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7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7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00509篇;相关期刊311种,包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等;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122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涛、张颖冬、王含等。

帕金森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7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0509 占比:99.45%

总计:101063篇

帕金森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帕金森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冯涛
  • 张颖冬
  • 王含
  • 张克忠
  • 王坚
  • 王训
  • 许二赫
  • 郝景芳
  • 顾卫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小玲; 李志军
    • 摘要: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失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常与颈动脉闭锁以及颈内动脉(ICA)相关结构异常有关。临床症状谱从无症状到Horner综合征、视野缺失、三叉神经痛、搏动性耳鸣、记忆力障碍/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垂体功能减退和多器官发育畸形等。本文报道了1例先天性左侧ICA缺失伴Horner综合征以及动脉瘤,并继发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例,回顾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疾病发展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罕见合并症的识别。
    • 周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健康教育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知信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运用基于PDCA循环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和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知信行量表(KAP)、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UPDRS-Ⅲ)、Berg平衡量表(BB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干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患者知信行水平与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知信行、UPDRS-Ⅲ、BBS、GSES、QOL、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评分具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均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跌碰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褥疮及跌碰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6个月后,患者知识、行为评分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与GSES评分呈正相关;信念、行为评分与SDS、PSQI评分均呈负相关;知识评分与QOL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干预12个月后,知识、行为评分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与BBS评分呈正相关;信念、行为、知识评分与SDS、PSQI评分均呈负相关,与GSES、QOL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与传统的健康教育相比,基于PDCA循环的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及生活质量。
    • 无; 王毅
    • 摘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aP)是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在脑血管疾病及其相关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锥体束征、共济失调和非运动症状(包括尿失禁、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症状等)等临床表现的一组帕金森综合征。VaP具体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暂不明确,占帕金森综合征的2%~12%[1],流行病学提示VaP的年发病率约为3.2/10万[2],且男性多于女性。
    • 宋璞
    • 摘要: 曾经有个经典小品,有位著名主持人被调侃“笑比哭还难看”,意思是他不会笑,或者说“皮笑肉不笑”。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表情呆板,即使自己有意做表情也显得僵硬,像是戴了一副面具似的,这称为“面具脸”,可能与帕金森综合征有关。
    • 胡必琴; 詹剑
    • 摘要: 帕金森综合征是指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或)肌肉僵直症状,并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包括药物使用、感染、中毒、脑血管疾病及免疫异常等的一种疾病[1]。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j 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学特征是腺泡内的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比为9∶1,约<5%的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有研究显示SS是发生帕金森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3]。至今,国内外有关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的帕金森综合征个案报道共22例,作为少见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4]。此类患者初诊时多被误诊为帕金森病,其治疗效果差,甚至病情被延误。本文旨在通过1例个案报告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
    • 李亚平; 施萌婧; 臧运华
    • 摘要: 运动障碍性疾病是以随意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1]。临床常见的有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小舞蹈病、亨廷顿病、原发性震颤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已知病因有年龄与性别,家族遗传和基因突变、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2]。发病大多与基底核病变有关,基底核对运动的调节主要通过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大脑皮质环路间的联系而实现。其致病机制主要有α-突触核蛋白调控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免疫炎性机制、胃肠相关功能障碍等[2]。
    • 杨彭; 莫颖敏
    • 摘要: 帕金森综合征包括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和遗传变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尚无法完全根治的神经系统疾病,因此,临床针对此类疾病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以期待能够为帕金森患者提供理想的治疗和康复效果。虽然帕金森病病因复杂,目前临床仍无法完全根治,但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不同,其病因明确,尤其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遗传学且多为散发型。随着临床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针对散发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且为临床相关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对散发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待能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 宋天彬; 高珂梦; 苏玉盛; 李则; 帅冬梅; 李天女; 唐立钧; 张春; 卢洁
    • 摘要: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评估帕金森综合征脑葡萄糖代谢并鉴别其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PET/CT代谢显像,包括帕金森病(PD)20例、多系统萎缩(MSA)20例[MSA小脑型(MSA-C)14例和MSA帕金森型(MSA-P)6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20例、皮质基底节变性(CBD)13例及路易体痴呆(DLB)20例;以视觉法和Neuro-Q定量法评估脑代谢,分析各型疾病脑代谢特点,评价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视觉法与Neuro-Q定量法评估代谢异常脑区的一致性高(Kappa=0.75,P<0.01)。Neuro-Q定量分析显示,PD特征性表现包括壳核、丘脑、中脑、脑桥及小脑代谢增高,额叶外侧及顶叶代谢减低。MSA-C以脑桥及小脑代谢减低为主;MSA-P以壳核、脑桥及小脑代谢减低为主;PSP以额叶内侧、额叶外侧、尾状核头、丘脑及中脑代谢减低为主;CBD以额叶内侧、额叶外侧、顶叶、壳核、尾状核头及丘脑代谢减低为主;DLB则表现为枕叶、顶叶葡萄糖代谢减低,壳核、脑桥及小脑代谢增高,而后扣带回代谢无明显变化。结论^(18)F-FDG PET/CT可较好地评估帕金森综合征脑葡萄糖代谢,并有助于鉴别其类型。
    • 崔思; 邹育海; 张群辉; 梁岑
    • 摘要: 藏药绿绒蒿属于罂粟科,主要成分包含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甾体、挥发油和微量元素等,功效包括活血、化瘀、止痛、治头伤和骨折等,而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在心肌梗死、肿瘤、肝炎、帕金森综合征和阿尔兹海默病等多种疾病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较好疗效,已成为传统医学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主要对绿绒蒿属的现代药理作用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绿绒蒿属在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实验依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魏爱芹; 曹桂领; 郭晓敏
    • 摘要: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罕见的脑动脉畸形,是两侧硬脑膜层之间的异常交叉连接[1],而由DAVF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帕金森综合征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DAVF,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