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光LED

白光LED

白光LED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364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6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270609篇;相关期刊329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中国照明电器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海峡两岸第十八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江苏LED照明论坛、第七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等;白光LED的相关文献由521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波、杨志平、姜志荣等。

白光LED—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6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70609 占比:99.51%

总计:271941篇

白光LED—发文趋势图

白光LED

-研究学者

  • 王海波
  • 杨志平
  • 姜志荣
  • 肖国伟
  • 万垂铭
  • 宁青菊
  • 张乐
  • 吉爱华
  • 向卫东
  • 梁晓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方位
    • 摘要: 一只派力德GL-037-77型手电筒,闭合开关后不亮。该手电筒的实测电路如图1所示,贴片芯片U1的丝印号为E3 6J,根据电路分析,其作用应该是升压,即将单节电池电压升压后供给白光LED。实测U1①脚、③脚间阻值只有1410,估计U1已经损坏。
    • 朱朝东
    • 摘要: 氮氧化物发光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无机发光材料,因其在固态照明方面和显示方面的潜在应用备注瞩目。α-sialon荧光粉是一种新型的氮氧化物发光材料,表现出优异的低热猝灭性、较高的量子效率等。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α-sialon的晶体结构,重点分析了影响稀土掺杂的α-sialon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因素,综述了α-sialon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展望了α-sialon荧光粉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 王新昌; 陈琢; 杨中泰; 李顺平; 杨成双; 洪泽楷; 范冰丰; 陈国杰
    • 摘要: 空间角色温均匀性(ACU)是白光LED的重要参数,芯片尺度上荧光粉层几何结构决定了空间角色温均匀性。通过蒙特卡洛射线追踪方法在倒装芯片尺度上对双环形结构的长、短半径和浓度参数进行讨论。当双环形结构的长半径R=0.26 mm,短半径r=0.42 mm,得到最小相关色温偏差值239 K。在最小偏差值附近进行参数优化,当平均相关色温分别为4100、4500、5300、6000 K时,保形涂覆结构与优化后双环形涂覆结构在-90°至90°空间角色温偏差值从885 K减少到92 K,1232 K到196 K,2209 K到309 K,3348 K到457 K。
    • 罗新; 谢岚驰; 杨伟斌; 杨寅; 刘琳; 熊飞兵
    • 摘要: 为寻找能应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以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Pr^(3+)掺杂Sr_(2)LaTaO_(6)系列红色荧光粉,再通过XRD、SEM及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特征、荧光特性、衰减寿命和荧光热猝灭等性能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物相纯正、结晶度好,Pr^(3+)的掺杂没有改变基质的晶体结构;样品可以被蓝光有效激发,发出色坐标为(0.6630,0.3366)的红光;Pr^(3+)的最佳掺杂浓度(摩尔分数)为0.1%,随着Pr^(3+)掺杂浓度(摩尔分数)不断高于该浓度,其荧光强度和衰减寿命都会递减;样品在室温到400 K这一温度范围内热稳定性良好。表明Pr^(3+)掺杂的Sr_(2)LaTaO_(6)红色荧光粉有望应用于白光LED
    • 梁冬宝; 张瑞; 申玉芳; 张建
    • 摘要: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La_(1-x)Ga_(3)O_(7):x Bi^(3+)(0.01≤x≤0.13)系列荧光粉。X射线衍射数据和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BaLa_(1-x)Ga_(3)O_(7):x Bi^(3+)荧光粉具有黄长石结构。扫描电镜图像显示,荧光粉的颗粒为不规则形状,尺寸在5~30μm之间。漫反射光谱表明,BaLaGa_(3)O_(7)基体对于Bi^(3+)离子掺杂发光具有合适的光学带隙。在348 nm紫外光激发下,BaLa_(1-x)Ga_(3)O_(7):x Bi^(3+)荧光粉呈现出中心波长位于475 nm的宽带发射。随着Bi^(3+)离子掺杂浓度增加,荧光粉的发射强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该浓度猝灭发光现象源于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其中,BaLa_(0.89)Ga_(3)O_(7):0.11Bi^(3+)荧光粉的发射强度达到最大,量子产率为19.2%,且在150°C时的发射强度仍能保持25°C时的69.2%,说明BaLa_(1-x)Ga_(3)O_(7):x Bi^(3+)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白光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李兆; 吴坤尧; 王亚楠; 曹静; 王永锋; 鲁媛媛
