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
改良土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4091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城市建设、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26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等;改良土的相关文献由668位作者贡献,包括舒海明、董伟智、张千里等。
改良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4091篇
占比:99.76%
总计:94320篇
改良土
-研究学者
- 舒海明
- 董伟智
- 张千里
- 李亮
- 李秉宜
- 欧阳云
- 王永和
- 袁二键
- 付星
- 冯研
- 卞馨梓
- 卿启湘
- 吉睿琪
- 周俊德
- 孙平平
- 张锦涛
- 徐洋
- 徐鹏
- 李强
- 殷伟
- 汪明武
- 潘倩
- 王仲锦
- 王伟
- 王新泉
- 王树英
- 盘霞
- 羡丽娜
- 陈永辉
- 陈高峰
- 黄强
- 严丽雪
- 于东彬
- 代克楠
- 余先江
- 侯劲汝
- 侯永生
- 刘体永
- 刘彦菊
- 刘斌
- 刘朋飞
- 刘珊珊
- 刘鑫
- 劳作驹
- 卢国文
- 卢少利
- 卢建利
- 吴越鑫
- 吴迪
- 和民锁
-
-
张栋;
陈锋;
王仲锦;
曾帅
-
-
摘要:
针对高等级高速铁路和特殊环境的建设中改良土耐久性要求严格的问题,通过调控水泥、石灰配比和级配,制作无膨胀性粉细砂和粉黏土、微膨胀性泥岩的改良土试件,测试试件每次干湿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和胀缩变化率。结果表明:粉细砂和粉黏土胀缩率不大于±0.2%;泥岩粒径在20 mm以下,水泥和石灰混合掺量在9%及以上时可以获得耐久性较好的改良土。
-
-
何杰明
-
-
摘要:
为研究沧江水利枢纽重建工程中一期围堰堆筑改良土料力学特征,设计开展了冻融作用下不同掺量改良剂土体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交替次数与改良土加载应力水平为负相关关系,且围压作用可削弱冻融损伤作用;冻融作用影响改良土塑性变形,对弹性变形影响较小。改良土加载应力水平高于原状土;当改良剂掺量低于6%时,掺量与改良土加载应力水平为正相关关系,但掺量超过6%后,两者关系逆转;掺量6%以内,改良土弹性模量随之平均增长44.1%。抗剪特征参数受掺量、交替次数影响作用与抗剪强度一致,且内摩擦角参数受影响敏感度弱于黏聚力。研究认为,围堰堆筑料中改良剂掺量控制在6%较合理,且应避免改良土料受高低温交替作用。
-
-
董立强
-
-
摘要:
在公路路基土体中添加2%~10%的水泥作为固化剂,采用高、低温交变试验箱对不同水泥掺量改良土的温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剂水泥改良试件的温缩应变会随着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趋于平稳;固化剂水泥掺量为6%时改良土的温缩系数在温度10~40°C、温度循环次数达到第3次时的温缩系数较大,且温度为30°C时温缩系数达到峰值;冰点温度区间及低温区间的温缩系数要低于高温和常温区间的温缩系数,且温缩系数呈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的趋势。固化剂水泥掺量为6%时,改良土的温度收缩性能较好,可以有效抑制公路路基土体在温差较大区域发生收缩裂缝的可能性,并提高公路路基土体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
余武雄
-
-
摘要:
红砂岩工程性质极差,受环境水、空气作用极易崩解风化,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时,在环境水害等不利因素作用下,易造成路基垮塌等工程事故。为研究黄土改良红砂岩工程性能,文章以某高速公路为依托,概述了工程所在地红砂岩结构特性及崩解机理,运用击实试验、直剪试验、压缩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黄土掺量下改良土工程性能。试3验结果表明:黄土掺量为30%、含水率为8%改良土最大干密度为2.11g/cm,改良土体抗剪强度、黏聚力、压缩性得到有效改善,可用于路基填筑施工,该结论对同类工程红砂岩路基低成本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
-
郑斌
-
-
摘要:
以某存在大量机制砂的高速公路路基填筑项目为例,针对其相应路段高液限土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的问题,拟进行机制砂改良高液限土的试验设计与实施效果检测。试验表明:在改良土的评价指标方面,提高机制砂的用量,则最佳含水率、黏聚力均相应而下降,而最大干密度、摩擦角、承载比等参数则呈现正相关;机制砂掺量并非越大越有利于性能改进,而是存在一个临界值,在该临界值时,整个土样的工程适用性、经济性最好,整体各项指标最为合理。试验中的该临界值为10%,即为最佳的机制砂掺量。在机制砂改良土的铺筑施工中,最合适的碾压方案为:静压后弱振一次,再进行强振两次,接着又弱振两次,最后再予以静压一次。
-
-
刘加强;
蒋成;
陈镜丞;
刘彪;
舒毅;
黄华
-
-
摘要:
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强度快速衰退,极易诱发红黏土基坑边坡失稳和崩塌,严重威胁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采用生态树脂类材料对红黏土进行改良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及干湿循环试验分析生态树脂改良红黏土的力学性能,并通过SEM观察改良前、后红黏土的微观结构,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良红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养护时间及生态树脂含量的增长而快速增大,与原状红黏土相比,2.0%,2.5%含量的生态树脂改良红黏土养护7d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提高1.65,1.93倍;生态树脂对红黏土黏聚力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内摩擦角的影响程度;干湿循环8次后,改良红黏土强度降幅仅为219kPa,远小于原状红黏土;在实际工程中对路基进行包边处理,填筑完成后180d最大沉降量约为16.52mm,沉降量较小,完全满足公路运营要求。
