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西南输血学术交流大会
西南输血学术交流大会

西南输血学术交流大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09-05

主办单位: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省输血协会

会议文集:西南输血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四川省公民献血条例》、以及《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管理办法》,沿着中国输血协会提出的“四个转变、一个延伸”的方针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以特色的献血文化激活无偿献血工作新机制,树立无偿献血新风尚,实现了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计划无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根本性转变。自愿无偿献血与临床用血的比例从2000年的20%跃升至2006年100%,2006年——2007年度被卫生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本文提出树立正确理念,打造公誉品牌,献血文化独具特色;持续、高效、广泛、深入宣传,不断扩大广大市民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 摘要:目的: 探讨有关无偿机栗成分献血者的宣传、招募与保留。方法:招募采用加大普及性宣传力度、采血现场招募、从固定献全血者中招募、血站员工带头捐献、从在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中招募、从免费体检者中招募、从病人亲属中招募等;保留采取营造温馨、整洁、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重视献血者的回访;定期举办联谊活动等方法。结果: 机采成分献血者队伍不断壮大,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结论: 万州血站供血片区机采血小板100%来自无偿献血者。
  • 摘要:我国自1998年10月1日正武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国家积极推行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不断发展,宣传、招募、接待技巧模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与接待技巧服务工作。让广大的公民得到更好的服务,加深了解无偿献血的知识以及献血的好处,宣传工作方面应与当地政府多联系沟通得到政府各部门、单位领导的支持、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宣传招募工作。招募工作有单位集体上的招募、新闻媒体招募、采血车上的招募、个体招募。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应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宣传,做好宣传、招募、接待技巧优质服务工作,使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发展。
  • 摘要:无偿献血服务的过程离不开血站工作人员与献血者的交流,这之间的交流应包括在技术上、文化上、心理上的交往、互动和沟通。面对广大无偿献血者,还应学会与献血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才能满足广大献血者的需要,做好献血服务工作。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任务光荣而艰巨,作为血站工作者,付出辛勘劳动、诚信服务,就会使广大的献血者热情高涨的理解支持无偿献血事业。作为从事无偿献血工作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与完善,改善无偿献血服务,优化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其中做好与献血者的交流与沟通是贯穿整个献血过程的基本要求,它能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 摘要: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后,献血人群由原来的有偿献血者改为自愿的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事业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血站在这一社会公益性事业上起着主导地位,如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动无偿献血事业持续有效发展,这就要求血站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把无偿献血者放在第一位,为他们提供优质、专业和人性化的服务,重视献血者的感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使服务能满足甚至超出献血者的预期。本文介绍了服务的概念,简述了献血服务质量的特性,并对实现献血优质服务质量的方法进行了说明。
  • 摘要:每个采血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可能遇到献血反应,但是在献血后30多分钟而出现的迟发性献血反应很少见,特别是已多次献血的献血者更是极少发生。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迟发性献血反应而且是反复出现两次不适症状,经对症处理及心理护理后恢复正常,没有造成意外伤害,现进行介绍。
  • 摘要:在招募的工作中,有部分献血者是经常容易忽略的。那是在咨询和体检过程中要求暂时延期献血的献血者,而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可能成为潜在的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因此,如何把他们从暂时延期献血者变成自愿无偿献血者甚至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是招募工作值得探讨的方向。而建立长效的登记预约机制,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笔者对2008年2月到12月的暂时延期献血者进行登记预约的做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把这一做法,在此和大家探讨一下。
  • 摘要:本文报告2003年-2007年安颅市血液报废的统计情况。在44773名无偿献血者中筛查出各项阳性总计人数为1148人,导致2958.5个单位(含血浆)的血液制品报废。加之在血液的采集、制备、检验、保存和输运过程中的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血液报废,致使五年间各种血液制品报废的量增至为8814个单位(含血浆)。
  • 摘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实验室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卫生部等管理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继制定出台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品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多部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和指南。《血站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血站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生物安全的问题,不仅仅限于各个实验室,其也涉及到血站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站业务工作过程中相关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皮肤切割、针刺、粘膜污染和气溶胶吸入等。最难预防的是吸入气溶胶感染,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本文对气溶胶的特性、血站工作中易产生气溶胶的环节及防护措施进行介绍。
  • 摘要:目的: 建立更具可操作性的脂肪血浆乳糜程度的判断标准,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方法:在752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630m处,测定标准血浆和待鉴别脂肪血浆吸光度,吸光度大于标准血浆吸光度5倍的脂肪血浆,为重度乳糜;小于或等于标准血浆吸光度5倍的脂肪血浆为非重度乳糜。并将吸光度等于或小于5倍标准血浆吸光度5个单位之内的脂肪血浆,作为工作人员成分制备过程中判断脂肪血浆乳糜程度的参照物。结果: 标准血浆S于CV值较小,CV为1.8%,待鉴别的脂肪血浆大部分属非重度乳糜程度血浆。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可靠。可作为判断乳糜血浆程度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梅毒筛查试剂盒检测梅毒阳性血清的准确性。方法:天津市血液中心自2007年11月8日至2009年2月23日期间对145744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标本进行了梅毒的筛查,并分组对比TRUST(改良微板法)、TP-ELISA(全自动微板法)和TP-PA(手工方法)确证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TRUST方法灵敏度较低。使用单一的TP-ELISA或TRUST类试剂筛查献血员不安全;两种TP-ELISA试剂灵敏度均为90%以上。所有漏检部分可被TRUST、TP-ELISA-1和TP-ELISA-2方法相互检出,表明每两种试剂均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提高了血液检查的安全性。
  • 摘要: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大大提高了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即节约了血液资源,又减少了输血反应;而且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机率,提高了止血效果。但血细胞分离机对献血者血管的要求非常严格,否则,采集的血小板产品很难达标。本文现对本站1名献血者机采血小板产品近似为0的情况进行报告。
