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业
地理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1年内共计283篇,主要集中在地理、自然地理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547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中国大学教学、教育教学论坛、中小学教师培训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等;地理专业的相关文献由33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松秀、杨载田、王洪瑞等。
地理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547篇
占比:98.22%
总计:15828篇
地理专业
-研究学者
- 周松秀
- 杨载田
- 王洪瑞
- 熊平生
- 侯雨乐
- 吴国玺
- 庄立会
- 廖荣华
- 张宝成
- 张文奎
- 徐长庆
- 方增福
- 曹允庚
- 朱膺
- 李俊峰
- 李玲玲
- 武锐
- 游春梅
- 游珍
- 王均平
- 王声跃
- 王玉萍
- 王近仁
- 王郑华
- 王鹏
- 田亚平
- 申秀英
- 肖薇薇
- 胡国贤
- 葛剑雄
- 贾凤梅
- 赵敬民
- 赵文茹
- 陆林
- 陈颂
- 韩俊丽
- 魏明建
- 黄京鸿
- Anna Achmatowicz-Otok
- CHEN Ru-xia
- Stanislaw Otok
- 万智巍
- 乔家君
- 于兴修
- 于嘉
- 于少鹏
- 于现林
- 人禾
- 何秉昭
- 余珊
-
-
周立旻;
郑祥民;
陈圆圆
-
-
摘要:
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强化协同育人效果,是当前专业课程改革提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溶盐于汤""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设计一整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各个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成为当前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最重要的环节.本文结合编制地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实践,探讨构建一套基于专业认证模式,可评、可测、可复制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服务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
-
熊平生;
王鹏
-
-
摘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地理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中心地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能科学评估预期成果产出.基于OBE理念创建地理实践教学体系:以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反向设计实践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验证性实验、以任务为驱动的专业野外实习和以课题为支撑的科教融合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以质量培养持续改进为动力,创建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
-
甄英
-
-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遥感技术的普遍应用,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遥感课程,培养出了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师范院校中地理类专业同样开设了遥感课程,但作为非遥感专业来说,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与自身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是授课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内江师范学院地理类地理科学专业的遥感课程为例,分析了当前遥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非遥感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
-
宋红丽;
梁仁君;
郁万妮;
王立志
-
-
摘要:
为提高地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以先导性基础课程《地理科学导论》为例,探索了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地理课程改革,从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入手,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制定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分解到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当中,再结合每一章节的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目标.最后计算了2019届地理科学专业2019-2020-1学期《地理科学导论》的课程目标达成度为0.84455,表明课程完成效果较好,故认定评价结果为"达成".为不断完善地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
-
陈艺多
-
-
摘要: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从中考到高考,地理学科的地位逐渐提升,学科本身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线上教学的便利化使得网课成为大多数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但在网课学习期间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端,本文对如何提高地理专业学生在网课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的问题予以讨论。
-
-
王圣杰;
张明军
-
-
摘要:
《地理专业英语》是高校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常设课程,对学生未来从教或读研深造具有积极意义.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国内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着教学深度与学科完整性的矛盾、教科书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矛盾以及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的矛盾,我们据此设计了以专业词汇扩展、经典教材阅读、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与报告四大部分为主要结构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对各部分的教学实践方法进行了介绍.
-
-
-
-
-
-
-
-
-
赵秋月;
魏明建;
王均平;
周锐
- 《201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以“第四纪环境学”课程为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并结合开设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其探究式研讨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讲授与探究式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地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台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选修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
赵秋月;
魏明建;
王均平;
周锐
- 《201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以“第四纪环境学”课程为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并结合开设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其探究式研讨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讲授与探究式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地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台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选修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
赵秋月;
魏明建;
王均平;
周锐
- 《201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以“第四纪环境学”课程为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并结合开设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其探究式研讨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讲授与探究式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地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台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选修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
赵秋月;
魏明建;
王均平;
周锐
- 《201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以“第四纪环境学”课程为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并结合开设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其探究式研讨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讲授与探究式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地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台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选修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
赵秋月;
魏明建;
王均平;
周锐
- 《201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以“第四纪环境学”课程为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并结合开设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其探究式研讨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讲授与探究式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地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台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选修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