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7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4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18094篇;相关期刊346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等;血型鉴定的相关文献由175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赵树铭、于洋等。

血型鉴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4 占比:4.09%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18094 占比:95.71%

总计:18905篇

血型鉴定—发文趋势图

血型鉴定

-研究学者

  • 赵树铭
  • 于洋
  • 兰炯采
  • 卢道旭
  • 李浩
  • 杨世明
  • 汪德清
  • 肖瑞卿
  • 刘大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葛文彬
    • 摘要: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型和配血分析系统在血型鉴定中的实践运用。方法:跟踪2019年4月~2020年4月3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依据血型鉴定手段不同,划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试管法进行检测,观察组运用全自动血型仪和配血分析系统检测,观察两组血型鉴定结果于一次性判读失败的因素。结果: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检测ABO型以及RhD型的一次性判断准确率更高,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导致两组一次性判断失败的因素涵盖了抗原,仪器以及试剂卡问题等。结论:因此可看出,全自动血型和配血分析系统具备迅速,精确等优势,更加有利于血型鉴定的标准化,提升输血安全性。
    • 宋今; 韩海心; 杨讯
    •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01~2020-12血站提供的14355袋红细胞(RBC)悬液和同期26124例本院各科室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分别对RBC悬液和输血患者行正反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阳性分布检查后,若为阳性则退回血站,若未阴性则录入系统。由系统筛选所需血液成分、数量以及库存情况符合条件的供血者并出库、报告和记录,最终完成电子交叉配血。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清学交叉配血并验证电子交叉配血符合率。结果:对26124例受血者和14355例血站提供的RBC悬液行ABO分型和Rh表面抗原分型检测发现,不同Rh分型在不同ABO分型的受血者和献血样本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14355袋RBC悬液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阳性分布检查后,显示复核全部正常;对同期26124例输血患者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阳性分布检查后,共出现138例抗体筛查阳性0.53%和49例直接抗球蛋白阳性0.19%。对14355袋合格的RBC悬液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和血清学交叉配血进行平行检测,配血符合率为100%。结论:电子交叉配血在经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球蛋白检查后可应用于临床输血,相较于血清学配血符合率较高,且节约时间、缓解血液供应紧张,对于临床输血管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杨青青
    • 摘要: 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中最核心的相互影响就是思维的改变。科学课堂上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点。借助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及科学技能的训练,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切入点。对生命科学领域经典实验—血型鉴定进行延展,逐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巧妙地为一线教师开发教学实验提供了新视角。
    • 罗纯生; 周扬; 展秀君
    • 摘要: 目的分析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输血并送佳木斯市中心血站进行配血试验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以试管法检测为金标准,分别采用聚凝胺法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血型鉴定准确率、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结果200例输血患者经试管法检测显示正反定型符合率90.50%,正反正型不符合率9.50%;卡式微柱凝胶技术ABO、RhD血型鉴定准确率均高于聚凝胺法(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检验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聚凝胺法(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中准确性较高,并且对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较高,加之规范性、标准化操作,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史玮
    • 摘要: 目的:探讨ORTHO 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5月溧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的200例患者血型样本,利用全自动血型仪、玻片法与试管法进行血型正定型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最终结果,鉴定所用时间,对仪器检测进行无法正确判读结果分析。结果:对200例血型标本采用三种检测方法,其Kappa=1.0(Kappa>0.75),表明上述检测高度一致;仪器法血型鉴定试验中检测200例样本的共用时间和平均时间少于玻片法和试管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仪器法一次性正确判读率为97.00%(194/200)。结论:ORTHO 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检测与传统经典手工检测一致性高,结果准确可靠,且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实验操作,人为因素影响明显降低,可以长期保存检测结果,有利于后期查询和医疗举证。
    • 冉华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输血患者1200例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均在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并与同期输血前未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的50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患者经血型鉴定,A型250例(20.83%),B型431例(35.92%),O型485例(40.42%),AB型34例(2.83%)。对照组输血患者筛查不规则抗体阳性率3.00%。36例患者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中,以IgG型为主(63.89%),且高于IgM型、IgG+IgM型。观察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确保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 王芳; 陈敏; 杨冬燕; 毛伟
    • 摘要: ABO血型正确定型和RhD正确定型是《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采供血机构强制性检测的项目,准确、快速的血型检测也是为临床提供血液的安全性要求之一,是保障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1]。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具有快速、准确,易于标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优点,满足采供血机构大规模标本的血型筛查[2-3]。由于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受方法学的限制,时有ABO血型亚型漏检的情况。本文就筛查实验室用PK7300全自动血型检测仪漏检的血型进行原因分析和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刘峰; 刘榕孜(综述); 周吉成(审校)
    • 摘要: 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随着移植进展天然存在供受者的血型转变。血型不合可以导致相应免疫并发症如急性或迟发性溶血、输血需求增加、血型同种免疫等的出现。供受者之间的血型不合不影响移植预后,但血型不合对移植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会导致移植后患者的输血治疗更加复杂化。该文着重阐述了移植后全程动态且精准的血型鉴定及相应合理输血策略,为输血科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提供最新研究进展以保障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输血。
    • 刘祖勇; 刘海霞; 孙宇
    • 摘要: MNS血型系统中部分抗-S抗体是自然产生,多数为免疫性抗体,通常是非补体结合的IgG类抗体,能够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国人S抗原较少,抗-S抗体检出频率很低,属于少见抗体。我科在工作中遇见1例抗筛阳性经抗体鉴定为IgG抗-S抗体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张敏; 李鹏; 曾怡; 杨正
    • 摘要: 目的分析献血者ABO正反定型结果不符的试验特点及影响因素,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宜昌地区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88例献血者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结果收集的88例献血者ABO正反定型不符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血清中不规则抗体37.5%(33/88)、ABO亚型18.2%(16/88)、补体因素所致的溶血18.2%(16/88)、反定型试剂15.9%(14/88)、冷凝集素增高5.7%(5/88)、抗体减弱3.4%(3/88)、抗原减弱等1.1%(1/88)。结论对于ABO正反定型不符应认真的分析其原因,鉴定出正确的血型,同时对相应的血液成分是否能应用于临床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