  • 摘要:中心城市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临床用血量不断上升,如何在现有场地内尽量增大库容量,降低运行成本,保证血液安全储存,是血液库存管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成都市血液中心引进了血液制备品冷藏库。本文以储血冰箱做对照,对一段时期以来血液制备品冷藏库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 摘要: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招募是一个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本血站于2006年4月结束了有偿机采血小板的历史,实现了全面自愿无偿。每年临床血小板需求量约1000余个单位,采集700人次左右,月采集约80-100个单位不等。要保证临床对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量,不仅要有政策配套、机采环境和场所达到特殊要求、服务人性化、宣传到位的前提,而且招募者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拓展招募渠道、扩大宣传范围、解决招募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笔者对几年来的招募工作经验及对捐献者的人群重新进行了调整,现进行报告。
  • 摘要:目的: 了解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考核通过情况,分析集中辅导对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考核必要性。方法:分别统计不同年份采浆站和血站之问从业人员考核通过率,对2008年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前集中辅导。结果:2007和2008年采浆站与血站从业人员考核通过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考前集中辅导与未集中辅导考核通过率分别为B5.29%、77.9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血站人员与采浆站人员考核通过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站从业人员考核通过率比采浆站人员考核通过率高,各类人员考核前集中培训辅导对从业人员顺利通过考核是有帮助,考核前集中辅导是必要的。
  •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胜利闭幕,在北京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认真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以赴,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最高的工作标准,打好奥运之年攻坚战”的要求,完善保障机制,狠抓质量管理,强化服务措施,监督检查落实,高标准地完成了《北京市2008奥运会与残奥会城市运行纲要——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中关于Rh(-)血液库存达到800单位的工作要求,通过多渠道的努力,截至2008年9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Rh阴性血库存达1448单位,超出“奥运城市运行纲要”规定的800单位近一倍。现对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项研究是以酶解和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对红细胞血型进行改造,以期得到不具有免疫原性的“通用型”红细胞。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1)利用自制的基因工程α-半乳糖苷酶,将人类B型红细胞改遣成为O型红细胞。这一部分研究结果已撰写了31份总结材料,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获得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文;(2)利用自制的基因工程α-N-一乙酰半乳糖胺酶,将人类A型红细胞改造成O型红细胞,并与α-半乳糖苷酶联合使用,将AB型红细胞改造为O型红细胞;(3)设计研制了红细胞血型改造仪,使血型改造过程实验自动化、标准化、无菌化以及快速化;(4)利用mPEG遮蔽人类红细胞表面以Rh为代表的28种稀有血型抗原,大大拓展了稀有血型红细胞的来源;(5)以α-半乳糖苷酶联合使用mPEG方法,改遣修饰猪红细胞,进行异种输血研究,为拓宽血液资源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 摘要:通常血小板浓缩液(PC)是用血浆作为悬浮介质并在22℃贮存。22℃贮存的PC容易生长细菌限制了PC贮存5天,而且大量贮存易造成过期报废。这些原因促使人们研究长期贮存PC的方法。笔者对用汇集白膜层方法制备的、用血小板保养液(PAS-ⅢM)和部分血浆悬浮的汇集血小板在4℃(试验组)条件下延时贮存至21天,并对贮存期间不同时段的血小板形态、质量、功能和代谢产物进行了测定,以单采血小板(SDP)作对照组,对照组在22℃振荡贮存21天。试验组在贮存15天内较好地保持了血小板的特性,而且4℃贮存的本研究产品不仅能减少细菌污染的风险,还能够延缓血小板的衰老,延长血小板贮存时间。
  • 摘要:黔东南州是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构成十分复杂。总人口445.7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1.63%,而农村人口又占总人口数的81.48%。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但由于种种原因每年均有部分血液报废,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如何加强对无偿献血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尽量降低报废率,对于保证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尤为重要。笔者对2005年至2008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 摘要:血液检测实验室作为血站采供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在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血型血清学鉴定、质量控制和组织移植配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自动化仪器设备广泛应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逐渐产生和不断完善,它集实验室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为一体,组成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血液检测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综合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保证了安全输血提供有效依据。近几年卫生部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有了自己的创业规范。我站按照这“一个规范二个办法”通过创业组织管理,资源管理,过程控制,监控与持续改进,建立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2007年和2008年连续2年,卫生部又对全国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贯彻实施情况做了督导检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落实,使从实际出发,全面落实管理,在过程中持续改进而得到解决。在实验室通过每批标本的检验过程以及关键控制点进行检查,以确定该批检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但在具体工作中,作为报告签发人员如何对整个检测过程及关键控制点做全面有效的检查,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该点谈一点体会。
  • 摘要:目的:总结本科室2004-2008年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分析查找错误原因并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本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对卫生部临检中心2004-2008年发放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质评样本按要求进行检测并按时回报结果,统计分析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结果。结果:2004-2008年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四项质评样本测试结果准确率为100%,ALT准确率为92%。结论: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工作,重点解决ALT准确率问题,提高实验室总体检测水平。
  • 摘要:目的: 为了减轻献血者手指采血的疼痛感,防止交叉感染;使用激光采血仪和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对比观测效果。方法: 采用激光采血仪和一次性采血针采集献血者手指血样,对献血者疼痛情况和初筛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种采血方法献血者疼痛感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激光采血仪献血者的疼痛感较采血针法明显减轻;献血者的初筛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采血仪可作为献血者初筛血样采集常规使用。
  • 摘要: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已成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中重要的技术,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广泛接受,目前的医疗单位基本上都采用输成分血法进行输血治疗。但是,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导致成分输血的使用情况有所差异,笔者对2005-2008年成分血液制备情况作一统计分析。
  • 摘要: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参与血栓形成和凝血过程,临床上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或出血不止,可通过血小板输注达到止血目的。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血小板计数不低,但功能异常所致严重出血者(如血小板无力症、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等);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同时部分患者发生DIC后继发纤溶亢进;大量库存血的输入使机体蓄积过多的枸橼酸盐,可使钙离子浓度降低,造成毛细血管张力降低,加重了出血,导致患者术中、术后发生因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伤口严重渗血或出血不止。此时,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小板是纠正出血、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保证血小板足够的贮备和供应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本市目前各类别血小板临床需求与输注情况进行综述。
