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板成形术

椎板成形术

椎板成形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1745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骨伤、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等;椎板成形术的相关文献由774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文元、何达、刘少喻等。

椎板成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5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1745 占比:99.85%

总计:141954篇

椎板成形术—发文趋势图

椎板成形术

-研究学者

  • 丁文元
  • 何达
  • 刘少喻
  • 刘波
  • 徐荣明
  • 申勇
  • 詹姆斯·C·罗宾逊
  • 郝定均
  • 马维虎
  • 刘先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东骜; 赵新岗; 梁聪; 王寅千; 吴锟; 王聖茜; 张帆; 盖起飞; 范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椎板切除术与椎板复位术对颈椎髓内肿瘤患者术后颈椎畸形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柱脊髓中心诊治的颈脊髓髓内肿瘤患者7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椎板切除组(37例)和椎板复位组(40例)。对两组患者病变所在节段分别行椎板切除术和椎板复位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肿瘤类型、受累椎体数量、术前神经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和颈椎畸形发生率进行比较。颈椎畸形定义为颈椎出现反曲或颈椎侧弯或后凸角度≥10°。结果 椎板切除组和椎板复位组随访时间分别为32(IQR 24-50)个月和35(IQR 26-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良McCormick评分(MMS)均为2(2-3)分。椎板切除组患者术后发生颈椎畸形14例(37.8%),包括颈椎侧弯3例(8.1%)、颈椎后凸10例(27.0%)和颈椎侧弯合并颈椎后凸1例(2.7%);椎板复位组患者发生颈椎畸形6例(15.0%),包括颈椎侧弯2例(5.0%)和颈椎后凸4例(10.0%);两组颈椎畸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采用椎板复位术治疗颈椎髓内肿瘤患者,术后颈椎畸形发生率较椎板切除术下降。对存在脊柱畸形潜在风险的颈椎髓内肿瘤患者应优先考虑行椎板复位术治疗。
    • 史良; 阎涛; 王汉斌; 王科大; 刘龙奇; 苏亦兵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行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及回植并植入硫酸钙人工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79例腰椎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33例;年龄21~78岁,平均(39.8±14.7)岁。在使用超声骨刀棘突椎板回植的基础上,行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方法,重建脊柱解剖结构,观察术中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及回植所用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随访观察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影像学变化及及骨质融合情况。结果79例患者使用超声骨刀平均切开(1.7±0.7)个椎体,除1例硬膜破损外,其余未见硬脊膜破损、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24.8±21.7)min,平均每个椎体切开所需用时(8.2±2.8)min,平均回植所用时间(6.7±2.9)min;术中平均失血(276.1±69.7)mL;术后患者平均(12.5±3.0)d可痊愈出院。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7±3.5)个月,CT及MRI见棘突椎板复合体愈合良好,未见移位、塌陷,钛板及钛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硫酸钙人工骨降解吸收,53例(67.1%)可见骨质缺损区硬化带形成。结论采用超声骨刀的棘突椎板复合体切开回植并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手术方式,操作安全可靠,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率及骨性愈合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李楠; 赵凯平; 马赛; 张宁; 刘波; 何达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K线对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OPLL)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行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C-OPLL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K线结果将患者分为K线(+)组和K线(-)组,分别包括99例和58例。两组患者年龄和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术后JOA评分改善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患者术前K线结果对棘突纵割式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OPLL的疗效没有显著影响。
    • 朱建华; 彭俊木; 刘玉刚; 权正学
    • 摘要: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脊柱外科常见且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其可能导致严重的脊髓神经损伤。OPLL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一种疾病,遗传及环境因素参与其发生及发展过程。该病治疗方式繁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OPLL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袁一; 李翔宇; 刘承鑫; 史彬; 王东凡; 王宇; 孔超; 鲁世保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椎板切除融合术(LCF)和椎板成形术(LP)后颈椎矢状位形态改变情况,比较三者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颈椎矢状位的矫形效果及对矫形效果的维持能力。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MCSM患者188例,其中47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72例采用LCF治疗(LCF组),69例采用LP治疗(LP组)。根据术前颈椎前凸角(CL,CCobb角)将患者分为后凸型(CL10°的MCSM患者。MCSM手术方式的选择除常规考虑脊髓压迫位置、手术节段等,还应考虑患者颈椎矢状位形态特点。
    • 沈晓龙; 徐辰; 吴卉乔; 钟华建; 王睿哲; 张一智; 张子凡; 刘洋; 王新伟; 陈华江; 袁文
    • 摘要: 目的 评价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1年11月,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4例,其中36例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进行手术(通道组),28例采用传统后路进行手术(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颈部和上肢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3 ~ 16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常规术式相比,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有效减轻铰链侧肌肉和韧带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降低术后早期轴性颈痛发生率。
    • 詹乙; 王彪
    • 摘要: 颈椎病是影响国人乃至全人类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之一,颈椎病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生活困扰。后路减压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尤其是多节段颈椎病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后路手术需将颈椎棘突和附着在其上的棘上、棘间韧带部分或完全切除,从而破坏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功能,术后病人易出现颈椎反曲、鹅颈畸形、颈椎失稳,甚至出现迟发性脊髓神经受压。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于避免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国内外学者从集中术式改良和手术入路改良两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均直接或间接的证明了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也许会是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治疗方式的新思路。
    • 陈卓; 杨易远; 刘泽祥; 屈若木; 吴云霞; 姜亮
    •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应用超声骨刮匙(ultrasonic bone curette,UBC)进行C_(7)穹窿减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9年9月~2020年6月我科应用UBC行C_(4~6)椎板成形、C_(3)椎板切除、C_(7)穹隆减压椎板成形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SF-36)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时间(115.0±29.9)min(77~182 min),术中出血量50~300 ml(中位数15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1 d(3~9 d)。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和出血。40例随访平均18.6月(12~21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从术前(12.0±2.4)分提高到(14.9±1.8)分(t=-20.597,P=0.000)。SF-36评分从术前(23.2±5.0)分提高到(26.5±3.8)分(t=-13.344,P=0.000);NDI评分从术前中位数13.5(2~34)分降低到3.5(0~30)分(Z=-5.521,P=0.000);C_(2~7)Cobb角由术前13.6°±5.7°下降到12.0°±5.8°(t=6.467,P=0.000);C 2~7颈椎活动度从术前37.0°±9.1°下降到31.0°±6.6°(t=13.244,P=0.000);C_(7)棘突到椎体的最小径线从术前(9.2±2.2)mm提高到(12.8±1.9)mm(t=-39.622,P=0.000)。结论颈后路C_(7)椎板穹隆减压术中应用UBC安全、有效。
    • 钟恒昌; 付治安
    •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中分析C3-7与C4-7节段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在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受的56例脊髓型颈椎病案例为对象,将其随机实施分组,甲组和乙组分别是28例,分别进行的是C3-7与C4-7节段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来对患者治疗,以甲组和乙组为主,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分析Cobb角可知,术前差异不明显,术后甲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低于乙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几率对比,其中乙组的并发几率更低,是3.5%结论:针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C4-7节段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治疗优势更为突出,有助于维持颈椎的曲度,值得实施和借鉴.
    • 王迎光; 徐卫国; 李文凯
    • 摘要: 目的 探讨甘露醇联合甲泼尼龙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的44例病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使用甲泼尼龙和甘露醇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2周、3个月、1年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a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以及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的VAS评分及N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8%vs.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联合甲泼尼龙可促进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但是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使用应该权衡利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