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器官功能损害

多器官功能损害

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32945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内蒙古中医药、中国民间疗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等;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琴、冉思成、刘丽娟等。

多器官功能损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2945 占比:99.98%

总计:1033119篇

多器官功能损害—发文趋势图

多器官功能损害

-研究学者

  • 吴琴
  • 冉思成
  • 刘丽娟
  • 刘春桂
  • 刘益林
  • 周祖莲
  • 尤传一
  • 张少华
  • 文欣
  • 李仁举

多器官功能损害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幸; 黄珂
    • 摘要: cqvip:糖尿病作为基础疾病,其各项慢性并发症被临床医生所重视,远期不良预后得到控制。但许多临床医生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ADC)缺乏足够认识,导致预后转归不良。ADC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DC)和乳酸性酸中毒(LA)。ADC发生率高达16.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应引起重视。笔者近期诊治1例DKA、NHDC、LA同时发生的1型糖尿病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诊断明确,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沈倩倩; 诸纪华; 傅藏藏; 章毅; 冯佳
    • 摘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2月31日收治儿童急性重症胰腺炎伴多器官功能损害1例,经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儿于住院22 d后病情平稳并带管出院,门诊随访30 d后拔管并恢复经口喂养.笔者总结护理要点包括:(1)控制全身感染,减少发展为持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风险;(2)纠正以低钙、低钠为主的电解质紊乱,阻止胰腺炎进展;(3)维持全身体液平衡,防止发生休克、胰腺坏死;(4)持续胃肠减压,缓解腹痛、呕吐等腹部体征;(5)密切评估胰腺、肝、肾、肺等多器官的功能,预防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6)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和心理支持.
    • 王欢; 李执; 徐德宇; 钱晓东; 徐红丰; 陆兵
    •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探讨针对不同严重程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处置.方法:将2020年2月11日至2020年4月30湖北省武汉市某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和普通病房的113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纳入观察研究,入院当天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抽血送检,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梗全套、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细胞炎症因子检测.比较两病区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上述检验指标的差异.结果:(1)ICU新冠肺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比例、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P<0.01);(2)ICU新冠肺炎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普通病房患者(P<0.01);(3)ICU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肝肾功能指标、心梗组套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P<0.05);(4)ICU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P<0.05).结论:相比普通患者,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更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且预后更差.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疾病进展、保护器官功能,加强"重症后治疗"以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治疗的方向.
    • 林洋城; 孙家敏; 钟华胜
    • 摘要: 目的:探讨恙虫病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恙虫病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治疗方案、治疗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全部患者皆有发热病史;29.85%的患者有皮疹现象;82.09%的患者有皮肤焦痂、溃疡现象;首次诊断误诊率达56.71%;全部患者皆有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情况;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异常率最高,达97.01%,谷丙转氨酶异常率次之,达80.60%;临床治疗方案中,全部患者确诊后立即采用多西环素治疗.研究组发热消退时间、焦痂脱落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部康复至出院平均时间(15.23±2.20)d,短于对照组的(18.21±2.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5,P<0.05).经过临床治疗,全部患者皆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恙虫病临床治疗中,误诊率较高,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质量.
    • 刘如平; 王文强; 李欣
    • 摘要: 目的:分析56例成人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住院流感患者56例,其中青年组26例,老年组30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比例高于青年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咳嗽、咳痰、精神淡漠等;入院时胸部CT以双肺浸润为主,病灶进展快,恢复期临床症状消失;部分胸部CT无变化;少数患者有全身器官功能损害.5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患有基础病的流感患者易出现重症肺炎;少数全身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进行综合性治疗,尽早服用奥司他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 张丹苹; 张穗洪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普宁市流沙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无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患儿为对照组(n=160),而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患儿为观察组(n=80),对影响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过期产、异常分娩、羊水污染、重度窒息、全身麻醉、宫内窘迫、第二产程延长、胎盘钙化以及羊水减少构成比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羊水减少、异常分娩、宫内窘迫以及重度窒息是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与异常分娩、重度窒息、羊水减少以及宫内窘迫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临床上应该加强围生期胎儿监护,掌握好剖宫产指征,并且重视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早产儿的监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使新生儿病死率降低。
    • 杜文秀; 任艺; 李亮; 聂时南
    • 摘要: 现国内大剂量秋水仙碱中毒救治成功的病例报道较少,文章通过介绍1例大剂量秋水仙碱中毒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及肌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治疗经验,为以后治疗大剂量秋水仙碱中毒的患者提供临床参考.
    • 廖勇杰; 张华; 全裕凤; 谭媛; 杨欢; 岳嗣凤
    • 摘要: 目的:探讨诱发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而为疾病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窒息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合《实用新生儿学》分为窒息重度组26例与轻度组34例,重度组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胎龄≤36周、重度窒息、5min Apgar评分≤5及入院时pH≤7.2与多器官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36周、重度窒息、血清pH≤7.2、5min Apgar评分≤5是影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对窒息新生儿整体器官的监护,确保并发症及时分析与处理,以将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降至最低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