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法
微柱凝胶法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儿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95656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海南医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四川省第七次临床输血学术会议等;微柱凝胶法的相关文献由93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杏、闫广丽、唐玉杰等。
微柱凝胶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5656篇
占比:99.90%
总计:396065篇
微柱凝胶法
-研究学者
- 张杏
- 闫广丽
- 唐玉杰
- 张勇萍
- 张献伟
- 曾德理
- 杨世明
- 粟明丽
- 肖倩
- 何子毅
- 何静
- 刘仁强
- 刘景春
- 刘莹
- 周益强
- 庞卫花
- 张丽萍
- 张敏
- 徐丹
- 徐娜
- 朱碎永
- 李勇
- 李金巍
- 杨敬芳
- 杨讯
- 梁超坚
- 汪德清
- 王春香
- 王雪明
- 谢作听
- 辛康
- 辛荣传
- 钟月华
- 陈宇
- 陈荇
- 于洋
- 付俊玲
- 任飞翔
- 余忠良
- 冯倩
- 刘冰
- 刘凤霞
- 刘妍
- 刘小艳
- 刘建忠
- 刘景汉
- 刘永朱
- 刘江敏
- 刘艺军
- 刘赴平
-
-
赵妮;
兰爱侠
-
-
摘要:
目的分析ABO血型实施微柱凝胶法检测时发生正反定型不符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共80例实施ABO血型检测的患者,均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检测,且均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情况,观察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的标本情况,从患者临床资料以及试验技术因素方面开展分析,同时进行针对性辅助试验,从而协助鉴定血型。结果在全部患者中,造血干细胞移植不符合者有42例(52.50%)、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者有18例(22.50%)、抗原减弱或缺失不符合者有17例(21.25%)、抗体减弱或缺失不符合者有3例(3.75%)。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不符合患者中,移植供受者出现ABO血型不符合者有21例(50.00%)、次要不符合者有15例(35.71%)、主次要不符合者有6例(14.29%)。引起抗体减弱或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年龄>60岁以及恶性血液疾病;引起抗原减弱或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恶性血液疾病、试剂干扰、ABO亚型以及恶性实体肿瘤。在正反定型额外反应患者中,13例(72.22%)为反定型额外反应者、3例(16.67%)为正定型额外反应者、2例(11.11%)为正反定型同时额外反应者。其中有1例ABO亚型患者,通过实施分子生物学监测后判断是B(A)血型。结论在将试验操作技术以及人为因素排除后,发现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BO血型不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疾病和自身抗体,通过实施针对性辅助试验和全面掌握患者临床资料,可对血型进行准确区分。
-
-
张璐璐
-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192例初次进行输血不规则抗体测定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和凝聚胺法(manual polybrene test,MPT)对需要输血的1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研究,将两种配血方法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PT中8例主侧凝集患者和26例次凝集中均测定出不完全抗体,12例主次测均呈现为凝集状态,124例次MGT次凝集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测定全部呈现为阳性。8例主侧凝集患者均测定出不完全抗体,经过配型后行O型洗涤红细胞悬液输注,26例MPT次侧凝集患者改为输入同型洗涤红细胞,12例冷凝级和其余90例MPT配血联合患者输入用RBC悬液,30日后随访输血未存在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输血次数为1~、6~、11~、15~、20~,例次分别为384、186、154、130、70,共计924例次;不规则抗体阳性分别为18例(4.69%)、20例(10.75%)、26例(16.88%)、30例(23.08%)、30例(42.86%),共计124例(13.42%);MGT测定总阳性率高于MPT,MGT和MPT配血不相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T平均检测时间(11.51±2.31)min,显著少于MGT平均检测时间(29.63±3.63)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其输血后呈现出抗体的不规则性。MPT的配血速度快,但是检出率低;MGT阳性检出率高,但是配血时间长,敏感度较高。在MGT中致敏细胞会造成配血难度提升,联合MPT能够进一步提升输血的安全程度。
-
-
张璐璐
-
-
摘要: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技术中供血者意外抗体筛查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医院在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行治疗性输血和手术备血的患者596例,应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予以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测定。结果596例受血人员共测定出抗体阳性240例(40.27%)。选取血型系统Rh-hr、MNSs、Kidd、Duffy、Kell、Lewis。240例阳性标本不规则抗体中,164例(68.33%)女性、76例(31.67%)男性,其中190例(79.17%)输血史/妊娠史、50例(20.83%)无输血史/妊娠史。240例抗体筛选阳性标本不规则抗体记录结果显示:测定出特异性抗体共106例(44.17%),未测定出抗体共134例(55.83%)。Rh-hr血型系统中,8例(3.33%)抗-D抗体、34例(14.17%)抗-E抗体、2例(0.83%)抗-C抗体、4例(1.67%)抗-C抗体、2例(0.83%)抗-Ec抗体。MNSs血型系统中,34例(14.17%)抗-M抗体、4例(1.67%)抗-s抗体。Kidd血型系统中,2例(0.83%)抗-JK抗体。Duffy血型系统中,2例(0.83%)抗-Fy抗体。Kell血型系统中,2例(0.83%)抗-K抗体。Lewis血型系统中,6例(2.50%)抗-K抗体、2例(0.83%)抗-Le^(b)抗体、4例(1.67%)自身抗体。结论在输血前测定不规则抗体是确保输血安全的主要方式,微柱凝胶法应用简便,且灵敏度较高,结果更具有稳定性,适用于输血前不规则抗体血清学测定。
-
-
王波;
杨讯;
辛叶
-
-
