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态叠加法

模态叠加法

模态叠加法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力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9460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振动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2014年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3川渝振动工程学术交流大会等;模态叠加法的相关文献由49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更、吴立言、潘旦光等。

模态叠加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9460 占比:99.09%

总计:19639篇

模态叠加法—发文趋势图

模态叠加法

-研究学者

  • 刘更
  • 吴立言
  • 潘旦光
  • 顾明
  • 李雪菊
  • 邢誉峰
  • 华宏星
  • 周晅毅
  • 柴山
  • 范宣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张宜; 韦海菊
    • 摘要: 吊挂梁的强度对地铁设备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建立准确的计算模型是吊挂梁强度评估和优化的前提。文中使用HyperMesh建立了地铁车辆设备吊挂梁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模态叠加法计算结构受到冲击后的动态响应,对结构强度进行分析。通过冲击试验,采集了应变响应,仿真应力的大小和变化趋势与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使用Optistruct对吊挂梁型材进行参数优化,优化后的型材质量减小了14.89%,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 赵博; 何国安; 阚选恩; 姜广政; 常东锋
    • 摘要: 针对多台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振动测试过程中的不平衡导致转子反向涡动的问题,建立非对称支撑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叠加法推导出系统对不平衡激振力的响应,分析不平衡振动矢量对转子涡动方向的影响规律,并结合3台600 M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现场动平衡前后振动测试实例,分析了工作转速下转子发生反向涡动的原因。结果表明:即使在避开临界转速区域的工况下,各向异性支撑轴系发生多面不平衡时,只要各处不平衡的轴向位置、大小和角度满足一定关系,部分轴颈截面就会表现为反向涡动。
    • 杨康; 王维民; 张娅; 户东方
    • 摘要: 叶尖定时(Blade Tip Timing)方法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用来测量叶片振动位移,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叶片振动监测中.通过叶尖定时法获取叶尖振动,再通过叶尖振动值同特征部位的应变值的对应关系获得叶片的应变值,是一种可行的叶片动应变非接触测量方法.本文基于模态计算提出一种透平机械叶片动应变测量方法,并基于有限元数值方法开发了模态计算程序来获取叶片模态位移与模态应变.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叶片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共振测试实验标定,以较高精度(误差小于5%)的结果证明了间接测量叶片动应变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叶尖变形对各阶模态的敏感性,用来指导叶尖位移监测点的选取.
    • 郑轩; 苟黎刚; 廖慧红; 张俊; 尹道志; 郭川川
    • 摘要: 传统的准静态方法不能覆盖开闭件动态响应造成的疲劳损伤,对车身进行基于模态叠加法的模态瞬态分析,同时考虑某车型后背门设计状态和实车状态的差异,分别对后背门焊点寿命进行仿真计算,复现了实车出现的焊点开裂现象,并对其造成的原因进行调查.通过此方法复现实车失效问题,说明了模态瞬态法在开闭件疲劳耐久分析中的准确性和必要性,同时可看出缓冲块对于后背门耐久性能的重大影响,对后背门开发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刘庆林; 傅学怡; 袁雄洲
