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
地基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3年内共计2388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52篇、会议论文180篇、专利文献14356篇;相关期刊1699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西部探矿工程、建材与装饰等;
相关会议116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九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第7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等;地基的相关文献由40340位作者贡献,包括姚裕春、王军、不公告发明人等。
地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356篇
占比:60.10%
总计:23888篇
地基
-研究学者
- 姚裕春
- 王军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伟
- 刘松玉
- 李安洪
- 王伟
- 叶吉
- 王磊
- 王鹏
- 刘伟
- 李强
- 蔡袁强
- 刘洋
- 刘汉龙
- 袁碧玉
- 崔新壮
- 张磊
- 叶凝雯
- 张伟
- 李明
- 康景文
- 张军
- 沈志平
- 董志良
- 刘勇
- 刘杰
- 丁选明
- 李平
- 李涛
- 王平
- 曾永红
- 李宁
- 刘强
- 陈伟志
- 麦小君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刘爽
- 符洪涛
- 董昱良
- 吴沛沛
- 张勇
- 王继忠
- 丁光亚
- 张耀
- 李小和
- 章定文
- 练继建
- 刘磊
- 王勇
-
-
-
刘中敬
-
-
摘要:
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地基施工是重要的构成部分。我国在地基施工方面,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现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之下,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利资源的需求。国家大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但在实践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水利工程的地基施工,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质量,如果地基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不能保障,未来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也会大大降低。本文通过分析水利工程地基施工的问题,找寻相应的改进策略,并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探究。
-
-
罗鑫健
-
-
摘要:
在冲击波作用下,沉箱防波堤的破坏模式为沿碎石堆基础的渐进滑动和倾斜运动。对于滑动评估,可以使用Shimosak模型,并且可以使用Esteban模型来评估近似倾斜。该模型采用经典的应力应变土力学方法来确定沉箱岸边的垂直位移,但基础有效深度(砾石中有移动的基础最大深度)的不确定性妨碍了垂直位移的准确估计。针对以上情况,介绍了传统土力学理论在碎石桩基础顶部区域的有效深度估算中的有效性。
-
-
黄仕林
-
-
摘要:
建筑地基基础是建筑上最根本上的结构,在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整体维持上不可缺少。近年,社会各界对各类建筑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志都在不断提升,因而促进了基础地基施工技术的升级与发展,在不同的项目和地质条件下,分析和研究针对性的地基形式和施工特点,可以保障工程项目的基础品质和整体的质量。本文介绍了基础地基的类别与特点、分析了不同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重点分析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最后论述给出了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实践建议。
-
-
轩吉善
-
-
摘要:
通过采用工程勘察手段对郑州某拟建环保能源工程项目场地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与构造、地下水状况等进行研究,通过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得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用于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人工换填土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基础方案的选择等,为施工设计提供合理建议。通过进行地基基础方案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更加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
-
荆宇
-
-
摘要:
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展地基地震效应、地基黄土湿陷性、地基处理、桩基工程和基坑工程等方面工作,评价了郑州市上街区智能电气产业园公租房项目岩土工程条件,进而对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属对建筑物抗震的不利地段,场地属Ⅱ级(中等)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局部属Ⅰ级(轻微)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拟建建筑不能采用天然地基。拟建公寓住宅湿陷处理深度为8.50~9.50 m,采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拟建建筑可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PHS),以可塑状态的第5层粉质黏土为桩端持力层。建筑物基底面均高于相应的自然地面,不存在挖方。拟建场地按设计要求处理后可进行工程建设,研究结果对同类工程勘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
党昱敬;
程少振;
刘天翔
-
-
摘要:
刚性桩复合地基因加固效果显著而备受工程界青睐,目前已在高层建筑、市政、高铁等土木工程领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形成机理和成桩工艺沿革的简述和梳理,着重阐述钻头改进后的短螺旋挤土工艺(简称SDS工艺)及其综合技术优势。具有挤密和置换双重作用的SDS工艺所形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可使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达到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1~1.5倍,且当地基土层构成和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相同时,刚性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比传统长螺旋非挤土工艺提高30%~50%。与此同时,SDS工艺与振动沉管工艺和传统长螺旋非挤土工艺相比,适应地层范围广,无噪声和振动影响,无泥土污染、渣土运输及弃土场地等不良环保和资源浪费问题。
-
-
李亦卓;
刘玲利;
姚琦;
张志昆
-
-
摘要:
为解决当前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不合理造成施工中基坑沉降量过大,影响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开展淤泥质场地中的基坑支护与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应用、钢板桩支护技术应用和其他支护技术应用,提出一种全新的基坑支护方案。再通过场地清理与分层填筑、地基摊铺整平与地基晾晒作业,提出一种全新的地基处理思路。通过对比分析证明,新的基坑支护与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中能够实现对基坑沉降的有效控制,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符合项目设计要求。
