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尊严
师道尊严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0年内共计61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9篇、相关期刊391种,包括中国德育、班主任之友:中学版、教育文汇等;
师道尊严的相关文献由62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冬梅、张东娇、王光辉等。
师道尊严
-研究学者
- 王冬梅
- 张东娇
- 王光辉
- 万雅静
- 冯惠先
- 冯舒芳
- 刁祥礼
- 刘皛
- 吉安
- 吴宝席
- 周敏
- 孙丽丹
- 孙传哲
- 孙学峰
- 孙慧
- 孙文涛
- 张利强
- 张慧
- 张玉平
- 彭虹斌
- 徐元旦
- 徐迅雷
- 施汇章
- 朱红范
- 李学丽
- 李林忠
- 李翠荣
- 李锦莉
- 林新宏
- 焦龙保
- 燕姝芸
- 牟长林
- 王位永
- 王永禄
- 王维丽
- 王颖
- 白春辉
- 石中英
- 程桂芳
- 罗伟章
- 胡传松
- 蔡文莲
- 袁金成
- 赖维智
- 赵冠海
- 金文礼
- 陶林
- 顾末堂
- 魏宏运
- 黄燕
-
-
赵小丽;
蔡国春
- 《江苏高教》
| 2020年
-
摘要:
尊师重教、师道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审视当下教育和社会中教师的地位时,我们不难发现,师道尊严正遭遇着愈发严峻的挑战.知识生成逻辑的转变,教师道德实践逻辑的缺失,社会交往逻辑的断裂,是师道尊严走向式微的主要原因.为重振师道尊严,必须保障教师权利的合法性,引导社会培育尊师文化,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优化学校教师管理,继而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
-
林丹;
张佩钦
- 《现代教育管理》
| 2020年
-
摘要:
尊严是人类理性选择和精神追求的共同指向,中国文化本身具有推崇"师道尊严"的传统,重振"师道尊严"是教育生态良性发展的最优选择.虽然重振"师道尊严"非常重要,但重振之路要受到对其理解本身、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师道尊严"反映了"教师对自我""他人对教师""教师对他人"三种关系,包括"自尊""认可"和"贡献"三个彼此依赖的要素.教师自尊水平的提升要依赖于社会的认可;社会的认可不是空穴来风,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教师所做出的贡献.因此,重振师道尊严的根本逻辑,不是生硬地自我拉扯,也不是哀怨地责问社会,最终还是要回到教师本身,即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贡献力.当然,缓解或阻止"师道尊严"日渐式微的趋势,也需多种外界力量充分参与和有效配合.
-
-
黄海兵
- 《文教资料》
| 2020年
-
摘要: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但在后喻文化时代,网络开放知识丰富,教师观念相对滞后,某些方面学生反超教师,教师权威被削弱,教师角色被改变,师生关系受冲击,"师道尊严"逐渐走向式微.然而,学生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振兴教育离不开尊师.我们要通过拓宽学习途径、调动学生参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品格等路径,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重塑师道尊严,让学生从内心尊重教师.
-
-
李树峰
- 《中国德育》
| 2020年
-
摘要:
再塑师道尊严,既不是让教师在学生面前摆架子,也不是让教师与学生彼此不分你我,而是让教师忠于职守,学生守住本分,彼此各自有不能触及的“高压线”和不能逾越的“底线”,让师生关系处于一个适中的位置。师道尊严一词,根据学界的说法,最早源于《礼记·学记》。
-
-
蒋己兰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0年
-
摘要:
张楚廷的人主义教师观强调学校工作应是"师本位"而不是"官本位",教师是自己的主人,坚守和追求教师的主体性和绝对性.不仅有利于体现教师尊严与价值,而且有利于教师享有学术自由,更有利于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助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不断激发教师聪明才智和创造热情,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茁壮成长,对当今彰显师道尊严、践行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
-
-
苏青
-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
| 2020年
-
摘要:
自从上海平添出许多暴发户以后,家庭教师的需要也大大增加起来。这类教师通常总是由女的来担任,女人有耐心,管教儿童自然比较相宜,可惜有许多家庭往往不把教师当作教师看待,做教师的也只是为了顾全饭碗,处处委曲求全,不敢维持师道尊严,结果饭碗虽保牢了,然而此饭碗非彼饭碗也,家庭教师已名存实亡矣。有等人家,做主妇的为了叉麻将忙,看跑狗忙,跳舞忙,整天不在家,更谈不到照顾儿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