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一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
第一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

第一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千岛湖
  • 出版时间: 2007-04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社

会议文集:第一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的护理对策. 方法:通过对45例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早期进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膀胱及尿道损伤的护理,会阴部及直肠损伤的护理,腹膜后血肿、腹腔内脏损伤的观察,估计皮肤伤口出血.量等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45例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严密的观察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摘要:低钾血症临床上较为常见,在经典教材上,都用氯化钾稀释成3%后静脉滴注治疗.但临床上,经常遇到心衰合并低钾血症,一方面,心衰不允许大量补液,另一方面,按照常规纠正低钾血症的方法,往往需要大量补液,二者非常矛盾.近年来,受到微泵静脉注射心血管药物的启发,采用微泵静脉注射氯化钾,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探讨降钙素原(PCT)作为判断脓毒血症的发展和预后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脓毒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传统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入ICU治疗前(t0)及入ICU后1d(t1)、3d(t3)、5d(t5)、7d(t7)、10d(t10)分别记录相同时点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同时采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及PCT.追踪患者的转归,并根据28天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 结果: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第3天开始,两组PCT与入室时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就相同时点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CT下降更明显(P<0.05).追踪患者转归(28天死亡率),动态监测PCT变化,随病程进展,存活组PCT随病情好转迅速下降,至病程第10天,PCT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死亡组虽有下降趋势,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 结论: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中应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时比较中高浓度氧疗合用呼吸兴奋剂和山莨菪碱组与仅合用呼吸兴奋剂组的疗效. 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除常规消炎、扩支、祛痰、BiPAP无创通气加中高浓度氧疗和呼吸兴奋剂外另予山莨菪碱治疗,而对照组常规治疗、BiPAP无创通气加中高浓度氧疗和呼吸兴奋剂治疗均与研究组相同,但未予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72h疗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和生命体征等疗效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pH值研究组(7.40±0.28),对照组(7.38±0.34)(P<0.05),PaCO2研究组(62.2±8.1)mmHg,对照组(66.3±9.3)mmHg(P<0.05),PaO2研究组(108.6±18.2)mmHg,对照组(102.0±14.2)mmHg(P<0.05);呼吸频率:研究组(19.2±4.0)次/min,对照组(21.8±3.8)次/min(P<0.05);插管率:研究组5例(14.7%),对照组9例(26.4%)(P<0.05);住院时间:研究组(12.6±4.2)d,对照组15.2±5.27d(P<0.05);病死率:研究组3例(8.8%),对照组5例(14.7%)(P<0.05). 结论:AECOPD在使用BiPAP通气治疗时,中高浓度氧疗合用呼吸兴奋剂和山莨菪碱组较仅合用呼吸兴奋剂组的疗效好.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三烷基锡中毒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1999年-2006年12月107例急性有机锡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急性三烷基锡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伴有低血钾和高血氨.重度中毒患者还存在顽固性酸中毒和中枢脱髓鞘改变. 结论:急性三烷基锡中毒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结合毒物接触史、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早期综合性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摘要:本研究对因严重创伤死亡的51例患者作回顾性的分析.交通事故死亡占58.82%,其他为建筑伤亡、矿场事故死亡。 创伤病人早期死亡者居多,可能有几个原因造成:严重损伤造成不可逆的死亡;急救网络不健全;通讯运输工具落后,使病人失去了在“黄金1小时”内得到救治的机会;缺乏专业的治疗中心,急救模式不统一。本组严重创伤死亡患者,到达急诊后能迅速开通气道,静脉通路,监护等抢救措施,但由于创伤严重,以严重的颅脑外伤和多发伤为主,涉及多科协作等问题,许多病例未能及时开展急诊手术。
  •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漂浮导管技术对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及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漂浮导管技术的临床护理资料. 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16例在监测治疗后病情好转并趋于稳定,7例患者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导管留置时间1~13d,23例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均未出现因采用漂浮导管后产生的致命性并发症. 结论:漂浮导管的应用可获得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对患者病情的正确分析、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的应用与管理肺动脉漂浮导管,可减少应用漂浮导管后的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为实施早期干预作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处理,筛选和分析相关性. 结果:所有125例病人死亡58例(46.4%).血小板、血总胆红素、血谷草转氨酶(AST)、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肺泡氧梯度(AaDO2)、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及第1周内日输液量-尿量指标和患者预后有较好相关性. 结论:肝功能、氧合、血流动力学及尿量等临床常见指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有较好相关性,可作为早期干预参考.
