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而不发
启而不发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专利文献6945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语数外学习:八年级、中小学电教:下等;
启而不发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倪备、刘永海、刘静等。
启而不发
-研究学者
- 倪备
- 刘永海
- 刘静
- 孔繁龙
- 孙丹
- 王积详
- 仇鸿飞
- 任世蓉
- 任丽杰
- 何正花
- 余碧君
- 倪国清
- 倪燕
- 克锦芳
- 冯晓庆
- 冯高朝
- 刘为宁
- 刘伟能
- 刘天元
- 刘时新
- 刘永德
- 刘烽
- 卢丽娜
- 原桂玲
- 叶沐耕
- 吴志强
- 吴慧琴
- 吴成业
- 吴晓莉
- 吴玉菡
- 周安令
- 唐其美
- 子宜
- 孙慧
- 孙立荣
- 孙达俊
- 孟伟
- 安书莲
- 宋玲
- 宋福军
- 宋红玲
- 封婷
- 尹惠芬
- 崔恒荣
- 常立钢
- 康舒泰
- 张世刚
- 张凌雁
- 张吉干
- 张少玲
-
-
常立钢
-
-
摘要:
课堂片段:师:六一儿重节到了,这是一(1)班同学联欢的会场(出示图1),仔细观察,教室里装饰了哪些物品?生:小旗……师: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出示图2)生1:黄色和红色。生2:黄色和红色一样多。生3:两个黄色中间有一个红色。生4:黄色和红色在重复。师:大家不仅要说“黄色和红色在重复”,还出各种小旗的“数量”。生5:黄色小旗有7面……
-
-
桂梅
-
-
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按照常规教学的思路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从而一步步实现事先设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四平八稳,看似完整和谐,却时常遭遇这些现象:很多知识点都要教给学生,然而课堂时间根本不够用;教学出现程式化现象,篇篇教学形式雷同,教学重点不突出;课堂激不起学生的兴奋点,学生总是启而不发,课堂一度陷入"独角戏"的尴尬境地;教学中遭遇瓶颈,学生缺乏情感共鸣,学会了却并未真正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此时换一种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以下,我将结合统编本三年级下册《肥皂泡》的教学具体谈四点看法。
-
-
-
-
李毅
-
-
摘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语文课堂提倡启发式教学,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地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启而不发”却时常发生。 “启发”是先启后发,如果“启而不发”则说明是教者“启”得不当。
-
-
胡修喜
-
-
摘要:
''这些学生真气人,启而不发?''''唉,今天学生不知怎么了?就是不回答问题,怎么调动都不行,怎么办?''教师时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启而不发''的确是个问题,只是学生真的是''启而不发''吗?为什么会''启而不发''呢?笔者试着透过以下几个课例,分析学生''启而不发''的原因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例1:《天游峰的扫路人》师: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找到了吗?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峰?
-
-
倪燕
-
-
摘要:
许多老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课堂上丢出一个问题,学生并非"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手直举,小手如林,而是像一块石头扔在地上,没有任何反响,激不起丝毫浪花.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启而不发".这种情况相信好多老师都有类似经历,面对学生的"启而不发"我们应该反思:一、学生为什么会启而不发;二、如何化解这种尴尬的局面;三、如何避免启而不发的情况出现.本文将从如何避免数学课堂上的"启而不发"展开讨论.
-
-
柏静
-
-
摘要:
期中考刚过,大家心情都比较放松,我挑了一篇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心想一节多课就可以上完了。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最美坟墓的含义,在研习课文前,我介绍了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作品。学生很感兴趣。之后,我们通过对坟墓的客观描写和一些直抒胸臆的句子中,抓住了托尔斯泰墓的自然、普通、朴素、宁静的特点,我还特别强调了朴素这个核心特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都很顺利,学生们基本能说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课堂的主要目标已经达到。
-
-
李少丽
-
-
摘要:
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
-
孔繁龙
-
-
摘要:
2015年9月14日,栾建辉、徐凤玲、孔繁龙、王楠和丛佳鑫,我们一行5人去集安职教中心听课,我们身心受到巨大触动,现把内心的感受写给大家。一、教师不要再当课堂的主演,而要当导演、观众、评委1.传统课堂中,教师是主演,组织教学、导入、新授、练习、总结、布置作业,老师一直领着大家做,效果不怎么好。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讲得神采奕奕,学生是启而不发,表情漠然,越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