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瓣膜

生物瓣膜

生物瓣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49710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健康必读(下旬刊)、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山东省第十一次胸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年会等;生物瓣膜的相关文献由47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云兵、雷洋、杨立等。

生物瓣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9710 占比:99.97%

总计:349819篇

生物瓣膜—发文趋势图

生物瓣膜

-研究学者

  • 王云兵
  • 雷洋
  • 杨立
  • 郑城
  • 郭高阳
  • 易定华
  • 兰小蓉
  • 冷希岗
  • 刘婧
  • 刘维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世崧; 刘晓红; 徐志云
    • 摘要: 背景:心脏瓣膜病是心脏外科中的常见病,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症状性瓣膜疾病的规范治疗。近年来,生物瓣膜作为人工心脏瓣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材料和处理方式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存在一定缺点。目的:总结部分现有人工生物瓣膜的相关研究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方法:第一作者于2022年3月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人工生物瓣膜的相关文献,以“生物瓣膜、生物材料、脱细胞、交联剂、内皮化、TAVR”为中文检索词,以“bioprosthetic valves,biomaterials,decellularization,cross-linking agents,endothelialization,TAVR”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7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生物瓣膜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动力学性能,血栓形成较少,患者无需终身抗凝,但生物瓣膜易钙化,导致结构性瓣膜退化,使其耐久性降低。②牛和猪是传统异种瓣膜的主要生物材料来源,目前新型材料主要来源于转基因猪和鱼鳔。③脱细胞技术可以降低生物瓣膜的免疫原性,而脱细胞联合方法可以在保护细胞外基质的基础上提高脱细胞效率。④化学交联剂具有细胞毒性,会导致瓣膜钙化,可通过替代交联剂或修改交联方法降低不良反应;天然交联剂人体相容性好,可一定程度缓解钙化。⑤生物瓣膜内皮化具有抗凝血和抗炎作用,多种涂层技术可以促进生物瓣膜表面内皮化。⑥多种新型介入瓣膜正在研发或投入临床,发展迅速。
    • 张杨; 赵巧燕; 翟继卫; 厉菁
    • 摘要: 背景: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瓣膜材料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生物组62例、机械组34例.生物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机械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机械瓣膜二尖瓣置换,比较两组心功能及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指标.研究已获得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0315).结果 与结论:①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71%、临床治疗成功率为77%,机械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47%、临床治疗成功率为53%,两组间心功能分级与临床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人工瓣膜结构性衰坏所致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生物组患者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瓣周漏的发生率均低于机械组(P<0.05).②术后3 d,生物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均低于机械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高于机械组(P<0.05).③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患者的二尖瓣口E峰峰值速度、平均跨压差检测结果低于机械组(P<0.05),人工瓣有效瓣口面积检测结果大于机械组(P<0.05).④结果表明,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可能与拮抗炎症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 张杨; 赵巧燕; 翟继卫; 厉菁
    • 摘要: 背景: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瓣膜材料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生物组62例、机械组34例。生物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机械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机械瓣膜二尖瓣置换,比较两组心功能及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指标。研究已获得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0315)。结果与结论:(1)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71%、临床治疗成功率为77%,机械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Ⅰ级占47%、临床治疗成功率为53%,两组间心功能分级与临床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人工瓣膜结构性衰坏所致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生物组患者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瓣周漏的发生率均低于机械组(P<0.05)。(2)术后3 d,生物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均低于机械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高于机械组(P<0.05)。(3)术后随访12个月,生物组患者的二尖瓣口E峰峰值速度、平均跨压差检测结果低于机械组(P<0.05),人工瓣有效瓣口面积检测结果大于机械组(P<0.05)。(4)结果表明,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可能与拮抗炎症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 丁娜娜; 王晓华; 江湖; 江雪; 谌绍林; 周家梅
    • 摘要: 目的比较50~70岁主动脉生物瓣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焦虑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76例(生物瓣组32例,机械瓣组44例)50~7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出院时和1年随访时完成SF-36量表,并在1年随访时完成心脏焦虑问卷。结果出院时生物瓣膜组和机械瓣膜组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1年时生物瓣膜组SF-36评分大于机械瓣膜组(P<0.05);机械瓣膜组心脏焦虑问卷评分大于生物瓣膜组(P<0.05)。结论50~70岁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后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而心脏焦虑问卷的评分与之相反,这类患者在选择心脏瓣膜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生物瓣膜
