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orenz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6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北京生物医学工程、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等;Lorenz散点图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景永明、张芳芳、李世锋等。

Lorenz散点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28.6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196 占比:71.01%

总计:276篇

Lorenz散点图—发文趋势图

Lorenz散点图

-研究学者

  • 景永明
  • 张芳芳
  • 李世锋
  • 时翠华
  • 张夏琳
  • 江声选
  • 郭云辉
  • 黄焰
  • 刘耿星
  • 叶明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玉琴; 景永明; 李世锋; 张芳芳
    • 摘要: 探讨散点漂移法在快速分析房性并行心律合并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未下传中的应用价值,为快速分析相关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选择房性并行心律合并频发房早未下传的典型病例以及房性并行心律合并成对房早单个下传等心律失常病例,结合散点漂移法分析其心电散点图特征,总结分析技巧。房早未下传所致长周期相关的特征点集与无长周期的同名特征点集有相似性,相当于由后者漂移而来。Lorenz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右移;后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上移;前后均延长,特征点集右上移。差值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左移;后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上移;中间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右下移。长周期的出现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散点图复杂化,而散点漂移法是破解此类病例的“秘密武器”。
    • 何碧柳; 蔡玮贤
    • 摘要: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对鉴别室性早搏及室性并行心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动态心电图结果为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据处理结合临床症状的人工校正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之后采用Lorenz散点图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其诊断结果,比较室性早搏、室性并行心律的检出率。结果:室性早搏Lorenz散点图特征为四分布,斜率接近于0;室性并行心律Lorenz散点图特征为垂直于45°角线呈倒Y形,为四分布图形,于45°线垂直线两侧左右有室性早搏点集中分布,其中前、后早搏点分别垂直于X和Y轴。传统动态心电图疾病检出率为83.33%(50/60),室性早搏检出率为100%(17/17),室性并行心律检出率为69.70%(22/30);Lorenz散点图疾病检出率为96.67%(58/60),室性早搏检出率为100%(17/17),室性并行心律检出率为93.94%(29/30);Lorenz散点图检出率高于传统动态心电图,室性并行心律检出率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早搏和室性并行心律在Lorenz散点图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Lorenz散点图可快速有效鉴别室性早搏与室性并行心律。
    • 景永明; 张芳芳; 李世锋
    • 摘要: 长周期的出现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散点图复杂化,而散点漂移法是破解此类病例的"秘密武器"。长周期相关的特征点集与无长周期的同名特征点集有相似性,相当于由后者"漂移"而来。Lorenz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向右移,后周期延长向上移,前后均延长右上移。差值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向左移,后周期延长向上移,中间周期延长右下移。本文以二度房室阻滞散点图为例,总结长周期相关点集与基础点集的位置关系,推广到早搏相关的特征点集,旨在通过探讨长周期心电散点图的解析技巧,为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
    • 熊玉琴; 刘耿星; 李雨华; 林艺嫔; 张丽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散点图在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68例住院和门诊确诊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回顾性分析368例房颤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其RR间期和QRS波形,根据Lorenz散点图的分布将患者分为房颤合并逸搏及逸搏节律组(A组)和房颤不合并逸搏及逸搏节律组(B组),并根据最长RR间期是否大于3.0 s将B组患者分为RR间期>3.0 s组及RR间期3.0 s组及RR间期3.0 s组的T-RR散点图条带增宽显著,上缘和下缘均呈散乱的"云雾状或点状",RR间期<3.0 s组的T-RR散点图上缘呈散乱的"云雾状",下缘呈有界限的"波浪状或带状"。结论:持续性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独特的Lorens散点图和T-RR散点图特征,其在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独特的优势。
    • 赵瑞; 景永明; 张芳芳; 耿一鸣
    • 摘要: 选择二度房室阻滞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的心律失常病例,分析其心电散点图特征,总结分析技巧。房室阻滞所致长周期相关的特征点集与无长周期的同名特征点集有相似性,相当于由后者漂移而来。Lorenz散点图的漂移规律为前周期延长向右移,后周期延长向上移,前后周期均延长向右上移;差值散点图的漂移规律为前周期延长向左移,后周期延长向上移,中间周期延长向右下移。房室阻滞所致长周期的出现,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散点图复杂化,而散点漂移法正是识别此类病例的“秘密武器”。
