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
双孢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3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72篇;相关期刊263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科技致富向导、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九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等;双孢菇的相关文献由2744位作者贡献,包括曹德宾、朱建平、赵武云等。
双孢菇
-研究学者
- 曹德宾
- 朱建平
- 赵武云
- 高霞
- 戴飞
- 王其飞
- 龙新平
- 史瑞杰
- 卜丽丽
- 田洪宝
- 叶新
- 周进军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志刚
- 仵鹏
- 孙波
- 张楠
- 马淏
- 姬江涛
- 杨伟
- 王磊
- 陈美元
- 黄叔勇
- 沈君林
- 阚言龙
- 陈志滨
- 朱子雄
- 李大军
- 叶明
- 张余花
- 赵凯旋
- 丁强
- 刘兵
- 王鸿磊
- 李伊合
- 林文才
- 王安建
- 肖熙
- 詹雄腾
- 谢贤谋
- 金鑫
- 陈丙忠
- 陈墨
- 刘孝利
- 刘春泉
- 刘杰
- 周雷雷
- 崔从光
- 张钟元
- 彭彦明
-
-
陈代良;
韩延超;
吴伟杰;
邓尚贵;
陈杭君;
郜海燕
-
-
摘要:
为降低物流运输振动对双孢菇采后贮运品质的影响,以发泡聚乙烯(EPE)为材料对菇柄进行柔性固定,设计针对双孢菇的EPE单菇固定缓冲包装。以普通减振包装和无缓冲包装为对照组,将不同包装的双孢菇模拟运输振动16 h后置于4°C冷库贮藏,每3 d取样1次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缓冲包装降低了双孢菇的褐变程度,延缓了衰老进程,减少了抗氧化物质的消耗,维持了抗氧化酶的活力,贮藏品质优于普通减振包装组,说明所设计的缓冲包装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可应用于双孢菇的采后物流运输。
-
-
张钰萌;
鲍雨婷;
孙玥;
李雪玲;
梁进
-
-
摘要:
目的:改善双孢菇面包品质,探究其合适的改良剂配方。方法:以谷朊粉、蔗糖脂肪酸酯和纤维素酶为改良剂,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优化双孢菇面包复合改良剂配比。结果:添加3.35%谷朊粉、0.15%蔗糖脂肪酸酯和0.16%纤维素酶,可有效提高双孢菇面包的综合评分。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改良双孢菇面包能在面筋基质中形成均匀连续的网状结构。结论:经改良后的双孢菇面包硬度降低,比容和感官评分均有所增加。
-
-
王妮妮
-
-
摘要:
杏鲍菇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工厂化栽培量大。但是工厂化栽培条件下,二次出菇的杏鲍菇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经济效益显著下降,一次出菇后必须更换培养料,因而产生大量菌糠。经过一次出菇后,杏鲍菇菌糠中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微量元素等。将杏鲍菇菌糠用于食用菌再生产,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介绍杏鲍菇菌糠与牛粪等混合作为培养料生产双孢菇的技术要点,供菇农参考。
-
-
邵洋洋;
郜海燕;
刘瑞玲;
房祥军;
陈杭君
-
-
摘要:
目的:探究双孢菇采收方式对其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双孢菇采收时进行切除根部与保留根部两种处理方式,分别在4°C条件下贮藏15 d,探讨两种采收方式对双孢菇贮藏期表观品质、营养品质、相关酶活力及风味组分的变化。结果:不切根组能够显著抑制双孢菇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上升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缓解膜脂过氧化损伤,延缓总酚、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通过对双孢菇贮藏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切根和不切根组双孢菇在贮藏期间分别检测出55种和50种挥发性物质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结果表明,1-辛烯-3-醇、苯甲醇和3-辛酮为双孢菇风味的主要特征性挥发性物质成分,异戊醛、3-辛酮在双孢菇贮藏后期含量明显增加,可作为双孢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风味物质劣变的指示性挥发性物质,进一步发现贮藏后期切根组双孢菇异戊醛与3-辛酮的含量要高于不切根组。结论:双孢菇采收时,采用不切根方式能够延缓其采后褐变和软化变质,并抑制其风味劣变。
-
-
赵佳浩;
姚太梅;
忻龙祚
-
-
摘要:
本试验以猪粪沼液取代自来水,以玉米秸秆、牛粪、野草等为主料,来制作双孢菇栽培基质。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猪粪沼液对双孢菇栽培料的发酵温度、到达有效发酵温度的时间、栽培料的含水量、密度等物理性状,以及对双孢菇菌丝生长势、子实体的单位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沼液作为一种氮素来源可以用于双孢菇栽培,以取代水的比例70%为最佳,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还需后续试验来探究最佳的配方比例。