  •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rgipressin,AVP)与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水肿的关系. 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3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重型颅脑损伤组(GCS≤8)和轻中型颅脑损伤组(GCS>8).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伤后24h内血浆AVP的含量,并与正常组比较.根据头颅CT评估脑水肿严重程度和高峰持续时间,分析其与AVP的关系. 结果:血浆AVP的含量(ng/L)分别为:重型颅脑损伤组(66.61±17.10),轻中型颅脑损伤组(38.12±7.25)和正常组(3.06±1.49).颅脑损伤越严重,AVP升高越明显(P<0.01).颅脑损伤早期血浆AVP含量与脑水肿严重程度(重型颅脑损伤组r=0.919,P<0.01;轻中型颅脑损伤组r=0.724,P<0.01)和脑水肿高峰持续时间(重型颅脑损伤组r=0.790,P<0.01;轻中型颅脑损伤组r=0.712,P<0.01)呈正相关. 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浆AVP的变化与急性颅脑损伤严重度密切相关,AVP可能参与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无创通气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12例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呼吸衰竭而采用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上机前,上机后,撤机前动脉血气PH值,PaO2值,PaCO2值,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及呼吸指数RI值. 结果:8例病情得到控制成功撤机,有效率为66.67%.2例患者自动出院.2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为16.67%. 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复方麝香注射液的主要成份是石菖蒲、麝香、藿香、冰片、郁金、薄荷脑。诸药配伍,具有醒脑、安神、解毒、通窍功能,对中暑引起的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胸闷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又因其无毒无副作用,因此不失为治疗中暑的有效良药。
  •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心源以外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是急性肺损伤(ALI)的严重阶段.本院收治各种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共21例,通过综合治疗,治愈出院1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3例.对ARDS的疗效、预后有较好评价.
  • 摘要:本例患者胃切除术后30年出现全身重度营养不良表现,确诊为胃横结肠瘘,其原因可能为术后吻合口溃疡穿透所致,但痰口粘膜光整,肠系膜无粘连似乎不能解释溃疡穿透所致瘘。 另一种原因,推测可能与30年前因消化性溃疡穿孔行手术治疗,视野暴露欠佳从而造成操作错误致胃结肠吻合可能有关。希望本病例能给无论外科、内科或放射科医生更多的临床提示,谨防误诊误治,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 摘要:本文论述了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37例临床观察。冠心宁注射液主要药物成分为丹参.川芎嗪.丹参养血活血,川芎行气开郁.冠心宁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并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颗粒的释放,从而改善微循环.治疗37例,总有效率:91.89%,用药过程中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来收治的交通伤238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交通事故患者以男性为主,青壮年构成了伤员的主体,20-50岁约占61.03%,交通事故频度以及所致人员伤亡情况以10-12月居多.高峰有三个,分别是7:00~9:00、16:00~23:00、0:00~1:00. 结论:道路交通伤是重要公共卫生之一,其时间分布有其一定的规律及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减少交通伤的发生.
  • 摘要:血必净从36组中药复方中筛选出由红花、赤芍、丹参、当归等5味中药组成的静脉用针剂。一系列动物试验充分表明,血必净具有强效的拮抗内毒素、抑制炎症介质TNF-α。释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保护机体器官组织等作用。本院抢救了1例胸腹联合伤合并腹膜后巨大血肿的患者,该患者在术后早期即使用大剂量血必净注射液,病程中发生血液、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程度均较轻,且容易纠正,这表明,早期大剂量使用血必净可能具有较好的脏器保护作用,能改善预后。
  •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活动性出血控制前何种液体复苏策略更合理,以及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在急诊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03年11月1日-2005年5月31日本院收治的65例创伤性休克合并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6例,充分液体复苏组29例,利用元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com)控制输液量,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 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比充分液体复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病死率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无合并严重脑外伤的创伤性休克合并活动性出血患者中,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比充分液体复苏更为合理.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抢救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了解台州市急诊医疗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制定台州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对台州市境内所有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进行问卷普查. 结果:台州市有26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共有急诊医生198名,护士411名;其中有高级职称的医生43名、占21.81%,护士3名、占0.73%.26家医院的急诊科全部配有内科医生,有21家医院配有外科医生,但均未配备五官科医生.26家医院共有救护车97辆,院前急救医生95人,有2家医院没有呼吸机,有10家医院没有设EICU. 结论:台州市急诊科构架不完整,硬件设施不完善,急救部门设置、监护抢救设备配置、医护人员配置等问题较为突出,必须改进.