  • 摘要:“5·12”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市血液中心于5月12号晚上8:00紧急启动了应急采血预案,大批无偿献血者踊跃参加自愿无偿献血。5月12号晚上至31号,检验科接收到血液标本共11497份。由于是在短时间内大批量采集血液,工作人员又长时间连续工作,发生了极少数不可预知性的差错,使血液和血液标本在交接的过程中出现血液相关信息不完整的情况。本中心对抗震救灾应急状态下血液相关信息不完整的情况进行了追踪和处理,现进行报道。
  • 摘要:目的:在特大自然灾害中,为采供血机构能有效组织实施血液的应急检验并保证血液检验的质量提供思路。方法:及时调整血液检验的常规工作模武,明确分工与协作,合理使用血液检验的关键仪器设备,探索仪器每天最大工作量,作好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结果:在“5·12”大地震后的3天时间里,检验科共接收献血者血液标本5188份,共检验血液标本5016份,及时完成了大批量应急血液标本的检验,有效保证了血液检验的质量,有力地保证了地震伤员抢救用血的需要。结论:合理安排人员,科学分配仪器。加强质量控制,是保证“5·12”大地震血液应急检验的有效组织实施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 摘要: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本中心当晚成立了血液应急领导小组,紧急启动应急采血预案,组织和实施本地区的血液采集供应工作;卫生部医政司血液管理处紧急调剂了国内部分血液中心(血站)约4828U红细胞和2156U血浆紧急支援四川,在中心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下,实现了四川地震灾区的血液供应和质量保证。笔者根据此次抗震用血保障经验进行了总结,系统地探讨了应急调剂血液的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为今后血液应急调剂质量管理提供思路和借鉴。
  • 摘要:目的: 通过对悬浮红细胞类成分血在储存期问理化性质变化的检测,探讨如何建立悬浮红细胞类成分血生化指标的内控标准。方法: 在1d、28d、35d取样测定悬浮红细胞类成分血PH值、K+、Na+浓度和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Hb)浓度。结果: 悬浮红细胞类成分血在储存期间,上清液的游离Hb含量、K+浓度持续升高,35天时游离Hb含量已超过初期的5倍,K+浓度接近国标对全血保存末期要求的两倍;而PH值、Na+浓度则呈进行性下降。结论: 为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对悬浮红细胞类成分血的生化指标建立内控标准十分必要。
  • 摘要:目的: 优化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检测步骤,及时准确地对抗震救灾期问大批量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方法:在FAME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用户软件中编制实验步骤,指定洗液的洗板单元和试剂的分配单元,优化工作表。结果: 实现4台FAME一次性检验49个酶标板的目标。结论: 通过优化设计FAME工作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保证了应急状态下大批量血液标本ELISA自动化检验的质量和数量。
  • 摘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德阳的绵竹、什邡两市成为了极重灾区。谁也忘不了那短短的三分钟,无数美好家园瞬成废墟,无数家人生离死别,无数孩子成为孤儿。灾情发生后,德阳市应急采供血工作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市中心血站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全站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同时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援助下,为救治德阳市地震伤员提供了及时、充足而有效的应急血液保障。本文介绍了应急血液保障措施,提出突发事件中对血液需求的不可估量性导致血液的报废率增高,无偿献血应急队伍尚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 摘要:汶川大地震是近百年来全球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工作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特重灾区,绵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灵活应对地震的紧急救援工作和堰塞湖次生灾害等复杂情况,确保了临床急救用血的采集、供应和安全。本文现就有关工作进行总结,供同仁们参考,望能为今后自然灾害急救血液保障工作提供借鉴。
  • 摘要:5·12大地震闻名全球,我站位于四川绵阳,距北川仅70公里,是绵阳市唯一的采供血机构。为保证临床抢救用血,国家在短时间内调配了大量血液,供血远不成问题,但由于受电压、设备性能、唐家山堰塞湖事件、调配血液量大集中、储血条件有限等许多因素影响,极大地增加了血液储存及质量管理工作的难度。众所周知,血液质量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之根本,而血液储存则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在此非常时期,它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因此,要保证血液质量,就必须做好储血工作质量管理。笔者通过实践进行报告。
  • 摘要:收集输血不良反应信息,对血液使用者进行输血危险性和预防教育,加强医院与血站合作,通过血液预警运作。降低其发生率,加强输血安全。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对南昌市多家医院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研究。无论是二级医院还是三级医院对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调查、分析、反馈,缺乏系统和完整性,血液和血制品作为治疗性产品对患者构成不良反应或危险事故,缺乏可靠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信息资料,缺乏有效血液预警。加强认识输血的不良反应在血液预警系统中的重要性。
  • 摘要:2003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以来,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诸如汶川大地震、奥运备血等的事情,结合血站行业的特点,在涉及紧急采供血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应急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建立健全多维式紧急采、供、调血等预案;加强领导不断完善预案处理机制;加强预案处理机制的贯彻执行力。
  • 摘要:在输血医学领域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定血小板功能:捐献者的血小板功能是否有缺陷;血小板浓缩液(PC)采集程序或贮存方法是否影响血小板的功能;通过检测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输注的血小板是否有效。传统的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操作繁琐费时,灵敏性差,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并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最近10年间,本领域有了重大发展,有些实验不仅能够评定血小板的功能还能够提供综合性止血信息,还有些实验可在床边进行而不用在专门的实验室操作,并且这些实验结果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作者综述了在输血医学领域应用的血小板功能评定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血液保障和血液安全工作,自1998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行了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政策。加大了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及表彰力度。虽然青岛市连续7年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的荣誉称号,但血液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介绍了关于建立青岛市血液保障应急预案的总则、组织机构与职责、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等内容。
  • 摘要:目的: 通过对HLA-Ⅱ类分子中的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分析比较该位点的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及慢性HBV感染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3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选用PCR-SSO方法进行HLA分型。结果:HLA-DRB18*01、HLA-DRB1*03和HLA-DRB1*09与吉林地区汉族人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密切相关性,HLA-DRB1*08和HLA-DRB 1*11与吉林地区汉族人慢性HBV感染后肝硬化密切相关。结论: 研究HLA基因型与HBV慢性感染的相关性,对于不仅能够找到HBV感染后个体问差异性的关键线索,也能为抗病毒治疗和疾病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 分析地震前后成都市献血者人群结构特征和血液检测结果,为制定突发事件应急献血并保证血液质量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8月3日的84902名献血者的人群特征资料及其血液检测结果,分为地震前、地震应急献血期间和应急献血结束后3个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①地震应急献血期间血液检测淘汰率(5.31%)明显高于地震前(4.47%)和应急献血结束后(4.92%);②三个组献血人群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总体构成发生变化,地震应急献血期间初次献血人群增加,男性献血者比例上升,30~55岁参加献血的比例增加,献血者中职员、服务业人员、商务人员比例升高,学生献血者比例在地震期间显著下降。结论: 地震期间献血热潮中,应急采供血工作应该更加重视献血前的健康征询,重点关注30岁以上的男性献血者;可采取献血前筛查梅毒的策略,有效降低血液检测淘汰率,减少血液液费。
