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性心脏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98022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心电与循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等;瓣膜性心脏病的相关文献由410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宗涛、王辉山、韩劲松等。

瓣膜性心脏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8022 占比:99.97%

总计:498179篇

瓣膜性心脏病—发文趋势图

瓣膜性心脏病

-研究学者

  • 尹宗涛
  • 王辉山
  • 韩劲松
  • 胡大一
  • 于德志
  • 于靖
  • 吴永健
  • 唐培哲
  • 孔维维
  • 孟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屏; 翟蒙恩; 周国磊; 徐臣年; 贾千金; 李瑞娜; 郭红; 李兰兰; 马燕燕; 刘洋; 杨剑
    • 摘要: 目的 探究国产球囊扩张介入瓣膜系统Prizvalve?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的具体效果并初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本中心共有7例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接受了Prizvalve?的TAVR。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7~74(68.57±5.91)岁。患者术前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均为Ⅲ~Ⅳ级。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与术前相比,植入后患者的瓣膜狭窄或返流情况明显改善,心脏功能也明显改善。结论 国产球囊扩张瓣膜系统Prizvalve?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有效策略。
    • 张海波
    • 摘要: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R)的临床应用发展迅猛。针对TAVR术后血栓形成和出血的风险,抗栓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手术过程、患者临床特征及共病情况。临床上,心脏外科医师遵循外科生物瓣的手术经验、习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栓治疗,而内科医师遵循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经验,习惯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方案,由于采用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内科医师较多,且患者往往高龄体弱,多数难以耐受华法林,因此欧美相关指南中推荐DAPT方案的等级均高于华法林。
    • 汪芳
    • 摘要: 瓣膜性心脏病是指累及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的疾病^([1]),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65岁以后急剧上升^([2])。2021年我国瓣膜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5岁以上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为24.5%,且瓣膜退化是老年瓣膜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外科手术和经导管瓣膜置换或修复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手术风险评估则是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目前两种公认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评分和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4])。
    • 龚晟; 张强; 马蓉
    • 摘要: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脏功能、心脏结构及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成功完成瓣膜置换术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强心、利尿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周、4周、8周及16周心脏功能及结构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神经内分泌激素[心房利钠肽(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变化。结果两组术前LAD、LVEDD、LVEF、ANP、AngⅡ及AL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8周及16周,两组LAD、LVEDD、ANP、AngⅡ及ALD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促进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下降,改善心脏功能及心脏结构。
    • 王梦龙; 潘威; 徐瑶; 张记收; 万军
    • 摘要: 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及全球非风湿性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NR-CAVD)负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库获取中国及全球NR-CAVD数据,通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1990~2019年中国及全球NR-CAV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2019年,中国NR-CAVD的患病人数、新发病例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6.8[95%不确定区间(UI):68.8~106.5]万例、5.5(95%UI:4.4~6.7)万例和2799(95%UI:2225~3396)例,患病人数和新发病例人数最多的年龄段分别为65~69岁和55~59岁。2019年中国NR-CAV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42.7(95%UI:34.0~52.1)/10万和2.6(95%UI:2.1~3.2)/10万,且男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均高于女性。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NR-CAV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及发病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年龄标化死亡率相对稳定,而DALY率呈下降趋势,且中国NR-CAVD的疾病负担低于全球整体水平。与NR-CAVD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收缩压、高钠饮食和铅暴露,中国人群中高收缩压导致的NR-CAVD死亡比例已高于全球整体水平且仍在持续上升。结论:1990~2019年,中国NR-CAV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及发病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年龄标化死亡率相对稳定,而DALY率呈下降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中国NR-CAVD的疾病负担将日益严峻,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以降低NR-CAVD疾病负担。