  • 摘要: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急性中毒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急诊科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中毒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中毒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并发症及治疗后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结果: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本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289例,男女比为1.65∶1.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49岁年龄组(占62.28%).中毒患者的职业排在前3位的是农民、外来打工者、及待业人员.急性中毒者中低收入者占47.06%.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占49.48%.中毒时间分布无规律,以第三季度高发(占39.45%).中毒首位原因是自杀(占43.94%).自杀中毒者男女之比0.87∶1.男性自杀患者首选毒物是农药,女性是镇静安眠药.急性中毒患者中农药中毒居第一位(32.87%),次位是镇静安眠药(17.30%).49.47%的农药中毒发生在第三季度.农民、外来打工者、待业者首位中毒毒物分别是农药、化学物品和镇静安眠药.70.73%化学物品中毒事件集中在20~39岁组.中毒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42%,死亡率2.08%.死亡率最高的毒物种类是挥发性气体.外来打工者中毒死亡率高达5.55%,显著高于其他职业. 结论:本研究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基本资料,可以为制定急性中毒防治策略提供有用信息.
  •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凶险、病情演变千变万化,早期就可迅速发展为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随着人们对SAP本质认识的加深,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已取得很大进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 摘要:本文从脑复苏的概念、脑解剖生理特点、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学、脑复苏及脑保护措施、脑功能恢复的评估、脑复苏的结局等方面作了系统论述。
  • 摘要:目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照组采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滴定吸气压力10~20 cmH2O,呼气压力4~8cmH2O.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 mg/支),首剂负荷量0.8mg,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4 mg/d,用微泵24 h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天.根据动脉血气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①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 ②两组治疗后在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治疗COPD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时,NIPPV联合纳洛酮更优于单用NIPPV的方法;早期联合应用NIPPV和纳洛酮有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 摘要:咪唑安定作为新一代苯二氮草类药物,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且无耐药作用和蓄积中毒征兆,在ICU危重病人的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点,可通过适当调节药物剂量而达到相应的镇静水平.杜非合剂作为镇静止痛的元老组合,可消除杜冷丁兴奋平滑肌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止吐,并借助非那根镇静作用,还可以消除病人紧张、焦躁的情绪,提高镇痛效果.本文将咪唑安定与杜非合剂应用于ICU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作一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
  • 摘要:目的:探讨ICU非COPD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24小时内重新插管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7年3月本院ICU非COPD病人气管插管拔管后24小时内重新插管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入ICU的APACHEⅡ评分,入ICU时及拔管前血气分析指标,拔管前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拔管前呼吸机参数等可能与拔管后重新插管相关的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24小时重插管的可能相关因素. 结果:入ICU时高APACHEⅡ评分(OR=6.35),合并神经系统基础疾病(OR=1.26)是ICU非COPD患者拔管后24小时内重新插管的独立高危因素. 结论:ICU非COPD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24小时内重新插管与合并神经系统基础疾病及入ICU时高APACHEⅡ评分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BNP水平在急性肺栓塞(APE)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33例经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确诊为APE患者,分为右室功能不全组和无右室功能不全组,采用干式快速定量心衰诊断仪测定血脑钠肽(BNP)后比较两组差异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死亡率、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差异. 结果:右心室功能不全组BNP水平(288±102)pg/ml明显高于无右心室功能不全组(61±32)pg/ml(P<0.05);前者严重临床表现晕厥、低血压或休克高于后者(P<0.05);前者表示右室功能指标:肺主动脉内径和压力、右室内径、右室活动度与后者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均小于0.05);前者死亡率、需要机械通气率高于后者. 结论:BNP水平对判断APE时右心室功能有一定价值,从而可以帮助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重症监护治疗十分重要.建议SAP应按照常规的ICU人住标准。另外,对于老年、肥胖、需要持续容量复苏和有实质胰腺坏死等病人,这些病人病情迅速恶化的风险高,必须考虑在过渡病房或ICU监护。危重的胰腺炎病人由ICU专家领导的多专业小组来治疗;不管病人在什么病房治疗,都需严密观察病情。疾病特异评分和病情严重度评分,有助于判断出现并发症风险的高低,但不能替代连续的临床评估。病人的早期治疗处理包括:1.积极的液体复苏。2.针对全身炎症反应的治疗。3.组织供氧的维护。4.器官功能维护。5.注意腹内高压的监测。6.感染的预防。7.营养代谢支持。
