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加固
路基加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93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7篇、会议论文86篇、专利文献64511篇;相关期刊221种,包括科学与财富、山西建筑、黑龙江交通科技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2013年交通反光膜新技术交流会、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三分会场——软土路基工程技术研讨会、2009年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学术研讨会等;路基加固的相关文献由188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安洪、姚裕春、曾永红等。
路基加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4511篇
占比:99.04%
总计:65134篇
路基加固
-研究学者
- 李安洪
- 姚裕春
- 曾永红
- 张千里
- 李宁
- 肖朝乾
- 蔡德钩
- 侯兆隆
- 吴沛沛
- 张健
- 朱丹丹
- 李井元
- 李楚根
- 杨三红
- 王诗蕾
- 胡余勇
- 邢小兵
- 邢建
- 闫宏业
- 陈锋
- 韩宏
- 马超
- 卫小略
- 史存林
- 宋绪国
- 张志民
- 张耀
- 李中国
- 李潇云
- 田连民
- 董捷
- 袁报
- 邱伟超
- 陈海军
- 马鹏
- 丁兆峰
- 丁若冰
- 何康
- 何斌
- 冯帆
- 刘怀亮
- 刘景宇
- 刘渊博
- 刘英
- 努尔买买提·吐尔逊
- 叶丹
- 吴万平
- 吴银亮
- 周林
- 周顺华
-
-
廖金杭;
牟宏霖;
阙云;
郑亮;
刘文辉
-
-
摘要:
为得到HHT-8强夯机在夯击过程中的动土压力变化规律,以福建省某工程为依托,测试在不同水平距离下的19个夯击点、4个不同夯击荷载等级的作用下,各深度水平及竖向动土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夯击点与测点水平距离的增大,各个深度的竖向动土压力先迅速减小后趋于稳定,有明显的拐点现象,其中一级至四级加载挡位下拐点的位置出现在距离动土压力测点顶部的水平距离的4~5 m之间。在同一夯击点不同夯击功能的作用下,水平向与竖向动土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衰减规律也出现拐点,拐点位置以上动土压力衰减迅速,拐点位置以下动土压力衰减幅度明显减小并趋于稳定。
-
-
-
吴渊
-
-
摘要:
桥头及路基沉陷是已建高速公路路基的常见病害,但有效的路基加固措施一直是旧路路基处置的难点,在此对实际项目中路基病害及地质勘查结果的深入分析,结合干拌水泥碎石桩作用机理及适用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设计理论及设计参数确定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为高速公路路基加固设计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
-
杜文亮
-
-
摘要:
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对公路路基加固施工中强夯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工程概况,然后从强夯施工原理、地表处理、强夯设备选择、施工参数确定、测量定位、注意事项,质量检测等方面对路基强夯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强夯施工质量,使路基得到更好的加固效果。
-
-
王琰
-
-
摘要:
为解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斜坡路基施工问题,在介绍斜坡路基具有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斜坡路基的破坏产生机理,结合高速公路斜坡路基实际情况,提出斜坡路基施工要点,即各项加固措施,旨在保证斜坡路基施工质量,防止各类病害与破坏现象的发生。
-
-
王海玲
-
-
摘要:
公路工程中会遇到杂填土的土质,这种土质密度不均匀,不可直接作为路基。基于此,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对该公路杂填土区域路基加固处理方法展开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处理杂填土区域的路基时,可以选用强夯法对土体加固,为进一步提高加固效果,可合理应用固化剂,经过验证,固化剂加强夯法在杂填土区域路基加固处理中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的强夯法。
-
-
邓友生;
孟丽青;
蔡梦真;
孙雅妮;
李龙;
郑云方
-
-
摘要:
针对黄土地区降雨入渗条件下路基稳定性问题,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作为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加固黄土路基。以黄土的基础土工试验和不同掺入量的粉煤灰、煤矸石改性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结果作为依据,根据摩尔库伦理论和降雨入渗条件下路基的荷载-沉降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构建降雨入渗条件下水泥土搅拌桩处理的路基模型,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黄土路基在不同的降雨时长、降雨强度和桩体弹性模量下黄土路基的荷载-沉降变化规律,讨论了黄土路基的承载特性,探索了降雨入渗对黄土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对黄土路基竖向有着明显的加强作用,路基坡脚的位移会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及降雨时长的增长而增大;在降雨强度为2 mm/h、降雨时长为18 h的条件下,路面沉降随着桩体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桩体的弹性模量为300 MPa时,水泥土搅拌桩对黄土路基的加固效果最佳。
-
-
张志刚
-
-
摘要:
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会造成围岩扰动,不可避免地引发地层位移和路基沉降等问题,本文研究高速公路施工扰动影响及控制技术,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通过模拟高速公路施工过程,分析围岩扰动的影响因素,采用超前支护、路基加固、施工安全控制技术提升高速公路施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路基填筑高度、路堤边坡坡比、填砂内摩擦角、路面离路肩外边缘水平距离等因素均对高速公路施工扰动具有较大影响;与未使用超前支护的路基最大沉降值相比,使用超前支护的路基最大沉降值降低36mm左右,高速公路施工扰动控制效果显著;使用路基加固控制技术能极大地提升路基稳定性,将路基加固厚度设定为10m,并严格掌握注浆压力及时间,可起到更理想的高速公路施工扰动控制作用。
-
-
陈凤熔
-
-
摘要:
依托实际工程,分析了软土路基的破坏形式、特性及处治方法,通过加固技术的对比,选择水泥搅拌桩法进行软基处理,探讨了其施工工艺,并进行桩基承载力检测。结果表明:采用0.44的水灰比,承载能力可以得到大大提高,单桩承载能力大于1.0MPa,复合桩的承载能力大于140kPa,沉降量小于300mm,软基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
马志军
-
-
摘要:
注浆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涵工程中的应用广泛,是保证公路桥涵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公路桥涵路基稳固性和防渗水平,为确保公路桥涵的构造更为安全,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年限,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应该加强对注浆技术的优化,认真检查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明确注浆施工技术工艺要点和流程,合理制定施工计划。
-
-
-
-
王强;
杨化庆
-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在建高速公路下穿既有铁路在施工中存在不少难题.施工不当易产生路基塌陷、钢轨沉降等事故,极大影响主体结构的可靠性以及行车安全.以仁新高速丹霞枢纽互通四孔并行大跨框构桥下穿韶赣铁路为案例,对顶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钢花管路基注浆、钢便梁施工、路基加固等措施,控制顶进施工过程中铁路路基沉降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
-
-
何翔
- 《第二届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交流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氯盐渍土易遭溶蚀而产生湿陷等问题.硫酸盐渍土在气温下降时,因硫酸盐结晶结合一定数量的水分子而膨胀,产生盐胀现象.使用土工格室加固地基处理,利用土工格室侧向约束作用,土工格室网兜效应,以及土工格室的摩擦作用稳固路基.
-
-
余喜平
- 《2014年广东省城市道路与桥梁建设技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介绍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结合南昌某市政道路在软岩弃土区的路基处理的工程实例,对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的成功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证了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可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