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改良派

改良派

改良派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专利文献56566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江汉论坛、开放时代等; 改良派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福振、杨天石、冯天瑜等。

改良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56566 占比:99.58%

总计:56804篇

改良派—发文趋势图

改良派

-研究学者

  • 周福振
  • 杨天石
  • 冯天瑜
  • 颜廷亮
  • 侯建强
  • 刘晓莉
  • 姜娟
  • 宾长初
  • 张锡勤
  • 彭昊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宗耀
    • 摘要: 在晚清的最后十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开始兴起发展,这一时期主要有两股力量积极投身于民族主义的宣传和实践,即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后为立宪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的共同目标均是追求独立解放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但在如何建国以及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上存在较大争论。两派的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发展逐渐走向汇合,建立独立民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成为二者的共识,并得到确立实现。
    • 陶行知
    • 摘要: 教死书,读死书便不许发问,这时期是没有问题。改良派嫌它呆板,便有讨论问题之提议。课堂里因为有了高谈阔论,觉得有些生气。但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有何益处?问题到了生活教育者的手里是必须解决了才放手。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
    • 郑海洋
    • 摘要: 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从结群救亡的角度切入,将朋党与政党严格区分开,并极力鼓吹政党的优点和功用。与此同时,孙中山、章太炎等革命派团体自称革命党,积极谋求武力反清。已有研究认为,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政党观上存有相反主张,改良派鼓吹议会政党,而革命派加以反对,直到民初,革命派才改变态度转而支持议会政党。但实际上,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政党观上存在隐秘的共识,即两派都认同议会政党理念。在清末思想论战中,革命派基于反清和论战的政治需要,隐蔽了其赞同议会政党的主张。
    • 冯育林
    • 摘要: 中华民国成立后,改良派和立宪派逐渐隐没,早期革命派代表人物亦相继离世,但是由他们共同定格的“以族聚民”逻辑却没有退出历史政治,相反却成为此后国民整合与中华民族再建构的历史基点,影响至今。“天下”解体中的国民唤醒晚清政府为了挽救王朝统治危机,试图变法求新。
    • 陆安
    • 摘要: 康有为,既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又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保皇派;既是孔学大师,又不像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叶落青岛之时,却在同乡宴上意外中毒,以致"七窍出血"。死亡之因扑朔迷离。提起康有为(1858-1927),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张勋复辟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位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改良派领袖,在中国近代史的轨迹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 王泽龙; 周文杰
    • 摘要: 五四时期文言与白话的论争是文学革命新旧思想交锋的聚焦点,是"五四"文学运动最重要的内容.在保守派与激进派主要论争的派别之间还存在着中间派.不同于保守派的文言立场或者以文言改造白话的文言本位立场,他们总体上站在白话本位的立场,又能客观看待文言,认同文言的优点,与激进派在"文白"论争中的观点有所区别.根据他们对待文言与白话的态度及变化过程,中间派分为渐进派和改良派两种.渐进派对白话的态度经历了从怀疑到部分认可,再到主动尝试白话创作的转变过程.他们最终认同白话的价值,但反对废除文言.改良派始终站在白话的立场一方,但是他们也看到了当时白话存在的许多问题,既支持对白话进行改良,又主张借鉴文言的优点为白话所用.
    • 张莉华
    • 摘要: 谁是王韬?王韬(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为中国近代改良派思想家、新闻业元老。他一生笔耕勤奋,有随笔札记的习惯,其日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1874年,王韬创刊《循环日报》,并亲自担任主笔十余年。报名“循环”有“天道循环,自强不息”之意。
    • 江舟
    • 摘要: 欧阳修是人们所熟知的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良派,性情刚直耿介,直言敢谏,在官场上几经沉浮,先后做过滁州、扬州、颍州的地方官,后来调回京城,在朝廷中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欧阳修在仕途上几起几落,历经坎坷,深知成才之不易,所以特别注重擢用人才,提拔后学。凡是有才华者,不管相识与否、个人政见恩怨如何,欧阳修都会大力扶持荐举。
    • 雨田; 本刊资料库(图)
    • 摘要: 回溯中国画在近代以来的发展,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代代有志之士勇于求变,在中国画发展上各自作出适应时代的回应。总体来看,可以发现三条不同的方向:第一,是以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他们沿着文人画的脉络发展而来,在传统绘画系统中生发,演绎笔墨当随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第二,是从西方艺术中汲取营养,以改良中国画的"改良派"。
    • 王少芳; 陈文新
    • 摘要: 在五四文学论争中,改良派认定中国传统文学有其独立于西方的特性,强调"知的文学"作为文学的合法性,强调文人文学的历史地位,与新文化人主张统一的西方标准、只承认"情"的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立场迥然相异.而在具体的文学史书写中,改良派大量采用西方文学理论,对于"情"的文学和民间文学,予以了高度重视,看不出论争中存在的那种与新文化人之间的尖锐对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四:改良派也是主张文学革新的,只是反对过于激进的做法;改良派反对以"情"的文学否定"知"的文学,但并不反对"情"的文学本身;改良派认定中国传统文学有其独特性,但并不拒绝向西方学习;改良派承认新文学的未来是白话文学的世界,但反对以不适用作为理由废弃古文文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