  • 摘要:昏迷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高级神经中枢结构与功能活动(意识、感觉和运动)受损所引起的严重意识障碍.本文对昏迷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相关检查及急救治疗方案作出详细论述。
  • 摘要:目的:在toll-like receptor4(TLR4)参与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内皮源性或髓源性细胞表面TLR4介入ALI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TLR4基因突变(C3H/HeJ品系,TLR4 mut/mut)及野生型(C3H/HeN,TLR4+/+)小鼠,运用骨髓移植的方法建立"内皮细胞TLR4+/+髓系细胞TLR4 mut/mut"(WT/Mutant:受体/供体)及"内皮细胞TLR4 mut/mut髓系细胞TLR4+/+"(Mutant/WT:受体/供体)嵌合体小鼠,然后经尾静脉注射LPS(5 mg×kg-1)复制LPS攻击致ALI模型,5 h处死小鼠,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W/D),肺通透指数(lung permeability index,LPI),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炎症因予及黏附分子水平,分析内皮或髓系细胞表面TLR4介入ALI的机制.   结果:以肺组织W/T及LPI为衡量指标,TLR4 mut/mut小鼠肺损伤较TLR4+/+小鼠较轻,WT/Mutant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较Mutant/WT组高(P<0.05),且WT/Mutant组与WT/WT组无显著性差异.WT/Mutant组小鼠肺组织MPO水平、ICAM-1表达水平较Mutant/WT组高,且ICAM-1表达水平WT/Mutant组小鼠与WT/WT小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内皮细胞源性TLR4通过调控ICAM-1的产生而增强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肺组织招募以介导ALI.但是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Mutant/WT组较WT/Mutant组高,提示TLR4+/+型PMN细胞是ALI中促炎因子释放的主要成员,其作用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内皮源性TLR4通过调控黏附分子表达而促进PMN肺组织招募,在介导LPS诱导的ALI中的发挥核心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HS)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将23只SD大鼠制作成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8只)、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组(HS组,9只)和等渗盐水复苏组(NS组,6只),采用流式细胞仪FITC-Annexin V/PI荧光染色法定量测定休克/复苏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结果: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的早期阶段,HS组和NS组大鼠的肺组织细胞即有大量凋亡发生,其肺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NS组大鼠的肺细胞凋亡率则显著高于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中,与等渗盐水复苏相比较,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能显著抑制失血/复苏后肺细胞的凋亡,有助于减轻休克后急性肺损伤,这可能也是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肺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急性肺损伤(ALI)兔模型病理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其是否对ALI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Ⅰ组)、ALI模型组(Ⅱ组)、治疗性高碳酸血症组(Ⅲ组),Ⅱ、Ⅲ组兔油酸复制ALI模型,Ⅲ组在ALI后吸入8%CO2形成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动态观察4h各组动物的病理生理指标变化. 结果:Ⅱ、Ⅲ组均达到ALI标准(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Ⅲ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达(89.3±8.3)mmHG,与Ⅱ组比较,其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显著降低(P<0.05),动态、静态胸肺顺应性增加(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aO2/FiO2升高(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含量及肺含水量显著减少(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Ⅲ组的肺脏充血水肿、红细胞炎性细胞渗出较Ⅱ组不明显. 结论: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油酸引起的兔ALI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在X线及内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的方法. 方法:自2005年1月到2006年7月间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选取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分别采用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和内镜辅助法放置鼻空肠管,记录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舒适度(VAS评分)以及留置时间. 结果: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较内镜辅助法置管时间短,置管时VAS评分低,置管相关并发症(腹痛、腹胀)的发生率低(P<0.05);两种方法在置管成功率,其它置管相关并发症(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误吸,呼吸困难)以及远期并发症(导管易位、咽炎、鼻窦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留置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和内镜辅助法均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非手术放置鼻空肠管的有效、安全、易行的方法;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可作为一般病人的首选方法;对需要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以及并发胰性脑病、十二指肠狭窄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内镜辅助法则较合适.
