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桡骨

桡骨

桡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34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51篇;相关期刊355种,包括中国骨伤、实用骨科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12届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COA学术大会等;桡骨的相关文献由3359位作者贡献,包括梁斌、郑欣、姜保国等。

桡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3 占比:65.4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1.11%

专利文献>

论文:451 占比:33.43%

总计:1349篇

桡骨—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俊铭; 熊贤梅; 马立琼; 张严; 陈梓杰; 李世杰; 陈柏行; 姜自伟; 曾展鹏; 高怡加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浓缩生长因子和3D打印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支架成为骨移植的热门研究材料,目前这些材料的研究方向较分散,现有研究中鲜有针对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且缺乏不同类型材料的比较,因长骨干的主要成分为皮质骨,其愈合更具挑战。目的:通过实验评估和比较富血小板血浆、浓缩生长因子和微纳米3D复合支架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纳入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桡骨15 mm骨缺损模型,根据不同移植物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富血小板血浆组(富血小板血浆)、浓缩生长因子组(浓缩生长因子)和3D复合支架组(微纳米3D复合支架),每组8只。术后第1天及第6,12周行X射线检查,在术后12周先行行为学观察,之后取兔尺桡骨标本行Micro CT扫描,对比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最后将骨标本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①富血小板血浆组、浓缩生长因子组和3D复合支架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行为学观察差异较小;而空白组基本无新骨形成,术后12周均出现明显的跛行;②在术后6,12周的X射线成像上各干预组要优于空白组,而各干预组之间对比灰度值差异也较明显,但富血小板血浆组和浓缩生长因子组在12周未见明显差异;③术后12周富血小板血浆组和浓缩生长因子组在骨密度和骨量对比上无显著差异,但各参数均优于3D复合支架组;④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和浓缩生长因子无疑能促进早期新骨形成,且两者在长远影响中无明显差异;由羟基磷灰石制作的无机材料支架难以完全促进骨缺损愈合,需加入其他有机成分改善其性能才能发挥最大的成骨效能。
    • 张慈慈; 梁治平; 刘琼; 冯友珍; 钟敏之; 曾旭文
    • 摘要: 目的以T1ρ和T2 mapping成像观察青少年尺、桡骨远端骺板表现,分析其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名健康青少年志愿者,采集双侧腕关节T1ρ和T2 mapping,观察尺、桡骨远端骺板形态,测量尺骨远端骺板内、外侧区和桡骨远端骺板内侧区、中间区及外侧区T1ρ和T2值;比较不同侧别、性别间尺、桡骨远端骺板总体及不同区域的T1ρ和T2值差异,分析尺、桡骨和远端骺板T1ρ及T2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尺、桡骨远端骺板于T1ρ和T2 mapping原始图中均呈板状高信号。不同侧别、性别之间,尺、桡骨远端骺板总体及不同区域T1ρ和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桡骨远端骺板T1ρ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596,P=0.006),其余参数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T1ρ及T2 mapping成像可直观显示青少年尺、桡骨远端骺板形态,定量观察骺板生化改变,可行性好。
    • 周荣; 王玺
    • 摘要: 成人向后孟氏骨折往往同时包含了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和肱尺关节不稳定多种损伤,属于复杂性肘关节损伤。近年来,骨科医师对成人向后孟氏骨折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其复杂性对骨科医生来说仍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治疗成人向后孟氏骨折取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朱金玲; 郑灿阳; 许洵锴; 黄翠琴; 黄剑梅
    • 摘要: 通过对一例右前肢尺骨和桡骨骨折的柴犬进行临床诊断、手术治疗、术后护理,患犬最终痊愈。该病例的诊治报告可为临床准确、快速诊断和治疗右前肢尺骨和桡骨骨折提供参考。
    • 陈学青; 李志永
    • 摘要: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十分常见,中医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且优点包括疗效好、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不过也存在下尺桡关节脱位、桡骨短缩等并发症,使预后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围绕中医非手术治疗方法、相关并发症两个方面展开综述。
    • 张经; 王斌; 吕欣
    • 摘要: 背景:四肢管状骨骨折在创伤骨科中较为常见,其中解剖型髓内钉在近几年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并取得较好疗效.目的:总结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骨折的应用特点、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F)和维普(VIP)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管状骨、解剖型髓内钉、尺骨、桡骨、肱骨、股骨、胫骨、腓骨";英文检索词为"Tubular bone,anatomic intramedullary nail,ulna,radius,humerus,femur,tibia,fibula".初检文章379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34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文章介绍了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应用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特点,认为其有广泛的临床前景;②髓内钉正逐渐替代外固定治疗管状骨骨折,而解剖型髓内钉将成为治疗首选;③解剖型髓内钉因其主钉结构更符合人体管状骨髓腔、远近端螺钉结合主钉的独特设计提供更强的把持力与抗旋转能力等为四肢管状骨的髓内固定提供了更优选择,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④解剖型髓内钉在国外应用已较为成熟,而在中国应用较晚,如美国捷迈公司生成的ZNN解剖型髓内钉多应用于下肢管状骨骨折,在中国则刚引入到髋部骨折(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治疗,较少用于胫骨干骨折的处理;⑤未来新一代的解剖型髓内钉将更高效地结合生物探测、信息传感等技术,实现材料科技化、智能化.
