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柱凝胶技术

微柱凝胶技术

微柱凝胶技术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儿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53534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3年第七届输血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09年第三届输血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微柱凝胶技术的相关文献由419位作者贡献,包括雷厉、李莉华、董伟群等。

微柱凝胶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3534 占比:99.96%

总计:453736篇

微柱凝胶技术—发文趋势图

微柱凝胶技术

-研究学者

  • 雷厉
  • 李莉华
  • 董伟群
  • 赵祥胜
  • 马印图
  • 王雷萍
  • 翁彬
  • 冯万周
  • 刘艺军
  • 吴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璐璐
    • 摘要: 目的 分析在临床交叉配血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入院治疗的患者血液样本240例,以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行聚凝胺法检测,试验组行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方式的敏感程度、交叉配血的相容性与阳性情况,以及检测所需的时间与血清容量。结果 通过数据对比可知,试验组的敏感度(98.33%)高于对照组的敏感度(90.83%),试验组交叉配血相容概率(91.67%)小于对照组交叉配血相容概率(97.50%),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交叉配血阳性(60.00%)明显少于试验组交叉配血阳性率(91.67%),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操作时间(32.19±2.28)min长于对照组操作时间(11.85±2.53)min,但试验组的血清容量(26.48±1.86)μL显著少于对照组血清容量(102.36±1.67)μL,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分析可知,白细胞增高、不规则抗体、自身抗体、标本影响、药物影响、球蛋白增高是导致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因素。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具有优异的敏感度,配血检测中使用少量的血清容量,就能简便快速地进行检测。
    • 赵鼎铭; 郭美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中使用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输血有效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60例。将使用微柱凝胶技术输血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将使用传统凝聚胺交叉配血技术输血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所有患者均使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参照组针对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样,采取直接抗人球蛋白检验,对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配血的特异性、敏感性相比于参照组均较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中使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可以提升输血中出现的交叉配血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胡三强; 杨帆; 张鑫; 孙林
    • 摘要: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技术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在输血前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均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凝聚胺介质技术将患儿和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分析诊断结果、直抗类型和血浆交叉配血结果、直抗类型和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对比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介质技术配血结果。结果47例患儿检验后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直抗检测阳性22例、游离检测阳性38例、放散检测阳性47例,占比分别为46.81%、80.85%、100.0%。47例患儿血浆交叉配血次数235次。微柱凝胶技术血浆交叉配血不合次数124次(52.77%),凝聚胺介质技术血浆交叉配血不合次数26次(11.06%);微柱凝胶技术血浆交叉配血不合率明显高于凝聚胺介质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阳性与直抗阴性患儿血浆交叉配血不合率分别为39.55%、25.20%;直抗阳性血浆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直抗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儿放散液交叉配血次数235次。微柱凝胶技术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次数98次(41.70%),凝聚胺介质技术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次数23次(9.79%);微柱凝胶技术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明显高于凝聚胺介质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阳性与直抗阴性患儿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分别为33.18%、19.20%;直抗阳性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直抗阴性,直抗阴性(P<0.05)。血浆凝聚胺介质技术配血不合的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均为不合,基于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检验结果一致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技术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方面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在输血前检验方面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凝聚胺介质技术,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应按照患儿的个体状况充分考虑血清免疫学特征和生理特征灵活应用多种方式筛查抗原抗体,最大程度降低输血事故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陈琴
    • 摘要: 目的: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检测的价值.方法:挑选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把全体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试管法检测,观察组选择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检验效果.结果:分析检验指标,观察组各检测指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可以使检测精准度得到很大提升.
    • 陈建萍; 李琼芳; 董伟群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凝聚胺技术(MPT)与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ABO-HDN)患儿交叉配血中的检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ABO-HDN患儿按输血前所采用不同试验方法分为MPT组(n=98)和MGT组(n=102),统计并比较两组交叉配血敏感性和配血时间。将MGT组按选用国产或进口微柱凝胶卡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每组51例,比较交叉配血敏感性。结果:MGT组总阳性率、主侧阳性率、次侧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17.65%、17.65%、0和1.%%,均低于MPT组的42.86%、34.69%、8.16%和1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MGT)交叉配血敏感性更高,可确保ABO-HDN患儿交叉配血安全。进口和国产微柱凝胶卡法交叉配血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 王倩
    •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溶血检测中采用微柱凝胶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56例(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开展研究,对患儿进行血液检验工作,即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法和传统试管检测法,总结正确检出率、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确定微柱凝胶技术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血型血清学检测,56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有45例患儿予以确诊,分别经微柱凝胶技术法,传统试管检测法进行检测,其中微柱凝胶技术法的抗体游离、抗体放散、直接抗人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项目检出率较高,均高于传统试管检测法,两者比较分析,P<0.05.结论:在新生儿溶血检测中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其检测价值较高,可在新生儿溶血疾病的检测中广泛推广使用.
    • 潘柳燕
    • 摘要: 目的 研究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6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当做研究对象,将其与5份ABO同型的红细胞制剂进行交叉配血,共配血180次(36*5),对其分别使用凝聚胺技术和微柱凝胶技术实验,对比两组方式的检测结果 .结果 所有患儿均被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在MGT中,血清和放散液不合格率为56.11% 和46.67%;在凝聚胺技术中,血清和放散液不合格率为41.67%和34.44%,两种技术的检测结果 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当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能够得到更强的稳定性,提升配血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 王丽
    • 摘要: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选取45例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液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分别对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进行交叉配血检测,比较两种检验技术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放散液血清微柱凝胶技术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凝聚胺技术.
    • 李红霞; 汤景霖
    • 摘要: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试管法检验,研究组行微柱凝胶技术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血型检出率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血型检出率比对照组高,游离抗体试验、抗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检出率较高,可有效提高溶血三项试验阳性率,促进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 赵自勇; 孙振威; 薛成军; 孔令清
    • 摘要: 目的:探析微柱凝胶技术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时均应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技术.对比两种方法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与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0.00%、33.00%,比较发现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更高(P<0.05).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不合率分别为2.00%、9.00%,比较发现微柱凝胶技术配血不合率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可提高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输血治疗安全性提供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