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渗透特性

渗透特性

渗透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5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69711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第27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等;渗透特性的相关文献由137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占清、张天军、李天珍等。

渗透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0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69711 占比:99.48%

总计:70075篇

渗透特性—发文趋势图

渗透特性

-研究学者

  • 陈占清
  • 张天军
  • 李天珍
  • 周创兵
  • 杜延军
  • 刘松玉
  • 李树刚
  • 盛金昌
  • 缪协兴
  • 马凌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培森; 侯季群; 赵成业; 李腾辉
    • 摘要: 为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渗透性变化规律,利用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采用稳态和瞬态2种方法测得不同应力作用下红砂岩渗透率,对红砂岩加载过程中内部裂纹发展变化规律及渗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岩样进行应力差20 MPa等梯度加载,全应力-应变曲线呈台阶状,根据裂纹体积应变法确定应力-应变各阶段的应变阈值,可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压密闭合阶段—线弹性阶段—裂纹稳定扩展阶段—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峰后应变与破坏阶段;利用渗流进、出水口双泵设计,在5个渗透压差下利用稳态法测试不同应力作用下岩石渗透率,结果表明在不同渗透压差下岩石渗透率均经历缓慢下降—缓慢增加—快速增长3个阶段,与全应力-应变-渗流曲线规律一致,并与试件内部裂纹发展规律相对应;采用瞬态法测试得不同应力差下渗透率变化规律,与稳态法-渗流规律相一致,由于测试方法不同,瞬态法比稳态法测得岩样渗透率高出1~2个量级,均表明红砂岩属于低渗类岩石;通过对完整岩样施加不同应力差模拟底板岩体状态,发现煤层底板压缩区渗透性减小,膨胀区渗透性增大,随着工作面推进,底板渗透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试验结果进一步揭示了随工作面推进底板岩体的渗流特性,为底板突水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许英姿; 杨昀和; 黄政棋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压实度对膨胀土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文章以南宁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压力板仪试验和变水头渗透试验,结合预测模型对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压实度对膨胀土渗透特性的影响较明显,压实度为95%的膨胀土饱和渗透系数仅为8.69×10^(-9)m/s,而压实度为75%的膨胀土饱和渗透系数为6.33×10^(-7)m/s,比压实度为95%的大约2个数量级;当压实度相同时,基质吸力越大,膨胀土渗透系数越小;当基质吸力相同时,压实度越高,膨胀土渗透系数也越小;基质吸力为1 000 kPa时,各压实度的膨胀土渗透系数均<10^(-11)m/s,压实度为95%的膨胀土渗透系数要比压实度为75%的小约2个数量级。
    • 何玲丽; 田东方; 王世梅; 陈勇
    • 摘要: 忽略岩块渗透性,将土石混合体(SRM)视为由土体和土石界面构成的复合介质。假定土体渗流为二维达西流,土石界面为一维渗流且流量是水力梯度的幂函数;为避免通过迭代确定土体和土石界面之间的流量交换,假定水头在土体与土石界面处连续,构建了土体和土石界面渗流场有限元同步求解模型,实现了考虑界面渗透性的SRM渗流数值模拟。验证算例表明,该模型可模拟不考虑或考虑土石界面渗透性的情形;考虑土石界面渗透性时,可以较好地再现SRM渗透性随含石率增大而先降后增以及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呈非线性关系的实验现象。数值实验表明,土石界面渗透特性对SRM的渗透特性有本质上的影响,且含石率越高,影响越显著。
    • 李岩; 周志刚; 李帅帅; 王欣
    • 摘要: 为了揭示交通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和水损害机理,本文针对SMA-13沥青混合料,利用马歇尔击实和旋转压实两种成型方法分别制备出4种空隙率(4%、6%、8%、10%)的圆柱形试件,进行三轴疲劳加载试验,利用自研的多场耦合条件下路面材料渗透性测试系统,测试并比较在不同疲劳阶段试件渗水系数随水压(0.04 MPa、0.10 MPa、0.18 MPa、0.26 MPa)和轴压(0.7 MPa、0.9 MPa、1.1 MP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疲劳加载对试件渗透性能的影响具有压密和损伤双重作用,低空隙率试件的渗水系数主要受持续的疲劳损伤作用而增大,高空隙率试件的渗水系数主要受压密作用而随着疲劳加载逐渐降低。空隙率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渗透性能的关键因素,高空隙率试件的渗水系数显著高于低空隙率试件的渗水系数。渗水系数随水压的增加而增大,渗透性较弱的试件受水压的影响更为显著。渗水系数随轴压的增大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但与空隙率和水压相比,轴压的影响相对较弱。过高的动水压力会导致空隙率6%左右的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显著增强,易产生水损害破坏。旋转压实与马歇尔击实成型试件的渗水系数随疲劳加载、水压和轴压的变化规律相似,后者一般大于前者。