    • 贡鸣
    • 摘要: 心脏瓣膜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在年轻群体以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最为常见,在老年群体则以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损害最多见。心脏瓣膜病多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而无论是接受瓣膜成形术还是置换术,使用生物瓣膜还是机械瓣膜,出院后患者都需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包括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维持血液中离子(特别是钾)平衡、控制心律失常、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及抗生素等。因此,掌握各种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对于保证手术效果、延长术后生存期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林世廷; 陈凯明; 赖锋华; 朱伯卫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在二尖瓣置换术(MVR)中的疗效.方法 以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2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机械瓣膜,观察组采用生物瓣膜;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0.3±21.2)min]与住院时间[(8.4±1.1)d]明显短于对照组[(122.5±20.7)min,(10.6±2.3)d](P<0.05);术后2周,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且两组术前与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2%)高于对照组(8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明显少于对照组(16.7%).结论 生物瓣膜在二尖瓣置换术中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较好,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李旭; 向道康; 兰萍; 李永红; 舒义竹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心脏外科治疗的235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8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术,观察组127例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心功能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手术成功117例、病态7例、死亡3例,手术成功率为92.13%,对照组手术成功83例、病态14例、死亡11例,手术成功率为76.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出血、心内膜炎、瓣周漏、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更好,组织相容性好,发生出血、血栓等并发症几率低,更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
    • 刘丽; 万辰杰; 柯林楠; 王春仁
    • 摘要: 目的 随着生物瓣膜毁损病例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经导管瓣膜作为瓣中瓣被应用于二次瓣膜置换手术,但其流体力学性能鲜有报道.本文将经导管瓣膜安装在生物瓣膜内形成瓣中瓣结构,并对其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体外测试及评价.方法 将经导管瓣膜(23 mm、27 mm、29 mm)分别安装在对应规格生物瓣膜(23 mm、27 mm、29 mm)中形成瓣中瓣,进行稳态前向流实验、稳态反向泄漏实验、脉动流实验,对其流体力学性能进行评价,并与同规格生物瓣膜流体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 稳态前向流实验中,同一规格的经导管瓣中瓣跨瓣压差随着前向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稳态反向泄漏实验中,同一规格的经导管瓣中瓣泄漏量随着反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脉动流实验中,经导管瓣中瓣和生物瓣膜的平均跨瓣压差、返流百分比和有效瓣口面积变化趋势相同.对于同一规格的经导管瓣中瓣和生物瓣膜,随着心输出量的增加,跨瓣压差增大,返流百分比减小,有效瓣口面积增大;在同一心输出量下,随着经导管瓣中瓣和生物瓣膜规格的增大,跨瓣压差减小,返流百分比增大,有效瓣口面积增大.结论 经导管瓣中瓣体外脉动流性能指标满足YY/T1449.3—2016标准中经导管瓣膜的性能要求,且其脉动流性能与同规格生物瓣膜相比无明显差异.该经导管瓣中瓣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 陈孟晖
    •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用于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选择2018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二尖瓣.观察组采用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瓣周漏,2例瓣膜功能障碍,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瓣膜和人工机械瓣膜两种瓣膜各有优缺点,均能有效治疗患者,但是心脏生物瓣膜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少于机械瓣.
    • 胡宏彦; 张秀华; 罗新玲; 李丽
    • 摘要: 【目的】分析术中低体温对老年患者体外循环生物瓣膜(BV)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拟行BV二尖瓣置换的老年患者,按照其瓣膜置换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非低体温组,对比两组患者POD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35例发生术中低体温,21例发生POD。低体温组POD发生率为37.14%,高于非低体温组的13.12%(P=0.006)。发生POD组、未发生POD组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术毕体温均较术前下降,发生POD组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术毕体温均低于未发生POD组(P<0.05)。年龄≥75岁、体外循环时间≥90 min、麻醉时间≥3 h、术中失血量≥300 ml、术中输液量≥1.5 L、合并内科疾病≥3种均为影响老年患者体外循环BV二尖瓣置换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体外循环BV二尖瓣置换术中低体温、术后POD发生率均较高,且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与术后POD发生有关,应针对影响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因素开展积极干预,以预防低体温及POD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