率。结果在试验组中,450例患者存在不规则抗体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中女性、2年内输血次数≥3次、合并血液疾病、存在肿瘤疾病、存在骨折疾病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不规则抗体阴性;试验组患者的HTR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450例患者存在不规则抗体阳性,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包括抗-M、抗-E,其占比分别为40.00%、35.56%;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包括抗-D、抗-C、抗-c,其占比分别为13.33%、6.67%、4.44%。结论对于临床输血患者,对有输血史的患者应更加重视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降低患者HTR发生率。
    • 洪华胜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笔者医院2016年9月~2019年10月间需要输血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为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需要输血的患者,共计60例;对照组为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需要输血的患者,共计60例.其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6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中,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10%),其中,输血等于3次或低于3次的明显低于输血史高于3次的(P<0.05),有血液疾病高于无血液疾病(P<0.05).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M检出率最高(35.56%),抗-s和抗-D检出率最低(19.19%),抗-E检出率为26.06%.实验组患者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00%(0/60),对照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6.67%(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查能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输血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