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受血者

受血者

受血者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7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2740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家庭健康、人人健康(医学导刊)、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委员会2008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现代免疫诊断技术学术研讨会等;受血者的相关文献由9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小飞、庞辉、张小云等。

受血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2 占比:1.9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2740 占比:97.98%

总计:23210篇

受血者—发文趋势图

受血者

-研究学者

  • 李小飞
  • 庞辉
  • 张小云
  • 曹昌柏
  • 李伟
  • 莫建坤
  • 钟土泉
  • 于剑
  • 任红
  • 伍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磊; 吴学忠
    •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受血者及其供血者Rh(D、C、c、E、e)抗原和表型分布,分析受、供者Rh抗原相容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交叉配血相合的受血者血样418例和供血者血样710例,进行Rh(D、C、c、E、e)抗原检测,比较分析受、供者抗原和表型分布差异及抗原相容性.结果 受、供者Rh(D、C、c、E、e)抗原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受、供者CcDEe、CCDee表型分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供者Rh(D、C、c、E、e)抗原不相容性输血中以c、E抗原同时不相容占比最高(50.00%);ccDEE、ccDEe和CcDEE表型的受血者发生Rh抗原不相容性输血的概率较高;受血者输注多个供血者血液时,发生Rh抗原不相容性输血的概率最高(P<0.05).结论 临床输血中存在一定比例的Rh抗原不相容性输血,交叉配血前对受、供者进行Rh(D、C、c、E、e)抗原的检测并采取相容性输血,可有效提升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 叶爽; 叶春桥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受血者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需行输血疗法的患者,给予所有受血者实施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分析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Rh抗原检测不规则抗体患者结果以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科室分布情况.结果 经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后可知,120例受血者中有58例呈阳性患者,Rh系统、MNSs系统、Lewis系统、P系统、其他总阳性检出率分别是51.72%、8.62%、15.52%、3.45%、20.69%.通过Rh抗原检测结果可知,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58例患者中DCCee型、dCcee型、dccee型、DCcee型、DCcEE型、DccEE型、DccEe型占比分别为44.83%、8.62%、5.17%、24.14%、5.17%、8.62%、3.45%.58例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的患者于产科、血液科的占比较多,均为22.41%,其次是消化内科,占比20.69%,妇科、感染科、病理性骨科、风湿疾病科的占比相同,均为8.62%.结论 检验受血者输血安全性可以通过对受血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依据其检测结果可以判定输血安全性,提高医院整体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莉; 杨庆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妇产科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接受输血治疗患者2451例人次,统计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所有受血者年龄、输血史、病种、输注血液制品类型、输血量、白细胞过滤器使用情况等资料,分析其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本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6人次(1.06%),其中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免疫性过敏反应、非免疫性输血相关循环过载发生率分别为0.61%、0.33%、0.12%。年龄、输血史、使用白细胞过滤器以及输注血液制品类型均与输血不良反应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输血史、白细胞过滤器使用情况、输注血液制品类型为妇产科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产科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以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免疫性过敏反应为主,其与受血者年龄、输血史、白细胞过滤器使用情况、输注血液制品类型具有关联性,可据此加强输血管理与监测。
    • 李莉; 杨庆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妇产科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接受输血治疗患者2451例人次,统计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所有受血者年龄、输血史、病种、输注血液制品类型、输血量、白细胞过滤器使用情况等资料,分析其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本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6人次(1. 06%),其中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免疫性过敏反应、非免疫性输血相关循环过载发生率分别为0. 61%、0. 33%、0. 12%.年龄、输血史、使用白细胞过滤器以及输注血液制品类型均与输血不良反应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输血史、白细胞过滤器使用情况、输注血液制品类型为妇产科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妇产科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以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免疫性过敏反应为主,其与受血者年龄、输血史、白细胞过滤器使用情况、输注血液制品类型具有关联性,可据此加强输血管理与监测.
    • 朱洁好; 李伙桂; 林楚霞; 叶伙梅; 廖银梅; 陈浩峰; 梁慧宇