    • 肖豪; 满晓磊; 陈志文; 鲍永健; 吴英杰; 钱梦娇
    • 摘要: 为探究经向拉伸对W100编织布覆砂系统渗透特性的影响,采用梯度比渗透仪对拉应变分别为0%、3%、6%、9%的土工织物进行无覆砂透水试验和土工织物覆砂渗透试验,测定并计算不同拉伸状态下土工织物的流速及土工织物覆砂系统的渗透压力、渗流流速、漏砂量及渗透系数、梯度比等渗透特性参数,最终分析经向拉伸对土工织物覆砂系统透水性能、防淤堵性能和保土性能等渗透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向拉应变从0%~3%时,土工织物覆砂系统的透水性能和防淤堵性能减弱,保土性能增强;当拉应变从3%~9%时,土工织物覆砂系统的透水性能和防淤堵性能增强,保土性能减弱;即当经向拉应变为3%时,土工织物覆砂系统的淤堵最严重,其透水性能和防淤堵性能最弱,而保土性能最强。
    • 张金晖; 王媛; 王志奎; 巩佳琨; 徐树军; 周昆
    • 摘要: 泥水盾构在高渗透地层施工时,纯膨润土泥浆因易发生泥浆漏失问题而不再适用,添加聚合物可以提高泥浆质量以适应工程需要.通过添加不同质量配比预糊化木薯淀粉-黄原胶复配添加剂来改变泥浆性质,采用流变性能试验和泥浆渗透成膜试验,分析复配添加剂质量比对改性泥浆流变特性和渗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Herschel-Bulkley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描述改性泥浆的流变特性,复配添加剂质量比为9∶1的试验泥浆表现出最高屈服应力,而质量比为8∶2的试验泥浆则表现出最高稠度系数;②在试验地层(渗透系数2.8×10^(-3) m/s)中相比复配添加剂质量配比为9∶1的试验泥浆,质量配比为8∶2的试验泥浆表现出更好的降低滤失量作用;③聚合物添加剂降低泥浆滤失量机理包括聚合物大分子颗粒堵塞和聚合物链构成空间网络两种作用形式.
    • 王琳
    • 摘要: 注浆封堵是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基于纳米级层状硅酸盐材料的新型渗透注浆技术,相较于传统水泥和化学注浆,具有自渗性好、微扰动及无污染等特性。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用具有代表性但研究较少的纳米材料——合成锂藻土(Laponite),分别开展其复合土体的变水头渗透试验和冷冻扫描电镜测试。Laponite注浆前后的渗透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添加1.5%~3.5%的Laponite,砂土渗透系数可从6.12×10^(-3) cm/s降低至8.99×10^(-5)~6.09×10^(-6) cm/s,抗渗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冷冻扫描电图像则直观地说明了Laponite浆液提高土体抗渗特性的微观机理,即孔隙流体改性同时包裹胶结土颗粒。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注浆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数据。
    • 陈增伟
    • 摘要: 通过面板坝止水失效时发生集中渗流的建模计算、定量计算及试验进行面板坝止水失效后垫层料渗透特性细观研究。根据某面板坝垫层料的颗粒级配曲线采用PFC-2D软件生成细观模型,得出了不同压力差作用下垫层颗粒流量、孔隙率、流速及渗透系数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根据所记录的曲线形态分析了面板坝止水失效后垫层区的渗流特性及渗透稳定性。
    • 汤洪洁
    • 摘要: 我国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的天然砂砾料储量丰富,坝工建设与筑坝技术快速发展。了解砂砾料的工程特性,把握其安全性控制要点,是设计、施工、科研等工程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文章在总结多年砂砾料筑坝建设经验和技术问题的基础上,解析砂砾料有关压实、变形、渗透、抗震等方面的工程特性,提出变形控制标准及要点、渗透稳定性和抗震措施等安全性保障措施,旨在为同类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新技术理念和信息,提高对高坝建设的安全性认识。
    • 刘继状; 许四法; 付亚君; 汪俊; 何露艳
    • 摘要: 膨润土衬垫作为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遇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时性能会下降。采用单元体试验分析Zn^(2+)对膨润土渗透特性的影响和沸石改善膨润土膨胀性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沸石的掺入能改善膨润土的自由膨胀量,其中掺量为12.5%时效果最好;随着沸石掺量增加,混合土渗透性能得到提升,渗透系数从10^(-7) cm/s降至10^(-8 )cm/s;同一沸石掺量下,Zn^(2+)浓度上升,渗透性能下降;沸石掺入后膨润土膨胀量增大且紧密地附着在石屑表层,吸附渗滤液中离子,因此混合土拥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渗滤液中Zn^(2+)浓度下降。研究成果对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设计和应用具有较好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