摘要: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存在情况,并对筛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输血且入院前有输血史的32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微柱凝胶法筛查所有患者不规则抗体存在情况,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所属科室、输血总次数及女性妊娠次数分布情况。结果经微柱凝胶法检验,3250例反复输血患者中113例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占3.48%;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占比最高,为65.49%;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50岁年龄段,占52.21%;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血液内科及肾病内科,分别占30.09%、27.43%;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入院前输血次数≥3的占比最高,为79.6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妊娠次数≥3的占比最高,为75.61%。结论经微柱凝胶法筛查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中仍存在不规则抗体阳性情况,不规则抗体主要类型为抗-E,且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50岁年龄段、女性群体,多见于血液内科及肾病内科、输血总次数≥3、女性妊娠次数≥3的患者。
-
-
刘晓骅;
罗圆圆;
赵嫚;
李族军;
汪德清;
练正秋
-
-
摘要: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微柱凝胶法(PEG-MGT)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增强作用,及其对不规则抗体鉴定的适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4月低离子强度盐溶液-微柱凝胶法(LISS-MGT)凝集弱造成抗体鉴定不明确而加做PEG-MGT的70例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的16系谱细胞反应格局和实验结果。结果PEG-MGT检出不规则抗体29例(41.4%):Rh系统相关抗体20例(69%),Duffy系统相关抗体5例(17.2%),Kidd系统相关抗体3例(10.3%)和Lewis系统相关抗体1例(3.4%)。格局不明确,特异性待定标本41例(58.6%),对比LISS-MGT和PEG-MGT反应强度,PEG-MGT增强16例,减弱17例,反应强度无变化8例;通过盐水介质或4°C孵育微柱凝胶法可确定抗体特异性共13例,分别为抗-M抗体9例(PEG-MGT增强4例,减弱3例,强度保持不变4例),抗-P1抗体2例(PEG-MGT均增强),抗-Le;抗体(PEG-MGT增强)和抗-Le;抗体(PEG-MGT减弱)各1例。结论PEG-MGT可显著增强Rh系统、Duffy系统和Kidd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对MNS系统、Lewis系统、P1系统等抗体的判断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
-
祁晓倩;
曹华琳
-
-
摘要: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6例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实验中显示弱凝集的患者标本,分别给予相关处理,另选择间接抗人球蛋白法以及盐水法进行对照,分析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ABO抗原性弱共30例(23.81%);ABO抗体效价低共12例,(9.52%);ABO亚型血共13例(10.32%);高效价冷凝集素共23例(18.25)%;纤维蛋白提升共26例(20.63%);自身免疫性抗体共22例(17.46%)。结论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较多,包含ABO抗原性弱、ABO抗体效价低、ABO亚型血、高效价冷凝集素、纤维蛋白提升、自身免疫性抗体等,若能够通过相关处理干预,可避免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
-
刘小艳;
杨珍珍;
梁会娟;
曹婉莹;
刘莹
-
-
摘要:
目的研究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与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进行产前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9885例孕妇。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热放散试验判定HDN。观察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妊娠情况、生产次数、输血历史的孕妇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析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阳性中Ig类型及分布情况。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中,Rh血型系统的阳性检出率最高(61.11%),MNS血型系统次之。Rh血型中HDN的阳性率为78.79%(26/33)。有妊娠经历、经产及有输血历史孕妇的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妊娠经历、初产及无输血历史的孕妇(P<0.05)。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阳性中,其Ig抗体类型以IgG为主。结论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与胎儿HDN之间存在相关性,孕妇产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及时了解其体内抗体情况,这对减少HDN的发生、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
-
傅萍燕;
赖婷婷;
曾志
-
-
摘要: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凝聚胺法(MPT)及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需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MGT、MPT及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观察记录3种试验方法的配血时间,比较3种试验方法的配血结果,并分析配血结果不合的原因。结果MPT、盐水法、MGT 3种试验方法的配血时间依次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T的配血不合率高于MPT及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试验方法配血结果不合的原因中,血液病为主要原因。结论采用MGT、MPT及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各有优缺点;相较于MPT及盐水法,采用MGT进行交叉配血可提高试验的安全性,但耗时较长。
-
-
陈岚融
-
-
摘要:
