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王韬

王韬

王韬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4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7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365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纪念郑观应先生诞辰一百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等;王韬的相关文献由49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景光、王立群、党月异等。

王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7 占比:99.6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6%

总计:549篇

王韬—发文趋势图

王韬

-研究学者

  • 李景光
  • 王立群
  • 党月异
  • 段怀清
  • 萧永宏
  • 代顺丽
  • 孙巧云
  • 殷小芳
  • 王德余
  • 贺越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安娜; 罗军凤
    • 摘要: 王韬《淞隐漫录》的创作是受其改良主义政治观念影响的,在小说中作者借用故事批判政治制度,向普通民众普及先进知识、传播男女平等思想,具有开启民智的特点,超前发挥着小说界革命强调的小说对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可视之为小说界革命的先声,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孙烽
    • 摘要: 王韬,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上海领军人才,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协十大科学传播人物、首届国家名医获得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双聘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双聘专家,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PI,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Communications期刊主编,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杂志执行副主编,“医学传播与网络游戏融合创新战略联盟”发起人。
    • 李军锋
    • 摘要: 晚清王韬《漫游随录》中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异域女性形象,主要体现在她们具有良好的教育、花妍月媚的容貌、独立自主的意识、出众的艺术才华等。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异域女性成为作者认同和赞美西方文明的重要元素。之所以王韬作品呈现出西方女性独有的风貌,与作者在异域的生活经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思有着密切联系。
    • 李婵妃
    • 摘要: 1862年,怀才不遇的王韬因上书太平军献谋划进攻上海之策而遭清政府通缉。为避难,1867年王韬经上海远走欧洲。欧洲之行让王韬诗风发生显著变化。根据其诗风变化特征,以1867年为界,我们将王韬诗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风沉郁悲慨,表现为用词哀婉、意象幽凄,意境苦愁。后期诗风豪放飘逸,表现为用词明快、意象清朗、意境雄阔。王韬前后期诗歌风格转变,原因有三,一是异域文明的启迪,二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洗礼,三是王韬豪迈性格与开放胸襟。本研究旨在透过王韬前后期诗歌风格转变,展示王韬性格的复杂性、近代早期文人的心灵史以及近代诗歌“通”与“变”的思考。
    • 段怀清
    • 摘要: 王韬不仅是19世纪西方汉学肇兴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建构者,也是此间西方汉学的一位重要评论者。王韬从中国本土文士/学者以及西方汉学参与建构者的双重立场,对西方汉学所作的观察评论,既有对个别汉学家个案式的观察评论,也有对西方汉学整体式的描述概括。而这在当时西方汉学界之外的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无疑是极为罕见的。而且,上述观察评论也是建立在比较明晰的“西方汉学”这一自觉意识和认知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在王韬的时代不仅是独特的,也是超前的。
    • 张莉华
    • 摘要: 谁是王韬?王韬(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为中国近代改良派思想家、新闻业元老。他一生笔耕勤奋,有随笔札记的习惯,其日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1874年,王韬创刊《循环日报》,并亲自担任主笔十余年。报名“循环”有“天道循环,自强不息”之意。
    • 屈文生; 万立
    • 摘要: 王韬的成长与翻译紧密相关.自王韬在上海松江墨海书馆工作至逃居香港二十余年间,他与麦都思、艾约瑟、伟烈力亚、理雅各及张宗良等合作翻译了宗教学、历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多种著作.这一期间显示出王韬对翻译认知的转变,而相对稳定的是他"笔受者"和"笔著者"的身份.除在佐译《圣经》中发挥了较大的主体性外,王韬在《华英通商事略》等著作中大多遵循"西人口译、中人笔受"的翻译模式,这一模式其实也是当时各大译书机构的主要工作方式.傅兰雅、马建忠、梁启超等认识到,这种合译模式使得译本无法准确还原本来面目,有损西学的传播."口译+笔受/著"模式对科技翻译发挥过重要作用,而在社科翻译中效果并不理想,但对如今诸如法律翻译等仍有借鉴意义.无论如何,作为"笔受者"和"笔著者"的王韬在中西交流中获得了领先于时代的理解,从而成长为跨越时代的大人物.
    • 王锐
    • 摘要: 长期以来,"开眼看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书写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者也在不断地表彰能被视为"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但是,从今天的角度出发,除了要关注相关历史时期的人物是否"开眼看世界"之外,还需以今天我们对于近代以来世界形势的基本认知,去审视那一代人的思想,尤其是关注他们的这种"开眼看世界",究竟是否看到了近代世界一些本质性内容;他们的"看世界",是有条件接收比较充足的信息,还是建立在信息缺失的基础之上;他们是从中国所处的地位与中国解决困局的需要出发去"看世界",还是在不知不觉间被域外知识与意识形态宣传所"带入",以至于只能看到一个后者所希望他们看到的世界,甚至通过这种世界认知来回视中国.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项姝珍
    • 摘要: 《瀛壖杂志》作于王韬流寓上海期间,现存两个版本,两个版本之间篇幅相差巨大,内容上刻本相对于稿本就部分条目作了文本重塑,刻本就稿本原有条目进行了扩充.《瀛壖杂志》所录的人物故实、风土情貌等内容一方面对官修方志有拾遗补缺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量沪上《竹枝词》及文士诗词的录入也有保存文献之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叶新; 潘俊辰; 周雷雷
    • 摘要: 本文在检索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关于"简多马""简多玛"日记记载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此人即英国汉学家托马斯·詹纳(Thomas Jenner),著有《字典标目》等四本著作,还考证出刘锡鸿《英轺私记》中的"大辟诗"即《诗篇》第二十三篇.最后认为有证据证明他可能是王韬《漫游随录》中提到的"詹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