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样品
地球化学样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地质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42958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吉林地质、岩矿测试、四川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年北京光谱年会、第三届中国能力验证与标准样品论坛、第八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八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等;地球化学样品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勤、白金峰、徐进力等。
地球化学样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958篇
占比:99.89%
总计:143114篇
地球化学样品
-研究学者
- 张勤
- 白金峰
- 徐进力
- 刘金龙
- 张霞
- 王艳超
- 刘亚轩
- 杨秀丽
- 邢夏
- 郝志红
- 刘卫
- 唐瑞玲
- 姚建贞
- 姚福存
- 孙晓玲
- 张尼
- 张建强
- 张晓敏
- 曲祖斌
- 李文阁
- 焦圣兵
- 郭颖超
- 于亚辉
- 于淑静
- 何煦
- 何贵
- 刘艳红
- 吴春华
- 孙佳琦
- 崔晓英
- 张婉玉
- 张晶
- 张金全
- 李勇
- 毛薇
- 沈宇
- 王志华
- 王琳
- 王蕾
- 田玉新
- 石友昌
- 罗善霞
- 胡艳华
- 许晓慧
- 诸堃
- 谷周雷
- 赵丽
- 赵婧
- 邱宏喜
- 邵长伟
-
-
宋文平;
邬莉婷;
李自强;
封永斌;
裴玲芳;
何泽彬
-
-
摘要:
由于稀有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开展提升稀有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关于地球化学样品中铼的分离富集方法以及分析测定方法已有不少的研究,但是在采用氧化镁半熔方法处理样品,ICP-MS方法测试样品含量时,对地质和水系沉积物样品中铼的测定结果存在准确度欠佳、测试效率低的问题。为降低氧化镁中铼的空白值,本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氧化镁半熔、热水浸取法处理样品,减少熔剂对痕量中高铼酸根的吸附作用;使用氢氧化钠以凝聚细微颗粒氧化镁,使用强酸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溶液分离处理,减少溶液中盐类的含量,进而避免锥孔堵塞、雾化室和炬管积盐等测定干扰因素出现,实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地球化学样品中铼的高效、准确、更大范围检出限的测定。
-
-
陈璐;
辜洋建;
王玉环;
高玉花;
邵长伟;
孙鹏飞
-
-
摘要: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碘。样品采用10%氨水微波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跳峰扫描,发射及射频功率分别为1200 W、1250 W,单元素积分时间为1.5 s,雾化气流量为1.02 L/min。碘的质量浓度在0.00~300μg/L范围内与质谱峰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0.012μg/g。采用所建方法对标准物质GBW 07405、GBW 07407、GBW 07451、GBW 07389、GBW 07309、GBW 07311进行测定,相对误差为0.31%~1.9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3%~5.41%(n=12)。该方法样品处理过程简便、高效,适用于批量地球化学样品中碘的测定。
-
-
段文;
石友昌
-
-
摘要:
利用化探方法中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砷元素含量的测定,可以为寻找石油、金银等矿物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了更加准确快速地测定出地球化学样品中砷含量,通过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对仪器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确定出最佳实验条件。试验表明:As的浓度在0~50μg/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浓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方法检出限为0.021μg/g,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对数偏差ΔlgC小于0.04,试验重复性达到相关规范要求。
-
-
谢恩平;
张华;
白晓;
刘建坤
-
-
摘要:
称取0.250 0 g样品,以2.5 mL盐酸、2.5 mL硝酸、2.5 mL氢氟酸和5 mL高氯酸为酸体系,设置消解温度为110~150°C;消解结束后,趁热加入盐酸(还原剂) 5 mL和10 g·L^(-1)三氯化铁溶液(掩蔽剂) 5 mL,再用水稀释至25 mL,得到待测样品溶液,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全硒的含量。结果显示:硒的质量浓度在20.00μg·L^(-1)以内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6μg·L^(-1);对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68%~2.5%,回收率为94.0%~110%。
-
-
徐冰旭;
寻倩男;
刘亚轩;
张鹏鹏;
李刚;
易建春;
赵朝辉;
袁超飞
-
-
摘要:
地球化学样品中锡的测定大多采用以电弧为光源的发射光谱法,该方法为固体进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立采用液体进样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锡弥补了前者的不足。通过采用碱熔法、酸溶加碱熔法和巯基葡聚糖(SDG)分离富集法三种不同的前处理过程。选择4个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对碱熔法的熔剂比例、熔样温度和熔剂与样品比例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过氧化钠与氢氧化钠比例为5∶1,熔剂与样品比例为6∶1,在750°C的温度下熔样时,锡的溶出效果最好。选择3个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对SDG分离富集法的过柱溶液酸度、洗脱液酸度以及洗脱液体积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结论:当过柱溶液酸度为1%的盐酸时锡的吸附率最高;用3 mol/L的盐酸作为洗脱液时锡的脱附率最高,且25 mL的洗脱液可以把锡完全洗脱出来。碱熔法、酸溶加碱熔法和SDG分离富集法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03、0.60、0.58μg/g,方法精密度分别为3.0%~6.0%、7.0%~9.0%、8.0%~9.0%。选择多个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进行方法验证,所有样品的准确度均在90%以上。三种前处理方法均可用于地球化学样品中锡的测定。
-
-
石友昌;
陈贵仁;
赵萌生;
吕振龙;
杨金国
-
-
摘要:
