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血前

输血前

输血前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9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篇、专利文献53976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人人健康(医学导刊)、基层医学论坛、实验与检验医学等; 输血前的相关文献由737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妈利、乔姝、冯先涛等。

输血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2 占比:0.72%

专利文献>

论文:53976 占比:99.28%

总计:54368篇

输血前—发文趋势图

输血前

-研究学者

  • 林妈利
  • 乔姝
  • 冯先涛
  • 刘伟
  • 宫济武
  • 张文兰
  • 李伟
  • 杨艳云
  • 王树平
  • 胡同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甘玮玮; 黄燕雪; 占冬青
    • 摘要: 目的研究患者输血前使用抗过敏类药物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020年12月输血前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输血前未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输血不良反应及血象指标。结果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2组Hb、RBC,Hc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输血前使用抗过敏类药物并未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会存在延缓或遮盖不良反应的风险,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不建议临床使用。
    • 王锐; 代凤; 王英剑
    • 摘要: 不规则抗体是指除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多经妊娠或输血免疫产生。它是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和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而引起临床疑难交叉配血最常见的抗体是Rh血型系统的相关不规则抗体,该系统不规则抗体可单独存在,也可以联合抗体的形式存在,而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1]。目前,临床工作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已经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以避免输血反应和输血无效等情况的发生。本院输血科在术前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发现1例抗-M合并抗-Mur抗体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 王晓宁; 程野; 钟靖; 李凌波
    • 摘要: 血型抗原是位于红细胞膜上的多态性抗原,在妊娠期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FN)]或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HTRs)],个体极有可能诱发免疫反应。个体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概率取决于人群中抗原的发生率(已知不同人群和种族群体之间存在差异)[1],也取决于其免疫原性和患者的免疫状态[2]。输血前检测,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是ABO和RhD。输入具有除D抗原外未知Rh表型的ABO同型血可能会导致同种免疫,特别是对于多次输血的病人[3]。因此,了解临床待输血患者中红细胞Rh抗原表型分布有助于我们评估这些表型的频率,从而建立一个红细胞抗原的供体数据库。此外,立即为免疫病人提供抗原阴性血液,以及预防多次输血病人出现同种免疫也是有益的。本研究分析了431839例临床样本Rh(D,C,E,c,e)血型分型检测结果,并探讨输血前进行Rh(D,C,E,c,e)血型分型的重要性及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在Rh血型抗原检测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陈琴
    • 摘要: 目的: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检测的价值.方法:挑选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把全体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试管法检测,观察组选择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检验效果.结果:分析检验指标,观察组各检测指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可以使检测精准度得到很大提升.
    • 吕凤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实施传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需输血治疗患者2500例进行研究,分析输血治疗前患者感染性指标检验结果及不同性别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在2500例输血治疗患者中,HBsAg检出率达9.92%,HCV抗体检出率达0.96%,HIV抗体检出率达0.12%,TP抗体检出率达1.92%;男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检出率(12.21%)显著高于女性患者(6.95%),P0.05).结论 在输血治疗前检测患者传染性指标对于临床安全用血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性疾病发生率,还能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 王玥
    •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以及输血前检测四项传染病指标结果和意义.方法:对2019年7月到2019年12月的2000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做研究,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总结检测结果.结果:在2000例患者中,28例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其阳性率是1.40%;228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其阳性率是11.40%;2例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其阳性率是0.10%;38例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其阳性率是1.90%.结论:在患者术前以及输血前,进行四项传染病检测,可及时了解其传染病感染情况,并可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降低医院感染风险、职业暴露危险,同时也会提高输血安全性,避免因输血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 潘丽; 王韵暄; 丛兴达
    • 摘要: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到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2220例预输血或术前备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柱凝胶方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患者记录以便于做出输血安全性评估与分析.结果:在选定的2220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中,共检出26例患者存在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2%,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阳性率为1.1%.其中女性患者18例,阳性率为0.08%,产科晚期妊娠4例,血液肿瘤科10例,肾内科2例,骨科2例;其中男性患者8例,阳性率为0.03%,血液肿瘤科5例,其他科室3例.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了解输血前患者血液情况,对输血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避免或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极大的满足了临床输血安全管理工作实施需求.
    • 郭帅; 李竟楠
    •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患者在输血之前开展感染性指标临床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1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1222例行输血治疗患者,在患者输血之前应该利用酶链免疫法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检测的感染指标主要体现在抗HIV、抗HCV、抗TP、HBsAg等方面.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上述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0例(0.00%)、17例(1.39)、20例(1.64%)、60(4.91%).结论 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实施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工作,可以判断患者感染疾病的发生风险,针对高风险患者应该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确保输血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 林先娘; 赖寒光; 杨晓明; 邓亚
    • 摘要: 目的 探讨输血前检查受血者传染性疾病感染指标及其意义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0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免疫荧光分析法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抗体)、丙肝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HCV抗体)以及梅毒(TRUST)进行检测,分析并记录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其检查的阴性以及阳性情况.结果 在7200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的传染性指标检查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的患者有2113例,占比29.35%;丙肝病毒抗体(HCV抗体)呈阳性的患者有32例,占比0.44%;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抗体)呈阳性的患者有25例,占比0.35%;梅毒(TRUST)试验呈阳性的患者有502例,占比6.97%;接受输血治疗患者阳性结果输血史情况为:有既往输血史患者HBsAg阳性有1649例,无既往输血史患者HBsAg阳性有464例;有既往输血史患者HCV抗体阳性有25例,无既往输血史患者HCV抗体阳性有7例;有既往输血史患者HIV抗体阳性有20例,无既往输血史患者HIV抗体阳性有5例,说明有既往输血史患者发生感染更高.结论 对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相关感染指标检测,可降低患者因输血治疗而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 马洪波
    • 摘要: 目的 分析输血中应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在医院输血的12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前者在输血前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后者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在不规则抗体中,抗—E抗体检出率最高.结论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是输血前重要检查环节,其可提升输血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