-
-
刘蓥蓥
-
-
摘要:
以位于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干流上游的东榆林水库为研究对象,以该水库库区治理为背景,在比较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两种复合地基性能优势的基础上,选择了水泥搅拌桩技术进行该水库库区深厚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基于此,进行了加固方案设计,得出了符合该水库库区治理工程实际的水泥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值,最后对加固施工工艺及加固效果检测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对于深厚软土地基加固十分适用,且与其他加固技术相比,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经济优势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
-
林恒舟
-
-
摘要:
研究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各项地基处理技术,以满足高层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要求。本文从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技术入手展开分析,并以准确的实例佐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了解到应用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比较多,因此应保证各项技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
-
彭冬;
黄涛;
胡翔;
陈鹏;
宋娟
- 《第三届全国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鉴于中国东部长三角海滨区域多为冲刷淤积土层,土质软弱,古河道及海沟分不多,底层分层明显等特性,本文采用高密度面波法对通州湾某场地进行了现场试验调查.试验选取了存在海沟的场地,结合园区的地质条件和场地有关钻孔、标贯及静力触探等勘探资料,经过正反演软件进行资料的综合处理,获得了大量的瑞雷面波频散曲线及波速参数.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该区域约50m深度内土体的分层特性、弹性模量、标贯N值等详尽的地质信息,并在场地内查明了海沟结构的深度与宽度,探讨了高密度面波法在海滨区域地基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
-
YANG Lu;
杨璐;
LI Shi-Min;
李士民;
SHEN Xin-Pu;
沈新普
- 《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模拟护栏立柱与地基之间的耦合作用.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来通过建立在支柱的轴向方向和圆周方向上分配弹簧单元,弹簧单元所受的反力使支柱产生水平变形.在确定模型数值分析结果的理论解析手法有效性的同时,对于弹簧单元的设定数量n和荷载P作用的方向角度θ产生的影响等进行讨论,同时得出任意弹簧的弹簧系数Ks和任一个弹簧的极限承载力的解析解.对于工程中圆周方向上将其布置弹簧单元的数量,也得到验证:在圆周方向上将其布置8或者12个弹簧单元的数目取时,因荷载方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弹簧系统反力之差就会变小,对于在圆周方向上布置12个弹簧单元工况下,相同的位移U下的荷载P,与θ等于00时相比较,这个差值大约在2%以内的结论.结果表明,立柱-地基模型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并可在护栏设计中应用.
-
-
-
-
杨玉生;
刘小生;
赵剑明;
陈宁;
刘启旺;
温彦锋
- 《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对应用于土石坝坝体和地基的液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在应用规范方法和动力反应分析法判断坝体和地基液化时应注意的问题.水工建筑物基础埋深和影响深度比较大,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不采用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作为液化初判指标.采用相对含水率判别少黏性土的液化,对9度区以下(包括9度)区域是有效的;对于9度以上区域,则难以涵盖可能液化的土类.采用动力反应分析进行液化判别时,结果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本构模型,以及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是否合理,且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液化的评价标准不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判别结果,需要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坝基覆盖层可能液化土体,由于受试验控制密度、级配和原位结构性等影响,室内试验准确确定覆盖层静动力计算参数困难很大.此外,试样和试验结果的代表性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包括复杂深厚覆盖层地基的土石坝工程,建议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确定其液化可能性.
-
-
GAO Bzheng;
高百争
- 《2016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供热管道活动支架基础底面一般设计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a为何值时较为经济合理,根据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支架荷载计算出经济合理的口值,使地基的承载能力发挥最大潜能.如果支架顶部荷载只有管道重力垂直荷载和活动支座摩擦力管道轴向水平荷载,支架基础为矩形更为合理,而不是正方形。但事实上,支架顶部还承受管道侧向风力荷载,最大风力接近于摩擦力荷载而略小于摩擦力荷载,产生最大风力的同时出现最大摩擦力的概率为零,所以,活动支架基础按最大摩擦力设计为正方形是合理的。目前,我国供热管道活动支架基础面积比表1-4所计算的合理面积大很多,过大的活动支架基础面积无疑增加了不必要工程投资。
-
-
-
GAO Guang-yun;
高广运;
NIE Chun-xiao;
聂春晓;
ZENG Long;
曾龙;
ZHANG Xian-lin;
张先林
- 《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推导了一种列车动荷载下基于蠕变本构方程的长期沉降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列车通过轨道时引起激振力,利用半无限空间Mindlin解求出轨道正下方任一点的列车移动荷载引起的动应力,其次采用波尔兹曼线性叠加原理和积分原理推导出动应力蠕变本构方程,然后将列车移动荷载引起的动应力代入动应力蠕变积分方程,推导出列车动荷载蠕变应力-应变积分方程,最后结合分层总和法计算出列车运行引起的长期沉降.并采用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对本算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推导的用于计算列车运行引起的长期沉降的半解析法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此半解析法忽略了间接作用轮对的影响,其计算结果相比于数值模拟结果偏小,但间接作用轮对长期沉降的影响很小,在工程上可以忽略不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