  • 摘要:目的:通过防止再出血,预防复发,控制脑水肿,防止并发症和维持生命机能,减低颅内压,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方法:通过对83例脑出血病人在精心治疗的前提下,采取预防复发,健康知识教育,心理疏导及护理等措施. 结论:经过积极地治疗和处理大大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暴力不仅破坏卫生人员的稳定,也损害优质的卫生服务.然而,我国的医院场所暴力尚未被社会所重视.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病人救助的第一线,是一个忙碌、焦虑而又充满变化的复杂的工作环境.急诊护理人员每天接触不同层次、不同素质、不同心理的患者及其陪护人员,更容易受到暴力威胁.因此,认识医院暴力的现状和原因,了解预防和应对措施对急诊工作者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有长期原发高血压病史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本文详细论述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急诊处理时应采取的检查、诊断及治疗措施。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了90例少量(在CT片上最大直径小于3 mm)急性(在24h内)硬膜下血肿(small size acute subdural hematoma,SASDH). 方法:从2002年3月到2002年12月,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率达86%).从2003年1月到2003年12月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率49.1%).这一研究包括第一阶段(组一)38例手术治疗的病例,第二阶段26例手术治疗(组二手术组:组二s)的病例和26例保守治疗(组二保守组:组二c)的病例. 结果:比较了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及这三组的预后.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瞳孔状态,及受伤时间与行CT扫描的间隔,组一与组二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唯一的差异是受伤后到手术的间隔时间(P<0.05).组一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血肿的厚度和量,中线偏移的程度,颅骨骨折的发生率,都和组二元差异(P>0.1).然而治疗结果组二和组一明显的不同(P<0.005).在组一,只有6例病人(15.8%)预后良好(4例恢复,2例轻度残疾),而组二有27例病人(51.9%)预后良好(14例恢复和13例轻度残疾).组二手术组的预后也比组一好(P<0.05).然而,组二手术和保守的治疗结果相比无差异性. 结论:这些结果表明SASDH(小量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并不应该立即手术.由此提出了保守治疗的标准,并且讨论了手术的潜在的危害性及保守治疗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原理.
  • 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CH)并发上消化道出血(GH)的因素。 方法:收集13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中并发32例GH的资料,按年龄、出血量、病程中收缩压、体温、脑出血部位设调查表进行分析。 结果:CH发生GH的年龄(71.11±24.10)岁,未发生GH的年龄(60.10±24.63)岁,两组比较P<0.05;病程中收缩压>180mmHg CH 58例并发GH 14例,<180mmHg CH 72例并发GH 4例,两组比较P<0.01;病程中体温≥39℃CH 42例其中发生GH 15例,<39℃CH 88例其中发生GH 5例;出血量>30 ml组丘脑、基底节、脑叶并发CH率均比出血量≤30 ml的同等部位高;两组中丘脑出血并发GH率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P<0.01). 结论:高龄、病程中的高热、高血压、出血量大、丘脑出血等均为CH患者发生GH的高发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治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及溶栓后1周的心电图变化. 结果:(1)急性肺栓塞入院时心电图改变:SI>0.1mV者32例次(84.21%),SIQⅢTⅢ型23例次(60.53%),QⅢTⅢ型21例次(55.26%);TⅢ倒置29例次(76.32%),TV1-v2倒置26例次(68.42%),TV1-v3倒置19例次(50.0%),TV1-v4倒置15例次(39.47%),TV1-v5倒置4例次(10.53%).T波倒置均呈对称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次,SV1-v5R粗钝、挫折17例次(44.74%).(2)溶栓后一周的心电图变化:SI变浅,QRS电轴左移,QⅢ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6例次、加深12例次,TV1-v2倒置加深21例次(55.26%),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4例次,SV1-v5R挫折、粗钝消失7例(41.18%). 结论: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但如能紧密结台临床,动态观察心电图改变对诊断急性肺栓塞是有帮助的.有效溶栓治疗,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可能是右心室负荷减轻的一种表现.
