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9篇、会议论文89篇、专利文献91836篇;相关期刊426种,包括功能材料、岩矿测试、强激光与粒子束等; 相关会议77种,包括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四届青年学会会议、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会议等;发射光谱的相关文献由3603位作者贡献,包括贾鹏英、李雪辰、杨志平等。

发射光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9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89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91836 占比:98.70%

总计:93044篇

发射光谱—发文趋势图

发射光谱

-研究学者

  • 贾鹏英
  • 李雪辰
  • 杨志平
  • 董丽芳
  • 储焰南
  • 王鸿梅
  • 马志斌
  • 张家良
  • 李盼来
  • 欧东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浩; 吴集盾; 周峰竹; 黄晓江
    • 摘要: 通过光谱拟合方法研究三频容性耦合氮等离子体中高频(high frequency,HF)、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IF)和低频(low frequency,LF)功率对氮分子(N_(2))和氮分子离子(N_(2)^(+))的转动温度(T_(r))与振动温度(T v)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等离子体的粒子密度升高,导致粒子间碰撞加剧且温度升高;N_(2)和N_(2)^(+)的T_(v)随HF功率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而随IF或LF功率的增加则基本不变或略有下降。由此可知,HF功率对N_(2)和N_(2)^(+)的T r影响最大,即对等离子体的加热最为明显,而LF功率的增加对等离子体的加热作用较小,IF居于两者之间。因此,HF功率有利于提高N_(2)和N_(2)^(+)的化学活性并有利于其分解,而IF和LF功率影响不大,甚至能一定程度上降低N_(2)和N_(2)^(+)的化学活性。
    • 李彦飞; 汤贝贝; 韩冬; 邱宗甲; 张国强
    • 摘要: 该文通过实验模拟六氟化硫(SF_(6))气体绝缘电气设备的三种常见放电缺陷(电晕放电、火花放电以及沿面放电),并采用光谱仪检测上述放电缺陷下的200~1037nm波段范围内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电晕放电的发射光谱主要由带状光谱(OH自由基谱带,SF_(6)和SF_(x)分子谱带)和微弱的F原子线状谱组成;火花放电的发射光谱在电晕放电的基础上新增了硫原子、硫离子和氟离子的线状光谱;沿面放电的发射光谱与火花放电的轮廓相似,但由于沿面故障模拟模型中引入了铜元素,因此发射光谱中出现了铜原子和铜离子的线状谱。最后,根据电晕放电、火花放电和沿面放电的光谱特性差异,定义了两个特征物理量:I_(ratio)和|I′_(nor)(323.371nm)|,设计相应的放电识别算法。该算法的正确率为94.33%,可有效地识别实验中的SF_(6)放电缺陷。
    • 闫华; 刘兴华; 丁勇; 赵志; 罗永锋; 武玉红; 颜澎; 董露; 王大喜
    • 摘要: 氟氯酰(ClF_(3)O)是一种极强的氟化剂和氧化剂,极易与水和有机物发生爆炸性反应。目前关于氟氯酰与水以及有机物等物质的反应机理不多见,氟氯酰与水以及有机物等物质由反应物变成产物的过程有待研究。采用ICCD瞬态光谱测量系统,实时拍摄到无氧和有氧环境下氟氯酰和正癸烷反应的瞬态发射光谱;采用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氟氯酰和正癸烷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相一致。瞬态发射光谱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氧环境下,氟氯酰和正癸烷反应会产生CH和C_(2)自由基,证实了无氧时氟氯酰确实能与正癸烷发生反应,显示出氟氯酰的高活性;在有氧环境下,则会产生OH,CH和C_(2)自由基。CH自由基强度最大的发射峰位于431.4nm,归属于A^(2)Δ-X^(2)П电子态之间的跃迁;C_(2)自由基强度最大的发射峰位于516.3nm,归属于A^(3)П_(g)-X^(3)П_(u)电子跃迁;OH自由基强度最大的发射峰位于309.5nm,归属于A^(2)Σ+-X^(2)П_(i)电子跃迁。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lF_(3)O与正癸烷的反应始于ClF_(3)O中具有较多负电荷的F原子向正癸烷分子中间的H原子进攻生成HF,该引发反应活化能很低,并大量放热。在无氧环境下,氟氯酰与正癸烷可能发生氟代反应,反应产物为ClFO、HF和相应的氟代烷烃等。氟代烷烃可能会发生脱氢反应生成C_(10)H_(20)F,接着裂解为C_(4)H_(9)及氟代烯烃C_(6)H_(11)F;C_(4)H_(9)进一步分解为C_(2)H_(5)和C_(2)H_(4),最终形成CH和C_(2)自由基等。有氧环境下反应初始步骤与无氧条件下相同,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产生烷烃自由基之后,O_(2)参与反应,形成过氧自由基,过氧自由基继续分解,产生OH,CH和C_(2)自由基。在氧气参与下,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OH自由基,加速反应的进程,宏观上表现为正癸烷被引发爆燃与燃烧。这些自由基和中间体对于揭示氟氯酰和正癸烷反应的微观机理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氟氯酰和正癸烷的反应机理与试验结果均证实:小自由基CH、OH和C_(2)是氟氯酰与正癸烷反应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这对于认识氟氯酰与正癸烷反应的微观过程非常重要,也为氟氯酰的武器化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陆泉芳; 李娟龙; 俞洁; 王波; 崔利娟