  • 摘要: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Rh阴性血型抗原表型分布情况,为本地区建立RhD阴性献血者档案及稀有血型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板法对RhD阴性抗原进行初筛;初筛阴性者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确认;确认阴性者用试管法对Rh因子C、c、E、e进行筛选。结果: 在222635人中筛出RhD阴性献血者573人,其中男性394人,女性179人;O型231人,A型170人,B型145人,AB型27人;573人RhD表型:ccee281人,Ccee207人,CCee40人,ccEe30人,CcEell人,ccEE2人,CcEE2人。结论: 贵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RhD阴性分布频率为0.26%,573名RhD阴性献血者在性别中的分布率:男性(69%)>女性(31%);在AB0血型中的分布率:0型(40.31%)>A型(29.67%)>B型(25.3 1%)>AB型(4.71%),在RhD表型的分布率:ccee(49.0%)>Ccee(36.1%)>CCee(7.0%)>ccEe(5.2%)>CcEe(1.9%)>ccEE(0.4%)>CcEE(0.4%)。
  • 摘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有时红细胞的破坏能被骨髓红细胞生成所代偿,临床上不发生贫血,即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AIH),也有人仅可测及抗自身红细胞抗体(AI),而无明显溶血迹象。当机体既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又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甚至白细胞抗体),进而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或全细胞减少)时,称之为Evans。本病临床表现多端,温抗体型AIHA多为慢性起病,易于反复;部分患者有急性发作史,发作期间可见畏寒,发热、黄疸、腰背酸痛等,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少见于冷凝集素病,病情常反复,后期不易控制。本文对温抗体型AIHA、冷抗体型AIHA、药物诱发AIHA及温冷抗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进行了简述。
  • 摘要:目的: 分析一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IT)患婴血清中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方法: 用固相凝集法检测患婴及其母亲血清中是否存在抗父亲/抗丈夫血小板抗体,用GTI-PAK12试剂金鉴定血清中的抗体是抗-HLA还是抗-HPA,用ELISA方法(PRA)鉴定HLA抗体的特异性,用SSOP方法进行父亲、母亲和患婴HLA-I类基因分型,用PCR-SSP方法进行父亲、母亲和患婴HPA抗原1~5系统基因分型。结果: 该例NAIT患婴血清中存在来自母体的HLA-I类抗体和HPA抗体。结论: 在对NAIT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时,除注意HPA抗体的作用外,也应该重视HLA-I类抗体的作用。
  •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库工作人员水平及血型鉴定试剂灵敏度的提高,由于A、B、O血型鉴定错误引起的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而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免疫而产生的免疫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还时有发生。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一例县级人民医院血库交叉配血不合送我站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导。
  • 摘要:目的: 调查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ABO、Rh血型分布情况及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为制定合理的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并确保Rh阴性患者的临床用血以及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对本市无偿献血106364人份血液标本的ABO和Rh血型的血型结果及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O血型分布为A 22.63%,B 25.53%,O45.97%,AB 5.61%;Rh血型系统的Rh(D)阴性频率为2.28‰。结论:本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0>B>A>AB,Rh(D)阴性血型占人群中的比例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占2‰-5‰特点,不规则抗体(IgM类)的发生率约为0.03%。
  • 摘要: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同种异体输血导致受血者免疫系统发生改变,一方面可以延长肾移植患者移植肾的存活期,但另一方面却使得围手术期接受过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增加,同种异体输血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还发现围手术期输血造成患者术后细菌感染的几率增加,输血导致免疫调节发生改变的危险性逐步被认识。这些临床现象和发生机制称为输血相关的免疫调节(transfusion-associated immunomodulation,TRIM)。笔者就近年来学者对于TRIM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摘要:Rh血型是非常复杂的血型系统,目前已发现了49种抗原,其中以C、c、D、E、e这5种抗原在临床上较为重要,D抗原是所有Rll血型抗原中,免疫原性最强的,Rh血型系统是输血医学中除ABO血型之外最具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RhD抗原的高免疫原性常常会引起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HDN)、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如何通过准确的基因分型建立一个真正的Rh阴性供者库和从分子水平上鉴定各种D突变体已经成为输血医学等临床应用学科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Rh血型的发现历史与遗传学说,并对D阴性的分子遗传背景及D变异体的分子遗传背景进行了简述。
  • 摘要:目的: 两献血者服用药物和保健品后RBC出现自凝现象,造成配血困难;方法: 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两献血者在用药一周后发现血液中有自凝现象,停药一月后自凝现象明显降低;结论:献血者服用药物或保健品后有可能引起RBC自凝现象。
  •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7,15抗原分布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PCR-SSO技术对重庆地区无血缘关系的血小板无偿捐献者进行HPA1-5,15的HPA基因分型。结果:HPA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HPA-1a:0.9953、HPA-1b:0.0047;HPA-2a:0.9362、HPA-2b:0.0638;HPA-3a:0.5750、HPA-3b:0.4250;HPA-4a:0.9962、HPA-4b:0.0038;HPA-5a:0.9418、HPA-5b:0.0582;HPA-6a:0.9859、HPA-6b:0.0141;HPA-7a:1.0、HPA-7b0.0000;HPA-15a:0.5413、HPA-15b:0.4587。结论: 重庆地区HPA基因频率呈现其自身的特点。应建立本地区的血小板供者分型数据库。
  •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及Rh血型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统计200150名无偿献血者的ABO、Rh血型,对其血型分布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型31.95%、B型23.78%、O型35.89%、AB型8.38%。Rh(D)阴性者占献血人群的0.36%,其中O>A>B>AB,表型分布情况为,ccdee46.99%、Ccdee38.46%、Ccdee6.71%、ccdEe5.03%、CcdEe2.10%、ccdEE0.42%、CCdEe0.28%。结论: 重庆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D)阴性血型占人群中的比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占0.2%~0.5%的特点。Rh(D)阴性中,各表现型极不平衡,以ccdee多见。
  • 摘要:临床输血管理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危及受血者生命安全。供血网络的建设与规范,对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切实做好昆明市血液管理工作,确保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与安全,昆明市于2006年重新规划设置了供血网络。供血网络的设置,对加强储血库建设,实现安全输血管理起到了规范、安全、高效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供血网络的建设,简述了供血网络的作用。
