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底板突水

底板突水

底板突水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76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9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212264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煤矿安全、煤矿开采、煤田地质与勘探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论坛、34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陕西省煤炭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底板突水的相关文献由1471位作者贡献,包括施龙青、武强、刘伟韬等。

底板突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9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12264 占比:99.68%

总计:212945篇

底板突水—发文趋势图

底板突水

-研究学者

  • 施龙青
  • 武强
  • 刘伟韬
  • 魏久传
  • 刘守强
  • 李振华
  • 曾一凡
  • 郭惟嘉
  • 尹会永
  • 张文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培森; 侯季群; 赵成业; 李腾辉
    • 摘要: 为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渗透性变化规律,利用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采用稳态和瞬态2种方法测得不同应力作用下红砂岩渗透率,对红砂岩加载过程中内部裂纹发展变化规律及渗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岩样进行应力差20 MPa等梯度加载,全应力-应变曲线呈台阶状,根据裂纹体积应变法确定应力-应变各阶段的应变阈值,可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压密闭合阶段—线弹性阶段—裂纹稳定扩展阶段—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峰后应变与破坏阶段;利用渗流进、出水口双泵设计,在5个渗透压差下利用稳态法测试不同应力作用下岩石渗透率,结果表明在不同渗透压差下岩石渗透率均经历缓慢下降—缓慢增加—快速增长3个阶段,与全应力-应变-渗流曲线规律一致,并与试件内部裂纹发展规律相对应;采用瞬态法测试得不同应力差下渗透率变化规律,与稳态法-渗流规律相一致,由于测试方法不同,瞬态法比稳态法测得岩样渗透率高出1~2个量级,均表明红砂岩属于低渗类岩石;通过对完整岩样施加不同应力差模拟底板岩体状态,发现煤层底板压缩区渗透性减小,膨胀区渗透性增大,随着工作面推进,底板渗透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试验结果进一步揭示了随工作面推进底板岩体的渗流特性,为底板突水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祝汉京
    • 摘要: 针对顺和煤矿西翼采区构造较为发育,底板太灰边界条件,补给、径流、疏排条件复杂,工作面底板受太灰承压水突水威胁,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问题,结合2401工作面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资料,采用突水系数法计算,得出工作面底板突水系数大于临界系数0.06,工作面具有底板突水危险性。通过对工作面底板太灰水可疏降性分析,2401工作面底板灰岩上段含水层的连通性较好,含水层的富水性弱,易于疏降。据此设计工作面疏水降压方案,并对疏降效果进行评价,工作面疏降周期可行、疏降效果明显。疏放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取疏水降压措施后,最大突水系数约在0.03 MPa/m,具备带压开采的基本水文地质条件,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灾害性突水。
    • 李振江
    • 摘要: 以新景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背景,调查分析了地表水、地下含水层水、采空区积水等矿井水害因素。分析表明,新景矿主要开采的8、9、15号煤层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均会沟通上覆采空区,采空区积水对该矿安全生产具有一定威胁。同时,计算了井田内奥灰水带压区域主要可采煤层的底板突水系数,均小于临界突水系数,表明奥灰水带压区属于相对安全区。
    • 袁艳平
    • 摘要: 深部煤矿开采易发生底板突水问题,为保证煤矿安全开采,研究地质结构,分析突水原因,评价突水危险十分重要。由于深部开采具有高承压等特点,采用一般突水系数法进行突水危险性评价已不适用云冈矿深部开采的实际情况,对此,在突水系数法的基础上引入单位涌水量q,提出一种改进型的评价办法:突水系数-单位涌水T_(s)-q评价法。以云冈矿深部开采为研究对象,结合原有突水数据资料,建立了T_(s)-q底板突水危险程度评价法。结果表明,T_(s)-q底板突水危险程度评价法扩大了突水安全区和相对安全区,是对突水系数评价法的补充,尤其适合应用在高承压、富水性弱的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突水危险的评价中。
    • 贺伟