-
-
胡世英
-
-
摘要:
为研究北江流域脆弱水生态环境下植被改良土力学效果,采用了三种根系植被培育原状土,分别开展了改良土三轴力学试验,获得了承载水平提升最显著属A类柠条锦鸡儿改良土,且该品种改良土抗剪能力最强。研究了干湿作用会减弱改良土承载能力,但A类改良土抵抗干湿作用最强。改良土抗剪特征参数受干湿作用影响敏感度有所差异。综合认为该流域生态治理中柠条锦鸡儿改良土体效果最佳。论文可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设计提供参考。
-
-
尹博鑫;
王正君;
党司雯;
唐宁
-
-
摘要:
交通是城镇发展、资源流通的基础,是保证社会安全、经济增长的前提,道路安全是交通运营的关键,有效提高填土性质,正成为改良路基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将石灰改良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本文从改良原理、改良效果、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最佳配合比,使石灰改良填土具有较好的经济适用性。
-
-
唐芸黎;
黄英;
贺登芳;
唐森涛;
李剑寒
-
-
摘要:
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是指土体在无侧限约束条件下抵抗压缩破坏的能力.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研究进展.研究过程中,通过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三轴无侧限压缩试验等方法,考虑含水率、干密度、干湿循环、冻融循环、掺入剂含量等因素,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红土、黄土、膨胀土、黏性土等不同天然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
-
马昕杨;
董伟智;
夏林枫;
欧阳云
-
-
摘要:
为了研究木质素用于季冻区路基土改良的效果,在最佳含水率,不同木质素掺量、不同养生龄期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条件下,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少量木质素的加入可以提高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弱冻融的影响.养生对于木质素改良土有积极意义,经过60 d养生后改良土的剪切峰值得到较大提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素土和改良土剪切峰值减小,在12次循环后趋于稳定,相比较于素土,木质素改良土冻融损失率较小.本试验中使用的木质素应用于土体改良掺量可选择6%,养生期可选择28 d.
-
-
王芳;
曹培;
严丽雪
- 《第六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碱渣是氨碱法生产纯碱时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易潮解性和分散性.利用粉煤灰、粗粒土等作为添加剂,与碱渣拌和形成碱渣改良土,并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渗透试验、固结试验、三轴试验,研究其工程特性,得出了相应结论,为碱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
-
-
郭绍影;
彭泽仁;
孙明智
- 《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秦沈客运专线大量的原状土和改良土的土样进行室内、外试验,取得了各土源大量的室内试验和施工检测数据.通过对数据和一些针对性的试验结果的分析,逐步了解各土源的土性,并对粉黏土的一些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初步确定了对原土的适用性判别标准,提出粉粘土物理改良方法及适用条件.在考虑各种不利条件影响后,提出粉粘土化学改良的强度设计方法步骤,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
-
何贤军;
万为胜
- 《秦沈客运专线暨高速铁路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本文根据现行公路和铁路部门有关改良土的施工规定,分析了当前改良土路拌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海大众试车场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工程改良土路拌法施工所采用的混合料计量和拌和机械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法,说明了只要选用适宜的配套机械并采用相应措施,就能较好地克服改良土路拌法施工中存在的通病,满足使用要求.
-
-
杨云;
赵聪;
仲帅;
王志岗
- 《2018年(第三届)京津冀高校建筑与土木领域研究生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为探讨蒙华铁路北段路基基床铺设改良土前后动力响应变化情况,论文通过FLAC3D建立三维动力仿真模型,对铺设改良土前后路基表层沉降位移、竖向振动加速度以及基床部位竖向动应力衰减规律进行了对比讨论.结果表明:经过改良后,路基顶面最大沉降值比路基未加固时降低了约26.16%;路基表面最大峰值加速度减小,A、B测点之间衰减幅度增大;沿路基深度方向经改良后动应力均减小,基床表层处动应力减小约14.9%.
-
-
-
杨有海;
徐实;
刘兴平;
耿煊
- 《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 2006年
-
摘要:
鉴于高速铁路对路基填料的严格要求,改良土问题是高速铁路路基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兰新铁路兰武二线工程,对水泥改良黄土的强度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因素对水泥改性黄土强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水泥改良黄土的水稳定性、抗冻融性和变形特性,据此对黄土路基填料水泥改良的施工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