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减压术

减压术

减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93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14430篇;相关期刊376种,包括中国骨伤、颈腰痛杂志、脊柱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第四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第八届中日友好神经外科研讨会、第二届海峡两岸神经介入论坛、第一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等;减压术的相关文献由28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祖华、付昌马、张涛等。

减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3 占比:0.7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4430 占比:99.22%

总计:115334篇

减压术—发文趋势图

减压术

-研究学者

  • 杨祖华
  • 付昌马
  • 张涛
  • 李世亭
  • 袁文
  • 王强
  • 郝定均
  • 刘军
  • 刘冰
  • 刘少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项宇峰
    • 摘要: 目的比较侧卧位与俯卧位下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90例,按照术中采取体位的不同分成侧卧位组(47例)和俯卧位组(4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发生极度不舒适和不耐受手术体位例数、术中不适Likert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复发率。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侧卧位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俯卧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术中出血量较俯卧位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疗效优良率为91.49%(43/47),术后复发率为4.26%(2/47);俯卧位组疗效优良率为86.05%(37/43),术后复发率为9.30%(4/4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患者在侧卧位下行PETD,其疗效与俯卧位相当,且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极度不适情况的发生,可确保手术平稳、安全开展。
    • 韩宜男; 彭之昱; 钱江
    • 摘要: 目的报道应用美容性眼眶减压手术改善突眼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个性化眼眶减压手术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第1例患者为先天性双眼突出,手术目的单纯为改善外观;第2例患者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合并甲状腺相关眼病,手术目的除改善外观外,也为缓解突眼造成的睑内翻、眼红不适等症状。结果2例患者根据各自的突眼程度均接受了个性化眼眶减压手术。眶骨磨除量与突眼程度及所需回退量相对应。术后患者未出现医源性复视、眼位偏斜、感觉异常、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均对术后外观感到满意。结论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和市场对美容性手术需求的增长,眼眶减压手术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在单纯的美容领域和各类突眼治疗中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段伟利; 邓松旺; 赵鑫
    • 摘要: 目的探索微创通道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减压术(简称为微创通道下减压术)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等距抽样法分2组,观察组57例进行微创通道下减压术干预,对照组57例进行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后各时间段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同时还需统计治疗后12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24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JOA评分的主体内效应、主体间效应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事后LSD-t成对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JOA评分更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E级率19.30%高于对照组E级率3.51%(P<0.05)。结论对A3型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实施微创通道下减压术治疗,可改善术后腰椎稳定性,恢复受损神经功能。
    • 王辉昊; 詹红生; 王聪; 邓真; 王楠; 史萌; 陈元川; 俞仲翔
    • 摘要: 目的:探讨整骨手法联合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ecompression,PECD)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29例CSR患者,所有患者经6周以上保守治疗,疗效欠佳,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先予PECD治疗,常规护理4周后再予整骨手法治疗4周。共23例患者完成随访,男14例,女9例;年龄29~78(50.30±12.28)岁;病程3~24(9.74±5.76)月。涉及节段:C_(4,5)4例,C_(5,6)13例,C_(6,7)6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和稳定性情况,以及不良事件。随访时间点为术前,术后1 d,术后1、3、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法治疗4~8次。29例中23例患者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手术时间80~120 min,中位数90 min;术中出血35~80 ml,中位数50 ml。PECD术后各个时期的颈部及肩臂部VAS、N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椎体间稳定性无明显改变(P>0.05)。整骨手法治疗后,NDI与手法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间稳定性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整骨手法联合PECD方案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但能快速改善神经根性症状,而且可以安全有效缓解PECD术后残余症状,且短期内不会使颈椎邻近节段出现加速失稳的征象。
    • 周超; 郑燕平; 殷军; 夏海鹏; 王延国
    • 摘要: 目的探讨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并退行性脊柱侧凸(D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LSS并Lenke-SilvaⅡ~Ⅳ级DS患者26例,均采用经Wiltse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L)、冠状面偏移(C_(7)PL-CSVL)、矢状面偏移(C_(7)PL-SVA)、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的变化。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2±1.7)个月,侧凸矫正率为58%。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C_(7)PL-CSVL、C_(7)PL-SVA、腰椎侧凸Cobb角、LL、PT和SS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96%,JOA评分改善优良率为92%。结论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LSS并Lenke-SilvaⅡ~Ⅳ级DS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何俊波; 卓樾; 刘浩; 王贝宇; 丁琛; 吴廷奎; 洪瑛; 孟阳
    •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中骨性融合与异位骨化(HO)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的51例连续双节段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超过3年。其中32例发生HO(HO组),19例未发生HO(非HO组)。比较2组临床一般资料、影像学参数、疗效评价指标等。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和术后血钙、术前和术后血磷、术前和术后碱性磷酸酶、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HO组融合率明显高于非H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O组C_(2-7)活动度(ROM)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术后融合节段的骨性融合与置换节段HO存在联系。融合节段骨性融合越早,置换节段越容易发生HO。
    • 石维; 陈雄生
    • 摘要: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疗效明确,但因责任节段融合引起相邻节段椎间盘压力及未融合节段活动范围增加,导致术后手术关节活动度(ROM)欠缺、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加速等。针对融合术式存在的弊端,非融合技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应运而生,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疗效可靠,可在完成神经减压后保留手术节段ROM,恢复椎间盘高度,降低邻近节段ASD的发生率.
    • 曾康瑞; 夏文薇
    • 摘要: 非牙髓源性根尖周病是一组发生在根尖周区域的病变,易与牙髓来源性根尖周炎混淆,导致误诊误治。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牙髓活力测试。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病变的性质,根尖受累情况,牙髓活力等因素。本文就非牙髓源性根尖周病鉴别诊断和相关受累牙的治疗选择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疾病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彭爱明; 刘果; 刘辉; 阮翔; 库威; 吴彦禹; 俞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式和跳跃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7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跳跃式ACDF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连续式ACDF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C_(2~7)活动度(ROM)、矢状位垂直距离(SVA)、T_(1)倾斜角、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保留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等影像学指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周C_(2~7)ROM较术前降低,SVA及T_(1)倾斜角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_(2~7)ROM、SVA及T_(1)倾斜角均较术后12周有所改善,接近术前水平。2组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2例、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跳跃式ACDF用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可获得与连续式ACDF相近的术后疗效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 沈晓龙; 徐辰; 吴卉乔; 钟华建; 王睿哲; 张一智; 张子凡; 刘洋; 王新伟; 陈华江; 袁文
    • 摘要: 目的 评价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1年11月,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4例,其中36例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进行手术(通道组),28例采用传统后路进行手术(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颈部和上肢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3 ~ 16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常规术式相比,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有效减轻铰链侧肌肉和韧带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降低术后早期轴性颈痛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