    • 摘要: 目的 不规则抗体阴性受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特征分析及类型鉴别.方法 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的受血者(2066例)中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受血者72例纳入研究作进一步分析.对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受血者行DAT、分型试验、热放散试验及输血疗效评估,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7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受血者均为DAT阳性;Hb>50~60 g/L的受血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为40.28%;输血次数≥3次,所占比例最高(P<0.05),为37.50%;输注有效占79.17%,输注部分有效的占15.28%,输注无效的占5.56%;DAT阳性类型的分布:单纯IgG型占91.67%,IgG+C3d型占2.78%,分型未果占5.56%.将上述72例受血者的DAT阳性标本行热放散试验后再进行抗体筛查,结果为全阴性的占79.17%(57/72),全阳性的占15.28%(11/72),抗体筛查有反应格局的占5.56%.结论 DAT阳性可导致输血无效,应重视和加强此类受血者DAT阳性类型的鉴别,并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权军辉; 张明刚; 邵香; 左旭盈
    • 摘要: 目的 研究受血者Rh表型分布特征,并探索其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配合规律.方法 Aigel 300检测并传输1117例受血者ABO血型、Rh表型、抗筛及3174例供血者Rh表型,TMIS9.5接收并实现供受双方Rh表型Ⅰ、Ⅱ、Ⅲ级匹配.输注RBC后15日开始对受血者做为期6个月抗筛追踪,并运用SPSS 25.0做风险评估.结果 西安地区供受血者RBC匹配输注结局:受血者Ⅲ级输注概率17.82%,供血者Ⅲ级匹配概率8.99%;918例Ⅰ+Ⅱ级(匹配输注)受血者,输注前有8例抗筛阳性;199例Ⅲ级受血者,输注前有1例抗筛阳性.半年后追踪到Ⅰ+Ⅱ级受血者448例,新增1例抗筛阳性(为非Rh系统抗体);Ⅲ级受血者91例,新增4例抗筛阳性(均为Rh系统抗体).Rh表型Ⅲ级RBC输注风险显著[χⅢ2=5.586,PⅢ0.05;ORⅠ+Ⅱ=1.284,95%CIⅠ+Ⅱ=(0.418,3.947)].结论 西安地区供受血者Rh表型分布符合人群基本特征;建议有生育需求(女性)、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避免输血,必须输注时应遵循Ⅰ+Ⅱ级Rh表型匹配或依次避开E、c、C、e、D中风险最大抗原.
    • 辛宏杰
    • 摘要: 目的:对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本地区不规则抗体产生频率、分布特点及未来输血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拟输血患者8052例,统计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布特点及阳性者后续输血情况.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0.36%(29/8052),男、女性分别为0.21%(8/3865)、0.50%(21/4187)(P<0.05),有、无输血史分别为 1.02%(20/1966)、0.15%(9/6086)(P<0.05),有、无妊娠史分别为0.65%(19/2915)、0.16%(2/1272)(P<0.05);其中,Rh 系统占37.93%(11/29),MNS 系统占31.03%(9/29),Lewis系统占6.90%(2/29),其他占24.14%(7/29);24h内及时有效输血率为62.07%(18/29).结论:针对本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建立相应特殊血型抗原信息库,完善高频不规则抗体检测及防控措施,可为今后快速精准输血的参考策略.
    • 林先娘; 赖寒光; 杨晓明; 邓亚
    • 摘要: 目的 探讨输血前检查受血者传染性疾病感染指标及其意义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0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免疫荧光分析法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抗体)、丙肝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HCV抗体)以及梅毒(TRUST)进行检测,分析并记录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其检查的阴性以及阳性情况.结果 在7200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的传染性指标检查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的患者有2113例,占比29.35%;丙肝病毒抗体(HCV抗体)呈阳性的患者有32例,占比0.44%;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抗体)呈阳性的患者有25例,占比0.35%;梅毒(TRUST)试验呈阳性的患者有502例,占比6.97%;接受输血治疗患者阳性结果输血史情况为:有既往输血史患者HBsAg阳性有1649例,无既往输血史患者HBsAg阳性有464例;有既往输血史患者HCV抗体阳性有25例,无既往输血史患者HCV抗体阳性有7例;有既往输血史患者HIV抗体阳性有20例,无既往输血史患者HIV抗体阳性有5例,说明有既往输血史患者发生感染更高.结论 对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相关感染指标检测,可降低患者因输血治疗而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 杨婷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方法 将2018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0例有输血可能的住院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验人员需要使用DiaMedlgG卡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观察,并且还需要明确高危科室分布情况与影响因素.结果 经筛查显示,15例患者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50%;并且女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男性,并且孕妇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阳性患者中,7例为产科患者,3例为妇科患者,2例为骨外科患者,3例为内科患者;15例阳性患者中,12例患者存在输血史(80.00%),3例患者的抗体效价超过1/256(20.00%).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若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有效的明确不规则抗体情况,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受血者的输血安全.
    • 付谦; 余红亚; 丁启洪; 黄姝婷
    •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从我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接收的受血者中选取4800例,回顾性分析其输成分血的记录,对其不同类型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18例不良反应(0.38%),包括发热、过敏和溶血反应.其中有10例受血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5例输注悬浮红细胞、2例输注机采血小板、1例输注冷沉淀.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原发性血液疾病等因素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都是独立的对输血不良反应有影响的因素(P<0.05).结论: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原发性血液疾病等为受血者输血发生的不良反应独立危险因素,为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为输血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