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权法
国际人权法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外交、国际关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5563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东方法学、法学、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第五届北京人权论坛、河北省第五届环境权益保护论坛等;国际人权法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谷盛开、郭曰君、张杰等。
国际人权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5563篇
占比:99.74%
总计:95812篇
国际人权法
-研究学者
- 谷盛开
- 郭曰君
- 张杰
- 杜钢建
- 贺鉴
- 刘全胜
- 刘刚
- 孙世彦
- 张爱宁
- 张雪莲
- 曾炜
- 朱利江
- 李卓伦
- 杨宇冠
- 杨银霞
- 梁媛媛
- 王虎华
- 申素平
- 陈楠
- 黄志雄
- Gao Mingxuan
- R.J.威尔逊
- Zhang Jie
- 丁锋
- 丹尼尔·西蒙斯
- 于靖民
- 付悦余
- 付昌奎
- 何燕华
- 何群
- 何金波
- 余敏友
- 余贺伟
- 侯坚
- 倪铁(译)
- 克明
- 党和苹
- 冯卓然
- 刘文冬
- 刘晓蜜
- 刘楠来123
- 刘洋
- 刘胤彤
- 刘萍
- 刘震
- 匙健
- 单奕
- 卜凌嘉
- 卜卫
- 卢月
-
-
郭新政
-
-
摘要:
作为既关乎国家生存发展又涉及国际分配正义的核心概念,碳排放权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关于其法律属性的争论,目前已形成用益物权说、环境权说等五种学说。伴随“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碳排放权实施在国际社会遭遇困境。各国间不仅缺乏基本的道德共识,还缺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可行性机制,致使碳排放权分配方案执行迟缓。实际上,碳排放权具有天然的人权属性和人权价值指向。将碳排放问题置于国际人权法的多边规范标准和争议解决框架之下,有利于构建全球正义的碳排放分配方案和执行机制,推动并完善全球气候协同治理体系建设。
-
-
托德·兰德曼;
李若愚(译);
徐宇晴(译)
-
-
摘要:
过去40年来在评估人权方面汲取的许多经验教训和取得的成就同样适用于评估现代奴隶制。现代奴隶制涉及国际法中相当一部分人权,该部分人权的相关参数能够被描述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使现代奴隶制可以通过大量不同的数据获得评估。这些数据包括基于事件的数据、基于标准的数据、基于调查的数据以及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应用获得的新形式数据。评估现代奴隶制需要克服在评估人权方面所面临的许多相同的挑战,包括基本的不可观测性问题、方便抽样报告的固有偏差以及现代奴隶制概念本身的明确性问题。克服上述这些难题将(为人权事业)开辟新的可能性,使许多棘手的发展问题变得易于处理,并且能为2030年结束现代奴隶制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
-
杜厚扬;
陈岚
-
-
摘要:
充分保障公民的健康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中国于1997年10月27日签署并于2001年3月27日批准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根据该《公约》第十二条之规定,中国在减低死胎率和婴儿死亡率,改善环境卫生,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以及提供无障碍的医疗照顾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但在地区差异和群体差距、关注特殊群体健康需求、提供健康保健服务,以及通过保护环境以促进健康权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需要通过消除健康权保障的地区差异和群体差距、满足社会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完善国家保障健康权的制度、明确健康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路径来促进健康权的充分实现.
-
-
柳华文
-
-
摘要:
保障人权、实现良法善治是基层治理的目标。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在基层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人权法使国际法与国内法发生更紧密的联系。国际人权法具有产生法律义务、承载道义责任和蕴含法律文化的三重作用,可以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国际人权标准的实现主要依靠国内的努力,特别是基层社会的努力。因此,国际人权法的实施与基层治理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儿童权利为例,阐明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国际标准与本国国情及当地实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基层治理、保护人权,也有助于形成先进的治理经验,促进国际交流和相互借鉴。
-
-
李卓伦
-
-
摘要:
《联合国指导原则》实施以来,要求通过国际立法弥补治理间隙以规范企业人权责任的呼声日渐高涨,工商业人权条约进程应时而生.《文书草案的要素》《零号草案》和《修正草案》代表着工商业人权条约进程的发展现状,国际层面对条约适用范围的理解未成共识.工商业人权条约的适用主体应是所有国家和所有企业;适用行为涵盖所有商业活动,包括不具有跨国性质的商业活动;界定受保护的权利时应采用列举式和概括式的组合,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基础并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中国有必要积极参与工商业人权条约进程,通过联合国、政府、企业与民间团体的不同路径,提出中国方案,促进工商业人权条约的发展.
-
-
-
-
李卓伦
-
-
摘要:
《联合国指导原则》实施以来,要求通过国际立法弥补治理间隙以规范企业人权责任的呼声日渐高涨,工商业人权条约进程应时而生。《文书草案的要素》《零号草案》和《修正草案》代表着工商业人权条约进程的发展现状,国际层面对条约适用范围的理解未成共识。工商业人权条约的适用主体应是所有国家和所有企业;适用行为涵盖所有商业活动,包括不具有跨国性质的商业活动;界定受保护的权利时应采用列举式和概括式的组合,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基础并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中国有必要积极参与工商业人权条约进程,通过联合国、政府、企业与民间团体的不同路径,提出中国方案,促进工商业人权条约的发展。
-
-
陈楠
-
-
摘要:
随着时代的演变、思想观念的进步以及民主人权的发展,妇女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享有的权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障.在国际人权领域,整个国际社会都为保障妇女权利作出了许多努力,关于妇女权利保护的规定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完善;但是,仍存在着立法技术不足、传统观念限制等方面的缺陷.为此,在今后的妇女权利保障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条约文书,优化相关国际组织运作.
-
-
陈楠
-
-
摘要:
随着时代的演变、思想观念的进步以及民主人权的发展,妇女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享有的权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障。在国际人权领域,整个国际社会都为保障妇女权利作出了许多努力,关于妇女权利保护的规定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完善;但是,仍存在着立法技术不足、传统观念限制等方面的缺陷。为此,在今后的妇女权利保障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条约文书,优化相关国际组织运作。
-
-
-
-
-
-
-
-
-
-
- 《首届中外合作互联网治理论坛》
-
摘要:
在全球范围对通信流量进行大规模国家监视的行为,对力求与成熟的人权法律保持一致的互联网管理提出了严重挑战.本文将讨论'五眼国'安全联盟从事的互联网监视的主要特征,和这种行为对受到多方法律协议保护的隐私权和其他权利所构成的威胁.为了应对这个威胁,一个由倡导隐私权的公民社会团体组成的全球联盟制定了一套《13项必要与平衡原则》,用来评估有关监视的立法和实践.笔者将侧重第九条——透明原则,展示如何通过开发互联网制图平台Ⅸmaps.ca来运用这条原则,使互联网路由的地理细节更公开化,特别是信息会经过哪里?在哪里会被安装在互联网主要交换节点的监视设备所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