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闻漫画

新闻漫画

新闻漫画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0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绘画、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235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现代交际、中国地市报人、采写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等;新闻漫画的相关文献由330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成、胡正强、陶开俭等。

新闻漫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4 占比:11.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235 占比:88.87%

总计:3640篇

新闻漫画—发文趋势图

新闻漫画

-研究学者

  • 方成
  • 胡正强
  • 陶开俭
  • 丁安
  • 叶坚
  • 施海泉
  • 甘险峰
  • 顾培利
  • 于仁智
  • 余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雪; 郭松
    • 摘要: 多模态隐喻研究作为话语分析的新课题,其研究对象也从单一的文字隐喻拓展为多模态隐喻。本文从认知学角度出发,以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为研究基础,对184幅"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新闻漫画进行了多模态隐喻分析。通过阐释战争类架构、围棋类架构、科教类架构,以及春耕整地类架构等意义建构过程,探讨新闻漫画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对抗疫和身份建构进行多维度阐述,揭示了多模态符号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取向,体现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秉持的坚定信念,从而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情感共鸣,并以此构建了共同体身份。
    • 曹进; 李晨
    • 摘要: 基于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研究探析新闻漫画多模态符号资源蕴含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机制,研究发现:新闻漫画较多赞美“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与“人民的团结精神”;受众解读漫画中多模态隐转喻的过程既反映了其考虑社会、文化和情感等因素认知事物的特征,也体现了漫画包含的爱国主义与伟大抗疫精神。通过揭示新闻漫画背后的意义,加深受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更好地解读漫画承载的价值观。
    • 陈起立
    • 摘要: 全媒体时代也是速食时代。人们往往愿意花更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而新闻漫画图像化的特点正好适合大众“速读”“易读”的需求。与枯燥的文字相比,漫画形象生动、夸张幽默、寓教于乐,更容易被接受和喜爱。本文对新闻漫画的特点、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漫画如何转型发展进行了探讨。
    • 郭文驹; 王培松
    • 摘要: 实践证明,破坏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制裁”。从认识到实践这一过程中,人类以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之道,出现了以多媒介形式表达环境保护的隐喻现象。文章以中国新漫网中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作为研究对象,从概念整合的认知视角出发,探究该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研究发现,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主要围绕两个隐喻主题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即“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利用受损环境倡议环境保护”,并通过视觉模态,辅以文字模态构建多模态隐喻意义。以福科尼耶与特纳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能够使受众更清晰地理解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构建模式,揭示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中传递的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 谌孙福
    • 摘要: 文章以104幅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漫画为研究语料,以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理论依据,力图阐释新闻漫画这一多模态语篇中隐喻转喻背后的建构机制,并进一步明确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对中美关系持有的态度。研究发现,众多新闻漫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四类隐喻分别是:“合作共事”隐喻、“战斗竞赛”隐喻、“生命体”隐喻和“非生命体”隐喻。其中,“合作共事”隐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三类。这表明尽管中美关系日渐紧张,但中国仍以礼仪之邦的身份,致力于推动中美两国携手并进。
    • 廖春雨
    • 摘要: 在视觉传播中,漫画的呈现和传播具有快速触达、情感聚焦和情绪引导的优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急迫性的特征,主流媒体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漫画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安抚公众的情绪。文章选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新闻漫画网的漫画作为研究样本,从主题、人物、场景、标语、符号、颜色六个图像框架入手,分析疫情期间新闻漫画的情感表达。
    • 陈玲; 段钨金
    • 摘要: 以中国新闻漫画网专题收集的34幅“扶贫”漫画为语料,运用概念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分析了其中关于扶贫漫画中的30个扶贫隐喻。研究发现:(1)该专题漫画主要涉及四组源域:行为、工具、驱动力、生活资源,其中以源域行为为主。(2)该专题的表征方式以图像—文字为主,多模态图像生动形象地丰富了扶贫隐喻的表达和理解。(3)该专题漫画的多模态隐喻分析体现出了时政媒体及公众对于扶贫及扶贫相关现象的积极态度,即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着积极的信念。试图探究该专题漫画的意图,以达到帮助民众对扶贫这一热点话题更系统的认知和深刻的解读。
    • 申蕾
    • 摘要: 抗战时期,《新中华报》借助新闻漫画传播形式进行宣传,配合了抗日战争的特殊形势和边区工作、生活的需要。分析1939—1941年间《新中华报》刊发的176幅新闻漫画,发现其传播特征是:具有稳定的创作作者队伍,新闻漫画版面设置蕴含生动的图像语言,内容涵盖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热点以及社会民生的诸多领域,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等特点。《新中华报》的新闻漫画将舆论斗争和社会建设作为叙述中心,利用报纸和画报等多种传播方式拓宽了漫画在新闻宣传和抗战动员中的途径,推动了根据地教育的普及和党的政策的传播。
    • 成藻
    • 摘要: 在中央苏区时期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其区域内均建立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新闻宣传系统,图像形式因传播对象、出版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前一时期以新闻漫画为主,手法夸张、抽象,意在批评和讽刺;后一时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纪实性较强的新闻照片,让外界有机会一窥党的政权和根据地的真实情况。本文通过对《红色中华》和《晋察冀画报》的比较,分析党媒在两个时期新闻图像的不同特点及其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 张潇; 屈小顺
    • 摘要: 新闻体裁形式多种多样,新闻漫画也是其中一种,因其直观、夸张、趣味的表现手法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在融媒体时代,随着技术的革新及传播渠道的改变,新闻漫画也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对此,本文将深入分析新语境下新闻漫画的定位问题,认为新闻漫画应该强化注重思想表达、新闻论据、新闻论证的直观化,使新闻评论更加直观,直击读者心灵,并强化新闻漫画现象映照力、舆论引导力、思维培养力,以实现优势特征转型。与此同时,本文提出了融媒体时代新闻漫画的发展策略,认为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应注重场景布构,以新渠道为抓手让新闻漫画回归;应注重技术加持,以新技术提升漫画呈现效果;应强化栏目创新,注重新闻漫画的品牌塑造,推动新闻漫画的长足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