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体性
得体性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47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华章、文教资料、科教文汇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等;得体性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卫中、周花、王希杰等。
得体性
-研究学者
- 李卫中
- 周花
- 王希杰
- 郑荣馨
- 余颖
- 兰郑勇
- 叶爽
- 周艳
- 姚敏
- 姜颖
- 孙乐健
- 彭有明
- 徐晶凝
- 故韦明
- 朱俊
- 李侠
- 杨芳
- 桂永霞
- 王新会
- 王茜
- 秦岩
- 苏雪莲
- 董晓红
- 蔡梅芳
- 贺倩
- 贺娟
- 钟永发
- 陆云
- 马菊华
- 高红
- 黄桂林
- NormanF.Davies
- Philip Shaw
- 丁晓敏
- 丁金国
- 严子寒
- 于珏慧
- 于纪英
- 亓鲁霞
- 付冰峰
- 任宝旗
- 佟春堂
- 倪清泉
- 傅小平
- 冯晶
- 刘丰
- 刘丽莎
- 刘乔
- 刘喜萍
- 刘娟
-
-
杨琪;
蒋晓鸣;
周晓林
-
-
摘要:
预设是指以交际双方的共同背景(共享的知识或信念)为前提的、听话者根据特定语言标记(触发标记)及其限定的对象(计算内容)而推理出的非外显意义。例如,“张明又触发标记发表了论文计算内容”引发了“张明之前发表过论文”的预设推论。理解者依赖触发标记通达交际双方的共同背景,并在计算内容上生成完整的预设;随后,理解者连接生成的预设和共同背景,更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触发标记范畴、共同背景与预设的关联度、共同背景类型,以及理解者的参与动机会影响不同阶段的预设加工。未来研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一步探讨预设加工的认知基础:(1)采用计算建模的方法,量化交际互动中听话者理解预设的过程(如观点采择);(2)采用脑成像技术,揭示预设加工过程的神经基础;(3)以特殊人群为研究对象,检验和修正预设加工的认知模型。
-
-
王金巴
-
-
摘要: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语用发展趋势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日益引起外语界的重视。了解英语语用学的主要原则,把握英语国际语的语用发展动态,分析英语国际语语用发展对当今英语语用教学提出的挑战和启示,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
-
刘丽莎
-
-
摘要:
笔者通过对27名理工科大二学生进行了为期12周的行动研究,探索基于国际人才英语考试邮件写作任务描述语三要素设计的教学是否能提升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得体性。第一轮行动研究聚焦培养学生分析交际身份和场合对语言得体性影响的意识,第二轮通过让学生学习不同交际意图邮件的写作要点以提升其书面表达的得体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行动强化了学生在邮件写作时分析沟通对象身份和沟通场合的意识,帮助他们积累了不同交际意图所需恰当的书面英语表达方式,促进了其书面表达的得体性。
-
-
于纪英
-
-
摘要:
—、引言话轮转换(turn-taking)既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作为知识,话轮转换可以搭建会话语篇的组织结构,保证语篇的连贯性。作为方法,话轮转换可以增加语言互动环节,增强语言实践训练。作为能力,话轮转换能够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提高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正如罗智丹(2017)所言,话轮转换能力是外语学习者必不可少的会话交际技能。
-
-
郑荣馨
-
-
摘要:
1996年,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一书第九章从不同角度对得体性原则作了卓有创见的论述,提出得体性是修辞学的最高原则的重要观点.此后,语言的得体性问题激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成为修辞学界的一个讨论、争鸣热点,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修辞学通论》中关于得体性的论述,进行解读、比较、延伸、深化、拓展、创新,推进了得体修辞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对世纪之交的得体修辞学研究的状况,从得体性含义、最高原则以及层次性、文化性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评述.
-
-
张中新
-
-
摘要:
一、引言随着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教育部在2018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明确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具体目标和课程内容六要素。语言知识是六要素之一,而语法知识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
-
郑荣馨
-
-
摘要:
1996年,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一书第九章从不同角度对得体性原则作了卓有创见的论述,提出得体性是修辞学的最高原则的重要观点。此后,语言的得体性问题激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成为修辞学界的一个讨论、争鸣热点,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修辞学通论》中关于得体性的论述,进行解读、比较、延伸、深化、拓展、创新,推进了得体修辞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对世纪之交的得体修辞学研究的状况,从得体性含义、最高原则以及层次性、文化性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评述。
-
-
裴仁新
-
-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英语教学更注重了语言的功能性和交际性,而这一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增强语感;它要求高中学生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日常生活方面的口头翻译。这就使对话教学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课堂应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