  • 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医院输血治疗病案及临床医生、护士输血相关知识掌握现状,探讨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措施。方法: 随机在43家医院中抽取输血治疗病案358份并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进行访谈,临床专家分析病案后运用x2检验分析结果。结果: 医护人员对输血知识和输血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病案存在非合理用血、记录缺失、填写不完整、时间顺序冲突等缺陷,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在个别项目上存在差异,内外科在病案规范填写上存在差异。结论: 医护人员输血知识和输血技能掌握有待提高,输血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个别医院应增加对病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 摘要:为了确保血液安全,规范血站执业行为,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卫生部2005年儿月17日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并于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在新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中,加强了采供血机构对临床用血单位的指导与监控的职责,其第九条明确规定中心血站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质量控制;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即中心血站必须对辖区范围内的血液质量进行监控。根据这一规定,本站在卫生局的组织下对二级以上医院用血的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笔者对临床医院输血科(血库)需加强管理的内容进行简述。
  • 摘要:湘潭是省会长沙的卫星城市,全市有人口280万,其中市区人口96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每年进入湘潭的游客达400多万人,全市有医疗机构45家,每天临床用血量约2万毫升。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反之,血液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威胁患者健康。WHO血液安全和临床输血策略指出:提高临床输血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血液安全是政府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保证血液安全的四个重要环节:无偿血源;献血者筛查;实验室检测;临床合理用血。血液安全的四个环节中,最后一环也是最薄弱一环。本文介绍了湘潭市临床用血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湘潭市临床用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湘潭市临床用血管理的对策。
  • 摘要:目的: 为了掌握再次献血者HBsAg、梅毒感染状况。方法:HBsAg、梅毒抗体初筛采用金标快速法;HBsAg复检采用EUSA法,梅毒复检分别采用TRUST法和EUSA法。结果: 再次与首次献血者金标法初筛HBsAg、梅毒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971名再次血者中,HBsAg、梅毒抗体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10%和0.17%;初筛合格2963名再次献血者中HBsAg、梅毒抗体复检阳性率分别为0.03%和0.00%。结论: 再次献血者在本地区有既往献血史资料信息,认真做好身份的识别和确认,献血间隔时间在2年之内,再进行HBsAg、梅毒抗体初筛的意义不大。
  •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成分输血是输血学科发展、技术进步的象征,也是提高疗效、节约血液资源、减少输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的有效途径。我中心于1998年开展成分输血以来,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成分输血,经过多年的努力,由2004年的83.92%上升至2008年的99.55%,随着成分分离技术的发展,用不同方法分离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等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为零反应。本市成分输血事业已步入科学化的轨道。笔者就柳州市2004年—2008年成分输血新枝术的推广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以更好地掌握各种成分制备,需要和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疗。
  • 摘要:2006年国家卫生部相继颁布实施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一法两规”),全国各血站为确保采供血过程及相关服务符合要求,各自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本站在以ISO9000:2001为框架的质量体系基础上,按照“一法两规”的要求,经过不断修订、补充改进,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更加明显,运行过程中采取了质量跟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提出贯彻ISO9000标准的科学管理思想、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且人员素质是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
  •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保存袋对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保存过程中,血小板活性及凋亡情况的变化。方法: 手工浓缩血小板无菌加入到4种保存袋中22℃保存,于保存0、1、3、5、7天分别取样检测血小板pH值、CD62P阳性表达率、Annexin(PS阳性表达率)。结果: 血小板计数三种血袋5天保存,pH值测定无显著差异;CD62P阳性表达率荷兰保存袋结果最好;Annexin(PS阳性表达率)上海血小板专用袋结果最好。结论: 同为聚氯乙稀材质的保存袋因为原料及添加剂不同对血小板活性及凋亡情况影响也不同
  • 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怎样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监控和维护,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持续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的日常监控采用:1.监测质量目标,2.趋势分析,3.数据分析三种方法进行。日常维护采用:1.差错管理,2.记录控制,3.质量巡查三种方法进行。结果:保证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促进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结论: 血站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建立和实施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体系,而且还应当是一个促进所有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体系,建立好这样的体系,必须制定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监控与维护。
  • 摘要:凉山州位于四川西南部,辖17县市,全州有彝、汉、回、蒙等1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38万,彝族占总人口的45.3%,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凉山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彝族自治州,城乡二元经济明显,是全省贫困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地方。绝对贫困人口37.39万人。州境内最高海拔5958米。山高、坡陡、路远(最远服务半径350公里),多民族聚居,经济落后,凉山的特殊地理环境,民族特点,经济状况与内地形成巨大反差,在这样的民族地区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其难度非同一般,然而凉山州中心血站凭着职业责任和血站人的使命,开辟了一条凉山特色的无偿献血道路。本文指出政府高度重视是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并从舆论宣传、理念更新等方面对无偿献血进行了简述。
  • 摘要:血液一直被视为活力与健康之源,输血更是现代医学治病救命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技术不能制造出人造血液的今天,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人体。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就需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来。因此,加强无偿献血工作尤为重要。本文提出继续加强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献血环境及工作效率;做好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无偿献血已成时尚。它不仅应用于临床,对病人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在献血者身上所引起的作用更引起人们的重视,献血者是血源的保证,由于献血者各自的心理活动不同,献血行为表现也不同,常出现一些献血的反应,而如何让献血顺利的进行。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医护人员掌握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印能促进献血工作顺利进行又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只有掌握他们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为其服务。在采血工作中应用医学心理分析观察献血者,有利于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使采血工作顺利进行。现结合工作实践谈谈献血者在献血过程的心理需求。
  • 摘要: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推进,贵阳市献血模式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之初的计划无偿转变为街头自愿无偿,个人无偿献血已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在整个过程中,采血护士自始自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血液质量的高低、中心对外形象的定位、声誉的好坏,都与采血护士有着直接关系。如何提高采血护士的综合素质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提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公众关系沟通能力、推动感动服务理念、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 摘要:目的: 为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探讨建立和管理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方法;方法: 对多年来无偿靛血工作的实践,结合当前无偿献血工作发展的状况,进行总结和思考;结果: 摸索出一套建立和管理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方法;结论: 该套方法简单有效,操作性强,适合血站应用推广。
