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重组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56201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首届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大会、第三届家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北方规模猪场峰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等;基因重组技术的相关文献由276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国凤、张永钢、丁家波等。

基因重组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6201 占比:99.94%

总计:256362篇

基因重组技术—发文趋势图

基因重组技术

-研究学者

  • 孙国凤
  • 张永钢
  • 丁家波
  • 余兰香
  • 刘建宁
  • 刘颖
  • 周小林
  • 姚光裕
  • 张菁
  • 曾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加强种子研发力保粮食安全中国种子业巨头正在为提高中国粮食自给率而努力,走在前面的是先正达集团,它准备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兴建全球种质资源库。公司计划投巨资用于研发和并购等,特别重视加强种子业务,比如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的玉米。先正达在中国国内建立了多个育种中心,大力研发抗病虫害、可以增产的品种,公司还提出强化水稻和蔬菜的品种改良。先正达之所以关注种子,一是它可以分散经营风险,二是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种子拥有巨大的商机。
    • 徐梅; 李艳梅
    • 摘要: 随着人们对生物科学以及化学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多生物体的研究已进入微观层面,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标志,其也被称为生物工程。它以基因重组技术以及细胞融合技术为核心,利用生物组织自身的特性与功能,通过构建新物种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性功能,进而为社会提供相应功能性的产品与服务。
    • 胡培丽
    • 摘要: 疫苗研发的两个阶段疫苗的研发大体流程和周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疫苗前期研发过程,包含了获得免疫原(获得活病毒、分离相关亚单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蛋白或者合成相关的DNA/RNA)、免疫反应测试、动物保护测试、免疫原生产工艺(放大)优化、临床前毒理研究等环节。第二个阶段是疫苗研发及注册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开展临床试验,最后才能实现疫苗上市。
    • 叶子凌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着重介绍基因重组技术,探讨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本文先介绍了基因重组技术的概述,让读者了解什么是基因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的操作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再探讨基因重组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由此引发的一些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 王晓; 赵静; 杜梦颖; 孙海娟; 高翔伟; 吴冉
    • 摘要: 背景:研究发现白芨凝胶可显著促进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的生长及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兔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胶原纤维增生、毛细血管增多和扩张,但其在常温下易分解,影响功效发挥.目的:观察白芨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在40只新西兰大白兔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4组干预,白芨组创面外敷白芨,细胞因子组创面外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液,联合组创面外敷白芨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混合物,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每组换药1次/d,直至创面愈合,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损伤后第3,10天,检测创面愈合率;创面损伤后第7天,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创面愈合时间: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比生理盐水组提前了4.5 d(P < 0.05),比白芨组提前了3.0 d(P < 0.05),比细胞因子组提前了2.8 d(P < 0.05);②创面愈合率:联合组创面损伤后第3,10天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余3组(P < 0.05);③创面组织各基因及蛋白表达:联合组创面损伤后第7天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高于其余3组(P < 0.05),Ⅰ型胶原基因表达低于其余3组(P < 0.05);蛋白检测与基因检测结果一致;④结果表明:白芨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抑制Ⅰ型胶原表达来完成的.%BACKGROUND: Bletilla bletilla striata gelatin (BSG) is found to remarkab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granulation tissue and capillary vessels,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the wound tissue in rabbits with full-thickness skin defect of the back.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remarkably promotes the growth of collagen fibers and the growth and dilation of capillary vessels in the wound tissue in rabbits with full-thickness skin defect of the back. However, BSG is easy to decompose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ffecting fulfillment of its function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SG carrying exogenous bFGF on wound healing. METHODS: Forty healthy rabbits were used to make animal models of full-thickness back skin defects, 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amely, group BSG+bFGF, group bFGF, group BSG and group saline.