  • 摘要:气道管理是ICU病房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但部分致死性急性呼吸道梗阻患者因病情急、病因复杂,常不能及时获得救治,死亡率极高.近期本院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内支架置人术等方法连续成功抢救了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致死性呼吸道梗阻的病人。
  •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以及并发感染时水平的变化,以阐述淋巴细胞凋亡在SIRS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ICU患者中SIRS组与脓毒血症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健康对照组对照,并分析SIRS组中发生感染并发症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结果:淋巴细胞凋亡率SIRS组(10.81±3.24%)和脓毒血症组(13.56±3.37%)均高于对照组(2.89±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IRS患者中并发感染组与未并发感染组比较,淋巴细胞调亡明显增强(12.46±3.03%vs9.24±2.63%,P<0.05),并且出现持续的淋巴细胞数减少及导致ICU住院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强可能在SIRS发病及并发感染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调控淋巴细胞的凋亡可能有助于阻断SIRS的进展,改善预后.
  • 摘要:目的:观察人工气道病人运用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 方法:对64例人工气道开放病人先运用常规吸氧并间断滴入湿化液,24小时后运用加温湿化罐进行持续雾化吸氧,对其气道湿化情况前后进行观察统计. 结果:运用持续湿化吸氧,可有效的减少痰液的黏稠度与痰痂的形成. 结论:气道持续湿化能够保证吸入气体得到充分的湿化,减少病人气道水分的丢失,对改善和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明显的结果.
  • 摘要: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定量吸入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规律,与病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30例脓毒症组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均于晨6点至8点禁食条件下采肘静脉测定FT3、FT4、TSH水平,入ICU第1天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血糖和APACHEⅡ评分. 结果:脓毒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T3、FT4、TSH水平均降低(P<0.05),死亡组各项指标比存活组变化更显著. 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死亡组各激素变化比存活组显著;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摘要:有机磷中毒为我国最常见中毒之一,抢救在基层医院,救措施以阿托品为主.导致阿托品滥用及中毒,产生较大的弊端,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院自2000~2005年对4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小剂量阿托品并辅以足量复能剂,血液炭吸附等干预手段,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目的:研究高水平呼吸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抢救成人溺水后肺水肿的疗效. 方法:按PEEP值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在缩短低氧血症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高水平PEEP机械通气抢救溺水后肺水肿非常有效,可在急诊抢救中推广应用.
  • 摘要:该患者以急性心肌梗塞起病,先后经历恶性心律失常循环衰竭内环境紊乱严重感染肝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DIC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危重情况,而且同时发病。通过心肺复苏、急诊PCI早期开通梗塞血管并及时安装心脏心脏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血小板减少DIC、对于水电解质内环境营养等基本情况的处理、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等治疗措施,抢救成功。半年后随访,患者身体状态良好,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右侧上肢轻微功能障碍,复查冠脉造影右冠通畅无狭窄。
  • 摘要:急诊医疗体系是有效的、先进的急诊医疗服务结构。在保障人民健康和及时、高效地抢救危急重病人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反映了医疗水平,也体现了医疗机构的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急诊医疗工作质量的改进,可以提高急诊人员救治病人的效率,增加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规避急诊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医院在建立和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注意与医院的实际相结合,不要生搬硬套,忽略了医疗行业的特点和原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急诊质量管理始终是急诊工作的核心。急诊质量控制要围绕“快、准、好”的原则。
  • 摘要:危重病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学科,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危重病一直都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重大课题,也是影响提高疾病治愈率的主要困难所在.多年来,危重患者按其不同病因被分散到不同医学专科.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危重病进行专业研究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这种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使之具有可行性.
  • 摘要:本院对襄樊市电信员工进行了综合性体检。通过普查发现,高血压病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糖尿病患者年龄提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血脂异常增高,特别是甘油三脂增多,发病率男性为20 %,女性7%。以上查出各种异常现象都进行了临床诊断和治疗,其中一例男性肺癌患者已做了手术,目前已康复出院上班。
  • 摘要: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现在已经成为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既往被认为是寄居于人体表面的正常菌群,目前也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对甲氧西林的耐药也非常普遍。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不仅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其mec复合体所在的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不仅带有mecA基因,还常常携带有其他的耐药基因,使这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mec复合体中也存在多种突变,直接导致细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现在很多突变对耐药性影响的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同源性的菌株的耐药性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 摘要:各种危重症疾患都是对患者机体的严重损伤和刺激,在应激原和损伤因子的强烈刺激下,机体出现严重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紊乱.其中,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应激性高血糖因为能改善应激状态下非胰岛素依赖组织的糖吸收,诸如神经系统、肾实质细胞、血细胞、免疫细胞等重要脏器的能量供应,过去常常被认为是机体的应激性、适应性反应.如今,这种观点存在争议.大量研究表明危重症高血糖状态从多方面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弊大于利.本文着重讨论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的"糖毒性"及其发生机制.