    • 摘要: 黏滞阻尼假定导致现行用于混合结构抗震计算的时程分析方法存在不足.滞变阻尼假定与试验结果相符,克服了黏滞阻尼假定的缺陷.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滞变阻尼假定的模态叠加法,对单一材料结构和混合结构皆适用,其阻尼矩阵构造方法简单、构造工作量小、物理意义明确,回避了基于黏滞阻尼假定时计算阻尼矩阵需要事先确定若干响应较为显著频率问题和需要计算模态阻尼比问题,有效改进了经典模态叠加法用于混合结构抗震计算的不足,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计算结果,与模型振动台试验的破坏形态更加吻合.
    • 谭新宇; 刘卫丰
    • 摘要: 基于欧拉梁理论、Kirchhoff薄板理论和无限周期结构理论,建立三维离散支承浮置板轨道动力响应频域模型.钢轨和浮置板的位移均通过模态叠加法进行表示,其中浮置板振型函数由双向梁振型函数组合得到.利用移动谐振荷载作用下无限周期结构理论及振型函数正交等性质,通过求解轨道在一个周期内的动力响应,进而得到无限长轨道上任一点的动力响应.该研究对二维、三维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左右钢轨作用激振频率不同的单位移动谐振荷载时浮置板轨道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移动谐振荷载作用于左侧钢轨时,由于浮置板和钢轨的耦合作用,会同时激发右侧钢轨的振动,且右轨振动响应的频域特征与浮置板振动响应特征较为相似;当两钢轨上荷载的激振频率不同时,较低激振频率的荷载作用侧的轨道振动响应更为强烈.
    • 王园; 李磊; 盘朝奉; 郭豪; 张建润; 任乃飞
    • 摘要: 基于模态叠加法和声振耦合理论建立了加筋板结构与梯形声场间的耦合模型;研究了点力到筋的距离、筋的刚度、质量和根数的变化对耦合系统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加筋导致的板振动能量和梯形声腔声势能的衰减程度与点力到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当点力直接作用在筋上或者点力到筋的距离小于板的四分之一弯曲波长时,振动能量和声势能在较宽的频段都出现衰减现象,反之则不会出现衰减现象.梯形声腔声势能和固支板振动能量的衰减级随着筋弯曲刚度的增加而变大,而筋的质量对能量衰减的影响与分析的频段范围有关.筋的根数增加并不会使得声振耦合系统中声势能和板振动能量的衰减级一直呈现增大现象.
    • 苟小平; 李音; 谢贞军; 范小平
    • 摘要: 大功率汽轮机的调节级在高温和高转速下工作,其工作条件极为恶劣.一直以来,调节级在部分进汽情况下的瞬态动力学响应是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先进的超单元和模态叠加法对大功率汽轮机的调节级在两阀工况下受到部分进汽激振力情况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结合调节级静力学计算的结果,对调节级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
    • 安洋; 林宝军; 刘佳伟
    • 摘要: 框架面板式构型卫星火工品作动时产生的高量级、高频响冲击载荷会导致星上单机设备的损伤,然而板杆耦合的力学特性导致冲击载荷的传递及衰减特性差异很大,分析评估关键部件的响应准确性差.本文通过直接积分法和模态叠加法对框架面板式构型卫星进行瞬态响应分析,比对两种求解方法优缺点并分析影响计算结果精度和时长的可能因素.仿真数据表明,对于爆炸冲击这类作用时间极短、高频成分占激起响应较大比重的载荷,模态叠加法虽然可以通过截断模态选取范围,调整时间步长解决直接积分法计算量大、运算次数多、计算时间长的问题,但易忽略高阶模态、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与地面试验验证结果比对,直接积分法更适应于框架面板式构型卫星的冲击响应分析.
    • 付相球; 潘旦光
    • 摘要: 为提高非比例阻尼体系强迫振动时复模态叠加法的计算效率,基于模态摄动法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利用无阻尼体系实模态的复模态叠加法。该方法由模态摄动法将非比例阻尼体系的复模态表示为实模态线性组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强迫振动复模态叠加法的实模态的线性组合解。以一个带附加阻尼的强非比例阻尼三层框架结构为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附加实模态数不小于8时,模态摄动法所得的特征值误差小于2%;在复模态叠加法模态截断方面,基于累积振型参与质量和累积振型贡献系数所得的模态数偏少,建议采用首层平动的累积振型加速度贡献系数作为模态截断的依据,此时,复模态叠加法所得水平位移的峰值误差小于10%,累积误差小于15%,显示了良好的计算精度;且该方法的计算时间小于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复模态叠加法。以一个钢结构框架办公楼地震反应分析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综合来看,对于强非比例阻尼体系,强制解耦的实模态叠加法计算误差较大,而该方法可兼顾计算效率与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