  • 摘要:对献血者所献血液进行筛检是采供血机构日常工作,也是血液用于临床前所进行的必检环节。若筛检出病毒标志物,该份血液便被淘汰。依据新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血站负有告知献血者献血结果的义务。于是对这部分献血者进行信息反馈与沟通,便成为血站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得这部分献血者的理解,对于血站无偿献血的开展,献血的社会影响,献血人群的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沟通的原则、沟通方式与方法、沟通技巧等进行了介绍。
  • 摘要:献血者满意度调查是血站了解献血者需求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了解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以更好地改进工作,达到让献血者满意的目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13.15中规定:“血站建立并持续完善献血者跟踪和回访服务制度,实施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程序、献血者投诉、反馈处理程序,确保献血服务的持续改进。”在卫生部督导检查方式中又明确:要有满意度调查计划及实施方案,并在方案中应明确调查的频次、覆盖范围,实施人员、调查方法,调查表要进行确认,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回收率的统计,对调查的数据要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要进行分析并制定反馈和改进措施。以上规定不仅要求血站建立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程序,且要求该工作要做细、做实,不断改进献血服务,让献血者满意,使无偿献血工作持续有效地发展。目前有很多的血站在满意度调查方面还不能完全做到上述要求,尤其是调查的方法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持续改进方面还存在不足,笔者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摘要:随着无偿献血发展,采血模式由固定形式向流动形式转变,给采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采血车工作管理是保证血液质量与采血安全的关键。铜仁地区中心血站通过流动采血车工作管理,提高专业人员综合业务技能,有效地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达到了献血和用血安全的目的。
  • 摘要: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招募工作面对的是全社会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环境各类人群。各类人群性格不同,心态各异,对无偿献血这项公益性事业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因此,要把握好各类人的性格和心态,才能促动他们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 摘要:在自愿无偿献血的模式中,献血服务工作的好坏已成为留住既往献血者,发展潜在献血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献血服务是献血者直接体验到的一种服务,先进的理念,优质的服务,对保留并召回献血者,促进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对如何强化服务质量和同道们作一些探讨。
  • 摘要:无偿献血工作汇集着社会各种职业的人群,血站工作人员肩负着双重任务,既是爱心、友谊的收集者,又是文明、奉献的传播者。为此,如何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是血站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实行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最终实现人性化服务则是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内容。
  • 摘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是保障无偿献血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无偿献血工作长期运行以及血液供给、血液质量的重要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在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培养献血忠诚度、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现对具体方法进行阐述。
  • 摘要:随着人们素质日益提升及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献血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一般经献血体检标准严格筛选并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通常都能耐受献血,个别或少数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时也并不严重,基本上勿需治疗即可自行恢复。但是也有许多人担心献血不良反应,而不敢献血。有效地动员那些害怕献血不良反应的健康人自愿无偿献血,对于保障南阳地区无偿献血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南阳市害怕献血不良反应的健康人对献血前的准备和对献血的生理知识的理解,以便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宣传动员与招募策略,推动自愿无偿献血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对本血站已献血有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和来献血又因为害怕而放弃的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摘要:输血治疗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特别是外科大手术的开展、肿瘤患者的治疗、危重病人的抢救等方面更是离不开输血的支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已从简单的输全血治疗,发展成为成分输血治疗、生物制品治疗、基因工程输血治疗、血细胞生长因子输血治疗、人工血浆代用品的研制和应用。卫生部2000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作为我国临床输血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在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面具有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输血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手段,不时发生的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更使临床医务工作者“望血生畏”。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部份是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所致,部份是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附件部份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所致。另一方面,在输血试验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附件部份内容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有不甚明了与不易把握的地方。笔者现就紧急情况下特殊病例的输血以及所涉及的法规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在输血实践中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 摘要:临床输血可以引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一种威胁生命的输血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在输血后6h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双肺水肿、低血压、发热和低氧血症等。多种血液制品均可诱发TRALI,包括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粒细胞、冷沉淀及免疫球蛋白(IVIG)。输注总量与TRALI发生的关系不明显,极少量(10mL)血液制品即可引发TRALI。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易被临床忽视,供血单位也相对了解较少,医院和供血单位共同协作制订措施,可降低或避免TRALI的发生。南充血站协助医院抢救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1名,本文对病例资料及该文献进行复习报告。
  • 摘要:为调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HLA-A、B、DRBI基因多态性以及HLA-A-B和HLA-A-B-DRBI单倍体的情况,探讨HLA与CML可能关联,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specific prime,PCR-SSP)DNA分型技术对重庆地区150例患者和2475例健康志愿者的HLA-A、B、DRBI分型,并对2组间的基因频率和单倍体频率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ML组HLA-A*30基因频率0.05与对照组0.02222相比较显著升高(P=0.019,OR=2.63,95%CI=1.13-5.87),HLA-B*53基因频率0.00667与对照组0.0002相比较显著升高(P>0.000l,OR=176.71,95%CI=23.20-3716.02>,HLA-A24-B75和HLA-A30-B13-DRB7单体型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OR值分别为6.06和2.90,95%CI分为1.88-18.31、1.80~7.37>。在CML患者中发现,而在对照组中未发现HLA-A11-B75-DRB16和HLA-A31-B60-DRB04以及HLA-A11-B13-DRB11单体型。结论:提示HLA-A*30和HLA-B*53等位基因、HLA-A24-B75和HLA-A30-B13-DRB7单倍体与CML相关,但是否为其易感基因遗传标记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解成都地区成分血的临床应用情况,从而更好的指导医院临床科室合理用血。rn 方法: 统计各类成分血使用比例和各级医院临床成分血使用情况。rn 结果: 2008年度成都地区成分血临床应用情况较好,但各医院成分血临床应用情况不平衡,血浆使用率所占比重较大。rn 结论: 应加大民营医院和骨科类专科医院的成分输血宣传力度和临床医师培训,并且积极推广合理用血观念,减少血浆制品的溢用现象,达到节约血液资源,确保临床合理用血的目的。
