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形神论

形神论

形神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心理学探新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华东区第十七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等;形神论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劲贤、张晓艳、李祥林等。

形神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78.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71%

专利文献>

论文:30 占比:21.28%

总计:141篇

形神论—发文趋势图

形神论

-研究学者

  • 吕劲贤
  • 张晓艳
  • 李祥林
  • 胡善云
  • 倪进
  • 刘怡宏
  • 刘文德
  • 周辉
  • 孙小航
  • 张举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梦倩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繁荣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绘画理论家,同时许多绘画理论著作由此诞生。顾恺之的“形神论”在这一时期的画论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顾恺之的“形神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代绘画理论的发展以及绘画实践创作。“形神论”的提出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思想渊源,对顾恺之“形神论”产生的思想渊源进行探析,解读顾恺之的“形神论”对古代绘画理论研究以及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影响。
    • 沈思远
    • 摘要: 中国绘画史中经常提及“形”与“神”的关系,从有人类活动记载历史算起,至明清末代,“形”与“神”在绘画中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第一阶段可以划分为从远古时期至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在这一段历史时间中,主要是以形为主的,由于绘画水平的稚拙,尚不具备“神”;第二阶段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等绘画名家的出现,中国画迈入新的阶段,也出现了“以形写神”的新特点;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时期,在前朝的发展基础上,“形”“神”关系更为紧密,同时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人物画中,而是扩大到了山水画、花鸟画、风景画等各大范围题材中;最后一阶段就是两宋元明清时代,在这一时期中,中国画开始“重神轻形”,而这一特点与文人画的日益兴盛是分不开的。不同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了不同时期特点的“形神观”,总体上来看呈现出自律性的发展轨迹。简单归纳为“重形”—“形神兼备”—“重神”的演变公式。
    • 白琳瑶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社会极其动荡,却也是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契机。人的自觉带来了艺术观念的自觉,艺术理论开始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形神论的形成与确立不仅标志着以往绘画功能的转变,同时也是在审美意义上的进一步拓展。在绘画中,“以形写神”的观念在当时以及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它的形成离不开老庄哲学的积淀、玄学清谈之风的盛行以及佛教文化的冲击。
    • 王箫音
    • 摘要: 美术片是以"美术性"为特征的艺术形式,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使其具有强烈东方美学意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形式。从传统绘画理论——"形神论"的角度,阐述国产美术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并从"以形"和"写神"两方面探讨美术片的民族艺术形式与哲学精神的表达,揭示了"以形写神"的表现形式所奠定的美术片美学发展的新范式。
    • 万抚存; 付宏雨
    • 摘要: 汉代绘画在先秦的基础上进行了吸收和发展。就其历史状态而言,先秦的美术是没有“艺术”观念上独立涵义在内的技巧法则的,秦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统治者使用各种政策来治理国家和宣扬自己的权威,其中绘画就是一种宣示威信和功德的方式,通过绘画这种形式凝聚个体意志,统合为社会的共同信念,从而有利于进行的思想统一。而汉代绘画则是在秦代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和绘画理论,其中绘画中重要的“形”“神”理论从这个时代开始被人所关注,虽与后世所提的形神理论不同,但是却为中国绘画理论奠定了基础。本文试从汉代著名的文学作品《鲁灵光殿赋》和绘画理论著作《淮南子》中的形神理论做比较,探寻汉代形神论的发展。
    • 宋豐光
    • 摘要: 魏晋、汉唐,作为两个有着不同划分依据的历史时段,在中国绘画史上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内涵,然而它们却都与传统艺术观念上的"高古"密不可分。魏晋时期,随着士人审美自觉和玄学的兴起,在特有的魏晋风度的笼罩下,绘画开始探索内心表达,对"形神论"的追求预示着绘画的精神风尚。汉唐,作为历史上两个国势最为鼎盛的王朝,其文化反映出恢弘的气象,其绘画也展现出磅礴大气、富丽堂皇的艺术风范。
    • 樊苇
    • 摘要: 形状与体枳是美术学习绕不过的内容。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形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被认为是与内在精神相联系的。而形神论在先秦时期已有论述,《荀子.天论》中说:“形具而神生”,指出“神”是从“形”产生出来的。魏晋南北朝的绘画、书法艺术又视“形”为外相,“神”为内涵。东晋时期,顾恺之更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形神论”,他所提出的“迁想妙得”高度概括了这一观念。
    • 孙继超
    • 摘要: 从秦以前到汉代的哲学家大多从哲学的角度讨论形神,庄子对形神观念的哲学阐述发展到魏晋成为选拔政治人才的鉴别理论,是人物品藻的重要指导思想。自从庄子的"形神观"从纯粹的哲学层面被引入实践领域就影响了当时的美学品鉴,顾恺之的"形神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此外还有宗炳的"以形媚道"、谢赫的"六法论"等等。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家从哲学的高度让中国画的理论变得更加有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面对当今丰富的绘画作品时,或许不能完全按照古老的理论看待现代中国画,应对其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梳理"形神论"的发展,重点分析形神在绘画作品中的重要性。
    • 王乃雷
    • 摘要: 中国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或故事作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形式,其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对人物的情感与思想表现最为直接。两汉时期,随着人物画“怡情”和“自娱”功能的拓展,有关“形”“神”的绘画理论也随之提出;纵观中国绘画史,顾恺之的“传神论”一直是历代画家绘画理论与创作的基础。文章通过对中国人物画理论发展的分析,指出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应紧密结合时代,融合多元文化与艺术,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 吕美珊
    • 摘要: 钱松喦是我国近现代一位学养深厚的画家,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他积极响应新中国"山水画推陈出新"的艺术主张."形神论"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长久以来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了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们的创作.钱松喦将古代绘画理论的精华运用于艺术创作中,我国古代"形神论"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