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once a day until the wound was completely healed. Wound healing time was recorded. Wound healing rate was detected at 3 and 10 days after modeling.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α-smooth muscle actin and type I collagen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at 7 days after modeling.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wound healing time in the BSG+bFGF group was shortened by 4.5, 3.0 and 2.8 days a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saline group, BSG group and bFGF group,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wound healing rates in the BSG+bFGF group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 at 3 and 10 days after modeling (P< 0.05). Findings from both 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 showed higher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α-smooth muscle actin and lower expression of type I collagen in the BSG+bFGF group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at 7 days after modeling (P < 0.05). To conclude, BSG carrying exogenous bFGF can promote wound healing,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may be to promot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nhibit type I collagen.
    • 王晓1; 赵静2; 杜梦颖3; 孙海娟1; 高翔伟1; 吴冉4
    • 摘要: 背景:研究发现白芨凝胶可显著促进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的生长及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兔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胶原纤维增生、毛细血管增多和扩张,但其在常温下易分解,影响功效发挥。目的:观察白芨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在40只新西兰大白兔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4组干预,白芨组创面外敷白芨,细胞因子组创面外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液,联合组创面外敷白芨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混合物,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每组换药1次/d,直至创面愈合,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损伤后第3,10天,检测创面愈合率;创面损伤后第7天,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创面愈合时间: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比生理盐水组提前了4.5 d(P〈0.05),比白芨组提前了3.0 d(P〈0.05),比细胞因子组提前了2.8 d(P〈0.05);②创面愈合率:联合组创面损伤后第3,10天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余3组(P〈0.05);③创面组织各基因及蛋白表达:联合组创面损伤后第7天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高于其余3组(P〈0.05),Ⅰ型胶原基因表达低于其余3组(P〈0.05);蛋白检测与基因检测结果一致;④结果表明:白芨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抑制Ⅰ型胶原表达来完成的。
    • 摘要: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博鳌举行新品上市发布会.宣布由该公司研制、我国首创的“鸡新支流(Re-9株)基因工程三联灭活疫苗”正式上市。普莱柯生物负责人介绍.“鸡新支流(Re-9株)基因工程三联灭活疫苗”是我国目前预防H9亚型禽流感的高效疫苗.具有抗原保护谱广、抗体水平高、免疫保护期长的优势。该疫苗是国内首家利用禽流感基因重组技术.历时6年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H9亚型禽流感疫苗进入基因工程时代。
    • 杨继鑫; 王洋杨; 魏洪亮; 陈聪; 杨玉庆; 李信; 李南林
    •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14-3-3θ基因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构建14-3-3θ基因真核细胞过表达重组载体并建立其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方法:合成的14-3-3θ基因重组在pENTR 3C DUAL载体中,课题组采用DNA重组技术将14-3-3θ基因剪切分离后,插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4.0中,重组得到真核过表达载体pcDNA4.0-14-3-3θ,并用其转染293T细胞后用westernblot进行验证,将经过验证的真核过表达载体pcDNA4.0-14-3-3θ转染乳腺癌细胞后用zeocin筛选,筛选出的乳腺癌细胞经过western-blot和PCR验证确为稳定过表达14-3-3θ的乳腺癌细胞.结果:成功构建14-3-3θ基因过表达真核载体并建立其过表达乳腺癌细胞株,揭示14-3-3θ基因可能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 薛峰; 王伯庆; 尹继炜; 易超
    • 摘要: 目的 构建携带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将以人胎肝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的ALR与pLenti6/V5-D-TOPO重组慢病毒载体连接后,与慢病毒包装体系ViraPowerTM Packaging Mix共转染293T细胞,得到携带人AL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颗粒,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滴度;转染BLR 3A大鼠肝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用RT-PCR法测定ALR基因表达的方法,验证构建的慢病毒载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扩增产物凝胶电泳、提抽质粒酶切电泳及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成功构建携带AL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测得其病毒滴度为1.48×107 v.p./mL.转染BLR 3A大鼠肝细胞72 h后,仅少量细胞病变脱离,转染率为88.49%;RT-PCR结果显示,构建的携带ALR慢病毒表达载体可诱导BLR 3A大鼠肝细胞表达ALR基因.结论 慢病毒表达载体是一种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且适用于基因研究的病毒表达载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