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设

预设

预设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651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96篇、专利文献1522篇;相关期刊1378种,包括新课程(教研版)、新课程(小学版)、语文学刊等; 预设的相关文献由742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刚、林凌、沈珊等。

预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96 占比:76.65%

专利文献>

论文:1522 占比:23.35%

总计:6518篇

预设—发文趋势图

预设

-研究学者

  • 李刚
  • 林凌
  • 沈珊
  • 胡济全
  • 胡济福
  • 张少华
  • 刘汶津
  • 谢斌泉
  • 谢韩涛
  • 韩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科毅
    • 摘要: 墨子是先秦时期很重要的一位思想家,主要有十大主张。然而对于墨子哲学体系的起点多有争议,一方面认为“兼爱”是其体系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天志”是其体系的渊薮。两种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在于,都未联系整个墨子哲学体系来分析。经过比较分析得出,浅层意义上墨子哲学体系呈现一个闭环的结构,便没有所谓逻辑起点;而深层意义上墨子整个哲学主张预设了一个条件,即“肯定了人的存在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而这一点才是墨子的理论根基。但该预设实际上也是墨子的想法、意志,所以换一个角度看,墨子的想法、意志是其十大主张的逻辑预设更为合理。
    • 吴建芳
    • 摘要: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传输知识,就需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其中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构建的关键,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需要合理把握,努力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多方面效能,真正促使学生充满兴趣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全面剖析教材与学情,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丰富的课堂生成资源,促进课堂生成与发展,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改进完善预设和生成的策略,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也需要重视。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合理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以供参考交流。
    • 张廷琦
    • 摘要: 本文从宏观上揭示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动态性和生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从静态预成到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以生成性课程目标为核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的反馈性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目标更加合理。
    • 康宁
    • 摘要: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少国家课程标准与权威教材,因此需要科学严谨的教学预设,同时还需要高质量、鲜活的课堂生成。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成为心理课堂的挑战,从预设是什么,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以及课堂生成的五种路径展开论述。
    • 范蓉
    • 摘要: 教师课前要准确把握教材,充分预设,课中要努力捕捉教学契机,关注学生探究欲望的培养,点拨适度,同时还要努力构建有温度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对数学抱有积极的情感。文章提出,教师只有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助力学生为更高段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 李早华
    • 摘要: 众所周知,预设对于数学课堂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动态生成则属于预设的补充与提升,它们之间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文章认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有效铺垫,自然生成;适度引导,诱发生成;巧用意外,促进生成.
    • 崔璨
    • 摘要: 文章对现代汉语心理动词进行了追补测试、宾语小句叙实性增强测试和否定提升、双重否定转化测试,以检验其叙实性特征。文章发现:1)现代汉语心理动词可以分为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正反叙实动词三类;2)正反叙实动词数量很少,其肯定式预设其宾语小句为真,否定式预设其宾语小句为假,这与主句主语对宾语小句的控制性和具体词义两个因素紧密相关;3)表概率判断和表主观情绪的心理动词允准其宾语小句插入"确实/真的"等增强叙实性的语词,表个体观点的心理动词不允准;4)否定提升和双重否定转化不能作为判别叙实动词、正反叙实动词和非叙实动词的充分必要标准,部分非叙实心理动词不能进行这两项操作。
    • 杨琪; 蒋晓鸣; 周晓林
    • 摘要: 预设是指以交际双方的共同背景(共享的知识或信念)为前提的、听话者根据特定语言标记(触发标记)及其限定的对象(计算内容)而推理出的非外显意义。例如,“张明又触发标记发表了论文计算内容”引发了“张明之前发表过论文”的预设推论。理解者依赖触发标记通达交际双方的共同背景,并在计算内容上生成完整的预设;随后,理解者连接生成的预设和共同背景,更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触发标记范畴、共同背景与预设的关联度、共同背景类型,以及理解者的参与动机会影响不同阶段的预设加工。未来研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一步探讨预设加工的认知基础:(1)采用计算建模的方法,量化交际互动中听话者理解预设的过程(如观点采择);(2)采用脑成像技术,揭示预设加工过程的神经基础;(3)以特殊人群为研究对象,检验和修正预设加工的认知模型。
    • 牛伯莹
    • 摘要: 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动态生成是校正预设问题泛滥的有效尝试,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动态生成可以从情境引入任务,启发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提出问题;由预设问题引导生成问题;在学生回答中捕捉问题;设置正反观点辩论情境,启发学生在辩论中相互质问。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求具有针对性。问题的动态生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
    • 王成芳
    • 摘要: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计课堂内容与走向,还要给学生预留发展空间。如果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由教师来控制,就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进行“预设”,但是不能完全控制结果;学生的反应即是“生成”,但是每个人的思维不同,因此学生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收获或反馈都是不可控的。这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