测试地质样品中的硫含量,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应用最为广泛。ICP-OES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但受样品预处理和基体干扰的影响较大;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便捷高效,但受结晶水红外吸收干扰,分析硫含量低的样品稳定性较差。本文采用5种酸溶方式处理样品ICP-OES测定硫含量,同时采用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低中高含量的硫,综合比较了两类方法的检出限、检测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分析效率等,明确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验中确定了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最佳测试条件为:称样量0.0500g,燃烧时间25s,分析时间40s,氧气流量4.0L/min;通过标准物质验证,该方法检出限为10×10^(-6),检测范围为10×10^(-6)~470000×10^(-6),相对标准偏差(RSD)<6%(n=12),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8%。实验结果表明,ICP-OES分析效率高,但是样品处理时间长,检测范围不如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宽;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采用固体直接进样,成本低,用高氯酸镁作为干燥剂可解决结晶水红外吸收干扰问题。总体上,ICP-OES法适用于分析硫含量低的样品或作为测试结果佐证的手段,可实现多元素联测;批量样品或基体类型复杂的样品宜采用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试,更加便捷。
-
-
何袖辉;
唐帅帅;
程江;
石友昌;
陆迁树;
王银剑;
兰明国
-
-
摘要: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的碘,主要采用封闭溶样、混合酸溶、碱熔和半熔法进行样品处理,但由于碘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较为复杂,有高碘酸根、碘酸根、碘离子,且碘为卤族元素,第一电离能较高,在样品处理及上机测定环节中存在溶出不彻底、记忆效应强、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本文采用碳酸钠-氧化锌半熔法处理样品,乙醇-沸水提取后用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将溶液中大量阳离子分离,采用内标法ICP-MS测定样品溶液中的碘。通过优化溶样程序提升了样品溶出效果,优化测定介质及内标元素消除记忆效应,提升了结果稳定性,建立了一套完善的ICP-MS测定碘的方法。使用土壤和沉积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方法验证,方法检出限为0.045μg/g,方法检测下限为0.15μg/g,方法精密度(RSD,n=12)≤5.93%,方法准确度△logC≤0.01,符合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测试要求,可推广应用于地球化学调查中大批量土壤和沉积物样品的分析测试。
-
-
张灵火;
马娜;
陈海杰;
纪强;
郭心玮;
张鹏鹏;
胡梦颖;
白金峰;
张勤
-
-
摘要:
有机碳已成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项目研究的必测指标,对有机碳的准确定量是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准确测定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重量法、容量法流程长、速度慢,已经不能满足大批量及快速测定地球化学样品的要求.采用稀盐酸去除样品中的无机碳,应用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对不同类型地球化学样品中有机碳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着重从称样量、酸的选择、最佳浓度及用量、助熔剂的选择和最佳加入量进行对比实验,优化出适合分析地球化学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的条件,并采用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建立校准曲线,建立盐酸预处理-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陶瓷坩埚经1200°C灼烧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碳空白,减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选择50.0~70.0 mg称样量,测试准确度高且样品熔融时不易喷溅;0.40~0.60 mL稀盐酸(1+7)除尽样品中的无机碳同时减少有机碳流失损失;0.40~0.50 g纯铁屑和1.50~1.70 g钨粒作为助熔剂,助熔效果稳定;采用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建立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985).该方法的检出限为69μg·g-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均小于8%.经63个不同类型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土壤、岩石、水系沉积物)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本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地球化学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
-
郭斌;
李超群;
刘立平;
禹莲玲;
龙亮
-
-
摘要:
使用Excel2013和Minitab两种常用软件对地球化学样品中CaO含量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正态分布、背景值与异常方法对实验室分析的广西某地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运用计算机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能快速找到分析数据的详细信息和数据特征,判别地球化学样品实验室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找出元素的背景值和异常值并剔除异常值,比较发现,样品中CaO含量分析数据对数转换后比原始数据的分布更趋于正态分布,相比于X射线荧光光谱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的结果更符合正态分布.方法对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数据质量评价作了有益的尝试,揭示了数理统计方法是地球化学样品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
-
刘彤彤;
黄登丽
-
-
摘要:
探讨了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预处理、样品浓度、水洗条件、基体元素对金吸附率的影响等因素.结果表明,用泡沫塑料吸附含金量为5 ng~500μg的溶液,吸附率均在90% 以上.影响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率的重要条件是振荡前要用水充分浸透,水洗基体元素,矿渣宜在酸性环境下进行.铁、钛等离子可以提高吸附率,钠、钙、锌、矿渣等影响不显著,铝离子有微弱的抑制作用.IC P-M S的灵敏度与介质的雾化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当使用硫脲介质的工作溶液作工作曲线,内标元素可用103 Rh或185 Re,但是对于高含量W样品,只能使用103 Rh作内标.用金矿石国家标准物质做精密度与准确度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无显著差异,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精密度能满足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金的分析要求.
