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45336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0年北京地区神经内科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学术会议暨2010上海交大国际神经疾病学术研讨会等;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相关文献由41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智伟、冯涛、呙登俊等。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5336 占比:99.98%

总计:745480篇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发文趋势图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研究学者

  • 胡智伟
  • 冯涛
  • 呙登俊
  • 张本恕
  • 王坚
  • 王浩
  • 王百辰
  • 邹小东
  • 邹小冬
  • A.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梁肖迪; 周润津; 曾婧纯; 皮立宏; 林兴栋; 肖璐
    • 摘要: 目的分析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关于PSP患者的个案报道及病例分析,检索时间为2010—2019年。由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文献并提取信息,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最终纳入58篇文献,包含167例患者。16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13∶1,平均发病年龄为(64.5±9.0)岁;119例患者有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3.0±1.7)年;126例患者有发病症状及临床表现,主要发病症状为肢体强直-少动55例(占43.6%)、姿势不稳46例(占36.5%),主要临床表现为假性球麻痹92例(占73.0%)、姿势不稳83例(占65.9%)、肢体强直-少动81例(占64.3%)、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65例(占51.6%)。124例患者行颅脑MRI检查,其中57例(占46.0%)显示脑实质萎缩(43例中脑萎缩);85例患者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平均为(19.3±5.7)分。167例患者中11例可疑,52例拟诊,104例确诊;42例(占25.1%)患者误诊。74例患者有多巴丝肼片治疗史,其中27例治疗无效、39例好转或稍有好转、2例症状加重。41例患者有随访结果,其中3例好转、7例病情稳定、10例病情加重、2例病情恶化、19例死亡。结论近10年我国PSP患者仍以散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以老年人为主,主要发病症状为肢体强直-少动、姿势不稳,主要临床表现为假性球麻痹、姿势不稳、肢体强直-少动及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颅脑MRI是诊断PSP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其治疗仍以症状靶向治疗为主。
    • 摘要: tau蛋白病基于结构的分类《自然》封面:迄今发现的一些与特定疾病相关的t a u蛋白丝。《自然》杂志第788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t a u蛋白丝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的多种折叠,揭示了其与特定疾病有关的另外4种折叠,包括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嗜银颗粒病。一般认为tau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tau)能稳固塑造神经细胞的骨架,但在tau蛋白病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tau蛋白会错误折叠并堆积形成细丝。研究人员利用这些不同的折叠,确定了tau蛋白病基于结构的层级分类。这一分类对临床诊断和神经病理学解剖进行了补充,还可用于鉴别新的疾病实体。
    • 高莉娜; 祝清勇; 王义精; 郝淼淼; 滕军放; 王雪晶
    • 摘要: 目的: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9名PSP患者、23名帕金森病(PD)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者的3.0T头MRI,在T2WI上分别计数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及中脑的EPVS,分析各组不同部位EPVS的差异,并分析EPVS评分与Hoehn and Yahr(H&Y)分级和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半卵圆中心和基底节区层面,PSP组EPVS评分高于PD组和对照组(P<0.05)。PSP组患者H&Y分级与半卵圆中心(r_(S)=0.415,P=0.018)和基底节区(r_(S)=0.374,P=0.035)EPVS评分呈正相关;MMSE评分与半卵圆中心(r_(S)=-0.379,P=0.004)和基底节区(r_(S)=-0.336,P=0.011)EPV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PSP患者的EPVS扩大更严重,并且与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相关,这可能成为PSP影像诊断及病程评估的一项客观指标。
    • 王婵娟; 郝志敏; 张伟兰; 熊三军; 郭美祥
    • 摘要: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相关基因芯片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PSP的生物标志物及其调控的关键通路。方法从GEO2R分析工具获取PSP相关基因芯片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6613,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借助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这些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TRING构建这些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找出连接度最高的核心基因。临床标本验证: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例PSP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2月行常规查体的非PSP患者作为对照组,留取上述人群血液标本并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的DEGs及PPI网络中的核心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该研究中所采用的GSE6613数据集共包含6例PSP患者及23例健康者。共筛选出DEGs 98个,包括52个上调基因及46个下调基因。其中,差异最大的5个上调基因依次为MYOM2、EMP1、DKK2、FBN1、POLA2;差异最大的5个下调基因依次IVD、TMED7、MSMO1、CASP3和DLG1。GO和KEGG结果表明,PSP发展过程中的DEGs主要富集在炎症、免疫紊乱、代谢紊乱等方面。PPI网络揭示连接度最高的核心基因为KRAS。临床标本验证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EMP1和DKK2基因表达上调,DLG1和KRAS基因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P患者的DEGs与炎症、免疫紊乱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EMP1、DKK2和DLG1基因有望成为PSP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核心基因KRAS有望成为PSP潜在治疗靶点。
    • 李明远; 杨国防; 孙永康; 王新志
    • 摘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基本病机是下元虚衰、风痰阻窍;病理因素涉及风、痰、瘀、虚;病性为本虚标实,风、痰、瘀为实为标,虚为本,下元虚衰贯穿本病的始终。本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多以风痰邪实为主,久病入络,络脉瘀阻;缓解期病情稳定,多考虑下元虚衰为主。针对不同病机,提出滋阴补阳、熄风化痰、祛瘀通络等治法。发作期以祛邪实为主,多选用全蝎、白花蛇、水蛭、胆南星、瓜蒌等搜风通络化痰之品,其中以动物药为重;缓解期以补虚固本为主,多用地黄饮子滋阴补阳,化痰开窍。
