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种免疫

同种免疫

同种免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027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妇科内分泌新进展学术交流会等;同种免疫的相关文献由261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其德、陈澍英、Hibbard J.U.等。

同种免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027 占比:99.77%

总计:43127篇

同种免疫—发文趋势图

同种免疫

-研究学者

  • 林其德
  • 陈澍英
  • Hibbard J.U.
  • Whitington P.F.
  • 刘文
  • 刘达庄
  • 张爱红
  • 张白鹿
  • 李文用
  • 李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宁; 程野; 钟靖; 李凌波
    • 摘要: 血型抗原是位于红细胞膜上的多态性抗原,在妊娠期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FN)]或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HTRs)],个体极有可能诱发免疫反应。个体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概率取决于人群中抗原的发生率(已知不同人群和种族群体之间存在差异)[1],也取决于其免疫原性和患者的免疫状态[2]。输血前检测,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是ABO和RhD。输入具有除D抗原外未知Rh表型的ABO同型血可能会导致同种免疫,特别是对于多次输血的病人[3]。因此,了解临床待输血患者中红细胞Rh抗原表型分布有助于我们评估这些表型的频率,从而建立一个红细胞抗原的供体数据库。此外,立即为免疫病人提供抗原阴性血液,以及预防多次输血病人出现同种免疫也是有益的。本研究分析了431839例临床样本Rh(D,C,E,c,e)血型分型检测结果,并探讨输血前进行Rh(D,C,E,c,e)血型分型的重要性及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在Rh血型抗原检测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王帅; 李君
    • 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ABO和Rh(D)同型随机配合性输血Rh(CcEe)同种免疫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病例为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本院肝胆病区拟输血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01例,男性206例,女性95例,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和首次入院已检出Rh(CcEe)同种抗体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ABO和Rh(D)同型随机配合性输血Rh(CcEe)同种免疫影响因素。结果(1)301例患者Rh(CcEe)同种抗体检出率为6.6%(20/301例),其中抗-E占70.0%(14/20例),抗-Ec复合抗体占5.0%(1/20例),抗-Ec混合抗体占10.0%(2/20例),抗-C抗占10.0%(2/20例),抗-Ce复合抗体占5.0%(1/20例)。(2)不同病因、不同输注异体红细胞成分血次数、不同血型间肝硬化患者ABO和Rh(D)同型随机配合性输血Rh(CcEe)同种免疫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输注异体红细胞成分血次数5~9次、输注异体红细胞成分血次数≥10次和O型是肝硬化患者ABO和Rh(D)同型随机配合性输血发生RhCcEe同种免疫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6.888(95%CI:2.022~23.461)、14.444(95%CI:2.980~70.024)、30.469(95%CI:6.380~145.508)、12.444(95%CI:1.597~97.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输注异体红细胞成分血次数5~9次、输注异体红细胞成分血次数≥10次和O型是肝硬化患者ABO和Rh(D)同型随机配合性输血发生Rh(CcEe)同种免疫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6.909(95%CI:2.402-119.021)、22.311(95%CI:3.496~142.387)、36.527(95%CI:5.758~231.718)、10.160(95%CI:1.061~97.281)。结论肝硬化患者ABO和Rh(D)同型随机配合性输血后Rh(CcEe)同种抗体发生风险较高,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O型、输注异体红细胞成分血次数是肝硬化患者ABO和Rh(D)同型随机配合性输血发生Rh(CcEe)同种免疫的危险因素,尤其输注异体红细胞成分血次数5~9次和≥10次者更显著。建议对肝硬化患者采取ABO,RhD(DCcEe)同型输血。
    • 肖洁; 钟太清; 徐路双; 高守曦; 宋辉; 朱晓艳; 丁汀
    • 摘要: 目的探讨汉族孕妇发生RhE抗原同种免疫风险与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汉族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E抗体鉴定及RhE抗原鉴定;根据不规则抗体筛查和RhE抗原鉴定结果将RhE抗原阴性,产生抗-E抗体的汉族孕妇样本(排除输血史等)纳为试验组;RhE抗原阴性、不规则抗体阴性的汉族孕妇纳为对照组;采用PCR-SBT方法,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的HLA-DQA1基因进行高分辨分型,获得两组人群HLA-DQA1基因的分布特征和多态性特点;使用Arlequin 3.5软件的EM算法计算HLA-DQA1等位基因和表型频率;使用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HLA-DQA1等位基因、表型频率。结果在28412例孕妇中,筛选出67例为试验组、90例为对照组;产生抗-E抗体试验组HLA-DQA1*03:02表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 3.816;95%CI 1.923~7.569;Pc=0.001335)。结论汉族孕妇人群中,HLA-DQA1基因的多态性与RhE抗原同种免疫风险具有相关性,HLA-DQA1*03:02表型可能是RhE抗原同种免疫的一种易感表型。