-
-
徐进力
-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目前是比较公认的强有力的分析仪器,在各地质实验室基本得到了普及,但是ICP-MS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弊端,且由于勘查地球化学样品的基体复杂,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大量无机酸,导致测定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质谱干扰和质谱干扰,质谱干扰较为复杂,其主要来源于同质异位素干扰、多原子或加合物离子重叠所产生的干扰,消除质谱干扰的一般方法包括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冷等离子体技术、屏蔽炬技术、碰撞/反应池技术和数学校正法等,其中碰撞/反应池技术是目前消除质谱干扰较为有效的方法.
-
-
ZHANG Wenhua;
张文华;
WANG Yandong;
王彦东;
WU Dongmei;
吴冬梅;
ZHAO Yanqiu;
赵燕秋;
FU Guoyu;
付国余;
CHANG Wei;
常伟
- 《2013年北京光谱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采用国内首创的交流电弧直读光谱仪,以交流电弧为激发光源、凹面光栅分光、光电倍增管接收、智能测控系统快速数据采集及处理,可取代传统一米或两米光栅摄谱仪的相板记录方式及洗相、译谱等繁琐的操作程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粉末状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银、锡、硼、钼、铅,进行交流电弧直读光谱法测定,检出限分别为0.012,0.24,1.65,0.20,1.30μg/g,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满足行业规范的要求,其测定值与ICP-MS和ICP-AES的分析结果相符.
-
-
-
-
-
李中玺;
周丽萍;
冯玉怀
- 《全国(有色)第七届化学分析暨电化学分析学术交流会》
| 2001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用硫脲树脂同时富集,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钯和金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速度快,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本文从吸附酸度,吸附时间,树脂用量,解脱条件,干扰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并对国家级标准样品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及精密度完全符合要求.本方法样品检测下限(10g样品富集解脱到5mL硫脲溶液中)为Au:0.050ppb(3σ),Pd:0.15ppb(3σ).方法的精密度Au、Pd分别为RSD=3.6﹪,RSD=5.1﹪.满足当前化探扫描的要求.
-
-
宁援朝
- 《全国(有色)第七届化学分析暨电化学分析学术交流会》
| 2001年
-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种用罗丹宁螯合纤维分离富集,示波极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微量铂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检出限达0.02μg/L,分析精度为5﹪,用于分析标准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特别是该方法分析流程简单、分析速度快、适于大批量地球化学扫描样品的分析,易于普及和推广.
-
-
刘亚轩;
白金峰;
张勤
-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基体效应和分馏效应是制约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元素进行准确测定的瓶颈.采用熔片法对地球化学样品和标准物质进行碱熔,使样品和标准具有类似的基体组成可有效减小基体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元素的分馏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在LA-ICP-MS的分馏效应研究中,通常采用分馏因子(EFF)计算公式EFF=(Ii-Ib)t2/(Ii-Ih,)t1对分馏因子进行计算,但该方法的显著缺点是无法评价激光信号的稳定程度.号的稳定程度。提出了新的分馏效应评价方法,首先对分馏效应稳定区域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计算所有实验数据与拟合线上对应点差值(残差)的绝对值,再计算该绝对值与拟合线上对应点的相对值(利用相对值是为了在不同激光条件下,即不同信号灵敏度下数据具有可比性),对这一系列的相对残差(RR)计算其平均值(平均相对残差,MRR)及其标准偏差,利用不同激光条件下的平均相对残差及其标准偏差就可以评价激光信号的稳定程度,同时拟合线的斜率则代表分馏效应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