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酚化合物

多酚化合物

多酚化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3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931658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健康大视野、中国保健食品、基础医学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第一届中国个人护理品及原料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天然植物化妆品产业发展论坛、湖南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分论坛等;多酚化合物的相关文献由10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杜飞、周涵、早志功一等。

多酚化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1658 占比:99.98%

总计:931802篇

多酚化合物—发文趋势图

多酚化合物

-研究学者

  • 杜飞
  • 周涵
  • 早志功一
  • 李新华
  • 武志强
  • 段庆华
  • 程永现
  • 苏朔
  • 赵晓光
  • 赵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世崧; 刘晓红; 徐志云
    • 摘要: 背景:心脏瓣膜病是心脏外科中的常见病,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症状性瓣膜疾病的规范治疗。近年来,生物瓣膜作为人工心脏瓣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材料和处理方式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存在一定缺点。目的:总结部分现有人工生物瓣膜的相关研究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方法:第一作者于2022年3月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人工生物瓣膜的相关文献,以“生物瓣膜、生物材料、脱细胞、交联剂、内皮化、TAVR”为中文检索词,以“bioprosthetic valves,biomaterials,decellularization,cross-linking agents,endothelialization,TAVR”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7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生物瓣膜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动力学性能,血栓形成较少,患者无需终身抗凝,但生物瓣膜易钙化,导致结构性瓣膜退化,使其耐久性降低。②牛和猪是传统异种瓣膜的主要生物材料来源,目前新型材料主要来源于转基因猪和鱼鳔。③脱细胞技术可以降低生物瓣膜的免疫原性,而脱细胞联合方法可以在保护细胞外基质的基础上提高脱细胞效率。④化学交联剂具有细胞毒性,会导致瓣膜钙化,可通过替代交联剂或修改交联方法降低不良反应;天然交联剂人体相容性好,可一定程度缓解钙化。⑤生物瓣膜内皮化具有抗凝血和抗炎作用,多种涂层技术可以促进生物瓣膜表面内皮化。⑥多种新型介入瓣膜正在研发或投入临床,发展迅速。
    • 王希斌; 李卉; 万瑞融
    •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也称之为类黄酮或者生物类黄酮,是一类天然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天然植物中,依据其结构不同,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醇类、黄酮类、二氢黄酮、查尔酮类、花色素类、橙酮类等。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等[1~2],基于以上优点,从植物黄酮中寻找新的镇痛药物,是当前研究镇痛新药的热点。现对具有镇痛活性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镇痛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 孙晨晨; 高庆超; 李亚辉; 张志勇; 王树林; 梁颖
    • 摘要: 该研究选取儿茶素、没食子酸、香兰素、槲皮素、山奈酚五种多酚化合物作为辅色剂对紫甘蓝花色苷进行辅色,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加,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辅色作用不断加强,当浓度达到0.01 mol/L时,辅色作用增长缓慢;香兰素浓度达到0.004 mol/L时,辅色作用最强,浓度继续增加辅色作用反而减弱;槲皮素和山奈酚对紫甘蓝花色苷的辅色作用较差,当浓度达到0.002 mol/L时加速紫甘蓝花色苷降解。五种多酚化合物中儿茶素辅色作用最好,没食子酸次之,山奈酚和槲皮素较差。儿茶素、没食子酸和香兰素均能显著提高紫甘蓝花色苷的热稳定性,没食子酸对于紫甘蓝花色苷的热稳定性效果最好,将花色苷的降解率从34.02%降低至22.88%,槲皮素和山奈酚对紫甘蓝花色苷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热力学分析发现,儿茶素、没食子酸和香兰素对紫甘蓝花色苷的辅色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推测辅色作用为非共价结合。因此,儿茶素、没食子酸和香兰素均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提高紫甘蓝花色苷的热稳定性,其中儿茶素效果最佳。
    • 范卓妍; 班龄尹; 黄威; 倪元颖; 李景明
    • 摘要: 以抹茶奶茶为对照,添加15%的朝鲜蓟茎叶副产物超微粉开发营养强化奶茶,并分析其功能性成分组成及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HPLC-QqQ-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奶茶中的功能多酚和萜类化合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朝鲜蓟茎叶副产物超微粉后,显著增加了奶茶中17种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其中包括12种酚酸类化合物和5种黄酮类化合物(P<0.05);朝鲜蓟茎叶副产物超微粉丰富了奶茶中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并显著提高了奶茶中倍半萜内酯、甾醇及五环三萜等10种萜类化合物的含量(P<0.05)。朝鲜蓟茎叶副产物中富含功能性多酚和萜类化合物,可作为一种良好天然功能性成分来源应用于奶茶产品的开发。
    • 罗丹; 黄云; 罗敏; 罗强; 刘杰; 李玉英
    • 摘要: 基于活性追踪方法分离人参叶多酚化合物(Ginseng leaf polyphenols,GLPs)并研究其抗环境污染物苯并芘(Benzo(a)pyrene,BaP)诱发气道上皮细胞(16HBE)氧化、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最终分离、鉴定11个人参叶多酚化合物GLP-1~GLP-11,其中GLP-8(Albaspidin AA,Ginseng leaf polyphenol-8)能够显著抑制BaP诱导的16HBE细胞损伤;相比于BaP组,GLP-8使16HBE细胞活力提升13.90%;GLP-8使BaP诱导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量分泌分别降低了19.30%(5μg/mL)和41.30%(25μg/mL);GLP-8使Bap诱导的16HBE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5.80%(5μg/mL)和9.30%(25μg/mL);25μg/mL GLP-8作用后,BaP诱导的炎症因子IL-33、IL-25、IL-1β及IL-6的表达分别减少60.10%、28.90%、33.50%及41.90%;GLP-8抑制芳香烃受体(AhR)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激活。因此得出,GLP-8具有通过调控AhR/NLRP3信号通路抑制BaP诱导的ROS过量分泌及炎症因子过表达来发挥保护气道上皮细胞活性的功能。