    • 杨龙; 刘春明; 王正飞; 崔聪
    • 摘要: 目的观察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病人心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Jun氨基端激酶(JNK)-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型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病人149例,根据是否继发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78例)、无心房颤动组(71例),手术取右房壁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ERK(p-ERK)和TGF-β1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右房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型(包括CD_(4)^(+)、CD_(8)^(+)和CD_(4)^(+)/CD_(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与T淋巴细胞亚型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心房颤动组心肌组织p-JNK、p-ERK和TGF-β1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组(P<0.01),右房血液中CD_(4)^(+)和CD_(4)^(+)/CD_(8)^(+)水平低于无心房颤动组(P<0.05)。p-JNK、p-ERK和TGF-β1蛋白水平与CD_(4)^(+)/CD_(8)^(+)水平呈负相关(P<0.001)。结论TGF-β1/JNK-MAPK及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参与了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并与局部血液中CD_(4)^(+)/CD_(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有关。
    • 陈巳楣; 郭晋村; 林镇国; 周法光; 叶明才
    • 摘要: 目的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Lorenz散点图相关指标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RV三角指数,以及HRV频域指标HF、LF、LF/HF。对比患者术前、术后Lorenz散点图形态及其在x轴的投影长度L、在y轴的离散度D;比较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及NT-proBNP水平。结果SDNN、SDANN、HRV三角指数、L这4项指标在术后高于术前,D值在术后低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LF、HF有改善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V时域指标在TAVR术后显著改善;部分HRV指标与LVEF呈正相关,与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SD呈负相关。结论TAVR术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有所改善,HRV改变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
    • 尹宗涛; 王辉山; 韩劲松; 赵科研; 金岩; 张誉籍
    • 摘要: 目的 探讨去自主神经化(ganglion plexus ablation,GPA)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68例瓣膜病合并LSP-AF,在瓣膜手术同时行RF或RF+GPA手术的患者.根据围手术期资料、心律状态、生存率和临床事件的数据,针对RF和RF+GPA进行倾向评分,匹配筛选每组102例患者.结果 在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同时行GPA(OR=0.205,P = 0.005),较小的左心房大小(OR = 1.091,P = 0.000);术后5年包括较短房颤史(OR= 1.069,P = 0.023),较小的左心房大小(OR = 1.090,P = 0.000);术后8年包括较短房颤史(OR = 1.066,P =0.030),较小的左心房大小(OR=1.086,P=0.000).应用倾向评分匹配后,RF+GPA组术后6个月内接受心脏电复律的患者显著低于RF组(2.0%对8.8%,P=0.030).在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与RF组相比,RF+GP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6个月时(91.3%对79.8%,P =0.026)和1 年时(90.2%对78.5%,P = 0.028)更高,但在5年时(64.8%对64.4%,P=0.956)和8年时(53.3%对50.6%,P = 0.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果加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RF+GPA组与RF组在6个月(92.4%对88.3%,P =0.345)和1年时(91.3%对86.0%,P = 0.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GPA组与RF组相比,两者术后8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75%对93.75%,HR=1.327,95%CI:0.463~3.802,P =0.598).结论 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中,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加做去自主神经化有助于提高术后早期窦性心律维持率,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脏电复律的使用.但是该效应将在1年后逐渐消失.
    • 崔倩倩; 王玉芬; 张沁丽
    • 摘要: cqvip: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包括风湿性心内膜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结缔组织病的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疣状心内膜炎、嗜酸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心脏瓣膜受累包括瓣膜增厚、狭窄、关闭不全和疣状心内膜炎等,以瓣膜增厚和关闭不全最常见。多数患者是轻度和无症状的,部分患者以血栓栓塞事件为首发症状。
    • 高润霖
    • 摘要: 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是一常见瓣膜病,以继发性(功能性)TR常见,原发性(器质性)少见.继发性(功能性)TR通常继发于左侧心脏瓣膜病或心肌疾病,合并中、重度TR与病死率增加独立相关.传统观点认为功能性TR一般只需以利尿剂为主的药物治疗.然而最近证据显示,长时间慢性TR引起的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可以导致不可逆的右心室心肌损伤,而成功的三尖瓣修复或置换可减少死亡.然临床实践中由于单纯三尖瓣手术死亡率高,开展并不普遍.近年来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术和置换术问世,尽管仍处于"婴儿"状态,但初步证明可行,近期效果良好,需大样本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证明其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期待经导管治疗为三尖瓣这个"被遗忘的瓣膜"病变的治疗带来希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