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学生
农民大学生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一般性理论、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846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农村经济与科技、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三届年会、中国农学会农业教育委员会十周年会庆暨学术研讨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等;农民大学生的相关文献由185位作者贡献,包括喻艳、李水蓝、沈兴山等。
农民大学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846篇
占比:99.15%
总计:22033篇
农民大学生
-研究学者
- 喻艳
- 李水蓝
- 沈兴山
- 夏玲
- 方乐
- 方程
- 易卓
- 王建枫
- 喻玉明
- 曹荣军
- 李冬斐
- 郝丹
- 钱伟茂
- 于华平
- 余春莲
- 刘美岑
- 徐春媛
- 徐景录
- 方志刚
- 李进
- 童少颖
- 赵永田
- 车娇
- 郑宁国
- 陈萍
- 冯琳
- 刘智勇
- 刘馨怡
- 叶萌芽
- 吴嘉晖
- 吴海洪
- 周建新
- 周慧云
- 唐爱国
- 宁可
- 宋科
- 尹文芬
- 彭瑛
- 徐步文
- 施蕾芬
- 曹喜平
- 李灵娥
- 李西勇
- 杜芬
- 杨秋芬
- 沈健
- 熊绍高
- 程仙平
- 章江龙
- 翁贞林
-
-
陈国宝
-
-
摘要: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模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身心”二元论的离身认知理论的传统培养模式制约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制度性因素与全面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发展相脱节,需要从“身心二元论到身心一元论”转变;结合“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案例调查,梳理当前离身培养模式困境,并在具身认知理论下指导建立具身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构建涉身式的教学评价,生成具身型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具身化的师生关系,进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未来路径选择,是我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宏伟计划的迫切需要。
-
-
-
-
摘要:
近期,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2年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到今年底,在全省培育高素质农民3万名以上,招录1000名左右本科层次和4000名左右大专层次的农民大学生,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全省农民教育培训主要包含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与“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两大方面。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
-
-
李苹芳;
于华平;
赵鹂
-
-
摘要:
分析了当前新农科背景下针对农村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改革的迫切性以及农科课程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人工智能的新农科课程开放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前端设备、5G网络和课程服务器三个部分。基于这一教学体系,可以开展虚拟课堂教学、增强型教学和沉浸式教学,满足不同人群的教学需求,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增强新农科课程开放学习的效果。该教学体系的提出旨在高质量培养农民大学生,切实提高农民大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
易卓
-
-
摘要:
远程教育条件下为更好地开展农民大学生线下教学,以益阳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分析了农民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校本部短期培训概念和意义及当前地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培训期间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开拓农民大学生线下校本部培训的新路径,需要科学开设课程,激发学生兴趣;需要发挥思政影响,培育合格人才;需要有效增强师资,保障培训质量;需要持续跟踪帮扶,确保成效落地,以更好地发挥线下校本部短期培训对线上教学的补充作用。
-
-
易卓;
胡珊;
汤艳;
宋科;
宁可
-
-
摘要:
为全面摸清当前湖南农民大学生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智能手机使用和移动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发全省农民大学生微信公众号移动学习平台,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湖南在读农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针对性设计了湖南农民大学生微信公众号移动学习平台。调查显示,农民大学生对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方式整体满意,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部分学员存在学习困难,绝大部分学员接受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方式,学员对微信公众号移动学习平台资源建设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研究表明,便捷学生日常网上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学习需求和有力补充传统课堂教学,是设计开发的微信公众号移动学习平台的主要优势。
-
-
赖慧欢;
聂志平
-
-
摘要:
农民大学生是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而培育的高素质在村人才,务农爱农学农是其重要特征和职业特色。提升农民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既需要社会各界提供资源支持、高校开展创新教育,为农民提供帮助;更需要农民自身利用现存的教育条件,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养,积累管理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自身就业并带动农业农村发展。
-
-
潘瑜;
易卓
-
-
摘要:
当前加强农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在农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分析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农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提高政治站位、做好统筹规划,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综合能力,关注受众对象、创新教育形式,来提高微信公众号在农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实效.
-
-
陈萍
-
-
摘要:
现阶段,我国农民大学生在创业中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中的具体呈现为主,剖析了农民大学生创业支持及影响层面,通过问题分析、反思研究等,阐述了其创业方向与热情信心提升,为农民大学生创业局面突破提供参考.
-
-
柳菲;
吕晨钟;
黄洵
-
-
摘要:
远程教育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对远程教育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研究和分析了现有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际,提出了适合"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学生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实现远程教育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标,以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下远程教育的教学改革.
-
-
李水蓝;
王奇异
-
-
摘要:
探索农民大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实施富有成效的支持服务是保障学习绩效和培养质量的关键.以长沙市农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调研,分析农民大学生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支持服务需求.定量研究发现:农民大学生对培养项目的整体满意度及收获评价均较高,但在具体题项上,对知识获得的满意度较低(M=3.87).定性研究发现农民大学生学习支持服务需求集中在学科建设、教学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基于此,提出农民大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优化策略:以学习者需求作为支持服务的出发点,以多样化作为支持服务的立足点,以个性化作为支持服务的突破点,以终身化作为支持服务的落脚点.
-
-
赵师红
-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通过"中国知网"上以"农民大学生"为主题的期刊论文数量变化、作者来源、基金来源、刊载论文的期刊以及对农民大学生毕业论文集、专家学者会议论文集、电大系统专著及相关编著的综述,归纳并分析了对互联网时代农民大学生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介绍非线性学习理论的概念、原理及在方法论及方法上的借鉴意义,归纳非线性学习理论为互联网时代农民大学生深入研究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作用,对互联网时代农民大学生研究在教育教学理念、人才观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观与教学方式、专业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成果评估与学分银行等方面提出见解和主张.
-
-