-
-
张梦汐
-
-
摘要:
“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蘑菇。那么,蘑菇是植物吗?有时,我们傻傻分不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蘑菇的身世之谜。蘑菇究竟是什么蘑菇的种类有很多,平时比较常见的有香菇、草菇、姬菇、口蘑、金针菇、松口蘑、猴头菇、双孢菇等,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菌菇。
-
-
杨绪才
-
-
摘要:
寒冬时节,走进印江自治县木黄镇锅厂村永发合作社双孢菇生产基地,菇棚里一片热火朝天。"兵支书"任静介绍:"这段时间双孢菇日产量上万斤,每天需要劳动力200多人。"任静是土生土长的木黄人,1999年12月应征入伍,2004年12月退役,20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年的军营生活,任静勤学苦练,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
-
-
-
-
摘要:
3月4日,走进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石银村“90后”返乡创业小伙宋强的双孢菇生产用房,一层层整齐的菇床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菇床上一个个伞盖银白、肉质肥厚的双孢菇,煞是喜人。尤其是刚露头的双孢菇,像一堆堆白色的珍珠镶嵌在菇床上,肉乎乎、圆滚滚,特别美丽可爱。“现在我的双孢菇每天能采摘近150千克,货款都是菜贩提前预付,由于产量有限,根本不够卖。”宋强正一边采摘鲜菇拍照发朋友圈,一边告诉笔者。
-
-
-
吕军;
李慧;
李洪霄
-
-
摘要:
莘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双孢菇栽培,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区域布局、生产加工等领域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但近年来,受出口减缩及国内工厂化双孢菇发展的影响,莘县本地以农法栽培双孢菇的生产方式受到较大挑战和发展限制,在生产效益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亟需找出应对措施和新的发展路径。笔者就莘县双孢菇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对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
-
袁扬;
王胤晨;
梁欢;
曾兵;
罗丹
- 《第九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规模化养牛场的发展,粪污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对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双孢菇与农作物轮作的研究进展、牛粪施入土壤后N、P、K含量的变化和牛粪的利用方式,以及饲用甜高粱的生产概况,最后提出可实行双孢菇—饲用甜高粱轮作,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降低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
-
-
-
李艳丽;
贾晴蔚
- 《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双孢菇又名洋蘑菇、白蘑菇,是种植范围最广、栽培规模最大、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食用菌,享有"世界菇"之称,广泛种植的品种均为白色种.随着双孢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为害导致双孢菇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培养料的选择、发酵处理、发菌管理不善,往往导致竞争性杂菌大面积发生,影响菌丝生长,导致产量严重下降。为害双孢菇的主要害虫有蜗类、菌蚊类、剐匡乏类、线虫类四大类。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是减少虫害威胁的有效途径。
-
-
-
-
韩梅;
陈占全;
郭石生;
杨文辉
- 《中国西部农业科技传播网络第三届年会》
| 2008年
-
摘要:
通过对双孢菇几种菌株进行引种,品种比较、菌种培养和栽培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双孢菇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麦草、牛羊粪等),抗杂茵能力强,栽培技术简单,产量较高,易于成功.且经济效益显著,每栋温室面积为333.5 m2(0.5亩),产值在9500 ~12650元,除去成本每栋温室纯收入为7000 ~8623元,投入产出比为1∶3.025.
-
-
李同增;
孙会;
张栓庄
- 《河北省植物保护学会2004年会员代表大会》
| 2004年
-
摘要:
在双孢菇生产中,发菌期和出菇期常发生螨虫为害,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一般喷洒杀螨剂很难达到防效.采用密闭菇棚磷化铝熏杀防治效果明显,其防效与密闭熏杀时间成正相关.但密闭熏杀时间过长会造成双孢菇明显减产.本试验结果表明,气温在20~25 °C,出菇期最佳熏杀时间为48h,覆土后至出菇前为60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