    • 陈巳楣; 郭晋村; 林镇国; 周法光; 叶明才
    • 摘要: 目的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Lorenz散点图相关指标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RV三角指数,以及HRV频域指标HF、LF、LF/HF。对比患者术前、术后Lorenz散点图形态及其在x轴的投影长度L、在y轴的离散度D;比较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及NT-proBNP水平。结果SDNN、SDANN、HRV三角指数、L这4项指标在术后高于术前,D值在术后低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LF、HF有改善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V时域指标在TAVR术后显著改善;部分HRV指标与LVEF呈正相关,与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SD呈负相关。结论TAVR术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有所改善,HRV改变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
    • 宁炳侠
    • 摘要: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Lorenz散点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分析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并分析心电Lorenz散点图情况,比较两组HRV测值及Lorenz散点图形态.结果 观察组的DC、SDANN、SDNN、rMSSD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彗星状、复杂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出现扇形状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orenz散点图为鱼雷状、彗星状、复杂状的患者中,HRV正常范围占比分别为68.75%、91.56%、88.42%.室性并行心律、房性并行心律的B线斜率数值为无穷大,其次为窦性心律.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与各种心律失常散点图形态特征具有较好对应性,而心电Lorenz散点图可反映HRV情况.
    • 杨伟; 景永明; 张芳芳; 李世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3种心电散点图联合运用在快速解析特殊心律失常中的优势,积累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 选择Lorenz散点图有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特征的特殊心律失常病例,联合分析其时间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及数学模型分析其心动周期特征及成图原理,明确心律失常性质.结果 3种心电散点图各具特征.时间散点图表现为典型房性早搏的分层规律,其中紫色底层(NS、SS)致密,中层(NN)、上层(SN)较稀疏,部分时段可见中、上层消失,仅留紫色底层(SS层)向后延续.Lorenz散点图可见典型的房性早搏点集及早搏前、后点集,但1 s线之上的窦律点集(NNN)稀疏或缺如,1 s线之下的NNN中重叠有大量的房律点集(SSS),显示了"偷梁换柱"的特征.差值散点图y轴正侧有大量的房性心律连发点集(NSSN、SSSN),窦律点集(NNNN)中重叠有大量房律点集(SSSS).散点图的宏观视野揭示了房性心律因其自律性达到或略超窦性心律而占主导地位,房性心律在间歇性传出阻滞时,窦性心律仅夺获两跳就再次被房性心律夺获,故1 s线以上几乎没有NNN点集,取而代之的是略低的SSS点集.由于两跳窦性夺获打乱了房性心律的原有节律,故本例房性心律无保护性传入阻滞,实际上为自律性增高的房性自主心律.结论 3种心电散点图联合运用的宏观视野,为特殊、复杂心律失常定性找到了依据;在快速分析复杂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郭潮; 张慧; 陈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Lorenz散点图方法分析所得数据.根据治疗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Lorenz散点图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患者预后与Lorenz散点图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在80例AMI患者中,偶发室上性早搏发生率最高,达31.25%,而RR间期>2.5 s发生率最低,为2.50%.经过1年随访,预后良好组54例,预后不良组26例.预后良好组偶发室上性早搏、频发室上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室早)、频发室早、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5 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orenz散点图呈扇形、三分布形、四分布形、不规则形、复杂形、短棒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Lorenz散点图沿45°线呈棒球拍状、彗星状分布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预后与Lorenz散点图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338,P=0.002);Lorenz散点图呈棒球拍状、彗星状分布的AMI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Lorenz散点图对AM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戴静; 龙佑玲; 黄雯; 熊田珍; 尹蕊
    • 摘要: 随着植入起搏器患者的日益增多,术后起搏器功能的管理日显重要.本文选取我院动态心电图检测中起搏器基本功能出现障碍的3例病例,分析散点图形成机制,并结合逆向技术快速、准确识别起搏器基本功能,为临床起搏器植入术后的管理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