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8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330篇;相关期刊568种,包括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语文学刊、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等;概念整合的相关文献由107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斌、胡杨、谌莉文等。

概念整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0 占比:9.3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0330 占比:90.57%

总计:11405篇

概念整合—发文趋势图

概念整合

-研究学者

  • 王斌
  • 胡杨
  • 谌莉文
  • 郑浩
  • 朱怀
  • 李贵垓
  • 焦明环
  • 邹妮
  • 阚安捷
  • 黄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吴薇; 吕长凤
    • 摘要: “点名”原是表示按名册查点人员或指名(点名;),受到认知、语境、表达需求、会话原则的影响,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发展出了新的功能,即号召全民参与(点名;)、表达评价义(点名;)。网络语境表达的高度自由化和需求多样性催生了一系列旧词新义的产生。“点名”的发展正是旧词新用的具体表现。
    • 宋雨涵
    • 摘要: 词汇理解偏差是语言习得和使用中的常见错误之一,当这种偏差被语言系统所接受时,就会形成流俗词源。流俗词源的形成直接体现为原有词语在形音义等方面的讹变;作为词汇的组成部分,流俗词源有成语、俗语、外来语等不同的来源;流俗词源的形成原因则需要从语言本身、人类认知心理、语言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 郭文驹; 王培松
    • 摘要: 实践证明,破坏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制裁”。从认识到实践这一过程中,人类以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之道,出现了以多媒介形式表达环境保护的隐喻现象。文章以中国新漫网中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作为研究对象,从概念整合的认知视角出发,探究该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研究发现,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主要围绕两个隐喻主题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即“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利用受损环境倡议环境保护”,并通过视觉模态,辅以文字模态构建多模态隐喻意义。以福科尼耶与特纳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能够使受众更清晰地理解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构建模式,揭示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中传递的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 孙毅; 李丹阳
    • 摘要: 自隐喻研究发生认知转向以来,“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因常用来解释隐喻的概念化过程而为学界熟知。然而,诸多语言分析者与初学者通常难以分清这两个术语及理论体系的具体区别和适切条件。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种模型的工作机制及特点,对其进行区分辨别,展现概念整合理论(CBT)相较于概念隐喻理论(CMT)的明显优势,并从中挖掘隐喻的创造力。
    • 胡为飞
    • 摘要: "小+谓词性X"结构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口语表达式,表现为说话人对主体动作行为或状态属性(隐性量)的主观弱化。该结构的语义生成机制有三:一是语义基础和变项的允准条件;二是语义凸显与语义结构的认知模式;三是概念整合后的意义建构。
    • 马伟忠
    • 摘要: 主要分析“S比N还N”构式的语义识解问题。在考察构件N语义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名词物性结构与N的内涵属性关系,发现物性结构理论可以较为系统地描写解码者所具备的名词静态百科知识。进而,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描写、解释“S比N还N”构式的语义识解过程。语义识解是一个带有解码者个体性、主观选择性特征的在线动态过程。物性角色、认知环境、记忆之间的互动最终促成了“S比N还N”构式义的精细化识解。
    • 郑曦
    • 摘要: 世界银行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适应性:世界银行投资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阐述为“更系统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10余年间将此概念整合到斯里兰卡科伦坡湿地支持城市防洪、越南红树林恢复等约100个投资项目中。
    • 段红; 钟维
    • 摘要: 词汇语用学因忽视认知因素而在解释力或可操作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仅关注形合语言而忽视意合语言亦难以揭示词汇-语用-认知界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研究借助概念整合理论探讨纳西东巴文构形的心理构建过程。研究发现,东巴文构形是语义合成和语码截略的有机结合,兼具合成构字和截略构字的特点。东巴文的合成构字过程主要包括结构赋值式构形、概念联合式构形和概念隐喻式构形三种类型,而符号与指称转喻及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则是截略构字的主要认知机制。概念整合理论能对东巴文构形过程中合成和截略这两种相反的字符构建途径做出统一解释,东巴文中大量涌现的类比字从认知机制上看也是东巴文构形的产物。
    • 过国娇
    • 摘要: 在解析构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概念整合观,提炼出“一V(就)VX”的构式义为动作一经发生达到的结果或状态超出说话人的心理预期。该构式呈现出很强的主观化表达,形式上常与语气副词和主观化标记共现,表现出说话人对动作事件的主观态度和认识。构式的存在具有认知的理据性,从“一V”到“VX”的认知和构建反映的是“背景/参照物”到“焦点/目的物”的认知关系。人们在识解构式义时遵循象似性原则,构式中重复动词不仅强化和突显了动作行为及其相关结果,也使前后两个构件之间形成现实结果与心理预设的对比,并产生超预期的功能识解。
    • 朱耀武
    • 摘要: 流俗词源是对词来源的“近似的解释尝试”,而这种尝试显然体现了人们对该现象的一种认知识解,其产生必然和人们的认知思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此,作者借助概念整合理论试图以“萝莉控”为例来对这种认知现象进行较为细致、合理的分析,揭示出其认知过程,从而为其他流俗词源的认知分析提供个案,并以此来丰富对该现象的认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