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血管理

输血管理

输血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324535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江苏卫生事业管理、现代医院、中国卫生产业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54届美国血液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2年第六届输血学术年会等;输血管理的相关文献由53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德行、周林、朱昭琼等。

输血管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24535 占比:99.93%

总计:324768篇

输血管理—发文趋势图

输血管理

-研究学者

  • 刘德行
  • 周林
  • 朱昭琼
  • 严晓明
  • 何秉洪
  • 关莉
  • 刘贵龙
  • 史韦
  • 叶蕾
  • 吕本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雨; 陈娟; 王传君; 王晶; 卢永收
    • 摘要: 追踪方法学作为一种质量管理评价工具,普遍应用于医院评审过程。本文将系统追踪法运用于医院输血管理中,采取回顾性分析与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查看、提问及人员访谈、查阅资料等手段评价输血管理中院科三级质控管理、本年度临床用血评价报告、输血适应证评估、年度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情况等。通过系统追踪,弥补临床输血智能管理系统进行质量监控的不足,评价管理部门在输血监管中履职作用,审视院级追踪员的培养机制,查找院级追踪员在专业性、客观性、高效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加强院级追踪员评审队伍建设及医院输血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措施,同时,也为其他医院开展院内追踪活动提供借鉴。
    • 宋今; 韩海心; 杨讯
    •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01~2020-12血站提供的14355袋红细胞(RBC)悬液和同期26124例本院各科室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分别对RBC悬液和输血患者行正反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阳性分布检查后,若为阳性则退回血站,若未阴性则录入系统。由系统筛选所需血液成分、数量以及库存情况符合条件的供血者并出库、报告和记录,最终完成电子交叉配血。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清学交叉配血并验证电子交叉配血符合率。结果:对26124例受血者和14355例血站提供的RBC悬液行ABO分型和Rh表面抗原分型检测发现,不同Rh分型在不同ABO分型的受血者和献血样本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14355袋RBC悬液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阳性分布检查后,显示复核全部正常;对同期26124例输血患者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阳性分布检查后,共出现138例抗体筛查阳性0.53%和49例直接抗球蛋白阳性0.19%。对14355袋合格的RBC悬液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和血清学交叉配血进行平行检测,配血符合率为100%。结论:电子交叉配血在经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球蛋白检查后可应用于临床输血,相较于血清学配血符合率较高,且节约时间、缓解血液供应紧张,对于临床输血管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田文果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血液科收治的145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该模式实施前后质量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输血申请单合格情况及输血过程中不规范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输血申请单合格率明显低于实施后(81.50%vs 98.52%)(χ^(2)=126.770,P<0.001);实施前输血过程中不规范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后(4.70%vs 0.62%)(χ^(2)=25.328,P<0.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完善血液科输血管理体系,有效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和输血管理质量,并能减少输血过程中不规范事件的发生。
    • 赵祎莉; 陈艳红; 李丹丹; 王鹏飞; 刘贵龙; 潘爱珍
    • 摘要: 易变的环境压力叠加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挑战,使得医院输血管理亟需建立敏捷的应急机制。在VUCA思维下,建立以临床服务为导向的输血应急机制管理平台,明确应急血液管理的目标、流程、组织和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外部行业资源和内部科室需求的协同机制。两项核心工作是从战略引领、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建立VUCA环境下的输血敏捷组织,在科学管理、技术储备、质量控制和学习型组织等方面建立输血应急支撑体系。
    • 王科; 杨丽娟; 王天成
    •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化输血系统在手术室输血管理中的应用,为输血科工作走上高质量、标准化的轨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且术中输血的患者,其中应用常规输血系统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信息化输血系统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申请输血平均耗时、输血前核对规范率、输血记录单书写规范率、血制品交接规范率。结果观察组申请输血平均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记录单书写规范率、血制品交接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输血系统可有效缩短申请输血耗时,提高输血记录单书写规范率和血制品交接规范率,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在输血管理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高文娟; 李金苗; 陈军伟; 辛海燕
    • 摘要: 详细阐述全流程追溯血液智能管理模式构建方法、管理流程,分析应用效果,指出该血液管理模式能够记录血液流通过程,实现血液全流程可追溯,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用血。
    • 吴晓珩; 杨元立; 胡馨予; 王翠萍; 张萦; 王艳春; 陶艳玲
    • 摘要: 目的 将住院患者输血全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以规范输血管理,提高输血安全.方法 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系统,从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实施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再审查3个步骤进行循证实践.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JBI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Up to Date、PubMed、CINAHL、Embase、美国血库协会、英国血液和器官捐赠管理部、英国输血学会、澳大利亚国家血液管理局、医脉通,获取输血全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采用JBI证据预分级和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进行质量评价后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结果 证据应用后护士输血相关知识得分、输血全流程操作规范率和输血护理文书规范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输血相关不良事件由基线审查时的1例降为0.证据应用后9项审查标准执行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 基于最佳依据的输血全流程管理实践,可提高护士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输血全流程操作规范率和输血护理文书规范率.
    • 刘国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加强输血管理对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方法 抽取的研究对象813例为本院收治的需接受输血患者,其中392例患者为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需接受输血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管理组;421例患者为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需接受输血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管理组.对照管理组给予患者行常规输血管理措施,而观察管理组则给予患者行常规输血管理基础上,再行更加严格的输血管理措施.结果 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种血液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管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管理组,且组间对比结果 P<0.05,表明存在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强化对输血质量控制与管理,对于保障患者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该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既利于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预防患者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与各种输血反应的发生,更利于各级血液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将患者输血中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为患者输血提供最安全的保障.
    • 李江萍; 殷磊; 谢跃文; 成曦子; 王晓玲; 廖国林; 周赤忠; 陈令斌; 许秋平
    • 摘要: 目的 构建提高临床自体输血率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 从该院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查找自体输血推广的难点和障碍,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形成自体输血管理的有效模式.结果 2017年该院自体输血率为14.73%,项目启动后,自体输血率为35.45%(2018年)及40.55%(2019年),明显高于2017年(P<0.05).其中,2019年神经外科与脊柱外科自体输血率分别达到67.4%、61.2%.结论 通过构建有效的自体输血管理模式,可推进临床自体输血应用,提高输血安全性,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缓解临床用血紧张;提升医患认同感,推动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水平与输血病历质量稳步提升.
    • 阮峥; 潘丽; 李强; 王韵暄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输血管理中信息化输血系统运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应用信息化输血系统前收治的75例术中输血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应用信息化输血系统后收治的75例术中输血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输血前操作规范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报废率、输血申请时间.结果 观察组输血前操作规范率(98.67%)较对照组(89.33%)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报废率(2.67%、1.33%)较对照组(12.00%、10.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申请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输血管理中信息化输血系统的运用,可提高输血前操作规范,减少不良反应、血液报废的出现,缩短输血申请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