    • 何祥忠; 陈海云; 吕阳; 刘军; 黄俊翰; 高世华; 管建豪; 王养发
    • 摘要: 目的:近年来大量文献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是否修复旋前方肌进行报道,对于修复旋前方肌带来的有效性和临床获益尚存在争议.为此,文章系统评价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修复旋前方肌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修复旋前方肌的随机对照试验,日期为2001年1月至2020年1月.对所有符合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14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其DASH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尺偏角度、背伸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及旋前肌力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②文章限定随访时间3个月内为短期,3-12个月为中期,大于1年为长期;③Meta分析显示,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修复旋前方肌组在术后中期的DASH评分(MD=-0.79,95%CI:-1.50至-0.09,P=0.03),短中期的目测类比评分(MD=-3.04,95%CI:-3.53至-2.55,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在内固定的基础上联合修复旋前方肌可能可以进一步增强中长期的关节活动角度,减轻患者的短中期的疼痛,增强患者术后短中期的关节功能,提升患者术后体验感.但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有限,故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提供有效数据.
    • 张经; 王斌; 吕欣
    • 摘要: 背景:四肢管状骨骨折在创伤骨科中较为常见,其中解剖型髓内钉在近几年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并取得较好疗效。目的:总结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骨折的应用特点、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F)和维普(VIP)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管状骨、解剖型髓内钉、尺骨、桡骨、肱骨、股骨、胫骨、腓骨”;英文检索词为“Tubular bone,anatomic intramedullary nail,ulna,radius,humerus,femur,tibia,fibula”。初检文章379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34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文章介绍了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应用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特点,认为其有广泛的临床前景;②髓内钉正逐渐替代外固定治疗管状骨骨折,而解剖型髓内钉将成为治疗首选;③解剖型髓内钉因其主钉结构更符合人体管状骨髓腔、远近端螺钉结合主钉的独特设计提供更强的把持力与抗旋转能力等为四肢管状骨的髓内固定提供了更优选择,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④解剖型髓内钉在国外应用已较为成熟,而在中国应用较晚,如美国捷迈公司生成的ZNN解剖型髓内钉多应用于下肢管状骨骨折,在中国则刚引入到髋部骨折(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治疗,较少用于胫骨干骨折的处理;⑤未来新一代的解剖型髓内钉将更高效地结合生物探测、信息传感等技术,实现材料科技化、智能化。
    • 何祥忠; 陈海云; 吕阳; 刘军; 黄俊翰; 高世华; 管建豪; 王养发
    • 摘要: 目的:近年来大量文献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是否修复旋前方肌进行报道,对于修复旋前方肌带来的有效性和临床获益尚存在争议。为此,文章系统评价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修复旋前方肌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修复旋前方肌的随机对照试验,日期为2001年1月至2020年1月。对所有符合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14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其DASH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尺偏角度、背伸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及旋前肌力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②文章限定随访时间3个月内为短期,3-12个月为中期,大于1年为长期;③Meta分析显示,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修复旋前方肌组在术后中期的DASH评分(MD=-0.79,95%CI:-1.50至-0.09,P=0.03),短中期的目测类比评分(MD=-3.04,95%CI:-3.53至-2.55,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后,在内固定的基础上联合修复旋前方肌可能可以进一步增强中长期的关节活动角度,减轻患者的短中期的疼痛,增强患者术后短中期的关节功能,提升患者术后体验感。但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有限,故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提供有效数据。
    • 石玉洁
    • 摘要: 目的:探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前壁旋前旋后、腕部背伸背屈的改变度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加快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