    • 黄蒙蒙; 邵薇; 牛红月
    • 摘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又称“Steele-Rchardson-Olszewski综合征”(简称PSP),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假球麻痹、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锥体外系肌僵直、步态共济失调和轻度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既往PSP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近数十年才逐渐认识到其是一种由4个重复区的tau蛋白(4R tau)异常聚集导致的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4R tau蛋白相关疾病。
    • 张晓宇; 刘亚玲; 刘爱华; 焦淑洁
    • 摘要: 目的 探究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患者脑积水程度与病程发展、炎症指标、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3例PSP患者、33例帕金森病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样本,分析各组人群中脑积水程度、认知功能水平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差异,并探究PSP患者脑积水程度与认知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MMSE评分、MoCA评分)显著降低(t=6.187,P<0.001;t=6.960,P<0.001),血清炎症指标CRP、IL-6均显著升高(t=2.081,P=0.042;t=5.327,P<0.001),Evans指数显著升高(t=5.519,P<0.001).亚组分析中,中晚期PSP患者较早期PSP患者Evans指数显著升高(t=3.025,P=0.005),PSP患者脑积水程度与病程进展、炎症因子IL-6水平、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相关.结论 PSP患者在病程发展中逐渐出现正压性脑积水,与血清炎症指标IL-6、认知功能障碍呈显著相关,可作为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 周雯; 徐德敏; 张辉; 刘紫薇; 黄金叶子; 冯飞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帕金森病(PD)与帕金森综合征、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颅脑MRI特点,探究MRI在以上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与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PS)、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各20例,对这些患者均进行颅脑MRI检查.采用目测法观察这些患者的颅脑MRI改变特点,采用不规则形面积软件系统测量这些患者中脑面积(M)、桥脑面积(P),并计算两者的比值(M/P).结果 目测MRI图像发现,MSA患者的桥脑、小脑明显萎缩发生率均为100%,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目测MRI图像发现,PSP组患者"蜂鸟征"发生率100%,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经面积测量后发现,PSP组患者中脑面积平均值最小(P<0.05),MSA组患者桥脑面积平均值最小(P<0.05),而在M/P值的比较上,PSP组患者的M/P值最小(P<0.05)、MSA组患者的M/P值最大(P<0.05).结论 通过对颅脑MRI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有效地将MSA、PSP与PD、PS区别开来.
    • 张斌; 张莹; 王军
    •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中错误折叠的致病蛋白的聚集是大多数神经变性疾病的共同特征,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中错误折叠的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和致病性Aβ肽(Aβpeptides),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中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和额颞叶变性(Frontotemporal degeneration,FTD)的TDP-43(TAR DNA-binding protein 43,TDP-43)蛋白,以及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脑中的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等.这些不同的错误折叠的致病蛋白先形成聚集体,并从一个脑区传播到广泛的脑区,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这篇综述以tau蛋白为例,回顾错误折叠的致病蛋白的聚集,传播机制的研究和可能的治疗策略.首先介绍了人类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和tau蛋白同种亚型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含有tau蛋白病理改变的神经变性疾病.继之回顾通过颅内注射预先合成的tau原纤维和人脑提取物到野生型和过量表达tau的转基因小鼠来研究tau病理蛋白的聚集和传播的机制,发现这些注入的tau病理蛋白可以作为种子募集并转换正常的tau蛋白成错误折叠的tau病理蛋白,进一步聚集并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从大脑的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最终传播到大部分脑区域.这些tau病理蛋白的传播是与tau注射剂量的多少,动物存活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并从注射的位点沿着解剖连接的方向传播.然后进一步回顾来自AD,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albasal degeneration,CB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和皮克氏病(Pick's disease)等不同疾病的不同tau蛋白构象种类(tau strains)的动物颅内注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构象种类tau蛋白具有不同细胞类型的传播特异性,即AD-tau仅传播至神经元,CBD-tau和PSP-tau传播至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而且传播的效力也不同(PSP-tau>CBD-tau>AD-tau).最后,根据错误折叠tau蛋白的细胞与细胞间的传播机制,进一步探讨了治疗这些tau神经变性疾病的可能的治疗策略.希望这篇综述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在短时间内了解tau蛋白病变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 刘颖; 杨馥霞; 顾春慧; 魏文石
    • 摘要: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表现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样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的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患者。方法:分析1例我院收治的PSP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相关研究进展。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肢体僵硬、认知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头颅MRI示中脑萎缩,轴位上呈“牵牛花征”,正中矢状位呈“蜂鸟征”,第三、四脑室扩大,Evans指数>0.34。患者在脑脊液分流手术后初期症状改善,长期预后不佳。本例对大剂量的多巴丝肼效果不佳。结论:这项研究表明,PSP患者可出现了iNPH样的MRI特征,提示在PSP的临床表型谱中存在iNPH样的特征。认识到PSP患者可出现iNPH样临床表现可帮助避免无效的脑脊液分流手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