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34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与环境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7篇、会议论文259篇、专利文献207747篇;相关期刊1546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瞭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 相关会议194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大会、2012年可持续发展20年学术研讨会、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等;资源环境的相关文献由4195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宝清、莫光财、覃开贤等。

资源环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7 占比:1.38%

会议论文>

论文:259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07747 占比:98.49%

总计:210923篇

资源环境—发文趋势图

资源环境

-研究学者

  • 胡宝清
  • 莫光财
  • 覃开贤
  • 周毅
  • 田涛
  • 庄大方
  • 张勇
  • 本刊编辑部
  • 王卷乐
  • 钟发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军
    • 摘要: 我国土地广阔,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力量,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家倡导可持续化发展的这个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转型,这就给农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 但是由于二者的不协调发展导致农业资源不能被合理开发利用,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农业资源环境反倒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为了合理利用且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稳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发展机制,希望能以此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 于法稳; 郑玉雨; 林珊; 王广梁
    • 摘要: 农业生产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基于全国10省(区)3821户农户问卷数据,分析耕地利用与保护、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农户对农业废弃物利用认知的现状,识别农业生产环境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首先,轮作休耕类型呈明显多样化,但试点范围依然偏小,休耕周期以4~6个月为主,近六成实施耕地轮作休耕的农户没有得到政府补贴;其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多样,以“粉碎作肥料”为主,但依然存在农作物秸秆随意丢弃现象;最后,农药包装物污染问题得到重视,但处理方式仍面临阻力。40%以上的农户认为农药包装物“污染了环境”,并以“回收至固定点”的处理方式为主,但依然难以实现有效的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基于此,本文提出科学扩大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试点范围,创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集成及循环模式,多措并举完善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机制等改善路径及对策。
    • 朱齐艳; 万迎峰; 张丹
    • 摘要: 资源环境是城市的基础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与约束作用,为加快实施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和大健康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武汉市工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利用现状,计算和评估三大万亿产业经济发展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和污染排放指标,提出三大万亿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建议。
    • 罗屹
    • 摘要: 受自然资源条件约束,减少产后损失成为增加供给、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基于22省(区、市)784户农户的调研数据,本文首先估计中国大豆、油菜籽、花生等三大油料作物收获和农户储存环节损失水平;其次,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收获方式、不同储存设施条件下的油料作物收获和农户储存损失差异;最后,分析油料作物收获和农户储存损失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油料作物的收获损失在4%~5%之间,农户储存损失在1%~3%之间;其中,大豆、油菜籽、花生的收获损失分别为4.75%、4.97%、4.02%,这三类作物的农户储存损失分别为2.67%、1.11%、1.15%。(2)不同地区、不同收获方式、不同储存设施条件下的油料作物收获和农户储存损失存在差异。(3)主要油料作物的收获和储存损失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三类油料作物的收获和储存损失相当于浪费86.10万吨食用油,无端消耗土地126.12万公顷、化肥16万吨、水资源71.52亿立方米,产生碳排放137.31万吨。
    • 于嘉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我国的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清风纸巾的社会责任。其次文章重点分析了清风纸巾的营销方式,以及该品牌在绿色宣传的营销模式中对我国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 贺忠发; 曹月娥; 何浩天; 姜云璐; 赵敏
    • 摘要: [目的]研究乌昌石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方法]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乌昌石)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该区域2008—2018年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在不断增强,但协调度增长较为缓慢,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凸状”、自南向北“凹状”降低的格局;从协调度类型看,大多集中于0.20~0.39,处于中度失调或轻度失调,只有乌鲁木齐市达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城镇人口总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城市能源消耗总量、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五大因子的影响力较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乌昌石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 赵智
    • 摘要: 构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良好关系,有助于破解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人与自然关系趋紧的发展瓶颈。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实证考察区域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况。结果显示:第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虽耦合状况尚可,但系统配置不尽合理,发展协调性欠佳;第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协调发展不平衡,“双核独大”“盆中塌陷”特征较为明显;第三,制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的因素存在地区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补足发展短板、找准差异发展定位、践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绿色发展路线等对策建议。
    • 孙俊东; 宋仁忠; 李飞跃; 佘长超; 郭添玉; 李军; 张成业
    • 摘要: 煤炭资源的开采和消耗给矿区环境和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资源环境问题,我国大力提倡建设绿色矿山,要求矿山发展必须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能力之内。综合利用Landsat 8、GF-2等多源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2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承载本底采用资源可利用量占比表示,承载状态选用煤矿经济占比指数、煤矿就业指数、采矿破坏指数和废物排放强度以及起调节作用的开发限制性指数5个指标,经过公式计算和对比,对内蒙古锡林浩特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针对承载力大小对矿区提出适当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锡林浩特矿区胜利一号矿和东二矿的承载力等级均为“中”,西二矿的承载力等级为“小”。2016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需要在开采的同时加大修复力度,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研究结果对矿区环境的修复与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小尺度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方法。
    • 贾海锋; 李森; 杨燕平; 刘岳雄; 刘艳
    • 摘要: 以石林县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石林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模型,设置六种情景发展路径进行仿真预测,以“多规”规划目标为政策窗口约束,探索石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协调发展路径是石林县“十四五”时期“多规”达标的最优方案,以此方案发展,各项规划目标将稳定达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稳步推进。针对石林县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三点建议供决策参考。
    • 卞士语; 张闯旺; 张勇
    • 摘要: 为实现皖北地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收集其2009-2019年多项指标数据,运用全局熵值法计算权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资源和环境子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皖北各市10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9-2019年,皖北地区经济和资源子系统均有增长,经济子系统相对其他子系统增长更为显著。除阜阳市外,环境子系统均有增长,但落后于其他子系统;(2)2009-2019年,环境子系统变化波动大,受经济、资源子系统制约,提高环境系统发展水平,对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资源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上升的,但带有一定的波动性,与经济系统协同发展;(4)皖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布特征以亳州市为中心集中分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