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6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9678篇;相关期刊421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学术年会等;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文献由277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宁利、等、梁远波等。

闭角型青光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7 占比:7.20%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9678 占比:92.73%

总计:21220篇

闭角型青光眼—发文趋势图

闭角型青光眼

-研究学者

  • 王宁利
  • 梁远波
  • 王涛
  • 刘志成
  • 戴惟葭
  • 孙怡
  • 张昆亚
  • 接传红
  • 李学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范昕彤; 王嘉健; 翟如仪; 盛绮练; 孔祥梅
    • 摘要: 目的研究多联手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了16例(18眼)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行“巩膜板层切除+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房角分离+前段玻璃体切除”多联手术的患者,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眼压显著降低(P<0.001)。术后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眼压再升高,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下降且维持于正常水平,其余患者术后眼压均正常。总体患者的术后短期BCVA有所提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后视力显著提高(P=0.035)。有1例患者于术中发生了脉络膜上腔出血;其余8例(44.4%)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短期内均恢复良好。结论多联手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眼压控制效果较好,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短期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低。
    • 刘强; 俞华; 董立红; 刘俊; 夏晔; 耿超; 张慧
    • 摘要: 目的探讨气候因子(气温、降雨量、日照时长、湿度)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发病概况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就诊的PACG患者,总结其发病特征,统计每月PACG的发病概况,结合气温、降雨量、日照时长及湿度,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在1142例PACG中,男性占42.2%,女性占57.8%,男女比为0.73:1;3月份发病最多,达131人,9月份最低(72人);春冬季节发病较高;发病概况,男性发病为4.5/100000,女性6.1/100000,平均每月0.88/100000;不同季节的PACG发病概况存在差异(P=0.035),两两季节比较,发现秋季的发病与春季(P=0.017)和冬季(P=0.016)存在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PACG发病与月平均气温(P=0.011)、月平均相对湿度(P=0.032)负相关,与日照时数(P>0.05)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ACG在春冬季发病较高,发病概况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 宋云河; 张英哲; 林凤彬; 聂昕; 施继光; 陈太峰; 梁小红; 王贞玉; 魏孟欢; 陈姝宇; 张秀兰
    •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入中晚期PACG患者50例50眼,所有患眼均接受PEI+GSL+GT,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平均随访7.5(6,10)个月。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眼压;采用ETDRS视力表测定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分析;收集抗青光眼用药种类及数量信息和手术并发症资料。计算患眼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定义为术后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为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或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达到上述条件。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为(28.81±7.81)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3.41±4.10)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0,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压平均降低13.80(9.10,19.40)mmHg,降幅为51.1%(38.6%,67.1%)。术前平均BCVA为(0.92±0.11)LogMAR,术后末次随访时为(0.88±0.10)LogMAR,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P=0.580)。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2(1,3)种,术后为0(0,0)种。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40/50),条件成功率为94%(47/50)。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7眼,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角膜水肿3眼,未出现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PEI+GSL+GT治疗中晚期PACG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数量,手术安全性好。
    • 郭宣妮; 姜春辉
    •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较好,可提高视力,降低眼压,改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
    • 宋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小梁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完成疾病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房角粘连闭合角度、眼压、视力水平以及并发症(虹膜萎缩、角膜水肿、瞳孔散大、视网膜脱落)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P<0.05);研究组房角粘连闭合角度(58.56±12.25)°小于常规组房角粘连闭合角度(206.21±3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8,P<0.05);研究组眼压(11.35±2.59)mmHg小于常规组眼压(16.52±2.63)mmHg,视力(0.78±0.13)高于常规组视力(0.5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1、7.048,P<0.05);研究组并发症(虹膜萎缩、角膜水肿、瞳孔散大、视网膜脱落)总发生率(3.33%)低于常规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2,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有效应用,可显著增强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房角粘连闭合角度、眼压、视力水平,并减少虹膜萎缩、角膜水肿、瞳孔散大、视网膜脱落系列并发症发生,促进闭角型青光眼有效治疗以及预后水平提升。
    • 孔令敏
    • 摘要: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ACG)患者疾病感知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05~2020-05我院收治的64例ACG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中文版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量表(BIPQ)评估疾病感知水平,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均收入、付费方式、视力情况、患病眼位、病程、并发症),分析ACG患者疾病感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初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G患者疾病感知水平可能受文化程度、视力情况、患病眼位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低视力/盲、双眼患病均会导致ACG患者疾病负性感知加重,临床应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积极采取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方式,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进而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周琨; 周玉柱; 丁相奇; 钱立峰; 赵晓金
    • 摘要: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36)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n=36)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IOP)、视野缺损情况、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AL(20.48±1.29)mm与对照组(20.29±1.36)mm对比无显著差异(t=0.608,P=0.545),观察组视力(0.72±0.13)高于对照组(0.50±0.16),IOP(9.28±1.35)mmHg低于对照组(12.50±1.79)mmHg,ACD(2.43±0.33)mm、视野缺损(-16.24±3.51)dB绝对值小于对照组(2.03±0.29)mm、(-14.18±3.39)dB(t=0.608、6.403、8.617、5.463、2.385,P均<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8/36)比较,观察组5.56%(2/36)较低(χ^(2)=4.181,P=0.041)。结论ACG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效果确切,可降低眼压,加深前房,改善视野缺损,提高视力,安全性高。
    • 许正杰; 陈红
    • 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相关的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0例白内障相关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依据电脑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观察组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眼部指标、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眼表疾病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两组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而BCVA与眼压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眼表疾病指数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相关的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眼部指标、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眼表疾病指数,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王赫
    • 摘要: 目的本次试验将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开展治疗,为患者的病情改善提供保障。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9年1~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均为闭角型青光眼人群,在自愿参与试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64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为保证公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则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分析联合治疗下的优势。结果从治疗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房角全部开放比例为81.25%(26/32),对照组为62.50%(20/32),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并发症情况方面比较,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6例,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地改善闭角型青光眼,一方面可以提升患者的视力,控制眼压,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开放房角,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眼部健康的保障,该手术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王雅丽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PE)合并小瞳下房角分离术(GSL)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AC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92例白内障合并ACG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PE合并小梁切除术(TE)治疗,观察组接受PE+GSL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眼压:两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6个月眼压均较术前有所降低,而观察组术后1 d、1个月较对照组高(P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1 d、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BCVA均较术前升高(P0.05)。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前房深度均增加(P0.05)。前房角度: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前房角度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大(P<0.05)。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04%)较对照组(36.96%)低(P<0.05)。结论PE+GSL治疗白内障合并ACG患者,能有效矫正其视力水平,改善前房深度、角度,且并发症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