  •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科危重病抢救疾病谱情况. 方法:将2005-2006年间在急诊科抢救的1183例分四个年龄组,比较疾病谱构成比和病死率. 结果: ①各系统疾病中以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居前三位,各年龄组中居第一位的疾病均为循环系统,而居第二、第三位青年组以外伤和中毒,中年组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老年组以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高龄组以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②各系统疾病构成比的排序从高到低为老年、青年、中年和高龄组; ③各年龄组中老年组病死率最高(5.38%),随后依次高龄组、中年组、青年组; ④各系统疾病的病死率的排序从高到低为循环系统、外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毒、其他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的病死率最高(6.64%); ⑤各系统疾病病死构成比的排序从高到低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外伤、消化系统、中毒、其他及神经系统. 结论:为了提高急诊科抢救危重病的成功率,青中年组是临床抢救的重点人群,循环系统、各种外伤和中毒及消化呼吸系统是临床抢救的重点疾病.
  • 摘要: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血脂变化在炎症反应中的意义. 方法:符合SIRS诊断48例,分别在入院后第1、3和第5d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3ml,测定HDL、LDL、TC和TG和TNF-α,并设对照组. 结果:SIRS患者血清HDL、LDL、TC、TG入院后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P<0.05),HDL入院第3d为最低,并且降低更为显著(P<0.01).SIRS患者TNF-α入院后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HDL、LDL、TC、TG与TNF-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 结论: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时,HDL、LDL、TC、TG水平下降,并且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提高血脂和脂蛋白水平,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123例心肺复苏病例.2004、2005年病例按2000AHA心肺复苏指南抢救(对照组);2006年病例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抢救(观察组).分析复苏过程中各因素对复苏结果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成功率38%(16/42);对照组成功率25%(17/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新指南指出的快速心脏按压,除颤后立刻按压,缩短判断时间,纳络酮的应用等,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利因素.
  • 摘要:本文论述了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该病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隐匿性,容易漏诊.其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在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诊断主要根据多个器官系统损害加上经膀胱测压;治疗上主要有各种减压措施,其中剖腹减压术的效果是肯定的.
  • 摘要: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犬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狗20只,内毒素(LPS)静脉注射复制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EP治疗组(n=12).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氏液复苏.EP治疗组另外给予丙酮酸乙酯首剂0.05g/kg,然后0.05g/(kg·hr)持续泵入.休克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0 hr,4 hr,8 hr,12 hr监测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指标,包括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总顺应性(Ctot)、吸气相气道阻力(Rawi)、吸气峰压(PIP)、呼吸功(WOBvt);并用ELASA方法检测血浆TNF-α、IL-6、IL-10水平.   结果:内毒素诱导建立脓毒症休克犬模型后,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改变符合急性肺损伤.氧合指数(OI)、HCO3-、pH下降,PaCO2上升(与模型前比较,休克4 hr后P<0.05).肺动态顺应性和肺总顺应性下降,吸气峰压、气道阻力、呼吸功增加(与模型前比较,休克8 hr后P<0.05).与EP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改变更加明显,休克8 hr后动脉血气各项指标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丙酮酸乙酯虽未能改善脓毒症休克犬的呼吸力学指标,但能阻止呼吸力学参数的进一步恶化,休克12hr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丙酮酸乙酯可以调整炎症介质网络:降低血浆中TNF-αIL-6水平,提高IL-10水平,休克8hr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丙酮酸乙酯对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犬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TSAP)的发病机制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TSAP的价值及其机制.   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SAP组和GSH治疗组,各组分为3 h,6 h,12 h三个亚组.大鼠剖腹后直接对胰腺进行挫伤制备TSAP模型,GSH治疗组在建模后立即给予GSH25 mg/100g腹腔内注射给药.测定血清IL-1,IL-6,IL-10及TNF-α等炎症因子及GSH浓度,血及胰腺NO含量,胰腺组织中iNOS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不同时间点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及进行病理评分.   结果:TSAP大鼠各时间段血清IL-1,IL-6,TNF-α及NO较SHAM组明显升高,胰腺组织NO及iNOS表达显著增加,胰腺病理评分亦明显升高,而GSH治疗组上述指标较TSAP组明显下降.   结论:大鼠TSAP的病情严重度和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血清及胰腺NO水平及胰腺iNOS的表达量成正相关,GSH对胰腺本身的炎症及全身炎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胰腺iNOS表达及NO的量等有关.