    • 摘要: 为了解决深部带压开采造成底板突水的问题,详细分析云冈矿51041工作面发生底板突水的原因,采用水力压裂防治技术。设计水力压裂钻孔方案,明确施工工艺,对工作面周期来压、超前支承压力、巷道围岩变形以及奥灰水位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后,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步距为9.53 m,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系数为1.65,巷道变形速度较小,奥灰水位相对稳定,没有形成导水通道,可见,水力压裂防治水技术能有效地防治突水事故。
    • 王曦韡; 张日宇
    • 摘要: 以王家岭矿12313回采工作面为监测靶区,利用微震预警监测系统对矿井底板突水进行了动态微震监测研究。监测结果表明:12313回采工作面底板的总体趋势趋于稳定,共有地质异常区、断层异常区和工作面前方应力集中区8个异常区,监测结果为工作面底板突水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
    • 段李宏; 戴磊; 张金陵
    • 摘要: 针对传统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对矿井煤层底板突水水源判别准确率低的问题,以城郊煤矿二_(2)煤层为例,建立了Fisher矿井底板突水水源判别分析模型。城郊煤矿二_(2)煤层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分别为煤系砂岩含水层和底板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考虑到水化学离子的重要性及数据的有效性,采用煤层底板有突水威胁的砂岩水、太灰水和混合水3类水样分析资料作为样本,选取Ca^(2+),Mg^(2+),Na^(+)+K^(+),HCO_(3)^(-),Cl^(-),SO_(4)^(2-)这6种离子含量和矿化度作为矿井突水水源判别分析的变量。利用SPSS软件求得2个典型Fisher判别函数(第1和第2判别函数),计算出典型判别函数在3类水样类别的中心值,通过比较待判水样函数值与这3类水样类别的中心值距离即可判别样本归属哪一类别。利用回代估计法对Fisher矿井底板突水水源判别分析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判别正确率达93.3%,判别结果可信度高。利用该模型对城郊煤矿二_(2)煤层10个已知水样进行分类,得出10个水样的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判别正确率为100%。
    • 徐念庭
    • 摘要: 针对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公司A矿煤层带压开采作业中有多个含水层影响正常开采的问题,为实现安全开采,借助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煤层底板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计算了该煤层底板的实际突水系数,对煤层底板的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进一步评价,最终得出3号煤层为赋存状况较稳定较安全的煤层,并针对3号煤层的具体地质概况,提出了一系列底板突水防治措施,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有效防治了突水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障了安全开采。
    • 姚辉; 尹尚先; 徐维; 张润畦; 蒋知廷
    • 摘要: 煤层深部开采使得煤矿底板水害事故频发,传统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单一、评价结果偏离实际的弊端逐渐显露,造成众多新型评价方法涌现。以河北省华北型煤田东欢坨矿为研究对象,选取含水层性能、隔水层性能、地质条件、煤层条件的评价因素集,综合考虑10个评价因素,建立适用于东欢坨矿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利用CRITIC法确定各指标客观权重,将2者耦合得到综合权重,兼顾专家主观经验与数据客观信息,保证权重确定的全面性;引入加权秩和比法,构建评价矩阵,依据指标对评价对象所产生的优劣性影响将其分为高优型指标和低优型指标,编秩计算WRSR值,对数据进行分档排序,确定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危险4个评价等级区间,形成评价模型;利用GIS强大的空间管理及信息处理功能,完成结果的信息展示;将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出水位置相比较,发现突水位置都在底板突水较危险区域,并与传统评价方法突水系数法相对比,证明评价模型有效。研究成果形成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新方法,丰富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种类,为煤矿防治水工作者提供新思路。
    • 赵建峰
    • 摘要: 为防止断层区域发生底板突水,以马兰矿18502工作面回采揭露F18502-02正断层为工程背景,通过揭示断层构造区域底板突水机理,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对断层构造区域底板突水的影响规律,表明工作面前方塑性破坏范围与断层构造区域的塑性破坏范围相互沟通并形成导水通道,是导致断层构造区域底板突水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在马兰矿18502工作面进行了突水注浆防治工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