  • 摘要:《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均规定采供血机构及其实验室应当建立和实施确认程序。确认程序是对新的或者有变化的过程、工艺、程序、设备、软件、试剂或者其他关键物料等进行系统检查,以保证在正式使用前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的一个质量质量控制程序。正确地建立和实施确认程序,是构建一个良好的采供血机构质量体系的重要环节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正确地建立和实施确认程序,是采供血机构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广西全区有38家采供血机构(含血站和单采血浆站)在建立和实施确认程序时其方法、技术支持手段和所取得的效果各有不同,差异较大。但都普遍存在着所建立的确认程序不规范、不完善及操作性较差的问题。个别采供血机构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建立和实施确认程序。笔者在工作中了解到,存在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各采供血机构对建立和实施确认程序认识和理解上有较大差异。
  • 摘要:目的: 探讨硫酸铜比重法在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筛选中的应用。方法: 比较硫酸铜比重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结果: 硫酸铜比重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经χ2检验,χ2=86.075、P<0.05,差异有显著性。女性献血者Hb不合格率为8.5%,男性献血者Hb不合格率为1%,两者经χ2检验,χ2=52.45、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硫酸铜比重法进行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筛选,已不适合于流动献血车的工作模式。
  • 摘要:室内质控(IQA)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第13.4款明确要求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应建立与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检验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统计学室内质控用于定性ELISA实验具体如何实施,还有许多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仅就ELISA室内质控的实施作些有限的交流和探讨。
  •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铜仁地区开始推行无偿献血,从开始以计划无偿为主,过渡到2006年临床用血100%全部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从几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看,给血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应有新的思考。本文是无偿献血者血液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
  • 摘要:血站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血站的医护工作者不同于一般医院的医护人员,文章认为血站的医护工作者不但要求具有专业的医疗知识外,还应具备流利的口才、良好的语言艺术和接待技术,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血站工作。血站的医护工作者要在不断的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便在平时采血的时候能够为献血者提供更好的采血服务,才能为无偿献血服务作出更多的贡献。
  • 摘要:目的: 探讨献血告知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对献血告知的方式和要求作了陈述。结果: 告知人员应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献血者信息保密,献血者才能对采供血机构信任。结论:只有把献血告知工作做好,才能推动无偿献血健康而持续的向前发展。
  • 摘要:WHO“安全血液”的定义为:血液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以及其它外来物质,血液输注对受血者不造成伤害、危险和疾病。但是,全世界只有20%-30%的血液机构能够提供安全和充足的临床供血。目前,输血传染HIV、HCV、HBV等病毒是危及安全血液的主要原因,尤其是HIV病毒感染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在贫穷落后的非洲国家,由于资源投入不足,大约5%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污染的输血而感染。所以,阻断和防止输血传染病毒已成为血液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病毒检测与窗口期病毒抗体或抗原筛查是阻止输血传染病的主要技术手段。随着检测试剂灵敏度的提高,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捐血员,在过去20至30年间,经血途径感染的传染病已经显著降低。但是,病毒检测存在窗口期,即捐血员病毒感染后血清出现抗体、抗原或核酸前或低于试剂检测灵敏度时期,为病毒检测窗口期。HIV、HCV和HBV进行抗体或抗原检测的窗口期分别为22天,82天和59天。另外,其它潜在因素可导致病毒漏检,包括病毒免疫变异引起筛查试剂漏检、免疫耐受(不应答)病毒携带者(未核酸检测)、隐若性HBV携带者、和血液筛查失误等。本文对病毒检测与窗口期的概况进行介绍,对输血的残余风险、血液安全评估等内容进行了简述。
  • 摘要: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标志着血液供应的方式从有偿提供转变为无偿奉献。为了扩大血源,满足临床用血,流动采血车应运而生,采血方式也从被动转为主动、从站内扩到城乡。事实证明,采血车在满足血液需求方面成效显著。为了改善献血环境,促进公益事业良好发展,2006年,献血屋开始出现在街头,成为一道道温情又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无偿献血是献血事业的一座里程碑,而无偿献血屋又将献血事业朝前推进了一大步。献血屋深入社区,以邻居朋友的身份走近百姓;走上街头,以温馨驿站的方式吸引路人。它拉近奉献者的心,真诚呼唤献血者的支持,能够有效促进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献血屋的作用,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性质特点,为此,本文从人性化设计、宣传效应、应急能力、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 摘要:从近一段时间献血量大的献血者中招募机采献血者,可以提高招募的成功率。文章以流水帐的形式介绍了用电子表格软件统计献血者献血量的方法。
  • 摘要:近年在街头无偿捐血屋的设置及质量管理工作中,已逐步形成了“南宁特色”的无偿献血新模式,并由此全面促进了本站无偿献血工作,使本站连续获得了2004~2005年和2006~200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殊荣,笔者现就街头无偿捐血屋的设置及质量管理进行探讨。
  •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公民参加无偿献血的热情日益高涨,全国各地无偿献血逐年呈上升趋势,然而无偿献血人数越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越突出,对无偿献血不合格者的处理对策与方法,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从事输血战线上的每位工作这深思熟虑,谨慎思考,笔者就本地区无偿献血中出现不合格情况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 摘要:强化献血过程中服务质量,可以不断提高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通过人文服务理念,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优质的服务。促进自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发展。
  • 摘要:为了准确记录临床用血计划,避免临床输血服务纠纷,提高临床输血服务质量,我中心于2005年7月开始在供血科安装了电脑控制全自动电话录音系统,能够准确记录电话预约临床用血计划的详细情况,逐步减少纠纷,避免差错发生,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临床输血服务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对使用情况进行了报道。
  • 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用血量不断增加,血液供需的矛盾日渐凸显。要解决血液供需这一矛盾,需开源节流双管齐下,既要扩展血源,同时更需要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依照新的《血站管理办法》,本文加强了对临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工作,现对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进行简介。