  • 摘要:目的:建立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模型,提供进行免疫与肝癌转移关系研究的实验平台. 方法:分离Balb/c小鼠的T淋巴细胞,调整细胞浓度后,尾静脉注射入接种高、低转移潜能小鼠肝癌细胞株的Balb/c nu/nu裸鼠体内,每周重复注射一次.21 d后处死裸鼠,取外周血、脾脏分离T淋巴细胞,进行CD3、CD4、CD8检测.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进行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结果:免疫重建后裸鼠外周血及脾脏T淋巴细胞的CD3、脾脏T淋巴细胞CD4以及CD4/CD8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转移T淋巴细胞可以明显杀伤肿瘤细胞(P<0.05)。 结论:初步建立了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模型,为进一步进行肝癌转移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寻找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较为实用的实验研究平台.
  • 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实验大鼠分为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和C组(血必净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再灌注24小时后C组血清MDA(4.43±0.60nmol/L)、肾组织匀浆MDA(13.83±1.23nmol/mgprot)、血肌酐(172.7±14.7μmol/L),低于B组血清MDA(7.70±2.17 nmol/L)、肾组织匀浆MDA(19.74±1.71 nmol/mgprot)、血肌酐(233.2±17.2μmol/L),P<0.01;C组血清SOD(347.9±58.4U/ml)、肾组织匀浆SOD(38.3±4.97U/mgprot),高于B组血清SOD(253.37±42.0 U/ml)、肾组织匀浆SOD(10.2651.03U/mgprot),P<0.01;C组血尿素氮(34.46±44.26mmol/L)同B组血尿素氮(35.30±4.50mmol/L)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血必净注射液明显减轻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肝移植术后无活动性出血患者的影响.比较两组30d的死亡率、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和输血量的差异. 方法:将226名血红蛋白<9g/dl的肝移植术后无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限制性输血组112人(血红蛋白维持在7-9g/dl),另一组为开放性输血组114人(血红蛋白维持在10~12g/dl). 结果:限制组平均输血(2.1±1.2)u的浓缩红细胞,开放组平均输血(5.1±2.3)u的红细胞(P<0.05).ICU入住时间(2.5dvs2.3d)、30天死亡率(2.7%vs3.5%)、术后肝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限制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5±3.3h,开放组为9.1±4.2h(P>0.05).30d内发生的并发症以及肝功能的恢复也无明显差异. 结论:对于肝移植术后无活动性出血患者,限制性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策略.
  • 摘要:目的:探讨周密的护理措施对急诊PCI的重要性. 方法:对本院2006年11月-2007年2月间6例急性心梗病人行急诊PCI的术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流程化的管理措施,为急诊PCI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6例病人平均在72分钟内行PCI术均痊愈出院. 结论:快速有效的护理配合及流程化管理对急诊PCI病人十分重要.
  • 摘要:糖皮质激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对一些危重病人的抢救和一些疾病的治疗上,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时间的用药可以带来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同时在皮质激素的治疗下的病人,可能遭受创伤或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因而在处理上应加以注意.本文就其药理、生理及常见外科并发症方面加以探讨简述。
  • 摘要:本文论述了食物过敏的呼吸道症状。食物过敏(FA)相关呼吸道症状多由IgE介导,多因摄入某种食物所诱发,部分病例因食物颗粒吸入所致.上、下呼吸道反应是全身过敏反应的常见表现,但食物诱发慢性/孤立性哮喘、鼻炎罕见.婴儿期FA是患儿将来出现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食物添加剂可诱发哮喘,但少见,双盲对照食物激发试验可证实食物可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的发生.在下列情况下需考虑FA的作用,包括: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其他不可解释的急性严重哮喘加重;食入特殊食物后引起的哮喘;哮喘伴随FA的其他证据如中重度特异性皮炎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