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专利文献8411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活力、文教资料等;
旧词新义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培杰、曹国军、王彦侠等。
旧词新义
-研究学者
- 宋培杰
- 曹国军
- 王彦侠
- 黎昌友
- 刘凯
- 周洪洁
- 姜洪芹
- 张昕
- 张焱
- 朱一凡
- 洪永富
- 王若禹
- 罗辉
- 范武邱
- 钟梓强
- 高悦航
- 中绳
- 何月蛟
- 何艳丽
- 余国兴
- 余娟
- 傅瑛
- 冯文雄
- 冯蕾
- 刘亦雨
- 刘敏洁
- 刘柏君
- 刘绍忠
- 刘群
- 叶封
- 吕长凤
- 吴亮
- 吴念
- 吴杨芝
- 吴海燕
- 吴薇
- 周佳鹏
- 周明芳
- 周航
- 夏法国
- 姜鸿霄
- 孔明
- 安云利
- 小诗
- 尹若男
- 岳琳
- 廖继彦
- 张佳
- 张健1
- 张元朗
-
-
吴薇;
吕长凤
-
-
摘要:
“点名”原是表示按名册查点人员或指名(点名;),受到认知、语境、表达需求、会话原则的影响,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发展出了新的功能,即号召全民参与(点名;)、表达评价义(点名;)。网络语境表达的高度自由化和需求多样性催生了一系列旧词新义的产生。“点名”的发展正是旧词新用的具体表现。
-
-
申垚雯;
赵振楠
-
-
摘要:
旧词新义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旧词“锅”“饭”虽处于同一关系义场中,但却产生了不同类别的新义新用。因此,从研究基本词“锅”和“饭”的旧义和新义入手,分析其演变原因、方式和意义,借以分析汉语中旧词新义演变的历时规律,以促进语言规范发展和使用。
-
-
刘敏洁
-
-
摘要:
网络流行语“下头”是指“某人或事物令人厌恶、难受,让人产生恶心、反感、扫兴等情绪”,本文首先对网络流行语“下头”的来源及词义演变进行梳理,认为该词最早可能产生于六朝时期,该词的语义演变与人们的认知机制息息相关,其网络新义的衍生依托于隐喻机制。接下来对“下头”的共时分布进行考察,该词可充当谓语、定语,近年来该词有语法化倾向,可充当补语。最后从语言经济性原则、受众心理需求、模因论等角度分析该词流行的原因,发现该词具有明显的“标题化”和“习语化”趋势。
-
-
-
-
张可心
-
-
摘要:
“上头”为网络流行语,具有多义性,可以表示三个方面的含义:表示某人或某事物让人产生激动、兴奋、惊讶等情绪;表示一时冲动,失去理智;表示某人或某事物让人头昏脑涨,形容为难或令人忧愁。相较旧义,“上头”新义在概念义、色彩义、词性及句法功能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一词义演变是受到语言本身及社会文化的双重影响而产生,并能动地反映社会文化。
-
-
-
郑夏楠
-
-
摘要:
“瓜”一词最晚产生于西周时期,可独立使用,也可作为构词语素。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瓜”作为构词语素造出了许多词语;而2016年以来,“瓜”这个词在网络上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且越来越活跃在各种论坛、网络文章、个人主页、微博中。本文将追本溯源,探析“瓜”一词的发展。
-
-
周航
-
-
摘要: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近些年,新媒体等各互联网媒体行业井喷式发展,为网络词语的传播提供了渠道与平台。网络扩大了词的使用范围,加快其传播速度,网络词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视野。此外,还有一些旧词在网络的作用下产生了新的词义与用法。“奇葩”一词前些年风靡全网,在网络热词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依旧热度不减,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词义与用法。“奇葩”算是“旧词新义”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介绍“奇葩”一词的古今差别、词义演化趋势、词义演化的原因、以及我们对词义演化的态度。(本文语料来自北京大学 CCL 语料库、国家语委语料库以及百度搜索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