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杂填土

杂填土

杂填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11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科技信息、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07年地面和地下工程中岩石和岩土力学热点问题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2002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等;杂填土的相关文献由87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学飞、李连营、丁月双等。

杂填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3 占比:19.7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1311 占比:79.94%

总计:1640篇

杂填土—发文趋势图

杂填土

-研究学者

  • 张学飞
  • 李连营
  • 丁月双
  • 刘平
  • 尹可心
  • 张昌伟
  • 李潇
  • 李良晖
  • 林家兴
  • 王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彬; 班海涛; 迟铃泉; 李宁
    • 摘要: 以北京市朝阳区某处于深厚杂填土场地的项目为例,介绍该项目地基处理方案及特点,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杂填土中含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基底以下最大厚度超过22 m。勘察时重点加强杂填土层性状、回填年限、力学性质等参数评价,并通过填土沉降观测评价其固结状况和稳定性,作为地基处理设计的依据。采用柱锤冲扩桩+CFG桩长短桩结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根据杂填土性状、回填年限、承载力要求、附加应力大小等条件,考虑工程造价因素,采用柱锤冲扩桩不穿透杂填土层深厚区域的设计方案。柱锤冲扩桩填料采用现场再生碎石,处理效果优于常规填料,且可减少填料用量。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方案协同设计,在基坑坡面增加注浆微型桩作为地基处理范围边界,可缩小地基处理外扩范围,节约造价。复合地基检测及建筑沉降观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说明该地基处理方案可行,可为类似场地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 李军锋
    • 摘要: 本文以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工程(堆场部分)为例,介绍复杂地质条件下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桩位控制的方法,利用采取翻挖-回填的地下土处理工艺及自主研发的桩位定位装置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顺利沉桩和桩位偏差的精确控制,保证了桩基成桩质量,对港口建设领域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意义。
    • 刘梁; 石卫; 张晓平; 韩冰; 董欣; 袁琳
    • 摘要: 通过整理西安市主城区400 km^(2)范围内的工程地质资料,筛选出20793个工程地质钻孔,用以进行杂填土和素填土的空间分布研究。采用机器学习中高斯混合聚类的算法,对无标记的钻孔数据样本进行学习;使用赤池信息准则和贝叶斯信息准则对高斯混合聚类算法进行检验;通过试算确定杂填土和素填土聚类簇数的底部为n=140,并形成杂填土和素填土的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西安市人工填土分布广泛,厚度多在3~10 m,局部地区最大厚度可达十几米,土层产状和厚度在平面上变化迅速,性质较为复杂。杂填土和素填土均广泛分布于城区各处,埋深多在3 m以内,部分地区埋深可达3~10 m,极少数区域层底深度达到10 m以上。
    • 王海玲
    • 摘要: 公路工程中会遇到杂填土的土质,这种土质密度不均匀,不可直接作为路基。基于此,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对该公路杂填土区域路基加固处理方法展开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处理杂填土区域的路基时,可以选用强夯法对土体加固,为进一步提高加固效果,可合理应用固化剂,经过验证,固化剂加强夯法在杂填土区域路基加固处理中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的强夯法。
    • 杨天森; 马飞跃; 郭霞; 孙冰岐; 石崇
    • 摘要: 降雨作用下杂填土边坡的稳定与介质构成、降雨作用过程、降雨强度等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颗粒离散元计算平台,利用多边形细观介质构造方法模拟骨架颗粒,建立了降雨作用简化等效作用力模型,探讨了降雨作用下杂填土边坡的滑坡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影响可等效为3个过程,等效饱和层厚度内颗粒受沿着边坡向下的渗流力影响,饱和层随时间不断下渗并与地下水位汇合,地下水位提高引起渗流力作用;饱和层厚度增大、坡表饱和层水流速度偏大会加速滑坡的产生,含石率提高则介质抗剪强度提高,边坡稳定偏脆性;采用暴雨影响简化分析方法可考虑复杂的非饱和渗流过程,计算效率比考虑复杂渗流计算要高。研究结果可为杂填土复杂介质的滑坡过程经验分析与评估提供参考。
    • 郭逾冬
    • 摘要: 杂填土路基内部成分复杂,废弃物普遍较多,因此处理杂填土路基与处理一般路基时考虑的侧重点不同。处理杂填土路基,不仅要考虑如何提升其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应变,满足工程技术标准,更要考虑如何对内部废弃物再利用,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资源,以此实现节能环保、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主要介绍几种应用比较普遍的杂填土处理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分析其优劣,并相对具有创新性的提出“固化材料+强夯”的联合处治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杂填土处治问题。
    • 李伟亮
    • 摘要: 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对该公路杂填土路基加固施工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杂填土路基加固施工处理过程中,可通过加固试验,确定加固材料并应用强夯技术,处理固化后的杂填土,以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满足路基施工需要。经过固化剂加固和强夯处理后的杂填土地基,承载力得到提升,为公路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 袁建旺
    • 摘要: 为了促进建筑垃圾填料冲扩桩在南大荒水生态修复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文章首先概述了工程情况,然后论述了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最后分析了成桩施工工艺,包括桩型设计、建筑垃圾破碎及筛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张耄耋; 黄伟; 叶雨尘; 赵鲁卿; 王宗森
    • 摘要: 以混凝土破碎料、素土等为原料制备杂填土道路基层材料(S-MF),进一步加入钢渣、矿渣微粉等制备钢渣杂填土道路基层材料(SS-MF).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固化剂、水泥、破碎料等掺量对S-MF、SS-MF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到两种材料的最优成分配比;基于最优成分配比的S-MF、SS-MF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膨胀率及微观实验,分析不同养护龄期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膨胀率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S-MF最优配比为50%(质量分数,下同)破碎料、50%素土,外掺5%水泥和0.018%固化剂,SS-MF最优配比为50%钢渣、50%杂填土(m(破碎):m(素土)=6:4),外掺5%水泥、0.018%固化剂及占钢渣掺量40%的矿渣微粉;同龄期的SS-MF较S-MF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且随龄期增长差幅更大;SS-MF 10 d高温水浴膨胀率仅1%,S-MF中SiO2衍射峰高于SS-MF,C—S—H衍射峰低于SS-MF;随龄期延长SS-MF与S-MF的结构均由松散发展成密实,SS-MF中C—S—H凝胶生成量更多,结构更密实.
    • 沈健
    • 摘要: 为了提高公路路基工程的建设水平,首先分析了换填法、注浆法、石灰或固化剂固化土壤法、强夯法、水泥搅拌桩法等加固特点及加固机理,随后依托某公路项目,提出了两种处治方案,并利用沉降和地基承载力来对比其加固效果,研究成果表明固土+强夯综合处治杂填土地基效果较好,可为类似的公路杂填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