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8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5208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2013年超声新技术高端学术论坛、2007年中国高血压年会等;颈动脉疾病的相关文献由2952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剑鸣、焦力群、华扬等。

颈动脉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5 占比:1.9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5208 占比:98.07%

总计:46099篇

颈动脉疾病—发文趋势图

颈动脉疾病

-研究学者

  • 蔡剑鸣
  • 焦力群
  • 华扬
  • 何文
  • 刘国荣
  • 刘新峰
  • 凌锋
  • 周定标
  • 缪中荣
  • 崔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小玲; 李志军
    • 摘要: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失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常与颈动脉闭锁以及颈内动脉(ICA)相关结构异常有关。临床症状谱从无症状到Horner综合征、视野缺失、三叉神经痛、搏动性耳鸣、记忆力障碍/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垂体功能减退和多器官发育畸形等。本文报道了1例先天性左侧ICA缺失伴Horner综合征以及动脉瘤,并继发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例,回顾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疾病发展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罕见合并症的识别。
    • 秦璐; 谷永胜; 李琳; 张凯华; 姚文涛; 吴宗锴; 何伟亮; 牛小莉; 李俐涛; 王贺波
    • 摘要: 背景横断面研究表明,体内胆红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但国内乃至世界的大样本纵向研究数据有限。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对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且基线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1 mm的健康体检者1139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既往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历次体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颈动脉超声等信息。将研究对象按随访过程中cIMT是否增加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胆红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并按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特征进行亚组Cox回归分析。结果10年间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者1586例,累积发生率为13.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后,TBIL和IBIL水平每升高1个标准差,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风险分别下降6.6%和17.4%〔HR(95%CI)分别为0.934(0.881,0.990)、0.826(0.777,0.877)〕。亚组分析显示,TBIL和IBIL对于不同亚组人群的保护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BIL和IBIL水平是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胆红素水平升高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风险,其中,IBIL对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更强。
    • 林光耀; 隋愿; 李依明; 李玉舟; 郑吟诗; 黄文起
    • 摘要: 目的:应用能谱CT、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能谱CT增强及MR HR-VWI,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42例。以斑块病理分析结果为金标准,与能谱CT、MR HR-VWI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判断能谱CT、MR HR-VWI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能谱CT检查结果显示,纤维斑块、脂质斑块、内部出血斑块、钙化斑块的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 HR-VWI检查结果显示,纤维斑块以T1WI等信号、3D TOF带状低信号为主,脂质斑块T1WI、PDWI、3D TOF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多见,内部出血斑块T1WI、PDWI、T2WI高信号多见,3D TOF混杂或高信号多见,钙化斑块T1WI、PDWI、T2WI、3D TOF均多见不规则低信号;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与MR HR-VWI检出率(92.45%比96.23%)、准确度(88.68%比94.34%)、特异度(85.71%比90.48%)和敏感度(78.13%比81.2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联合MR HR-VWI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0.914(95%CI 0.827~0.984))高于能谱CT(0.819(95%CI 0.698~0.941))和MR HR-VWI(0.859(95%CI 0.750~0.967))。结论:应用能谱CT、MR HR-VWI均能有效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能谱CT联合MR HR-VWI可提高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 韩东笼; 闫媛媛; 姚俊芳; 高沙沙; 石伟波; 任晓幸; 朱诤诤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D-二聚体(D-dimer)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内-中膜厚度(IMT),将脑梗死病人分为12例IMT正常组、19例内膜增厚组、67例斑块形成组;根据斑块回声特点,将斑块形成组病人分为35例规则形均质回声斑块组和32例不规则形不均质回声斑块组。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病人颈动脉感兴趣区斑块(A)、颈动脉管壁应变值(B),计算B/A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CysC、D-dimer水平;分析不规则形不均质回声斑块组脑梗死病人超声弹性成像参数B/A比值与血清CysC、D-dimer的相关性;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参数B/A比值、血清CysC、D-dimer对颈动脉不规则形不均质回声斑块的评估价值;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脑梗死组病人血清CysC、D-dime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形成组病人血清CysC、D-dimer水平高于内膜增厚组和IMT正常组(P<0.05);不规则形不均质回声斑块组B/A比值低于规则形均质回声斑块组,血清CysC、D-dimer水平高于规则形均质回声斑块组(P<0.05);B/A比值与血清CysC、D-dimer水平均呈负相关(r=−0.56、−0.58;均P<0.05);B/A比值、血清CysC、D-dimer评估颈动脉不规则形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895、0.804,特异性分别为84.2%、97.5%、60.8%,灵敏度分别为79.6%、76.5%、88.3%;三者联合评估颈动脉不规则形不均质回声斑块的AUC为0.956,特异性为97.4%,灵敏度为82.9%;CysC、D-dimer是影响颈动脉不规则形不均质回声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A比值是影响颈动脉不规则形不均质回声斑块出现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血清CysC、D-dimer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三者联合后评估效果更明显。