  • 摘要:目的: 调查目前四川全省范围医院输血管理及输血科现状,为卫生行破部门制定科学、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 依据全省医院地理分布及相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采用自行设计经专家论证的调查问卷现场调查,总共抽取21个市、县、区二级以上30所全民所有制医院,将全部收回问卷统一编码,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医院从地理分布、级别、类型、人数等规模上。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四川省临床输血管理及输血科现状,医院输血管理总体上符合国家输血相关法规要求,但少部分医院输血存在管理缺陷,输血安全质量保证及相关技术与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有不完善之处。结论: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针对目前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及输血科现状,应制定出相应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制定时即考虑必须符合国家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又应注意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存在,以致各项干预措施有利干加强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更加有助于临床输血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
  • 摘要:目的: 全程跟踪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压、脉搏,动态性研究血小板捐献前后30天内六个点的血压、脉搏变化情况,了解献血者血小板捐献后血压、脉搏的波动幅度。方法: 51例血小板捐献者定期来血液中心接受回访,观察血小板捐献后血压、脉搏的动态变化及捐献者的健康状况。结果: 51例血小板捐献者的低压均值波动幅度在3%范围内;高压均值波动幅度在2%的范围内;脉搏均值波动幅度约为5%。结论:对51例血小板捐献者30天6个点的全程跟踪观察结果表明。这些捐献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脉搏均值波动幅度范围正常。测得值是健康人群的理想值。为保证充足和安全的血小板来源,稳定血小板捐献者固定队伍提供了科学实证。
  • 摘要: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标志着我国献血者制度从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原有的有偿献血制度一去不复返。十年的发展历程,给首广西首府南宁的采供血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所取得的经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采取的对策,笔者作一分析。
  • 摘要:《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11.2章节明确要求“建立和保持完整的血液检测相关记录。记录的种类至少应包括标本登记、处理、保存、销毁记录,试剂管理及使用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原始记录与分析记录,质量控制记录,设备运行、维护和校验记录,实验室安全记录,医疗废弃物处理记录等”。由此可见,血液检测过程记录是该规范要求的必需记录之一,不可或缺。毋容置疑,血站的血液筛查实验室必须建立血液检测过程记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才会有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实验室对血液检测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监控。但这个记录究竟该怎样建立,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才能既对检测过程进行比较全面的记录和监控而又比较简洁实用,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血液筛查实验室的主管和检验人员。笔者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经过仔细思考和周密设计,建立起了血液检测过程记录,现进行报道。
  • 摘要:目的: 保证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血液产品的情况。方法: 每次检测时,先制作标准曲线,将曲线的数据输入血凝仪,再对正常质控血浆进行测定,观察其测定值(FⅧ%)是否在控,来判断曲线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34次试验有31次质控血浆的测定值在控。有3次质控血浆的测定值失控,1次是曲线偏移造成,另2次由质控物老化造成。结论: 在FⅧ活性(FⅧ:C)检测试验中,因样品的FⅧ活性结果是通过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故制作准确、有效的标准曲线,是得到样品FⅧ活性准确结果的保证。
  • 摘要:目的:制备特异性抗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用纯化的ALT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筛选杂交瘤细胞,阳性孔经三次有限稀释法克隆。用ELISA检测腹水及上清的抗体效价和相对亲和力。用Western blot检测McAb的特异性。用秋水仙素阻断法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得到1株杂交瘤细胞株,其染色体数目为95~106。其分泌的抗体为IgG1,轻链为κ型。上清和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0-4和10-6。PAGE后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株McAb可与人血清中的ALT结合。结论:该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抗人ALT的特异性McAb,为ALT免疫金标诊断试剂的研制提供了工具。
  • 摘要:目的: 为了建立实验室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经厂家校验后的确认方法,确保检验仪器工作状态正常。方法:以同批号同浓度的中值质控品作为检测对象,首先手工检所用试剂盒的精密度(CV);其次手工加样后分别以DADE-BEhring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和独立洗板机及酶标仪后处理,平行比对以确认DADE-BEhring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的工作状态;最后通过调整的Xiril全自动加样系统的加样模式,确认其最佳精密度。结果: 试剂盒CV<15%,符合预期要求。DADE-BEhring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对试剂的检测结果CV<15%,运行良好。Xiril全自动加样系统在未下调加样针且多针模式加样(A组),CV值高达42.2%;下调加样针且多针模式加样(B组),CV值为18.1%;下调加样针且单针模式加样(C组),CV值降低至13.5%。同时手工加样组,CV值为7.7%,与C组接近,Xiril全自动加样系统工作状态良好。至此,大型酶免疫检测系统确认完毕。结论:利用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样品的方法不仅可用于仪器厂家校验后的确认,还可应用到该类设备修理或大型维护后的确认及于日常工作中对包括仪器、试剂等整个实验系统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误差。
  •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真实掌握冷上清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含量,明确其实际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采集23袋(200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小时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X含量;1份置4℃保存21天后作为普通血浆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X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冷上清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X含量。结果:冷上清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均明显低于普通血浆。结论:冷上清的使用价值有局限性,临床应用用途不大。
  • 摘要:随着输血相关传染病,特别是HIV患者人数的增加,确保安全血液是全球战略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HIV、IP等病原体阳性率逐步上升,而许多未列入检测项目中的经血液传播疾病和一些未明确的血液传播性疾病也不断增加。采血人员工作中因各种原因不慎被血液污染或被带血针头刺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时刻威胁着采血人员。为增强采血人员的防护意识,结合自己工作,本文现对采血护工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加以探讨。
  • 摘要:面对血站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即看到成绩和辉煌,也在一次次评审督导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财务方面也不饲外。以一次全新的固定资产清查为前提,结合血站自身的工作内容,看到我们工作有待完善,有待加强的地方。从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对外投资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具体把握。同时结合财务制度,财务岗位要求,工作内客等方面,全面剖析财务监督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工作,实现财务监督更好更快发展。
  • 摘要:《献血法》及随后“一法两规”的实施给了我们明确的方针指导,血站在采供血业务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输血的安全,而作为质量把关的血站检验科的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突显。当前大部分血站检验科面临的问题就是漏检和引起输血感染的威胁仍然存在,所以检验质量是一个重点,如何在相关法规的指导下确保并提高检验质量是血站检验科首要考虑的任务,在此本人根据检验管理及技术的发展来讨论如何确保和提高血站检验质量。
  • 摘要:输血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输血理论及应用技术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但输血服务的终极目标始终未变,保证输血安全是血站工作永远的主题。按国家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本中心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SYP)五项指标进行常规检测筛查,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处置。笔者对本中心2004-2007年待检血液五项常规检测项目不合格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进行报告。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