    • 王婧; 龚立; 冯思维; 康龙丽; 马利锋
    • 摘要: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血液和组织中的聚集,通常是一种生理状态;胆红素异常增高引起病理变化,是新生儿住院的主要原因;严重可引起潜在的神经毒性,导致终生神经发育障碍。在患有核黄疸的新生儿中,85%的病例是最有可能避免的[1]。机体状况和环境因素会影响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对人体的危害,即使没有引起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也与神经发育和听力损伤有关[2];无法以固定界限值作为新生儿黄疸干预的标准。引起黄疸的原因包括:同种免疫,肠道菌群紊乱,遗传和环境因素[3];微生物区系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报道母乳性黄疸(BMJ)和分娩方式引起新生儿黄疸的肠道菌群变化,证实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多样性有关。GMS是孕期肠道菌群紊乱、子代出现黄疸的高危因素[4],但其引起子代肠道微生物的变化鲜有报道,本综述旨在描述GMS子代肠道菌群特征及其在黄疸中的作用,以确定微生物干预靶点。
    • 贾紫千; 冯晓玲; 李娜; 张杨; 蒋莎
    • 摘要: 复发性流产(RSA)为育龄期妇女妊娠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病因复杂,除遗传、解剖、内分泌及感染因素外,免疫因素导致的RSA多在临床中难以明确.DNA甲基化为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与RSA的发病关系密切,DNA甲基化异常可使母胎界面之间复杂的免疫机制受到破坏,使母体对胚胎的植入产生免疫性排斥,导致妊娠失败.本文主要从DNA甲基化对自身免疫型及同种免疫型RSA的作用进行综述.
    • 乔娟; 何英第; 张利; 漆洪波; 李俊男
    • 摘要: 目的 通过1例母儿罕见血型不合病例对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HDFN)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及总结.方法 总结该罕见病例的病史,分析并对比该家系的各个血型系统,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果 该病例以"胎儿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既往有"晚孕期胎动减少、新生儿不明原因死亡"病史.经家系血型分析认为M+L e(a+)是导致该病例母儿血型不合的主要原因.结合文献分析MN血型或许与Lewis血型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在孕期管理中应重视对不典型胎儿水肿、胎动减少等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和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筛查,重视不同血型系统协同致病的潜在风险,并加强对HDFN的认识和规范管理.
    • 周祎
    • 摘要: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的周祎教授,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引出“宫内输血,不仅仅是技术……”的分享主题。通过回顾胎儿宫内输血的历史,我们发现它是伴随着治疗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而来,并且可将救治母体红细胞同种免疫引起的严重HDFN的成功率提高至90%以上。周祎教授以RH同种免疫为例,回答了诸多临床问题,如宫内输血治疗前需要哪些知识储备、母胎同种免疫的发生机制、胎儿宫内会有何表现以及如何进行孕期监测等,建议通过检测母体抗体滴度、MCA-PSV以及B超下胎儿是否有贫血相关表型,来制定个体化的监护方案。周教授还分享了诊断母胎同种免疫病的技术更迭,强调脐静脉穿刺的重要性,针对宫内输血的指征、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具体阐述,并再次强调临床诊疗思路的重要性。
    • 袁咏梅; 李娴; 杨庆伟; 伍昌林; 党鑫堂; 邵超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定期输血患者RhCcEe血型抗原混合视野鉴定的可行性,跟踪评价其配型输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我院142例定期输血患者进行RhCcEe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其中48例患者自愿持续进行RhCcEe同型输血,46例按临床输血规范进行RhCcEe随机输血,42例进行部分RhCcEe同型输血,6例患者流失了输血资料;在RhCcEe配型输注3-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采用RhCcEe微柱凝胶卡复查,并与他们配型输血前结果比较,跟踪评价近5年3类定期输血患者输血后同种抗体发生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率及红细胞无效输注率.结果:在48例持续RhCcEe同型输血患者中仅1例出现分层现象,其余47例凝胶卡结果清晰,此结果提示PCR-SSP基因分型的可行性;另外42例部分同型输血患者及46例随机输血患者凝胶卡检测仍然出现混合视野,结果较难确认.跟踪分析近5年输血效果显示,RhCcEe同型输血组发生同种抗体1例(抗-Jka)(1/48),DAT阳性1例(1/48),输注无效2例(2/48);随机输血组同种抗体7例(抗-E 3例、抗-E+抗-c1例、抗-C 1例、抗M1例、抗-Fya 1例)(7/46),DAT阳性6例(6/46),输注无效9例(9/46);部分RhCcEe配型输血组同种抗体6例(抗-E1例、抗-E合并自身抗体1例、抗-C 1例、抗-c 1例、抗-M 1例、其它1例)(6/42),DAT阳性7例(7/42),输注无效8例(8/42);统计学分析各组同种抗体阳性率与红细胞无效输注率显示,配型输血组与随机输血组、部分配型输注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随机输血组与部分配型输血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可应用于定期输血患者RhCcEe血型混合视野检测,持续RhCcEe配型输血可有效预防同种免疫产生,并提升定期输血患者临床输血效果与输血安全性,显示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