    • 张涛; 余琼; 袁外; 项锦银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弹性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6月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接诊的老年OSAHS患者93例作为病例组,以性别进行1∶1配对选择体检的非OSAHS老年人93名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颈动脉弹性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病例组分为3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颈动脉弹性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并对颈动脉弹性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管扩张度(vascular expansion,VE)和顺应性系数(compli-ance coefficient,CC)均低于对照组,僵硬度系数β、脉搏波传播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丙二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VE、CC、丙二醛均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僵硬度系数β、PWV、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丙二醛与VE和CC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2、-0.615,P均<0.05),与僵硬度系数β、PWV呈显著正相关(r=0.533、0.720,P均<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与VE、CC呈显著正相关(r=0.527、0.395、0.511、0.382,P均<0.05),与僵硬度系数β、PWV呈显著负相关(r=-0.581、-0.624、-0.602、-0.705,P均<0.05)。结论 老年OSAHS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反应及颈动脉弹性改变且患者颈动脉弹性与氧化应激反应呈一定的相关性。
    • 包鑫; 卢昌宏; 赵嫄; 关晓丽; 聂倩文; 梁文霞; 张晶; 张正义
    • 摘要: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是评估IR较好的指标,目前TyG指数与症状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同时老年人群中TyG指数与颈动脉AS关系尚不明确。目的分析TyG指数与冠状动脉及颈动脉AS程度的相关性,评估其评价大动脉AS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疑诊为CAD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例系统获取一般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TyG指数、Framingham风险评分、Gensini评分。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232例受试者,依据TyG指数平均值将受试者分为低值组(0.05);CAD及阻塞性CAD与颈动脉斑块、平均IMT、cPS、Framingham风险评分呈正相关(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是CAD〔OR=1.385,95%CI(1.123,1.707),P<0.01〕及阻塞性CAD〔OR=1.255,95%CI(1.034,1.523),P<0.05〕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TyG指数可能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状动脉AS病变程度相关,是CAD、阻塞性CAD的影响因素,而TyG指数与颈动脉AS无相关性,其与颈动脉AS的因果关系尚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王娇娇; 陈圆煜; 郑子薇; 杨永忠; 陈哲; 李超; 王海东; 武建辉; 王国立
    • 摘要: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不仅影响钢铁工人的工作效率,而且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机器学习并通过易获得的因素对疾病进行风险预测,但目前,关于CAS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依然缺乏。目的运用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BPNN)与随机森林(RF)模型构建钢铁工人CAS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3—6月在唐山市弘慈医院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的4568例钢铁工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本团队编写的《健康评估检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个人的行为生活习惯与方式(吸烟、饮酒)、个人病史(高血压、糖尿病、CAS家族史)、职业史(倒班、高温作业、噪声作业)。收集研究对象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胆固醇、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结合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变量构建SVM、BPNN和RF模型并进行比较。结果训练集显示SVM、BPNN和RF模型预测钢铁工人发生CAS的准确率分别为83.81%、79.27%、86.60%,灵敏度分别为80.10%、66.19%、73.62%,特异度分别为87.32%、91.62%、98.9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79、0.86。SVM模型的灵敏度最高,RF模型在准确率、特异度和AUC方面高于其余两种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集显示SVM、BPNN和RF模型预测钢铁工人发生CAS的准确率分别为85.70%、75.46%、73.37%,灵敏度分别为81.63%、64.65%、60.00%,特异度分别为90.29%、87.66%、88.45%,AUC分别为0.86、0.76、0.74。SVM模型在灵敏度、准确率和AUC方面高于其余两种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VM模型预测钢铁工人CAS发生风险的效果优于BPNN和RF模型。
    • 张明珠; 高榆秀; 张玉竹; 赵诚
    • 摘要: 短暂颈动脉周围炎症综合征(Transient 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syndrome,TIPIC)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综合征,以单侧颈部疼痛为特征,偶尔放射到同侧耳部,在按压、吞咽、咳嗽、头部运动时加剧的搏动性疼痛;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TIPIC的经典药物。
    • 马力丰; 王义成; 徐乐; 张力维; 温德惠; 袁桂莉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对颈内动脉闭塞的评估价值并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超声医学科就诊发现颈动脉均质等回声或低回声斑块的120例肥胖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采用SM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测颈内动脉闭塞情况;据SMI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新生血管组(n=98)及无新生血管组(n=22),统计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影响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SMI与DSA检测120例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塞概率分别为13.33%与18.33%,两者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14,P=0.023)。有吸烟史、有冠心病史、有脑梗死病史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升高均为肥胖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颈内动脉斑块内有新生血管生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7,1.388,2.319,2.094,1.951,P<0.05或P<0.01)。结论SMI对颈内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DSA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有吸烟史、有冠心病史、有脑梗死病史及血清LDL-C、CRP含量升高均为肥胖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颈内动脉斑块内有新生血管生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天睿; 苗云波; 段靳岚; 邵恒; 黄燕; 杨起江; 田丰明
    • 摘要: 目的评估血液生化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颈动脉超声检查出颈动脉斑块患者191例,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102例和稳定斑块组89例,检测患者血生化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不稳定斑块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TG、TC、HDL-C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尿酸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HDL-C是不稳定性斑块的保护因素(P<0.05,P<0.01),尿酸(OR=1.02,95%CI:1.00~1.01,P=0.003)是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DL-C患者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显著低于低HDL-C患者(32.0%vs 56.6%,P=0.011);高尿酸血症患者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尿酸血症者(63.4%vs 47.5%,P=0.028)。结论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HDL-C和尿酸可能是老年人群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预测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