    • 摘要: 基于尖端放电的原理,在2 g/L Na_(2)SO_(4)溶液中,以铂棒为阳极、针状铂电极为阴极,建立了一种液下阴极放电等离子体诊断装置。利用直流电源的电流和电压示数绘制了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光纤光谱仪测量了200~1 070 nm的发射光谱,普通相机拍摄了不同放电电压下的放电图斑。根据发射光谱数据,估算了电子温度、转动温度和电子密度,验证了局部热力学平衡状态。结果表明,放电过程中有OH、H、O和Na谱线产生;阴极铂针周围产生OH^(-),阳极铂棒周围产生H^(+);当放电电压从340 V升高到400 V时,OH、H和O的谱线强度逐渐升高,电子温度从2 653 K升高到4 599 K,转动温度从2 520 K升高到2 850 K,电子密度从2.427×10^(22) m^(-3)升高到3.044×10^(22) m^(-3);液下阴极放电等离子体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
    • 陈传杰; 刘博通; 方忠庆; 王媛媛; 李娜; 周锋; 王如刚
    • 摘要: 以微波表面波形式激励的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能够在远离发生器的区域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且无需波导约束电磁波传输,从而提高了实际应用中微波耦合等离子体的处理效率和可操作性。本文介绍了表面波等离子体源的装置结构及其放电机制。基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利用H_(α)谱线的斯塔克展宽法和谱线-连续谱比值法分别诊断了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和温度,研究了脉冲调制等离子体在放电过程中电子密度和温度随瞬时功率、调制频率和轴向位置的变化规律,以及氩原子谱线强度的时间演化,并讨论了对电子密度和温度的影响机制以及等离子体余辉过程中激发态氩原子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可达~10^(15) cm^(-3)且与局域微波耦合能量密度呈正相关,而电子温度受外部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激发态氩原子主要由类似沙哈平衡过程控制。
    • 杨世哲; 陈翰霖; 冯鑫; 刘晨宇; 陶小平; 王中平; 张增明
    • 摘要: 本文自行设计圆柱形真空管以产生可达几帕的低压环境,并在65 Pa空气和14 Pa的空气-CO_(2)混合气体直流放电中观测了管轴线上各点的发射光谱,并区分出其中最强的谱带系为N_(2)的第一正带系和第二正带系,进而利用第二正带系的相对强度计算了两种环境下氮气分子的振动温度沿放电管轴线的分布情况.
    • 奚文灏; 兰彦; 沈洁; 韩伟; 程诚
    • 摘要: 大气压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等离子体引发的液相OH和H_(2)O_(2)具有重要的医学效应.明确等离子体工作参数与液相OH和H_(2)O_(2)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液相OH和H_(2)O_(2)的调控,对于探明等离子体医学中关键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利用微秒脉冲直流高压等离子体射流作用去离子水,通过发射光谱研究不同工作参数(工作电压、脉冲宽度、脉冲频率以及工作气体组分)下等离子体射流关键气相激发态粒子的变化规律;采用荧光探针结合酶标仪测量了不同工作参数(工作电压、脉冲宽度、脉冲频率以及工作气体组分)下等离子体射流引发的液相OH和H_(2)O_(2)的绝对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的液相OH可能主要是由高能粒子与水面的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气相OH溶解到水中的部分不是液相OH的主要来源;而液相H_(2)O_(2)则主要是由气相OH复合生成气相H_(2)O_(2)再溶解到水中形成的.
    • 王强; 高畅; 熊思; 吴得福; 王永红; 秦杰; 刘大伟; 李金花; 贺鹏; 周保学
    • 摘要: 基于气相色谱分离、低温等离子放电与发射光谱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COS和CS;的新方法。以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作为样品的发射光谱(OES)激发源,以DBD-OES微型发射光谱系统产生的384.94 nm特征光谱为检测信号,以电荷耦合检测器(CCD)采集信号;仪器检出限,COS 2.7μg·m^(-3),CS;1.8μg·m^(-3);精密度(重复性试验n=9),COS 5.8%(10μg·m^(-3)),CS;6.9%(2.5μg·m^(-3));环境大气加标回收率84.0%~92.7%。本方法灵敏快速,简便易行,可应用于同时测定COS和CS;的实验室和应急监测。
    • 迟钧文; 张大伟
    • 摘要: 本文建立了氮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发生系统,利用发射光谱法探寻不同电压下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变化规律。测得在不同放电形式下,N_(2)(C^(3)Пu-B^(3)Пg)、N_(2)(B^(3)Пg-AN^(+)_(2)Σ+u)、N^(+)_(2)(B^(2)Σ+u-X^(2)Σ+g)以及NO-γ(A^(2)Σ-X^(2)П)谱带系的产生规律,分析了其内在粒子反应形式,测出了N_(2)的第二正带337.1 nm谱线与N^(+)_(2)的第一负带391.4 nm谱线的辐照度在不同电压下的变化规律。
    • 寇元哲; 李向富
    • 摘要: 在等离子体喷涂中,通常采用高温高压等离子惰性气体喷射粉末至金属表面,以此实现表面镀膜。喷涂等离子体的密度和温度是否恰当合理,通常通过惰性气体的发射光谱来诊断。文中采用相对论方法结合德拜屏蔽模型计算了等离子体喷涂中类氢氦离子发射光谱对应的跃迁能、跃迁概率和振子强度等光谱参数,分析了光谱参数随德拜屏蔽长度的变化规律,分别拟合出了跃迁能、跃迁概率和振子强度的对数与德拜屏蔽长度对数间的解析关系式,以期为氦等离子体喷涂中等离子体状态的诊断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