    • 摘要: 以Al_(2)(SO_(4))_(3)·18H_(2)O、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热解法制备了球形α-Al_(2)O_(3)粉体。以自制α-Al_(2)O_(3)、Y_(2)O_(3)及CeO_(2)为原料,固相法制备了白光LED用Y_(2.93)Al_(5)O_(12)∶0.07C e^(3+)黄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荧光光谱(PL)等对产物的物相、形貌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热解法制备出了物相纯净、分散性良好的球形α-Al_(2)O_(3)粉体,以该α-Al_(2)O_(3)为原料,合成出可被460 nm蓝光有效激发,发射光谱为峰值在550 nm宽带的Y_(2.93)Al_(5)O_(12)∶0.07C e^(3+)荧光粉,色坐标为(0.453,0.5319),采用GSAS软件对Y_(2.93)Al_(5)O_(12)∶0.07C e^(3+)荧光粉的XRD图进行了Rietveld结构精修,精修图与XRD测试图完全吻合,Y,Al,Ce,O四元素均匀地分布在黄色荧光粉产物中,Y_(2.93)Al_(5)O_(12)∶0.07C e^(3+)黄色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两个部分组成,在340和460 nm处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吸收峰,Ce^(3+)的4 f能级由于自旋-耦合而劈裂为两个光谱支项^(2)F_(7/2)和^(2)F_(5/2),其中^(2)F_(5/2)为基谱项。340 nm的激发峰对应于^(2)F_(5/2)→^(5)D_(5/2)的跃迁,460 nm的激发峰属于^(2)F_(7/2)→^(5)D_(3/2)的跃迁,并且460 nm处的激发强度强于340 nm处激发强度。以460 nm为监测波长得到的发射光谱,最强发射峰位于550 nm,Y_(2.93)Al_(5)O_(12)∶0.07C e^(3+)荧光粉是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的高性能黄色荧光粉。
    • 王磊; 艾尔肯·斯地克
    • 摘要: 文章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g_(2)SiO_(4)∶7%Tb^(3+),X%Eu^(3+)(X=2,4,6,8)系列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衍射峰与标准卡片一致,证明稀土离子成功进入了Mg_(2)SiO_(4)基质晶格中,并占据Mg^(2+)的晶格位置。通过对共掺杂样品的发射光谱进行分析,发现Tb^(3+)到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现象。随后对所制备的Mg_(2)SiO_(4)∶7%Tb^(3+),6%Eu^(3+)进行了封装测试,得到了显色指数Ra高达92.9的白光LED器件。
    • 万萍萍; 杨静; 刘红秀; 刘德权; 周文理
    • 摘要: 耐湿性差是掺Mn^(4+)氟化物红色荧光粉在高稳定性器件应用中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本工作提出利用乳糖酸的钝化效应清除K_(2)Si F_(6)∶Mn^(4+)表面的Mn^(4+),重构无Mn^(4+)的氟化物惰性壳层,以提升其耐湿性。结果表明,经乳糖酸钝化后的氟化物的晶相、形貌及发光强度几乎不变。水浸360 h后,钝化的氟化物的内量子效率为96.9%,远高于未处理的氟化物的59.8%。经乳糖酸处理,水解后的氟化物的内量子产率可以恢复到98.8%。在60 m A驱动电流下,将钝化后的氟化物作为红光成分,封装了相关色温为3518 K、显色指数为88.5、发光效率为130.61 lm·W^(-1)的暖白光LED。在高温(85°C)高湿(85%)环境中老化500 h后,该LED器件具有较高稳定性,光效可维持为初始值的90.5%,高于未经处理的氟化物所封装的白光器件(82.3%)。因此,简单的乳糖酸处理可以有效提升掺Mn^(4+)氟化物的耐湿性。本工作可为高稳定性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 于敏丽; 徐小华; 尤燕飞
    • 摘要: 以高折射率有机硅胶和无机Y_(3)Al_(5)O_(12):Ce^(3+)发光材料为原料,采用加热固化的方法制备出有机/无机转光膜,系统地研究了发光材料的峰值波长和浓度对转光膜和制备的白光LED光色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峰值波长变量中,545 nm对应白光LED最大的光通量,这是由于其光谱与人眼明视觉曲线具有最大的重叠面积;不同浓度数值中,由于存在发光材料的吸收饱和现象,在9%浓度时白光LED达到最大的光通量;色温则与浓度变化呈现单向递减趋势;色坐标和光色均匀度则随着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综合多种指标获得本研究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峰值波长为545 nm,浓度为9%,对应白光LED器件光通量为131.5 lm,色温为4551 K,色坐标为(0.3479,0.3758),光色位置处于黑体辐射曲线的白光区,这说明了转光膜在白光LED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 曹丽; 郑紫珊; 张宏; 梁培; 邾强强; 王乐
    • 摘要: L ED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等优点,并且因其具有可轻易实现宽幅光谱调控的特性,在植物照明领域崭露头角.植物照明用L ED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色光L ED,另一类是白光L ED,其中植物照明用白光L ED可与单色L ED混合或者单独使用从而实现植物补光照明.植物封装用白光L ED大部分采用蓝光L ED芯片或紫外L ED芯片和荧光粉组合实现,即荧光粉转换型白光L ED,但是光谱集中于可见光偏蓝,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明显.植物对于光的吸收不是全波段的而是有选择性的,基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光谱的特殊性,将白光L ED光谱的显色性能作为评判其光谱是否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光质的标准,其平均显色指数Ra,特殊显色指数R9(饱和红光),R12(饱和蓝光)被考虑选择为植物照明用白光L ED的主要性能评价参数.为设计出植物进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性能良好的能应用于植物照明领域的白光LED,选用常见商用YAGG为绿色颜色转换材料,选用(Sr,Ca)AlSiN3为红色颜色转换材料,并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光谱可调的(Sr,Ca)AlSiN3荧光粉,并进行了光谱性能分析.通过将搭建好的LED结构模型导入光学仿真软件并分别引入绿色荧光粉颗粒、红色荧光粉颗粒以及蓝光芯片的特性参数,在Lighttools中分别建立了单蓝光LED芯片(450 nm)和双蓝光LED芯片(450+470 nm)激发(Sr,Ca)AlSiN3和YAGG荧光粉组合,实现了白光LED的光学仿真模型,研究了两种激发模式下仿真得到的不同色温白光LED的光谱功率分布及其显色性能.用蓝光LED芯片、(Sr,Ca)AlSiN3以及YAGG荧光粉组合进行了单芯片和双芯片显色性能差异的封装验证.通过将Sr0.8 Ca0.12 AlSiN3:0.08Eu2+和YAGG荧光粉的混合物点涂在双蓝光L ED芯片上进行了白光L ED的封装制备,获得了Ra=91.2,R9=96.1,R12=78.9,光谱辐射光效L ER=126 lm·W-1的高效高显色白光L ED其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蓝光和红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