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43178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家庭保健、母婴世界、东方药膳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六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由614位作者贡献,包括常红、梁妙玲、丘鸿凯等。

全脑血管造影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3178 占比:99.88%

总计:243482篇

全脑血管造影术—发文趋势图

全脑血管造影术

-研究学者

  • 常红
  • 梁妙玲
  • 丘鸿凯
  • 佘振垒
  • 冯群
  • 刘亚杰
  • 刘华
  • 刘孟丽
  • 刘玲
  • 刘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涵; 吴跃辉; 向欣; 杨华
    • 摘要: 对比剂脑病(CIE)是一种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的对比剂不良反应,目前尚无明确诊断标准。该文报道了1例使用碘克沙醇造影后出现右侧肢体偏瘫、失语、左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的CIE患者,该患者术前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再次造影排除急性前循环闭塞型脑梗死后确诊为CIE。该例患者CIE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相似,具有迷惑性,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类似发病案例,需引起医务人员高度警惕。作者进一步进行了文献复习,总结CIE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以期为CIE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毕淑红; 尹娉; 林子怡
    • 摘要: 目的探讨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复查患者术前禁食水的时间。方法试验组检查当日可进食,未检查前2 h进食约为平日50%~70%。对照组患者禁食水6~8 h。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中的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复查的患者在术前2 h可进食清淡的半流质饮食,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 朱晓静
    • 摘要: 目的:观察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德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平卧24 h术侧肢体保持12 h伸直制动,其余肢体不受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下肢制动中用约束带辅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项目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下肢制动中约束带辅助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加快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魏爱芹; 曹桂领; 郭晓敏
    • 摘要: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罕见的脑动脉畸形,是两侧硬脑膜层之间的异常交叉连接[1],而由DAVF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帕金森综合征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DAVF,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 王雪; 温蒲圆; 刘宏
    • 摘要: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初始误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的诊疗经过。方法:分析1例初步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早期颅脑影像学检查提示深静脉梗死、符合静脉栓塞表现,经积极抗凝及对症治疗后临床病情进行性加重,为寻找病因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提示为硬脑膜动静脉瘘。结论:获得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早期诊断虽较为困难,但及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是确诊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结合影像学检查做出正确诊断,可减少疾病的漏诊误诊。当遇到早期影像学结果支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且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时,应考虑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可能性并积极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避免错误治疗。
    • 杨云振; 马晓莉; 夏建学; 刘带林; 白雅林
    • 摘要: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观察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曝光时间、止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效果更为安全有效,在脑血管造影的入路选择中推荐优先选择.
    • 行君; 顾晓乐; 许悦悦; 康路; 冯英璞
    • 摘要: 目的 探究结局描述式教育联合促排尿护理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8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结局描述式教育联合促排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膀胱剩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排尿完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局描述式教育联合促排尿护理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排尿功能的完全恢复.
    • 赵艳艳; 陈俭慰; 叶向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口血肿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策略.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668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穿刺口血肿的48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穿刺口血肿的6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穿刺次数等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口血肿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凝血功能、穿刺次数是导致穿刺口血肿的可疑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肥胖、有糖尿病、有动脉粥样硬化为导致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口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口血肿的高危因素包括有肥胖、有糖尿病、有动脉粥样硬化,应针对性的护理贯穿于手术前、中、后全过程,降低穿刺口血肿的发生率.
    • 陈远萍; 李文凤
    • 摘要: 目的:探讨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保持常规下肢制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睡眠状况指标[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长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长显著长于对照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可显著改善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睡眠,提升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蒋熠薇
    •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挠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9月择期经挠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上进行系统性护理.结果:经系统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经挠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促进手术肢体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