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692120篇;相关期刊247种,包括中国骨伤、脊柱外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中国骨科学学术交流大会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骨科专家委员组建会议、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等;椎间盘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62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跃、初同伟、侯树勋等。

椎间盘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7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2120 占比:99.89%

总计:692910篇

椎间盘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椎间盘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周跃
  • 初同伟
  • 侯树勋
  • 王建
  • 张国庆
  • 张正丰
  • 王卫东
  • 吴闻文
  • 刘宝戈
  • 商卫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之强; 何升华; 张秀芳; 王业广; 孙志涛; 赖居易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_(5)/S_(1)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20年1月,采用改良PEID治疗L_(5)/S_(1)节段LDH患者35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6、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术中出血量为5~20(12.6±3.2)mL,手术时间为39~89(67.1±11.3)min,住院时间为2~5(3.1±0.7)d。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疗效优2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4%。所有患者未见神经根损伤及硬膜撕裂等并发症。结论改良PEID治疗L_(5)/S_(1)节段LDH,能够经穿刺点直达突出椎间盘,避免硬膜囊挤压,减少马尾神经损伤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范有福; 王想福; 叶丙霖; 孙凤歧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甘肃省中医院行PPECD治疗的18例单节段CSR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表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76.1±7.8) min;术中出血量10~22 mL,平均(16.2±3.5) mL;术后住院4~10 d,平均(6.8±1.4) d;术后随访13~24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后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 <0.01),术后病变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P <0.05)。术后各时间段NRS和N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0.05)。末次随访时评价临床疗效,10例为优,6例为良,2例为可,优良率为88.9%。随访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PPECD治疗单节段CSR术后疗效确定,患者满意度高。
    • 马亚超; 罗卓荆; 胡学昱
    • 摘要: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对于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6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有明显的神经受累或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均须手术治疗。常用的非融合内固定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如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等。LDH复发加重患者负担,探讨其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复发性LDH的定义、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于系统掌握复发性LDH的高危因素及应对策略,以期减少LDH复发。
    • 邓国兵; 房佐忠; 胡文军; 周若舟
    • 摘要: 目的观察非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经皮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行PETD的患者79例,术中采用非可视化椎间孔形技术,统计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62.10±19.32)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8.0±3.5)次。无严重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随访MacNab评分65例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4.9%。结论PETD采用非可视化椎间孔成形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有效、步骤简化,透视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惠婷; 黄洁; 蒋继乐; 高新雪; 王锦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快速康复为中心的围术期优化护理措施对行腰椎微创手术患者的围术期体验、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舒适度、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活动能力、术后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当天及出院时的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在术后当天及出院时具有更低的疼痛分数(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具有更长的首次下地活动持续时间、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1)。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患者腹痛、术后腹胀和术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快速康复为中心的优化护理措施,显著提高了围术期患者舒适度,减轻了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还降低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刘元彬; 张智; 郑佳状; 陈宇; 汪凡栋; 廖伟; 宋昭君
    • 摘要: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经横突间入路治疗L_(5)-S_(1)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2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6~72岁,平均58.5岁,均行椎间孔镜经横突间入路髓核摘除,采用腰腿痛VA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腰痛、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估疗效,术后优良率为91.67%。结论椎间孔镜经横突间入路治疗L_(5)-S_(1)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性好、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
    • 孙中仪; 杨宁涛; 田纪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前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固定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ROI-C固定组(简称ROI-C组)和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组(简称钛板组)。ROI-C组包括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60.01±8.73)(42~73)岁,病灶节段C4-C618例、C5-C727例。钛板组包括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59.32±8.12)(40~70)岁,病灶节段C4-C619例、C5-C72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颈椎Cobb角和手术节段前凸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和手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术后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ROI-C组为4.4%(2/45),钛板组为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相比,应用颈椎前路ROI-C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同样安全有效,同时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
    • 位新维; 喻景奕
    • 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单通道与经皮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单通道组和单侧双通道组。2组均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其中单通道组采用经皮单通道技术、单侧双通道组采用经皮单侧双通道技术。观察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评价腰部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标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单通道组和单侧双通道组各30例。①一般指标。单通道组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单侧双通道组[(0.77±0.18)cm,(1.52±0.59)cm,t=2.583,P=0.012;(43.57±9.42)min,(50.64±10.66)min,t=2.156,P=0.035]。②腰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380,P=0.119)。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7.195,P=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腰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352.911,P=0.000)。2组患者的腰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F=1058.132,P=0.000;F=447.262,P=0.000)。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19±1.07)分,(8.45±1.59)分,t=0.647,P=0.428;(0.59±0.10)分,(0.61±0.18)分,t=0.289,P=0.595]。术后1d、3个月,单通道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单侧双通道组[(3.24±0.27)分,(4.03±0.56)分,t=62.087,P=0.000;(1.04±0.32)分,(1.43±0.76)分,t=6.174,P=0.019]。③ODI。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ODI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5.32±11.67)%,(44.67±10.59)%,t=0.589,P=0.558;(2.81±0.87)%,(3.05±1.03)%,t=1.256,P=0.214]。术后6个月,2组患者ODI均较术前降低(t=22.561,P=0.000;t=23.478,P=0.000)。④JOA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69±2.53)分,(9.07±1.97)分,t=0.789,P=0.433;(27.98±3.21)分,(28.14±4.05)分,t=1.274,P=0.208]。术后6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增高(t=25.698,P=0.000;t=25.017,P=0.000)。⑤综合疗效。术后6个月,单通道组优16例、良11例、可3例,单侧双通道组优15例、良10例、可5例。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0,P=0.653)。结论:经皮单通道与经皮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者的疗效相当,但后者的切口和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 王红珠; 朱利君; 陈跃
    • 摘要: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lumbar decompression,PEID)作为近年兴起的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本次研究总结2例比较罕见的PEID患者苏醒期发生强直痉挛,总结其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类手术的认识和更好地围术期管理。现报道如下。
    • 高飞; 段洪凯; 王洪伟; 宋志会; 李铭章; 姜鑫
    • 摘要: 目的探讨通道下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对侧下肢症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11例以一侧腰椎间盘突出并对侧下肢为主要症状者的手术疗效,均为单间隙旁中央型髓核突出。均由髓核突出侧行单侧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5例行对侧神经根减压,6例椎间盘摘除后仍有明显后纵韧带隆起,硬膜囊挤压,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TLIF)。结果术中所见突出髓核与影像学相吻合,突出侧神经根无炎性水肿、粘连,对侧无髓核突出,3例侧隐窝狭窄,2例黄韧带肥厚及神经根水肿粘连,6例后纵韧带隆起推挤硬膜囊造成神经根张力高、活动度差。术后对侧下肢症状均缓解。11例随访6~25个月,中位数16.2月,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91%(10/11)。结论由髓核突出侧入路行双侧椎管减压,对脊柱结构破坏少,减压充分,避免对侧症状残留,手术效果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