目的 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制定干预策略,确保ABO血型的定型及保障临床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1 163例经输血科诊断为ABO血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为60例(排除进行多次重复送检的标本)。对所有标本均采用微柱凝胶(MGT)法进行检测,对影响正反定型不符、致血型抗原/抗体减弱或缺失、ABO血型抗原抗体出现额外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71 163例ABO血型的患者中,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有60例,其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分别为22例(36.67%)、26例(43.33%)、12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0岁、恶性血液疾病、试剂干扰、ABO亚型、恶性实体肿瘤是致血型抗体减弱或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60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中,ABO血型抗原抗体出现额外反应的标本有19例,其中ABO亚型、自身抗体是正定型额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血清蛋白较高、同种抗体、试剂、同种抗体及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反定型额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自身抗体是同时额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ABO正反定型不符患者影响较大的为生理因素,其次为其他因素和疾病因素,人为因素次之;当患者年龄> 60岁时易导致血型抗原减弱或缺失,而血型抗原减弱或缺失的主要因素为恶性血液疾病、试剂干扰、ABO亚型、恶性实体肿瘤;ABO血型抗原抗体出现正定型额外反应的主要因素为ABO亚型、自身抗体,出现反定型额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血清蛋白较高、同种抗体、试剂、同种抗体及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临床上可针对患者的疾病史、自身血液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血清学试验来确认患者的ABO血型,对血型进行准确的区分,进而保证患者临床上输血的安全性。
-
-
陈立龙;
王厚芳;
于俊峰
-
-
摘要:
目的探索微柱凝胶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用IgG型阳性质控品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IgG型抗D试剂致敏O型Rh(D)抗原阳性红细胞的方法来制备阳性质控品。通过三组试验来评估制作阳性质控品时IgG型抗D试剂的最适加入量、最佳反应温度和最佳反应时间,然后对制作的阳性质控品进行连续60 d试验来监测其稳定性。结果在取自血站血辫的2 mL全血标本中,IgG型抗D试剂的最适加入量为125μL,最佳反应温度为室温,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制备的阳性质控品在连续监测60 d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稳定,为3+凝集强度。结论采用IgG型抗D试剂致敏来自血站血袋血辫中的O型Rh(D)抗原阳性红细胞的方法制备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质控品,结果稳定可靠,可以应用到日常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工作中。
-
-
金桂林;
刘春菊;
侯静;
熊中华
- 《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应用微柱凝胶法(MGT)鉴定血型,探讨它在临床应用中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份患者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及试管法进行ABO血型鉴定,两者不一致时,应用反定型法进行再确认.结果:两种方法鉴定结果中有8份标本不一致,其中血型抗原弱5份,冷凝集抗体3份.结论:微柱凝胶法敏感性高于试管法,但对于亚型等鉴定时仍存在缺陷.因此,临床中血型鉴定时,应同时进行正反定型试验,以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
-
-
陈琰;
叶慧明;
林超
- 《四川省第七次临床输血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合血次侧不合的原因,以正确指导临床输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以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舍血出现次侧不合的32例病例,分析次侧不合的原因以及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32例出现次侧不合的患者中,白血病6例,自身免疫性溶贫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各种恶性肿瘤11例,颅脑外伤病人1例.32例患者DAT阳性者25例.结论: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及时检出血型抗原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反应.对微柱凝胶法交叉合血次侧凝集的患者,应结合临床病情、用药情况、DAT以及抗体筛选结果等,分析原因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
-
-
-
-
钟月华;
黄华华;
许瑞珺;
谭静
-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2年第六届输血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肾脏病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rn 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49例肾脏病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抗球蛋白(DAT)试验.rn 结果:①输血2-5次的肾脏病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P<0.05).②输血2-5次的21例肾脏病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两法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输血6次以上的28例肾脏病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10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5例不相合,两法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肾脏病患者配血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
-
于芳;
刘菊林;
刘莉
-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2年第六届输血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临床输血前抗体筛查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避免受血者因输血引起的溶血性反应.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500例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选用抗球蛋白方法进行鉴定,用以观察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两例,检出率为0.4%.结论:在输血前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查有助于血液的选择.可防止因输注含有与抗体相应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临床数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