    • 张梦如; 高燕; 杨彩红; 赵承孝; 冯秀娥; 李青山
    • 摘要: 目的研究多酚化合物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以舒张血管百分比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及KCl(60 m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分别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0.1 mmol/L)、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10^(-5)mol/L)和4种钾通道阻滞剂[BaCl_(2)(0.1 mmol/L)、四乙基胺(5 mmol/L)、4-氨基吡啶(0.1 mmol/L)、格列苯脲(1×10^(-5)mol/L)]预孵育血管环,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以血管收缩百分率为指标,在无钙条件下,分别以KCl(60 mmol/L)、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和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10^(-6)mol/L)、肌浆网Ca^(2+)-腺苷三磷酸(ATP)酶泵抑制剂毒胡萝卜素(1×10^(-6)mol/L)诱发血管环内钙释放后,再分别累积加入CaCl_(2),考察LM49对CaCl_(2)导致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的影响。结果3×10^(-6)、5×10^(-6)、1×10^(-5)mol/L 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和KCl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显著舒张作用(P0.05)。经L-NAME、吲哚美辛、四乙基胺和4-氨基吡啶预孵育后,不同浓度的LM49对经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血管环无显著影响(P>0.05),格列苯脲和BaCl_(2)均可抑制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1)。在无钙条件下,血管环经KCl、去甲肾上腺素、维拉帕米及毒胡萝卜素预孵育后,LM49能抑制CaCl_(2)导致外钙内流引起的收缩(P<0.01)。结论LM49具有显著的血管舒张作用,且无内皮依赖性;其具体机制可能为诱导ATP敏感型钾通道、内向整流型钾通道开放,及抑制细胞外Ca^(2+)通过电压门控钙通道、受体操控钙通道、钙库操纵性钙通道内流。
    • 周莉; 赵乃玉; 何元鹏; 颜大林; 董德峤; 梁馨琳
    • 摘要: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响应曲面法从昆仑雪菊中提取多酚化合物,分别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昆仑雪菊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为54%,料液比1 g:42 mL,时间55 min.在此条件下,昆仑雪菊中的多酚提取量为63.1 mg GAE/g DW.
    • 李雪; 王伟; 张玉; 王君虹; 朱作艺; 孙素玲; 刘志; 朱申龙; 沈国新; Agusti ROMERO
    •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UPLC-FLD)检测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中6种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并测定样品的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同时对多酚组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采用Cadenza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5°C,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荧光光谱激发波长为278 nm,发射波长为339 nm.在此条件下,初榨橄榄油样品中6种多酚化合物可在17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并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且精密度高,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4.91%,日间精密度RSD≤5.41%,加标回收结果准确可靠,平均回收率93.42%~119.86%,RSD≤6.26%.不同初榨橄榄油样品中羟基酪醇、酪醇、香草酸、松脂酚及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而橄榄苦苷和女贞苷含量最低,且样品间差异较小.初榨橄榄油多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但不同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ABTS法测定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95~2.71 mmol·L-1 Trolox,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22%~66.23%,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为13.24~136.06 U·mL-1,其中Coratina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总多酚含量与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 洪鑫月; 吴健妹; 罗小乔; 刘凯; 周伟杰; 张国文
    • 摘要: 文章主要对近5年来多酚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类型及相互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构效关系、结构修饰及金属配合物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多酚化合物作为降尿酸食品功能因子和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 李婉萤; 赵健; 陈浩坤; 曾榛; 李赫伟; 宋家乐
    • 摘要: 目的:为多酚化合物在炎症性肠病(IBD)及肠纤维化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2年1月-2021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就多酚化合物对IBD及肠纤维化发生过程中主要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多酚化合物防治IBD及肠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的活化、信号转导完成的.目前已知的多酚化合物中,姜黄素、黄芩苷、黄蜀葵花总黄酮、异苷草素、绿原酸及白藜芦醇等被证实具有潜在的防治IBD及肠纤维化作用.由于现在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和相关的临床研究,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多酚类活性成分及其药理机制研究,并将其逐步应用到IBD及肠纤维的防治中,为上述疾病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